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_分节阅读_第327节
小说作者:一口香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05 MB   上传时间:2025-08-13 12:42:36

  罗布藏衮布躬身回禀道:“回皇上,奴才头一次见这些平日里眼睛长在头顶、动不动就用‘天下读书人’压人的…学士……”说到“学士”二字,他故意加重了语气,“不顾斯文扫地,如抢……一样往前冲,是以觉着好笑,就笑了两声。皇上恕罪。”

  抢什么,他忽略过去了,没说出来,但却让所有往里面挤的学士们老脸发热起来。

  气的!

  德亨看了罗布藏衮布一眼,怀疑这位蒙古外甥,平时没少受这些翰林院官员的白眼和甩袖,所以现在,趁机报复来了。

  “呵呵……”阿尔松阿也莞尔,道:“皇上,奴才在皇史宬殿里找了好几天书,所以知晓里面,其实早已书立成林,只够一人独行在缝隙中,如眼前这些人急切的性子,的确是不适合进入。德公爷并不是有意为难这些读书人,只是爱惜里面藏书而已,而且,这些翰林说话的态度……奴才并不予评,不过,让人听了火大是真的,还请皇上明鉴。”

  这群翰林官员什么样,康熙帝怎么会不知道,只是他早就习惯了,以往也将之当做是读书人的傲骨和狷狂,现在,被德亨抢白过去,见到他们这幅有苦不敢言的样子,顿觉索然无味。

  若真有傲骨,若真的有狷狂不羁之士,此时就应该顶撞回来,一副憋憋屈屈不敢言的样子算什么?

  康熙帝挥挥手,不悦道:“你们就在外等着吧。”

  有一老翰林顿时急了,道:“皇上,那旷世典籍……”

  康熙帝回首冷视他们,道:“朕让你们等着,你们等着就是了,若再有异议,立即驱逐。”

  众翰林皆俯首。

  康熙帝等了一瞬,终未等到以首抢地鸣志之人,只好一甩袖子,进入了皇史宬残藏书大殿。

第219章

  康熙皇帝亲自证明, 要想在皇史宬内找到像是《永乐大典》、《太平广记》散轶孤本这样的旷世奇书,不仅需要充沛的精力、过人的体力,还要有一定的运气。

  总之, 康熙帝在德亨的指引下,亲眼看过盛放《永乐大典》的金匮后,他就胸闷气短,呼吸不畅的离场了。

  他坐在院子空旷处设的宝座上, 一脸高深莫测,心里郁郁不乐。

  德亨在看着皇史宬的小吏们小心将装着《永乐大典》的金匮搬出来,然后打开来,一本本将里面的书册拿出来,查看,是否有虫蛀、损伤等,然后装到另一备好的樟木箱子里,随康熙帝带去畅春园。

  康熙帝带来的翰林学士们有心去帮忙, 介于之前进殿被拒之事, 未免再出意外,就只站的远远的, 冷眼看着德亨和阿尔松阿前前后后的忙活。

  敏珠尔喇布坦、罗布藏衮布和德隆这些侍卫们,就挎着腰刀站在一旁护卫,锋利的眼神时不时的就要剐上翰林学士这边一剐,好似这些人是什么要防范的坏人一般。

  德亨本人哪里管得了这些,他现在一心只在这些典籍上面,唯恐一个无心之失给损坏了。

  德亨向员外郎取经, 平日要如何养护这些孤本, 员外郎想了想, 道:“德公爷, 藏书是一门大学问,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老臣这里有一书吏,在这皇史宬当差一辈子了,若论藏书,他为翘楚,老臣可以将他借给您几日,有什么疑问的,都可以询问他。”

  德亨大喜:“如此,最好。”

  阿尔松阿跟德亨道:“宫里擅长藏书者不胜枚举,何必从皇史宬要人。”

  德亨笑道:“我现在才发现,你取书、放书甚有章法,看来,你也懂藏书之道。”

  阿尔松阿:“区区不才,家中也有一座藏书楼,我从小混迹其中,学过一手两手。”

  德亨艳羡道:“我回府上,也建一座藏书楼……”

  说到这里,他灵光一闪,心下大动,倏地转头去看康熙帝,康熙帝有感,转眼跟他对上,被他看过来的灼灼目光给惊了一下。

  这小子,又怎么了?

