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庶女上青云_分节阅读_第31节
小说作者:吃吃汤圆呀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24 KB   上传时间:2025-10-01 21:49:48

  几位姐妹们也都一一来了,都拿着给七娘子的礼物。元娘子送了亲手绣的一对仙桃芍药大红底迎枕,刚来也不坐,起身帮着招呼客人。

  二娘子送了一个唐三彩胡人骑马摆件,她要给太太做脸,自然是跟四姨娘在一起,谴责三姨娘不来送礼的小家子气行为。

  三娘子和六娘子一起来,两人联手送了一本注解《尚书》的工具书,尚书这是夫子新近在教导的书,有了注解就好学很多。

  四娘子也送了一个青竹笔筒,据说火里烧过又水里煮过,又特殊工艺能百年不腐,几个小娘子就凑在一起研究到底是如何不腐的。

  丫鬟里当归、绿依来了,不过略坐就放下礼走了,停机不敢来,差遣小丫鬟跑腿寻木兰私下道了歉。

  康乐人来了,带着一个绣好的手帕:“主子说了,七娘子的大日子她很该来道贺,不过两位小娘子还小,离不了人,所以派奴婢来送礼。”

  四姨娘悄悄跟顾一昭叹:“那也是个苦命人,有这绣帕就已经很难得。”,叫人给康乐装了一食盒的菜送过去:“就当沾沾我们七娘子的喜气。”

  七娘子被众星捧月围在中间,脸都有些微红,挨着顾一昭才觉得自在些,曦宁就取笑:“这么大人,还黏着你五姐。很该罚一杯茶。”

  小娘子以茶代酒,七娘子乖乖要喝茶,却被元娘子接过:“七妹太小,喝了茶万一半夜睡不着,我这个做大姐的,代她喝了便是。”

  三娘子似笑非笑觑二娘子一眼:“二姐以大欺小,不如大姐会爱护妹妹,也要罚一杯。”

  眼看两个四对头又要吵架,顾一昭赶紧打圆场:“姐妹们今日都喝一杯。”

  几杯下肚,虽然只是茶水,但在秋高气爽的九月,姐妹几人都有点不生微醺之感。

  菜肴很不错,什锦菜咀嚼起来脆脆爽爽,大煮干丝浓香扑鼻,蟹粉狮子头绵软易烂,三套鸭一层套一层,让小娘子惊讶出声。

  旁边服侍的青城就笑话自家小娘子:“平日里姑娘私下吃饭嫌这个腥气,那个没味,嫌鸭有骨头,狮子头太软没意思,怎得一赴宴就样样都好吃。”

  旁边几个丫鬟也点头:“我家小娘子也是这般,怪不得是姐妹。”

  小娘子们就集体脸红,争辩:“宴席上的菜就是比自家房里吃好吃。”

  “这不是司空见惯嘛。”四姨娘不以为然,“乡下养鸡也是多了抢着吃才香,反而能多胃口。”,气得小娘子们各个大叫“四姨娘!”

  四娘子拿筷子去夹盘里的白扁豆和香珠豆,六娘子嚷嚷着可惜不是四月,否则银鱼枸杞汤里加上莼菜是江南名品,二娘子张罗着要将鱼丸三鲜锅子连小风炉一起挪到水边,赏着秋水垂钓看鱼丸才是风雅,最好刚钓出来就叫人张罗做鱼丸做新鲜,大娘子大摇其头:“不可,二妹莫非是活阎王。”

  二娘子不管那么多,自己找了钓竿去曲水流觞边钓鱼,钓到了小鱼就叫丫鬟去厨房请灶娘来片成薄薄的鱼片做旋切鱼脍。

  整个院里热热闹闹乱七八糟,四姨娘捂脸哀叹:“原来孩子多这么吵。”

  【作者有话说】

  昨天去北海划船,我被吹感冒了,所以今天更新少,等改天痊愈了多更新补上。[鸽子]

第28章

  “这鱼丸做得好。”即使是挑剔的四娘子都对鱼丸很是赞赏。

  鱼肉雪白,弹牙,咬开后富有弹性的鱼丸就在舌尖绽开,吃一口鱼肉又鲜又嫩,没有鱼刺,还能尝到一点里面的胡椒味和芹菜末的鲜甜,融合在一起刚刚好。

  “吃起来还是小心些,万一有没剁掉的小刺扎嘴。”大姐慢声细语吩咐妹妹们,"吃起来要慢点。"

  “野史里说,文王熊资吃鱼卡刺斩了厨师才发明出鱼丸,你可莫要做砍厨第二人。”六娘子嘲笑四娘子。

  四娘子也戳她伤疤:“六妹可别忘了刺绣课要交的手帕,再不交黄绣娘可要罚站你了。”

  一边二娘子也急了,灌她喝茶:“玩时说什么课业?”

