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家养娃种田日常_分节阅读_第214节
小说作者:桃花露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32 MB   上传时间:2025-08-15 11:20:39

  她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的名声。

  她长得又不好看,皮肤粗糙黑黄,衣着寒酸,进了青楼一看就是粗使婆子,来这里寻欢的谁也不会眼瞎不是?

  再说了,背靠里正和豆腐娘子,谁敢说她闲话?

  说她闲话的,阿宁一律不收他家老豆腐,谁敢啊?

  县里也有尼姑庵,那边儿善男信女也多,平时去吃素斋的也不少。

  这不就是他们豆制品了吗?

  城里还有那么多铺子,那么多大户人家,张氏都想跑跑。

  自打跟着靳老板逛过青楼,她的思路打开,再也不害臊了。

  不过她和三婶儿也忙不过来。

  毕竟三婶儿年纪大,身体没那么好,思路也没那么活跃,很多时候跟不上她的思维,没法配合。

  张氏让高里正告诉沈宁,她需要助手!

  让沈宁物色几个合适的,培训一下跟着高里正去县里给她帮忙。

  张氏这两次跟着高里正跑销售,约莫也有点感觉。

  她需要年轻点的、嘴皮子利索的、身体好的、性格温和却有韧劲儿的、人品好不嚼舌头、不小心眼儿算计的。

  当然,要模样周正却普通的,绝对不能漂亮。

  这年头女的一漂亮,再抛头露面出入各种场合,很容易走歪。

  即便自己不歪也容易惹祸,被某个老男人看上啥的也麻烦。

  沈宁听得很为张氏高兴,“成,我明儿就帮她物色,多找几个给她带带。”

  满村这么多妇女呢,要选几个助手还是很轻松的。

  高里正:“这事儿交给你我放心。”

  他老婆子虽然一把年纪有经验,会雇人干农活儿,但是也没做过生意,于妇女能力这块不是很了解。

  沈宁又问张氏几个住哪里,是不是得在城里租个小院儿。

  高里正:“我闺女和女婿在城里有个小院儿,他们平时不住,我去的时候才过去住两天。就让她们住那里,自己家的房子住着放心,那里平时有个婆子负责做饭洒扫,也方便。”

  沈宁:“那不能白住,我们交食宿费。要是里正伯的就算了,毕竟是霍家的,也不好让高姐姐难做。”

  高里正自信道:“放心吧,我还能和你客气说虚话?那是有把握的。我给了饭钱的,住宿钱就免了,等咱有了钱肯定要租个大点的院子,自己人去城里也方便。”

  张氏和三婶儿没回来,沈宁这边儿去镇上送货的人选也得另外安排。

  这个倒是没问题,沈宁平时收豆腐啥的也没少观察村里的妇女。

  现在差不多种完麦子,找个男人也行。

  冬天冷,男人更抗冻。

  说话的时候裴母又给高里正端上来一盘煎饼果子,家里有什么就包什么,铲成三段,吃起来方便。

  高里正和沈宁熟了也不忌讳,一边吃一边说话,吃掉一块才惊讶道:“哎呀,怪好吃的,和之前的煎饼不一个口感呢?”

  沈宁笑道:“之前的煎饼是烫面儿,干煎饼,这个是面糊糊摊的,要厚一点,还打了鸡蛋吃着更软乎,这都是里正伯你家的鸡蛋。”

  沈宁家没养鸡,就从高里正家买蛋吃。

  高里正就给她成本价,沈宁不肯占便宜又多加一点,反正不让人亏钱。

  买他家的鸡蛋比自己养鸡划算,沈宁觉得占了便宜。

  高里正:“真好吃,你别说,我一早或者一晚的到了县里,又累又饿又冷又困,要是有这么个热乎乎的煎饼果子,我真买。”

  他看了看,估计道:“加这些东西卖八文,指定有人买。”

  沈宁:“若是在府城和京城,肯定不错,县城还是差点。”

  县城打工族没那么有钱。

  有钱老爷们也不太一早一晚的又累又饿又困。

  关键现在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不行,小吃摊儿赚的就是辛苦钱。

  即便现代人口多,推车子卖煎饼果子能赚钱,也并不能发财,还是赚辛苦钱。

  古代更如此。

  当然肯定比种地的庄户人强,在大城市一年赚个二十两出头还是可以的。

  高里正:“饭馆儿里肯定行。回头教给常老板他们,他们卖货栈码头苦力吃食,量大管饱,不少赚。”

  卖给他们甚至不用加鸡蛋,就卷着素鸡油豆腐和腌白菜就行,卖四五文。

  这么一大个,足够他们吃饱的。

  不知不觉高里正吃饱了,还打了个饱嗝,“阿宁,我和你商量个事儿,我这里也打算再添几个人儿。”

