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宁对于杏花婶的手艺很震惊,现在家里没有温度计,全凭经验,温度不好掌握,凉了热了,小鸡仔都会被闪死在壳里。
“做多了就熟了,没啥。”
杏花婶有点不好意思了,她虽然是大队长媳妇,但不会像别的大队那样,仗着自己男人的势,在队里耀武扬威的。如果不是太过分,杏花婶很少吱声,安静的做着自己份内的事。
“婶,鸭子也出了吗?”
亚宁更关心鸭子,她想看看在泡子里能不能成功养鸭,这对于队里是个不错的选择。
“出了,我换到三十个蛋,出了二十六个鸭子。”
说起鸭子,杏花婶眼睛都亮了。这是她近年来孵的最多的一次,鸭蛋就换了好几个地方。
“在哪呢,我看看。”
迫不及待了,亚宁想看看刚出生的小鸭子。
杏花掀开另一个大筐,小鸭仔趴在一堆睡觉呢。要不怎么没听见鸭子的叫声呢,都睡着了。
“鸭子二十八天出壳,小鸡二十一天就出壳了。鸭子还有点弱,昨天才出完。”
这是本地的麻鸭,麻黑色的绒毛,紧紧的贴在鸭身上,不像小鸡那么活泼,还有点怕冷似的,都挤在一起。
“杏花婶,鸭子你留吗?”
亚宁想试试这些鸭子能不能成活,能长到多大。
“你都拿走吧,你叔说了,你要做实验,看泡子能不能养鸭,我就不留了。行的话,队里明年就多养一些了。”
大队长可能和杏花婶说亚宁的打算,杏花婶让亚宁都拿走。
“行,那我拿回去养养试试。婶,我再拿六只小鸡仔。我和周知青能养四只,我怕中间有遭尽的,多养两只,要是都活下来,秋天杀了吃肉。”
农村小笨鸡啊,当年的小公鸡,用来做辣子鸡,没治了。
“行,我给你抓六只鸡,四只母的两只公的行不?”
杏花婶不仅会孵小鸡,还能分公母。
“太行了,母的留着下蛋,公的吃肉。”
亚宁现在满脑子都是辣子鸡,口水都快控制不住了。
杏花婶利索的把六只鸡放在一个小筐里,“鸭子你就直接端走吧,那个筐大,还能用一段时间。”
村里人大多会用柳条子编筐,家里大大小小的筐很多,杏花婶让亚宁直接把筐端走,猜她那不一定有这么大的筐。
“那我就不客气了,这些鸡仔和鸭仔多少钱,婶子给我算算。”
亚宁没有见外,杏花婶是除了胖婶,亚宁交往最多的,知道她是真心给,就没推辞。
“母鸡仔一毛五,公鸡仔一毛,鸭仔就给我鸭蛋钱就行,七分钱一个和人换的。”
大队长说亚宁要是养成了,村里就有了出路,不让收手工钱,收个成本就行。不要钱,亚宁不能同意,接触多了,大队长对亚宁了解一些,不是爱占便宜的。
四个母鸡仔加上两个公鸡仔是八毛,鸭仔二十六个,亚宁打算一个给一毛五,多了杏花婶不能收,但是只给鸭蛋钱,亚宁也做不到,孵蛋很辛苦,得半夜起来翻蛋。
亚宁从兜里掏出钱,数出四块七毛钱,一把塞到杏花婶手里,抱着装鸭子的大筐,拎着装小鸡仔的小筐就走了。
杏花婶被亚宁的一番操作弄懵了,着啥急啊,我还没说怎么喂呢。
看着怀里的钞票,杏花婶明白亚宁指定多给了,一数,可不是,鸭子按一毛五一个给的。
不管杏花婶在家怎么纠结,亚宁高兴的抱着筐去了新房子。
这时候快中午了,太阳光很好,亚宁把鸭仔和鸡仔放下窗台下面,让它们晒晒太阳,晚上得先放屋里,大一些才能放鸡架里。
想着以后的辣子鸡,亚宁哼着不成调的歌,高兴的做饭。
院子里的菜苗才栽没几天,刚缓过来秧离能吃还得好久。
亚宁中午打算摊锅出溜吃,昨天胖婶送来一碗大酱,亚宁打算炸点鸡蛋酱,用锅出溜卷大葱吃再炒点土豆丝。
刚到院门周自强就听见亚宁鬼哭狼嚎的歌声,心里很是温暖。这就是居家过日子,烟火气息扑面而来,很真实。
周自强没出生的时候父母就分开了,他妈妈是军医,工作很忙,不是在手术就是再去手术室的路上。
从小,周自强在大院食堂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生活,很羡慕别人家吵吵闹闹的日子。
即使去外公家,外公也忙,外婆也上班,家里也很安静。外婆也不太会做饭,多数吃食堂。
“有什么好事吗,这么高兴?”
