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韩霖在考虑之后,依旧拒绝了,销售这种职业只需要体验一下就足够了,韩霖并不打算让它长久。
销售需要经常出差,而且归期不定,韩霖不想这样。
况且他去了一趟首都
之后,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想钻研钻研,再去牛棚那里敲敲边。
之前只是轻微试探一次,自己就收手了,但是既然确定了,这次哪怕拿出水滴石穿的功夫,自己也不会放弃。
而且他选择拒绝郑华生的邀请,还有额外的考虑。
越是看杂志和专业书,韩霖越是明白,这个专业只靠着自己看书自学是不可能的,他需要接受正统的教育。
而牛棚那位虽然有知识储存,但是韩霖不确定对方愿意说多少。
况且学习之后,韩霖也希望自己能够深入到这个专业之中,而想要真正加入这个行业,上学才是最明确的道路。
机械物理这门课,除了大学在开设,还有一些机械厂的学校在开设,但是机械厂学校基本都是面向厂职工子弟的,韩霖暂时找不到机会。
所以思来想去,上大学反而是最有可能的,况且他仔细想过自己如今的条件,发现上大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工农兵大学除了基础的学历要求之外,剩下的便是依靠推荐制度,而如果他的户籍关系留在黄庄大队,那么他的第一层推荐人就会是如今的大队长。
大队长因为电力检修和胡平的关系,对韩霖十分看好,而且黄庄大队高中毕业的人本来就少之又少。
之后的推荐就是公社和县里,这两层关系虽然没有黄庄大队那么好,但是相对算是有熟人。
尤其是从首都回来后,韩霖明确自己未来的目标。
所以又梳理了一下自己身边的关系,韩霖回到家后便没有休息,而是积极参与到了拖拉机的维修之中。
在经历过繁忙的耕种之后,公社将借出去的拖拉机回手,统一维修。
但除了农机站本身的拖拉机,各个大队的拖拉机也等着统一的大检修,工作忙碌,人手根本不够。
韩霖从首都回来,给李安送首都特产的时候,听李安抱怨了一句,立马请缨上阵,自己可以跟着去维修拖拉机。
李安知道韩霖的技术,当下也没客气,向农机站打了个申请,替韩霖挂了个名,韩霖开始在农机站工作。
而韩霖这种主动请缨,积极参与工作的行为,被公社看在眼里,还专门写了篇文章,虽然字数不多,也没能上报纸,但是在公社内部传看了一遍,相当于给韩霖在小范围扬名了。
韩霖抓紧时间做了这些工作之后,原以为郑华生会看到自己的决心,不再邀请自己去食品厂工作,结果没想到郑华生依旧坚持。
在听到韩霖好不容易闲下来之后,又再次登门,即便是被韩霖拒绝,也看起来丝毫不打算改变主意。
大有一种,古时候刘备可以三顾茅庐请到诸葛亮,如今他也可以五顾黄庄大队,直到韩霖同意去食品厂的销售科工作。
当初韩霖主动请缨去开拓首都市场的时候,郑华生根本没有抱希望,甚至心中还想着,等自己忙完手头的工作,之后就动身前往首都,那么大的市场,总不能眼睁睁放弃。
但是没想到韩霖如此给力,如今食品厂的车间可以说是日夜不停。
韩霖在给有的单位推销的时候,看情况会加上几句,顺带推销厂里的小饼干,但这也只是顺手为之,能不能谈成全看对方单位。
但或许是因为小饼干有外贸这种词汇的加持,零零总总算下来,签订的合同数量并不少。
如今县城的运输队也因为食品厂的忙碌而忙碌起来。
郑华生甚至还想过替厂子申请专门的运输队伍,毕竟人家那种大厂子都有专门的运输队。
但是县里的领导拒绝了郑华生,认为郑华生的步子迈得太大,有点不切实际。
因此郑华生更希望将韩霖争取过来,韩霖给了他极大的惊喜,他相信等之后正式工名额放开,食品厂招兵买马,再加上韩霖这员大将,那么给食品厂组建属于自己的运输队,指日可待。
可惜郑华生的运气不太好,韩霖本身就不愿意与食品厂销售科绑定。
而在郑华生请韩霖的时候,韩霖同时也收到了以前工地领导的邀约,对方希望韩霖在新的工地能够继续担任自己的助手,而这个工地就是食品厂的家属院。
韩霖在思考之后,接受了工地领导的邀约。
之前从化工厂家属院的工地离开时,这位领导曾经邀请过韩霖,希望韩霖能够担任工地助手,但考虑到当时的工地地点,韩霖拒绝了邀请。
如今这次领导二次邀请,而是地点也合适,韩霖答应了下来,而且也找到了新的借口来应付郑华生。
“咱们食品厂修的是家属院,要是能早一天修好,咱们厂子的人就能早一天住进去,所以这工地上肯定还是要有自己人的。”
“我就是工地的自己人,您放心工地有我在,我肯定让咱们食品厂的家属区盖得又快又好,让县城的同志都羡慕咱们食品厂。”
郑华生其实并不认可韩霖的借口,但是韩霖又确实说到了他的心上。
等这次新家属区盖完,厂里的领导也会集中搬迁,也就是说家属区的房子也有郑华生一套,郑华生当然希望能够尽快住进去。
再加上韩霖已经不是第一次拒绝,郑华生也明白韩霖是真的不想去销售科工作,只能放弃继续劝说。
不过放弃归放弃,郑华生还是有了满肚子吐槽,回家之后忍不住和家里人说,韩霖这个人实在是太注重儿女情长,一点都没有奋斗精神,怪不得一直跟在杨黛身后跑。
这些话不知道怎么就传出来了,传来传去这些话已经彻底变了味,说韩霖完全靠媳妇养,所以他怕媳妇,家里的事情不管大事还是小事,都是媳妇说的算,说韩霖在家里连个屁都不敢放。