  沈宁点头:“里正伯你说。”

  高里正:“我大舅兄家的孙子,叫陶启明,小伙子有劲儿勤快,为人开朗,性情稳重,不闹事不嘴碎。我先带他几天,回头让他去邻县试试。”

  原本他寻思先从熟人入手,再由熟人一波波介绍,半年差不多能把县城拿下来。

  他没去想自己开铺子零售的事儿,因为县城有好几家酱菜铺子,主卖酱油、酱料、酱菜、豆制品等,他们再开没有优势,不如就发货给张老板和其他酱菜铺子。

  这一次张老板也给他介绍了一家酱菜铺子,进货量不小。

  他算着县城零售差不多就这样了。

  现在既然张氏带人跑县城,他寻思自己去开发一下邻县。

  当然不是两眼一抹黑贸然开发,还是熟人介绍。

  这一次除了寺庙和酱菜铺子另外一个就是东南边成安县的曹家船帮。

  跑船帮的三餐不定,基本都是窝头就咸菜。

  豆腐娘子的腐乳、腌白菜、卤素鸡、油豆腐等很合他们口味,当然还要配上那个煎饼。

  煎饼比砸破头的窝头好吃多了。

  不过因为距离远,高里正出于安全考虑,把油豆腐剔除了。

  这东西他们想吃可以自己炸或者从县城进货。

  现在县城那几家豆腐坊除了素鸡还没做出来,油豆腐和腐竹、豆皮笋都有了。

  因为沈宁和高里正这边定价不高,所以老主顾一个都没流失,而且还带着另外三家豆腐坊也定了合理的价格。

  原本依着他们,油豆腐咋不得十五文一斤?

  毕竟是油炸的呀,油多贵呢!

  曹家船帮定了不少素鸡、油豆皮、腐乳和腌白菜。

  从成阳县去成安县可以坐船从莲河一路南下,比去其他地方方便,所以高里正想试试。

  沈宁诚恳道:“里正伯,从咱们这里往县城发货就很费时间了,如果再往成安县就太远。”

  高里正:“咱走船运……”

  没等说完,他自己先冷静了,对呀,冬天可以,那暖和天呢?

  素鸡也是豆制品,天热会馊会发黏发霉的。

  他一拍脑袋,笑道:“我被你大堂嫂刺激的只想多拉拢几个客户了,忘记这茬儿了。”

  沈宁笑道:“也不是不可行,等咱们规模再大点,去县城租房子开作坊,再去成安县开分作坊就是了。”

  这样可以解决运输问题。

  高里正一拍大腿,“我咋没想到这茬儿,哎,年纪大了这脑子就是古板。”

  沈宁:“里正伯这是恋家,故土难离嘛,麦掌柜说他们东家在府城也有酒楼,却还是更爱在成阳呆着。”

  家在哪里,自然更爱在哪里呆着。

  不过一时半会儿也不可能去成阳县和成安县开作坊,所以沈宁又给高里正提了一个更可行的建议。

  不如就把成安县那边的代理给曹家,让他们大批进货,去了成安县直接发给别家。

  这钱他们和曹家一起赚就好。

  一个县城的销量总归有限,一个代理商也够了。

  最关键的一点儿,沈宁跟高里正强调,再过阵子应该就有人能模仿出素鸡了。

  毕竟不是什么复杂的技术。

  等别人也卖素鸡的时候他们只能把握住成阳县的老客户,可把握不住成安县。

  人家肯定会有自己常合作的豆腐坊。

  她一直有这个心理准备,也提醒高里正做好准备,免得以后人家仿造出来,自家销量下降会难受。

  高里正连连颔首,“阿宁,还得是你啊。这做小本生意,人人都能试试,可要想做大做长久,还是要有脑子、远见和魄力。”

  他自愧不如。

  沈宁笑道:“里正伯不要灰心,咱来日方长,生意一点点地做,不贪快,不冒进,稳打稳扎,钱自然会越赚越多的。”

  这样风险小,不会亏钱,也不会惹麻烦。

  高里正被沈宁一点,心思立刻通透了,“那就按你说的来。我带带启明,让他以后专门和曹家对接。”

  沈宁笑道:“当然可以呀。”

  她相信高里正的眼光,他选人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且和她一样,不可靠或者没练出来也不会单独放出去。

  外面裴长青听着他们聊完正事儿,开始话家常儿了,就进来和高里正打招呼。

  高里正摸着胡子在炕上晃了晃,摸摸这里,摸摸那里,欢喜道:“二郎呀,这火炕睡得舒坦不?”

  他走头一天就想睡的,老婆子非说还没晒利索,再等等。

  估摸着他走那天晚上老婆子就睡上了。

  也不知道等等他,他还没捞着睡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85页  当前第21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4/48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家养娃种田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