  顾一昭也默默帮忙按住了四娘子反抗的胳膊。

  继朱夫子之后,黄绣娘成为了她t第二害怕的老师。

  黄绣娘教课很认真,先从基础的裁布教导,再如何分丝线,将已经很细的丝线再“疲”成四根八根,再用这么细的丝线绣出明暗过度的颜色。

  黄绣娘绣出的成品的确美轮美奂,一只猫戏蝴蝶双面绣屏风放在园子里,能吓得鸟都不敢栖在院里,盘旋两圈又飞走。对学生们的要求就很高。

  原本顾一昭的女红手艺都来自这具身体继承的肌肉记忆,她自己不过是会锁边歪歪扭扭缝纫这些基础做法。

  学做绣活也是为了做点针线活孝敬亲爹和太太,大都是丫鬟们缝好后她补上那么几针,就算是自己的心意了。

  所以她上起黄绣娘的课格外吃力。

  几个小娘子正惩治提及功课的四娘子,忽然坠儿上前小声来报:“大郎来送东西。”

  什么大郎?顾一昭一愣,半天才反应过来是大哥顾温弘。

  他这几天在园中暂住,但也深居简出,除了请安平日里都不与姐妹们相处,今日怎得有兴趣过来?

  顾一昭起身去门口迎接他。

  就见顾温弘穿着家常葛布衣衫,拘谨站在门口,双手紧张攥着扇子,见她过来:“五……五妹妹……”一声就涨红了脸。

  还是他旁边小厮机灵,笑道:“见过五娘子,我家少爷听说今日是七娘子认亲的好日子,所以特意也送了一份礼过来,算是他贺喜七妹妹的。”。

  顾温弘赶紧点点头,示意小厮将手里的礼物送过来。

  顾一昭接过礼物,是一个硬纸糊的方盒,打开方盒里面是一套定窑天青色茶具,茶壶盖做成了荷花状,几个茶杯则是荷花苞、荷叶,看着很是精巧。

  “七妹妹肯定喜欢。”顾一昭打开后才意识到古代人似乎不大会当着对方面打开礼物,赶紧客套一句转移话题,“大哥,可要也来喝一杯薄酒?”

  小厮诧异看了眼顾一昭,似乎很惊讶她居然邀请了弘哥儿。又赶紧去看顾温弘。

  这倒让顾一昭有点意外:大家都是同胞兄妹,一起吃吃饭有什么?何况家宴里没少一起吃饭。

  又一想,弘哥儿性子孤僻,从未见过他私下与家人有互动,就算家宴也是跟爹娘行礼,对妹妹们点点头,或许就是这个原因所以让小厮意外。

  这样顾一昭就更想招呼他了:“大哥来吧,都是自家姐妹,没有外人。”

  顾温弘迟疑,到底点点头。

  他随着顾一昭进去时宴席显然安静了一瞬,顾一昭赶紧介绍:“大哥来送贺礼,我就请他也来坐坐。”

  曼宁先起身:“弘哥儿。”

  他俩是双生兄妹,自然亲近些,弘哥儿自在冲她笑笑,但是手里扇子越攥越近。

  这不是事啊。

  顾一昭就指挥大哥坐在大姐身边,递过去一个茶杯:“大哥先喝茶。”

  顺便叫小丫鬟又送几道新菜过来:“大哥尝尝鲜。”,再跟七娘子使了个眼色:“快来给大哥敬酒谢过大哥。”

  七娘子乖乖上前行礼道谢,弘哥儿不安挠挠头发:“应……应该的。”

  看着菜上来,顾一昭又递给他筷子,自己动手给他舀了一碗鱼丸汤:“大哥尝尝这汤。”

  她热情邀请,又给他夹菜,旁边诸姐妹们好奇打量的目光就移开了不少。大哥的拘谨也少了许多。

  等这场宴席结束后大哥明显不再拘谨,跟每位妹妹都道别了不说,等回去还叫小厮又给顾一昭送来一套松鼠抱松果的茶具:“少爷说五娘子既然喜欢七娘子那套,这套应该也喜欢。”

  顾一昭看了看茶具,笑眯眯:“回去告诉大哥,这礼物我很喜欢。”

  曼宁也差人送了个荷包过来:“多谢五娘子邀请大哥。”

  自此顾一昭就跟大哥大姐也更加熟稔了起来,常常互相往来赠送节礼。

  四姨娘对此很是赞同:“听上去是金尊玉贵的嫡出大少爷大小姐,实际就是没娘的可怜孩子。”

