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不想卷科举,奈何大哥先躺平了_分节阅读_第162节
小说作者:九牛一毛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05 MB   上传时间:2025-09-08 12:59:55

  刚刚于行打落调羹的声音刚好在吹拉弹唱的间隙, 瓷器落地尖锐的脆响声让群臣都抬眼看了过来。其实就算群臣听不到,能爬到五品以上的哪个是眼皮子浅的,甭看在低头品尝美食, 或是在交头低语, 眼角总有一道余光是落在皇上身上的, 悄默声的关注着皇上的一言一行。

  皇上面上冷意渐浓,是谁, 是谁要毒杀他, 还是在他的千秋盛宴上,一看就知道不仅想毒死他,还故意挑了这么个日子给他添晦气。

  他也不想节外生枝, 公然在寿宴上被人下毒,还差点被毒死,这事儿传出去他为帝王的威严何在,可是隐而不发,即刻派人悄悄去查,谁知道后面的菜还有没有被下毒。既然对方出手了,难保后面没有后招。

  而且即便是皇上有些事情也不是顺着他的想法发展的,没看到群臣此刻都已然看到了刚刚那一幕,齐齐的看过来,宴会属实无法继续了。

  此时皇上被这一搅和面上如同开了染坊,他即刻安排人立刻马上给他查。他倒要看看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公然害他,他不灭了对方九族就对不起身上这身龙袍。

  他看于行此时的面色也好不到哪里去,显然是受了什么刺激,他一想许是害怕了,终究还是个半大的孩子,能不害怕吗?不过这孩子是怎么发现汤菜中有毒的,他都没有发现,他心里有疑问就问了出来。

  可听到于行的回答,他整个人如同被人点了穴一样,呆愣在当场。他说这毒跟毒杀他生父的毒如出一辙。那毒本来无色无味,若不是他之前有一段奇遇,遇到过一位大师,对方虽然不能破解此毒,却研制出一种熏香让这毒显露出痕迹。

  皇上摩挲着太孙递过来的香囊,感觉有些不同,他打开一看发现里面竟然有一个夹层,从夹层中取出一张黄纸,他打开发现巴掌大的小纸上是密密麻麻的药材名字跟分量。

  他若是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香囊的配方。戴上这个香囊,自然就可以让那毒药现出原形,从而避免被暗害了去。

  他庆幸有了这个配方以后终于不用担心这种极为隐秘的剧毒了。他招徕太医院院使,让太医院立刻照着方子连夜将香囊做出来。

  于行看到皇上的动作才知道原来香囊里还有配方。他心里酸胀无比,他本以为自己的香囊是保不住了,那是老圭给他的念想,他心里着实不想送人。可是只此一件,又出了这样的事那必然是要给皇祖父防身用。只没想到香囊里面还有夹层。都说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老圭对他亦是如此,许他早就算好了有这么一天。他将香囊紧紧握在手中,仿佛老圭并没有离开。

  一个时辰之后,锦衣卫指挥使章君屹迈着沉重的步子来复命。

  皇上满心期待的等着结果,上次查来查去,也没有查出对方到底是谁。只能寄希望于这次看看会否留下什么蛛丝马迹了。

  只是终是让他失望了。据锦衣卫指挥使交代凡是有机会接触此汤的,无论是御厨还是宫人都在查到之前纷纷毙命。

  对方狠厉非常,所有的线索都断的一干二净。只唯一活着的就是站在皇上身边验毒的这位公公。

  那公公一听只剩下他自己活着了即刻吓得魂不附体,跪在地上求饶道,“陛下圣明,奴才刚刚是被人泼了一身的菜汁,未免熏着陛下才去换了衣裳。奴才绝无那等大逆不道的心思,奴才冤枉,奴才是被人着了道了,求陛下明察。”