  阿尔松阿见他如此,小声问道:“你这是又有什么主意了?”

  德亨一拳捶在掌心,压抑激动道:“我想好了再跟你说。”

  中国图书何止是浩如烟海,难道不应该有一座国家图书馆吗?

  不在宫廷,不在私宅,而是在城市,面向所有国民的,属于所有百姓的图书馆。

  休息片刻,德亨他们在装书,康熙帝自己在皇史宬殿宇之间溜溜达达,见到院墙墙皮有的斑驳、有的剥落,地上砖石坑洼硌脚,少了、断了许多,殿宇外墙根堆满了瓶罐、水缸等,水缸离有水,但底部长了厚厚的绿苔藓,显然这水,也已经很久没有换过了……

  康熙帝道:“这皇史宬,看着倒是古朴的紧。”这不是深山寺院,这是皇家宫苑范围之内的藏书宫殿,“古朴”二字,可不是什么好评价。

  李玉恭敬回道:“看在这里面当差的官吏奴才们,多是老弱,少有青壮,想来,这里应是个冷水衙门,不受待见。”

  康熙帝:“嗯。”

  李玉觑了皇帝一眼,腰更弯了几分,道:“皇上还有何疑问,不如将员外郎叫来问询。”

  康熙帝:“让他伺候德亨吧,朕也就随意看看。”

  李玉:“嗻。”

  话未落,有侍卫来报:“皇上,恒亲王和固山贝子九阿哥觐见。”

  康熙帝:“老五和老九?这俩哥俩儿怎么来了?让他们进来。”

  胤祺和胤禟两个让进来,被侍卫领着去后殿见康熙帝,在路过前殿时,远远看到德亨带人忙的不可开交,胤禟就跟胤祺小声道:“五哥,我就说罢,肯定跟德亨这小子有关。”

  胤祺:“聒噪。”

  胤禟被噎了个好歹,这可真是亲哥。

  他可能生来就跟亲哥犯冲吧,胤禟再次安慰自己。

  哥儿两个给康熙帝叩头请安,康熙帝问他们:“你们今日进宫了?”

  胤祺:“是。回汗阿玛,额娘些许身体不适,儿臣和老九今日进宫探望一二。”

  康熙帝惊讶:“宜妃病了?朕怎么不知道?魏珠,魏珠……”

  正在前殿奉命看着的魏珠听到康熙帝叫喊他的声音,立即小跑着过来:“皇上,您叫奴才?”

  康熙帝问道:“宜妃病了,你这总管太监是怎么当的?怎么没报给朕?”

  魏珠立即跪地请罪,同时惊异道:“宜妃娘娘病了?这…老奴并未收到信儿,太医那边也不曾有奏案归档。”

  胤祺并不是多么灵巧的性子,他反应便有些慢,正想着要不要解释两句,就听胤禟道:“这不关魏谙达的事儿,是额娘小有不适,并未请太医,所以魏谙达不知亦有可能。”

  此时,胤祺才道:“是,额娘自己也说了,因正月风暖,就多吹了一会子,回屋就有些头疼,吃了一丸祛风的丸药,已经好了。”

  康熙帝:“若是真无事,也用不着你们两个一齐进宫来探望她。魏珠,你带着御医,亲自去钟粹宫替朕看望一下宜妃,让她好好养病。”

  魏珠:“嗻。”

  看着魏珠背影离开,胤祺心下郁闷不已。他才从宜妃那里出来,宜妃好与坏他看的清楚,他明白,其实宜妃是寂寞了,找个借口将儿子叫到跟前说说话而已,康熙帝这样已安排,她不病,也得病了。

  胤禟却是面有喜色,他把宜妃说的自己身体不舒服当真了,此时看到汗阿玛这么担心额娘,他这个做儿子,当然是高兴的。

  安排完,一时间,父子间有些沉默。

  胤禟就好奇问道:“汗阿玛,儿子听说,有人在这皇史宬中寻到了宝贝?是什么宝贝?”