  自己做了好吃的美食也给那两位送一份。

  只不过嘴上还是没个把门的:“可惜啊,有后娘就有后爹,虽然太太慈悲,但说不定嫁妆银子都要少不少……”

  娘啊娘,你嘴怎么这么欠。

  昭籁扶额。

  她在雪白缎子上剪下正方形,再用针小心给正方形捆边,一个不小心,针一歪,计划中的丝帕边就变得如同丑蜈蚣。

  “娘!帮帮我!”赶紧求助。

  四姨娘瞥她一眼,接过手帕拆线,三下五除二就做好了丝帕,非但如此,还很快在上面绣上了黄绣娘要求的梅花:“拿去交差吧。”

  “娘!您最好了!”顾一昭现在已经可以熟练跟四姨娘亲近了,拿着作业高兴大叫。

  四姨娘帮七娘子也做了一份:“又不用做绣娘那么熟练做什么?退一万步顾家落败了做灶娘可比绣娘幸福,饥荒饿不死厨子。”

  第二天上女红课时,五娘子和七娘子两个在姐妹们艳羡的目光下得意交了作业。

  然而没一刻钟就被夫子叫住:“怎得两人的绣迹一模一样?”,对照了两人以往的绣花作品,立刻发现“不是你俩任何一个人的手艺。”

  两姐妹只好苦着脸留堂,在其他姐妹幸灾乐祸的眼神下苦兮兮重新剪裁、缝纫。

  等两人绣完后,黄绣娘就问:“这梅花绣得技术一般,但配色、光影堪称一绝,难道你们还养了这样的丫鬟?”

  在知道是四姨娘所绣之后,黄绣娘来了精神,拿着绣片来寻四姨娘切磋绣艺。

  顾一昭才知道古代原来存放绣花样子是用一种书。这种书用很厚的纸张纳成,每张纸可以折叠成个小容器,就像小时候折叠过的“东南西北”一样,抻开后小容器里面就能放丝线、花样、染料。

  两人都很敬惜字纸,顾一昭写大字毁掉的残次品都被她们要走,平平整整叠好,收在厚书里,等要画花样时就拿出来在背面画蝶恋花、鲤鱼穿莲、五福捧寿等图案,再剪下来,将剩下的残片又继续工整叠在“针线本子”里。

  日子慢悠悠过,还未到重阳节,顾一昭就从嫡母那里又得了个大活计:“王芜要带着养侄来苏州看选秀事宜。”

  初夏时家里就因为这件事起了争端,此时尘埃落定,太太脸色平静,似乎那件事是顾一昭私自猜想误会:“我家自然也要接待的,只不过好在他没有带女眷,内宅也不用出面交际,只用在外院设宴就是。”

  这就是确定了不用跟太监联姻,顾一昭替姐妹们松口气,应了下来:“母亲,我会好好布置的。”

  将太太逗乐了:“真是孩子话,你才多大,就敢担这么大责任?我叫了二姨娘张罗,你和曦宁参详左右就是。”

  顾一昭就随着二姨娘张罗。

  原来王芜很是讲究,他身边人半个月前就让人捎话给了顾介甫,顾介甫不敢怠慢,将满满一页纸写给了高升。

  顾一昭也看到了那张纸,不由得咋舌:“洗澡水不得用死水烧,要在辰时寻最好的泉眼舀趵起的水露,运水只能用木桶,不能沾铁器,温度不得太烫也不得太冷,睡觉所用房间不得见光,要用黑布蒙住,不得有任何鸟叫蝉鸣,枕头须得是最上等绿豆所填充,如厕用的厕筹都要用松江产的夏布……”

  几人看得头晕眼花。顾一昭心中嘀咕:怎么擦腚的都有讲究?

  二娘子吃吃笑:“洗澡水也太麻烦了些,就算我们用井水他哪里能试出来?”

  “放肆!”顾介甫正色怒道,“家里人的脑袋都关系此处,不得放肆。”

  太太从未当外人面训斥过二娘子,此时也点头附和顾介甫:“王大人权倾朝野,据说有位工部侍郎得罪了他,被贬谪不说,全家妻女被贬做乐户。我们再怎么小心也不为过。”

  二娘子咬咬嘴唇,面上没有露出任何愤怒的表情。

  顾一昭想起二娘子在别院时说过的那些太监误国的话,觉得她也在逐渐成长。

  既然关系全家性命,顾一昭就与二娘子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认真按纸条上的要求布置准备。

  临到前一天却又忽然接到急信:来人中除了王芜一行人,还有一位尊贵的王世孙。

  大雍朝规矩,亲王的嫡长孙满十岁就会被立为王世孙。

  顾介甫叹口气:“谁知道这位贵人能再带位贵人。”,难道还能怪王芜怎么不提前通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7页  当前第3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1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庶女上青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