  皇上不用想也知道这太监肯定是个不知情的,若是知情焉能活到现在。他此刻闷不已,整个人又陷入巨大的沮丧之中。

  从太子去世到现在这么多年了,虽然对外说真凶已经伏案,可是他知道罪魁祸首依然逍遥法外,他依然没能为太子报仇。

  如今更好,他自己也差点被对方又用同样的法子暗害了去,也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如何不叫他沮丧。

  对方仿佛是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刮子,叫嚣着~嘲笑他这么多年还是这般没用,这般不堪一击。

  现在他在明,敌人在暗,随时可能再放来冷箭,让人防不胜防。局面对他来说非常被动。

  因为抓不到罪魁祸首,本就年纪大了睡眠不好的他开始整夜整夜的失眠,到底因为这件事,整个人憔悴了不少。

  这可苦了太医院的一帮太医,先是没日没夜的赶制了成堆的香囊,再后面皇上失眠开药开到他们头秃。

  都知道皇上夜里睡不安稳是怕被人再暗害了去,这是心病犯了,这心病还须心药医,他们这帮人再有本事,也抓不着投毒之人自然也治不了皇上的心病。只能挖空心思研究各种调理身体又有催眠作用的补药~

  当然难受的可不止是太医院的太医,朝中众臣的日子亦是难捱。

  皇上对背后之人恨之入骨,可一时半会儿又抓不到那始作俑者,加上睡眠又不好,心情岂能好了?因此朝中气氛低迷。

  大家都谨小慎微,陪着小心,生怕出现一个错处被皇上拿住了要承受皇上的暴怒了。这不,见天的就有人被打板子。

  为了保护自己的屁股不被蹂躏,不被家里的后辈们看笑话,臣子们不得不拿出年轻时候的拼劲,牟足干劲儿扑在朝政上,兢兢业业的跟老黄牛一样干起来,这个节骨眼儿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无过便是功。

  不止前朝,因为这事后宫的妃嫔也无差别的承担了一部分战火。

  虽然这件事上诞生了许多苦主,但也有人因此受益。没看皇上如今看谁也不顺眼,独独对太孙另眼相待,比往日更加恩宠备。

  若说对朝臣的态度是栉风沐雨,对太孙的态度那叫一个春风和煦。

  皇上态度的转变自有他的原因,他对太子的死本就内心有愧,又被太子的儿子,也就是他的亲孙子救了一命。自然对太孙的关心更胜从前。那未知的仇人,只有他跟于行是真正恨意滔天的。他已经自动将他跟于行划到了一个阵营去,其他人不管是谁都是其他。

  皇上的态度这么明显,群臣的眼睛也不是瞎的。

  太孙于众目睽睽之下救了皇上的性命。这得是多大的功劳,本就处在太孙的位置上,又护驾有功,如今又深得圣眷,皇位岂不是板上钉钉了?

  于是大家心里的天平纷纷向太孙倾斜,行动上就带出来了,朝中拥护太孙的人数与日俱增。局势开始对三皇子跟五皇子更加不利。

  三皇子跟五皇子焉能察觉不到形势的变化,作为皇子皇孙政治上的敏锐是与生俱来的。可即便有了这个认知,如今也轻易不能动作,都知道父皇如今气性大着呢,一个不慎,惹来不快就是皇子也不能幸免,因而明面上两人罕见的没有动作,只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簇拥转投太孙麾下。

  虽然冬日的残寒还未完全散去,春天已然随着一缕温暖的春风徐徐到来。

  天气渐渐暖和,枝头的嫩叶也冒出头来,墙角的小草也钻出了缝隙,到处一片绿油油的。可本是和风细雨的春日被一场倒春寒搅得一片凄冷。

  天气变化无常时最容易病邪入体。尊贵如皇上也没逃脱,本就睡眠不好,精神不济,因风邪入体得了伤风,足足病了月余。等好利索了,整个人已经轻减了不少,也沉寂了许多。

  这日上完早朝后,皇上并没有马上离开,他挥退朝臣及近侍后,于殿上自言自语道,“春日阳光可真好呀!以前怎么从来没注意过。”于行顺着皇祖父的眼睛看过去,此时正值辰时,阳光跨过太和殿的门槛照射进来,投在大殿的一角,给金碧辉煌的大殿染上了祥和的光晕。