笑着推开门,看见亚宁在摊锅出溜。
“今天从杏花婶家把小鸡仔和鸭仔拿回来了,四个小母鸡仔,两个小公鸡仔。母鸡长大了留着下蛋,公鸡我打算做辣子鸡吃。”
还是小鸡仔呢,命运就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而窗户下的小仔们还一无所知,美美的晒太阳呢。
周自强习惯了亚宁对吃的执着,笑了笑,伸手拿过水缸边上的发芽葱,坐在一边的小凳子上扒皮。
“多扒点,卷锅出溜费葱。过一阵胖婶家的新酱能吃了,我打算和她换一坛子,胖婶家的酱好吃。到时候看她要瑕疵布还是什么,不行让我妈买几双解放鞋寄过来,这边买鞋不容易。”
亚宁一边看锅一边和周自强叨咕,年后家里没寄信过来,应该忙大姐的婚礼了。年前邮寄的东西应该收到了,这几天没准就能来信了。
周自强听着亚宁叨咕,内心很平静,从来没有过的平静。
“不用你家里寄,我哪天去县里买回来就行,家里邮寄太远了。你到时候问问胖婶要多大号的,鞋得穿着合适。”
周自强虽然话少,但是亚宁的话他都会回应。
“你手里有票吗?尽可能的别去黑市,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被抓到不好。”
亚宁知道周自强有些东西是通过黑市弄来的,有点不放心。
“不去了,通过朋友认识一个运输队的司机,他跑长途,能换一些东西不要票。过一阵。之前大院的朋友会寄一些海货过来,他在南边当兵,那块海货多还不贵。”
周自强以前在大院的同学朋友大多当兵去了,分散在各地,关系都不错。之前没让他们寄,因为自己和奶奶都不会做,现在亚宁喜欢还会做,他写信告诉多邮点过来。
“海米什么的吗,有海参鲍鱼吗?”
妈呀,现在的海鲜都是野生的,比后世那些养殖的好吃多了。葱烧海参,煎海鱼……一串菜单从亚宁脑里闪过,太折磨人了。
“忍忍,过几天就到了。”
有一个爱吃的对象也不错,满足口腹之欲了。
两人配合默契,一顿饭很快好了,美美的吃了一顿锅出溜卷大葱,下午打猪草都有力气了。
第51章 两个包裹
什么事情不扛念叨,前两天亚宁她俩还说起邮寄海货的事情,今天中午,周自强和点长一起抬着包裹回来了。
“怎么这么多包裹,这么大啊?”
亚宁刚喂完猪,洗完手还没擦呢,就看见周自强和点长一人抱着一个包裹进来。
“这个大的是建国寄的海货,这个小点的是你家里寄给你的。”
周自强指了指两个包裹,今天去县医院取药,回来去公社邮局看看,真有包裹到了,连亚宁的一块取回来了。
“买到肉了吗?”
要请客吃饭,没有肉总觉得少点啥。老母鸡亚宁已经换到了,得有四五斤重。
“买到了,两斤多五花肉,你不是想做红烧肉吗,这回够了吧。”
周自强拿出一条五花肉递给亚宁,赶忙去洗洗手,太油了。
“这块肉不错,能好好做一锅红烧肉了。”
亚宁很满意,这块肉五花三层的,正好做红烧肉。
“吴哥,你一会告诉大伙,晚上来这吃。一直说请你们吃饭,终于有时间了。”
周自强打算找大队长和于支书,丁叔一起,这些年没少照顾他和爷爷奶奶,总是没机会表达谢意,借这次暖房,一起吃一顿。
“亚宁,我下午去打猪草,你在家做饭,多做点,看看包裹里有什么能用的,都拿出来,你整理一下。”
现在屋里的事情基本都是亚宁说了算,周自强买回来的东西,亚宁分类放好,大多是吃的。要照顾牛棚的四位老人,周自强总换一些东西回来。
“那行,我一会收拾一下。记一下都有什么,心里有个数,到时候年底杀猪,给他邮点肉过去。”
人情来往,不能总是接受,也要适当的给予,有来有往方能长久。
“你看着安排吧,我走了。”
周自强和点长一起走出院子,一个上山打猪草一个上工了。
亚宁打开自己的包裹,先看信。
信封里还是有一百块钱和几张工业券,四五页信纸。
信还是大姐亚琴执笔,告诉亚宁,年前她邮的东西收到了,葛女士很喜欢那个大鹅,发挥了她的好厨艺,真香。
亚琴还说说她五一结婚了,之前忙着准备结婚的东西,算着她的钱还够,就没急着给她寄东西。
现在一切恢复正常了,自己婚后生活不错,咱妈张罗给你寄东西和钱,怕你花完了,买大鹅什么的用了不少吧。
大哥两口子过得也不错,有时间就回来,小弟九月份就要上初中了,学习不怎么好,总想出去耍,被葛女士揍了好几次了。
包裹里有给亚宁做的衣服,多数是瑕疵布做的,亚琴自己做的。还有几个月事带,旧的不好就扔了吧。包裹里有大嫂从供销社给她买的罐头,饼干什么的,也有几块瑕疵布,让她留着用。
现在城里工作岗位很紧张,临时工都很多人抢,让她再等等……
四五页信纸,承载了家人对她的思念和惦记。
亚宁一样一样往出掏,罐头,饼干,冰糖,红糖,红枣……吃的下面是几块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瑕疵布,几个月事带用棉布包着,还有一双解放鞋,下面是亚琴做的衣服。
两条裤子,一条黑色的,一条格子的,一件花衬衫,一件短袖,瑕疵的地方被亚琴巧妙的避过去了,看起来很合身,样式也不错,没那么肥大。
整理好东西,吃的放西屋箱子里,衣服什么的包好放包裹了,留了一些饼干,晚上拿回知青点吃。
亚宁从空间里拿出所有的钱,加上这次的一百,亚宁现在有二百多了,之前买年货花了一些,买猪崽花了不少,这又补回来了。
把钱和票什么的放回空间,亚宁继续拆包裹。
一打开,浓浓的海腥味扑鼻而来,亚宁一点都不嫌弃,都是好东西啊。
海米,海带,海鱼就得有十几斤,还有一些鲍鱼干,海参干,牡蛎干,还有些是亚宁不认识的,常见的还行,很多亚宁都没见过,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做起来都差不多。
亚宁泡了一点海带和两条大海鱼,晚上做了。这两样最多,海带补典的,明天给胖婶和杏花婶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