而这个流言,韩霖自然也听到了,对此他得意洋洋,觉得这些流言说得十分有道理。
杨黛恨恨给了他两拳。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此时的杨黛和韩霖准备在上班之前,去一趟胡平家里。
韩霖从首都回来之后,就去了一趟胡平家里,给胡平送特产,而如今和杨黛一起去胡家,是因为有另外的消息想要告诉胡平。
胡平最近又在家里休息,看到韩霖过来,十分高兴。
“听说这两天食品厂的工地就要开工了,你要是去的话,我也一起去,到时候还是咱们俩一起。”胡平说着露出回忆的表情。
他在家里休息的时间有点长了,家里人一直在催他出去工作,但是那些工作,他实在是没兴趣。
而没兴趣的工作,他一向都是做不长的。
既然知道自己做不下去,他就不去糟蹋他家里人那点人脉了,省的被他折腾没了,到时候落难也没人愿意帮一把。
“你真准备在工地干下去了?”韩霖坐了下来,同胡平寒暄。
胡平百无聊赖地摆摆手,“主要是暂时也不知道想干啥,就当个临时工都试试,说不定哪天就不干了。”
胡平不是对工地感兴趣,他是觉得韩霖这个人值得交,韩霖如今准备去工地,所以他也准备去工地,如果是他自己的话,他肯定也是不愿意的。
“你们夫妻俩这次过来是有事儿?”胡平看看韩霖又看看杨黛,主动询问意图。
毕竟他和韩霖刚刚见过,而且同杨黛也不是很熟悉。
夫妻两个完全没必要因为杨黛回家,而又专门过来一趟。
韩霖说:“这次过来也是想
问问你,首都那边有个招工机会,你有没有兴趣?”
“什么工作?说来听听。”胡平来了兴趣,连身体都坐直了几分,头也向韩霖的方向靠近。
“首都那边的客机准备招收新的空乘,男女各要18人,你要是有兴趣的话,可以先打电话把名报上。”韩霖简单说了一下情况。
之前航空部门的空乘人员基本上都是文工团或者是百货大楼出来的,一些形象气质比较好的成员。
经过杨黛的礼仪培训之后,这些人的气质变得更好,空乘这边也终于找准了风格,准备招收一批新的人员,一点点扩充空乘队伍,而且这次的人员招收面向全国。
不过虽然是这么说,但是全国的信息传递并没有那么快,所以重点基本还是首都附近的区域。
如今的招工声明还没有发出来,杨黛和韩霖便想着先来问问胡平,毕竟胡平和胡家有意无意帮了他们不少。
如果胡平对这个招工感兴趣的话,杨黛这边可以提前联系领导,将名字记上。
在面试之前也可以提前帮胡平做一下培训。
“这事儿我得想想。”胡平明显对这件事很意动,但这对胡平来说是件大事。
这不是县城的临时工,而是要前往首都,肯定要和家里人商量一下。
“那行,你好好考虑。”韩霖和杨黛也不可能让胡平立即作出决定,总归还有时间,胡平还能好好考虑。
重新回到食品厂上班,对于杨黛而言是一种极为新奇的体验,毕竟她来食品厂坐班的时间似乎是相当于没有。
而杨黛也丝毫不愧对食品厂众人对她的印象,每次都能给食品厂带来惊喜。
杨黛上班打卡的第一天,食品厂又再次炸锅了,杨黛的文章作品又上报纸了,这次上的还是全国性的报纸,每家厂子单位都会统一订购的报纸。
而且报纸上的内容,还和他们食品厂有关,他们食品厂又要出名了!
第81章
报纸的抵达比杨黛还要早几分钟。
报纸这个东西厂子都会订购,但是基本只在办公楼流通,放在领导的办公桌上。
而郑华生自从经过宣传科的人推荐,认识杨黛之后,对待报纸上的文章就更加认真。
试图再次当一回伯乐,在报纸上发现尚未出名的千里马。
因此这个时候的郑华生,不管日常有多忙,来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仍旧是先看报纸。
而且为了不错过千里马,现在食品厂将自己能订到的报纸全都定了,当然放在最上面的仍旧是全国日报。
这是辐射范围最广的报纸,而且从报纸上的内容,郑华生也会简单判断接下来的趋势,顺应潮流适时调整如今食品厂的节奏。
郑华生给自己倒了杯茶,抖了抖报纸开始看。
看报纸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看着看着,郑华生的呼吸开始急促起来。
猛然间从椅子上站起来,激动得双脚离地,站都站不稳。
身后的椅子因为他的剧烈运动,同桌子发生撞击,发出巨大的声响。
听到动静的秘书推门进来,正好看到自家领导激动到稍显狼狈的模样,当即就要关门离开。
郑华生及时叫住了秘书,“你把这个报纸贴到咱们厂里的宣传栏去,让大家都看看。”
韩霖上班直接去食品厂新划分出来的家属区,杨黛则直接从食品厂的大门进去。
走到宣传栏的时候,发现众人都围在宣传栏之前,正在议论纷纷。
杨黛停了一下脚步,又判断了一下眼前的人群,最终还是决定先去办公楼找郑华生。
但还没来得及离开,就已经被眼尖的人发现了。
“杨黛同志来了,杨黛同志来了。”人群中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杨黛瞬间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杨黛同志太厉害了,你的文章又上报纸了。”有人指着宣传栏新贴上的报纸,脸上的表情与有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