  “这样静静看日头的好时光,朕以前从来都不曾享受。”那声音中满是落寞与萧索。

  他长叹一口继续道,“朕这一生握紧了手中的权柄,也忙碌了一辈子,到底不过凡夫之躯,对短暂的一世来说,终究辜负了良多。”于行猜可能是皇祖父病了一场,身体不济,人就会思虑甚多。

  “皇祖父,我陪您出去晒晒太阳吧,在春光里走走,身体也轻快很多。”

  皇上没有回答他,而是语重心长的道,“朕坐拥天下,却难享常人之乐。看似风光无限,然江山之重,如泰山压顶。

  这至高之位实乃荆棘之座,可笑上位如同上瘾,让人宁肯殚精竭虑,如芒在背,苦心孤诣都要死守这片方寸之地。”他抚摸着身侧的龙椅言语中颇为感慨。

第302章 一份大礼 “皇祖父,是人都会……

  “皇祖父, 是人都会有私心,这无可厚非。只您莫要妄自菲薄,您用您这片方寸之地护佑了大魏百姓, 用毕生之力, 筑起乾坤,护江山永固,保社稷安危。这些都是世所瞩目的丰功伟绩。”

  皇上听后朗声笑道,“好小子,学会拍朕的马屁了。”

  “孙儿说的都是真心话!”虽然对群臣来说,他不一定是贤主。但从治国理政上来说, 他这位皇祖父确实是一位能主。

  “好孩子,朕虽然重要, 但是说实话若没有群臣的辅佐, 这江山便如大厦无梁,难以稳固。”

  他扬手指着刚刚群臣站着的位置继续道, “这些臣子有的统领千军万马, 筑牢大魏防线,有的为基业出谋划策,让大魏坚不可摧。他们各司其职, 江山社稷才有千秋万代。但是~”

  他的语气一转, “你可知道这朝堂之上, 最不可信的是什么?”于行满是疑惑的摇摇头。

  皇帝目光深邃,看他的眼睛里是藏不住的担忧, “是人心呢, 尤其是臣子之心。朝堂之上,群臣各怀思量,所做之事出发点未必是江山社稷, 或为自己加官进爵,或为家族增添荣耀,或为利益交换。

  切记:莫与群臣交心,若是想着真心换真心,你今日吐出来的真心,他日必会成为你的软肋,只会让攻讦你的人无往而不利。”

  他用食指点点于行心脏的位置,“你的心只能在这儿!

  所谓御下之术,最重要的一点是对臣子永远不要走心,以局外人的眼光审视他们。面上如沐春风,内心坚如磐石。

  无关他高矮胖瘦,亦无关他品性好坏,不管他合不合心意,只看他有用无用。宁教朕负群臣,休教群臣负朕。无论前朝后宫皆同此理。大而化之,天下皆可为朕所用,亦无可伤朕半毫。”

  于行听后似懂非懂,“那岂不是活成了个孤家寡人?”

  皇上轻叹一声,“从来为君之路都是孤独的,只有无人看透你的心思,才会生出敬畏之心,为己所用。要不怎么自称‘寡人’呢?寡德之人才堪帝位啊!哈哈~”他自嘲的笑出声。于行听着莫名有些心酸。

  “朕知道你的心思单纯,你跟你父亲一样,人品贵重,秉性纯良。”他看着于行的目光,渐渐悠长,“其实你父亲~朕何尝不知他志在山水之间,向往闲云野鹤的生活,并无意皇位,他品行纯良,若不是生在皇家,许会一生顺遂。”