  康熙帝:“哼,你消息倒是灵通,知道朕寻到了宝贝。”

  胤禟大大咧咧道:“哪里是儿子消息灵通,您让禁军一围了这皇史宬,就满京城都传遍了。”

  他还开了盘口呢,放出了从八哥那里要来了许多失传的书籍名单放出去,不管有没有压中的,他作为庄家,包赚不赔。

  康熙帝颔首,笑道:“是《永乐大典》。”

  胤禟皱了皱眉,掏了掏耳朵,喃喃道:“《永乐大典》?好似在哪里听过,永乐……是永乐年间编纂的书典吗?”

  正在等儿子如他一眼惊讶惊异惊喜的康熙帝:……

  这不学无术的儿子,不要也罢。

  胤禟不知道,本来就没学几本汉家典籍的胤祺就更不知道了。

  康熙帝点了一个翰林学士,道:“你跟他们讲一讲这《永乐大典》。”顺便,他也听一听。

  结果,这个翰林学士支支吾吾的,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康熙帝:……

  所以,他的翰林院里,到底养了些什么?

  见这位翰林学士丢了丑,那个跟德亨呛声的翰林学士站出来,道:“回皇上,《永乐大典》已有两百多年未曾问世,当世之人,所听者甚少,微臣先头几年,曾听恩师说起过这部大典,不如由微臣,代为解说一二。”

  怪不得这人冲的最厉害,也那么容易就失了分寸,原来,不是别人不想,而是根本就不知道《永乐大典》是什么。

  康熙帝:“……准。”

  经过这人娓娓道来,众人才知道,《永乐大典》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旷世典籍,心下火热不由更旺盛了几分。

  德亨这边已经将整部大典和整部宋本《太平广记》装箱清点完毕了,带着清单过来向康熙帝汇报,身后还跟着一位胡子灰白的老吏。

  康熙帝见他过来,就问道:“清点好了?”

  德亨奉上清单,回道:“回皇上,都清点好了,装车后,就可以带走了。”

  康熙帝颔首,见他身后跟着一人,就问道:“你身后之人是谁?”

  德亨将他让出来,这人立即跪倒叩首,德亨介绍道:“这是在皇史宬里当差一辈子的老吏,正白汉军旗,叫粱成贺,字文和,擅保养书籍孤本,臣将他举荐给皇上,让他来看守养护《永乐大典》。”

  康熙帝见他须发皆灰白,上了年纪了,就温声问道:“你多少年岁了?”

  梁成贺回道:“回禀皇上,老朽今年六十有四了。”

  康熙帝:“抬起来头回话。”

  梁成贺依言抬头。

  康熙帝见他虽然上了年纪,但眼神清亮,湛湛有光,就笑道:“六十有四了,还能当差,身子骨还硬朗吧?”

  梁成贺也笑回道:“回禀皇上,老朽一顿还是能两大碗饭,两斤肉,身子骨儿,还硬朗着。”

  康熙帝哈哈大笑,起身道:“好!朕一顿也能吃两斤肉,只是,只能吃一碗饭喽。起来回话。”

  梁成贺谢恩起身,康熙帝见他不用别人搀扶,自己起身,腿不抖,身子不晃,心下更加高兴。看着他,好似就能看到自己也如此健朗一般。

  康熙帝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高兴道:“好,好,你现在是几品官儿?”

  梁成贺:“不入流。”

  康熙帝愣了一下,继而又放声大笑,道:“朕就简拔你做翰林院典籍,专为朕掌管《永乐大典》。”

  翰林院典籍,专门掌管图书的官员,正八品,算是入流了。

  梁成贺再次跪地谢恩,然后从容起身,侍立。

  康熙帝见他如此不卑不亢,从容不迫的态度,心下更加喜欢了。

  对左右命道:“启驾,回畅春园。”

  又吩咐道:“传八旗、内外藩诸王、大学士、翰林侍读、侍讲等,朕要在畅春园摆宴,共贺《永乐大典》问世。”

  德亨:……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04页  当前第32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7/60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