  他说着拍拍少年的肩膀,少年还没有长成,肩膀依然瘦削,但是如一棵小松树般身板笔直,似有无穷的生机。

  “好孩子,莫要学你父亲,生在皇家,就势必要经历权力的荡涤,从开始就注定了不能过普通人的日子。虽然高处不胜寒,但只有先握住权柄的人,才能长长久久的活下去。等你将来就会有一番切身体会。

  朕有一份大礼待你成人要送你,望你来日珍之重之。不过在那之前朕先将地方说与你。”

  说着他侧身在他耳边耳语了一句。见于行听后面上疑惑,他解释道,“知道朕为什么要告诉你吗?朕要考较你能否战胜自己的好奇之心。只有坚如磐石的心才能无往而不利!走吧,陪朕出去走走~咱们爷俩也去晒晒太阳~”

  祖孙俩这才相携,迈过高高的门槛,走出太和殿的大门,走进日光里~

  春日御花园里一株玉兰花开的煞是好看,于行想起了在家时,他的院子里自己亲手种的那两株玉兰来,不知今年长得好不好。

  算算日子他当太孙也一年了,不知爹娘身体怎么样,他想爹,想娘,也想家了。皇帝看着他望着眼前的玉兰花出神,出声询问,他这才回过神来,推说是好奇玉兰光有花无叶。

  那一刻他下意识的就不想让皇祖父知道他对爹娘的思念,直觉这会让皇祖父不喜,而且今天他更加确定了皇祖父的心思,他要的后继之人是独善其身的,而不是眼含七情六欲的。他得先得到皇祖父认可。别的他或许不懂,但大宝是他必须要争的,为着堂堂正正的活着他必须争来。

  与于行料想的不差,皇上确实不喜他与岳家庄那对收养于行的夫妇过从甚密。

  甚至未免于行以后软肋太多,他曾经动了杀死他养父母一家的想法。这种从小寄养的人家,彼此之间感情非常深厚,以后若是养大了心思,凭着于行纯良至孝的心性可不好提防。

  可一查不要紧,他发现于行养父母竟是岳展的亲生父母,当年于行也是岳展科举途中救下来的。这缘分当真是妙不可言。

  那他就不好下手了,他还要用岳展这把尖刀为他在大魏边境挖金矿。又见孙儿自从回来再没提养父母那边的事,也没说想见那边的人,许是孩子小,将那边渐渐淡忘了,这才歇了心思。

  于行可不知道他的皇祖父动了杀他爹娘的心思,也因为自己的‘懂事’间接救了爹娘一命。若是知道他一定会后怕不已。

  从御花园回来后,于行就总是思量皇祖父到底送给他什么大礼。

  不得不说皇祖父真的会考验人,自从他告知于行礼物的位置,他总想一探究竟,心里如百爪挠心,当真是磨砺人的心智,将他的好奇之心打磨没了,渐渐的他将此事放下了,人也比往日稳重多了。

  皇上对于行的变化看在眼里,心里对于行颇为赞许。都说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这大孙子何尝不是爷爷的命根子。对大孙子的喜爱之情掩饰都掩饰不住。

  三皇子跟五皇子眼睛又不瞎,吃味不已。他们这两个儿子在这杵着,就当空气了,满心满眼里都是自己的大孙子。这心可真是偏的没边了。

  而下朝之后他们面对于行的时候又不好摆着长辈的谱发作一二。因为于行长得跟大哥一模一样,他们从小都是跟在大哥屁股后面一起读书长大的。面对于行,他们总有一种穿越时光看到大哥的感觉。尤其于行跟大哥的声音听都如出一辙。

  听着他口中喊他们“三皇叔”、“五皇叔”的时候那个别扭啊,总感觉从头发丝到脚底板子哪儿哪儿都不得劲,回回想摆摆长辈的谱,回回自己先受不了跑路了。本想杀杀对方威风,却次次铩羽而归,又动不得太孙分毫,索性也不在这上面刁难他了。刁难一个人的办法有很多,但不用非得找个让自己难受的不是。此路不通,亦有别路。

  济阳县岳家庄

  这日晚上吃过晚饭,林氏就开始收拾包袱。她也不用下人,都是自己亲力亲为。别人收拾的怎么比得上自己弄得经心。这个包袱是于行的衣裳和鞋子,他今年该长高了一些,所以她做的衣服比照着以往大了不少,鞋子也又大了一指。

  她一边收拾一边嘴里嘟囔道,“也不知道于行穿着合适不合适,不知道他长高了没有,胖了没有。”

  收拾完一个包袱,她拿起一旁的一个精致的小茶壶,放在手里小心的摩挲着,“这个是于行最喜欢的茶壶,当初走的急,这个也落下了,不知道现在用着的合不合意。”

  岳知语看着妻子手里那茶壶,那还是于行六岁时爷俩逛集市淘来的。他们爷俩是天生的搭子,周边的集市、酒楼、闹市还有苍蝇小店都踏遍了他们的足迹。这些年光于行淘来的小宝贝家里就放了满满的一墙。于行走后,他再没逛过这些地方。家里他留下的这些东西,他每隔几天就自己擦一遍,从不假手于人,就怕下人手滑打了。

  这一个小茶壶是往日里惯用的,因为于行惯爱在父母屋里待着,原来就一直摆在那里,林氏见一回哭一回,怕林氏见了伤心他后来收起来了,可这娘们本事了得,又扒拉出来了。怪道他的私房钱怎么也藏不住,家里有个属耗子的娘子,哪里都不安全。

  见林氏又将茶壶茶碗收罗起来,装在包袱里,他瞥向已经收拾出来的六七个大包袱,这这就得装两车了,人还没上车呢!

  他按按眉心,真是头痛不已。“你快别收拾了,去了京城就能找着孩子了?还是算了吧!别忙活了。”

  “鼻子底下长着嘴呢,你不会问嘛。回回让你陪我去京城看于行,回回说不通,咱得去看看孩子过得好不好,那边有没有薄待他,若是过得不好,咱再给领回来,回家里日子多舒坦。大宅门里的日子也就是羊屎蛋子外面光,孩子过得不一定开心。”林氏尚不知她养得小儿子是太孙,只以为是京城那边的富家少爷。

  这么要命的事情,岳知语也不好跟她透露,回回林氏提去京城只能敷衍过去,真去了京城又怎样,他们还能进皇宫吗?那皇帝老儿怎么想,没看对外都只说从小在寺庙祈福,就知道不想他跟这边有牵扯。他们冒冒然过去会不会给于行惹麻烦,这些都是要考虑的问题。

  开始他想用缓兵之计拖住林氏,可时间久了林氏琢磨出味儿来了,不吃他这一套了。这不,这天不跟他商量就开始收拾包袱,准备自己雇车去都城呢!

  “再说我去都城不光为了看于行,也想看看欣姐儿,她也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我能不挂念嘛,成亲这几年也没有个一儿半女傍身,我也着急呀!”

  那倒也是,欣姐儿比展哥儿成婚还早,展哥儿女儿小酒都要两岁了,欣姐儿连个动静都没有。他们也该去一趟了。再说从去年冬天到今春一场雨雪都未下,地里干涸,庄稼无收,听说已经开始有流民了,他怎么能放心林氏一个人去,于是他也下手帮林氏收拾准备一起走。

第303章 都城寻人 夫妻俩林林总总收拾……

  夫妻俩林林总总收拾出了三大车的东西。林氏连当时于行家人送来的两颗大夜明珠也带上了。

  她想着若是孩子过得不好, 那家人能放他走最好,若是不放,她少不得将珠子给他, 让他自己留着, 以后大了娶妻生子哪儿哪儿都要用银钱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81页  当前第16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2/18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不想卷科举,奈何大哥先躺平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