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的味道马马虎虎,即便是杨黛拿着菜谱在旁边一个步骤一个步骤教出来,但味道总是不尽人意。
杨黛为了自己的嘴巴和胃口着想,不得已暂时让韩霖放弃这一点。
但是洗衣服韩霖也是同样的毛病,好衣服两个人不太敢穿,省的穿出麻烦来。
衣服料子不好,在韩霖手下洗过两次,不是这里扯就是那里坏。
有了这样的事情,杨黛的那些好料子也不敢让韩霖下手了。
不得已之下杨黛只好说服自己洗衣服,只管自己的衣服,剩下的床单被罩之类的东西,都是韩霖的任务。
但是今天,杨黛竟然将床单也洗了,足以证明杨黛的心情是真的不错。
“你回来了?”杨黛喝着茶水,坐在桌子旁,手旁边还放着一本书。
看到韩霖进来,抬抬眼皮。
其实她早就听到了韩霖的动静,但是她绝对不能让韩霖一眼看出自己的兴奋。
韩霖将肉包子放下,“还热着,你趁热吃,我去熬粥。”
韩霖的视线在杨黛的脸上打了个圈,自然也看到了在桌子上放着的报纸,只不过他并没有在意。
跑了一天,填饱肚子才是最要紧的。
而且杨黛看书看报纸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家里糊墙的报纸,杨黛全都看过。
杨黛看着韩霖转身出去,不自觉地抿唇,看书也有些意兴阑珊,索性全都收了起来。
韩霖做完饭,两人坐在饭桌前。
“今天的菜我尝着味道不错,你多吃点。”韩霖一边说着,一边用公筷夹到杨黛碗中。
心中却有些嘀咕。
明明他回来的时候,看杨黛还挺高兴的,前后不超过半小时的功夫,怎么心情就不一样了?
一边想着,一边又加了一筷子菜,确定这次的菜,是他做菜这么长时间以来,发挥最好的一次。
包子也是他特意在国营饭店买的,味道不错,熬粥的时候还特意放了花生,也变得格外好喝。
但偏偏杨黛看起来毫无胃口。
“房管科这次的工资是一天一结,干够一个月之后,还有票证补贴,到时候我去供销社把炉子和煤球买回来。”韩霖想不通杨黛的心情转变,索性换了话题。
买炉子总归这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
毕竟天气越来越热了,等夏天的时候如果还烧火做饭,韩霖敢打包票,到时候杨黛连厨房都不想进。
“等买了炉子,咱们过段时间再买辆车,骑着也方便。”杨黛有了兴趣,多说了两句话,主要是自从上次骑车之后,她就觉得骑车走在路上确实是件不错的事儿。
可惜那辆车不属于自己,总不能天天借车。
之前家里什么都不敢买,主要是怕露头冒尖。
但是现在韩霖在房管科当临时工,自己能写稿子赚票证。
不管多少,说出去总有个赚钱的理由。
如此两人再买大件东西的时候,大家也最多说一句夫妻两个是大手大脚的败家子,而不会深入追究。
“等忙完房管科的事情,我就去大队问问通电的事儿,到时候咱们再把房子修一修。”看出来杨黛对以后的日子有了些许期盼,韩霖也只管捡着这些事情说。
这确实是他的想法和安排,不过事情得慢慢来。
“等房管科干完这一个月,我看看能不能找门路,变成正式工。”韩霖去了一趟县城的房管科,也正式察觉出来现在这个时代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的区别,心里自然也是有想法的。
房管科这次
安排人盖房子,一部分是韩霖这种临时工,干一天给一天工资,干够一个月有票证补贴,但是都不多。
另一部分人则是市里的建筑工人,这些工人每个月的工资和票证补贴比韩霖这种临时工高很多,韩霖看了难免心中有对比。
杨黛对韩霖的话很赞同,但也知道这事儿不好办,只能慢慢来。
饭后杨黛突然想起来住在医院的那对母子,“等有时间,咱们再去医院看看。”
之前农机站的李安同志虽然没有把话点明,但是说的也差不多了。
杨黛觉得自己再去看看,就当是好人做到底,善缘说不定也能结到底。
韩霖答应下来,视线一转看到了杨黛枕头旁边的报纸。
本来是随意看看,但看到上面的内容后,忍不住笑了出来。
“等过几天房管科休息的时候,咱们去一趟县城照相馆。”
第17章
“照相馆?”杨黛抬抬眼皮,视线又落到了报纸上。
“杨大姑娘有了喜事,咱们自然要庆祝庆祝,去照相馆照相,然后再去国营饭店吃顿饭,等饭后再去百货大楼看看。”韩霖说着说着,声音小了下来。
这种庆祝方式,怎么想都觉得有些委屈杨黛。
如果是以前,身为太子,想要为杨黛庆祝,自然能想出千八百种方式,只为赢得杨黛一笑。
但是现在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仔细想想,自己似乎只能做到这些。
韩霖有些落寞。
杨黛倒是没什么,她对照相馆很有兴趣。
在记忆里,是去过照相馆的,进去过两次。
一次是读高中的时候,杨父为了给她办学籍,专门去照了相片。
另外一张则是两人结婚的时候,听说城里人都流行拍照,两人就商量着去拍了照,搬家的时候杨黛还见过两人的合照。
“等你房管科那边忙完吧,拍照又不是什么着急的事情。”杨黛心情好,也不在乎早晚。
而且她觉得照相这种事情,自己去也可以的。
但韩霖语气中有轻松和期待,杨黛并没有将这句话说出来。
杨黛并不准备闷声发财,因此吃过早饭后,她就迫不及待拿着报纸回了娘家。
一段时间没回家,杨家也有了不小的变化。
早前杨黛的房间被一分为二,侄子侄女分开住。
二哥的房间也因为要结婚,重新修整了一遍,甚至院子也重新垫了一遍,总之变化不小。
“吃饭了吗?要不坐下再吃点?”这个点,家里只有杨母一个人,看到杨黛过来十分惊喜。
这几天杨黛在家里养伤不出门,杨母可没少出门。
主要是宣传自己女儿女婿的好人好事,为女儿女婿正名。
“我吃过了,您快吃吧。”杨黛坐在杨母旁边,催着杨母快些填饱肚子。
杨母每天都在家里起的最早的,做完早饭看着各个都去上工上学之后,自己才有功夫填饱肚子,每次吃的时候饭菜都不太热了。
“您以后就跟大家一起吃,等她们吃完您再吃,饭菜都凉了不说,也没剩下什么东西。”杨黛有些看不过去,她希望杨母改变自己这个习惯。
杨母是这个家的管事人,是当家的,不是丫鬟,凭什么非要别人吃完之后,自己再吃?
“你别担心娘,我这饭菜都是单独留出来的,而且现在天越来越热,吃凉的才痛快呢。”杨母说着说着,语调中隐约有些哽咽。
她不是因为吃凉饭而伤心,毕竟这是自己的选择,而且这么多年了,她已经形成习惯。
她是为女儿高兴,女儿嫁人之后,真是长大了,知道心疼人了。
其实这么些年,她也不是不知道女儿被自己养偏了,有什么好东西只想着自己,一有不如意就耍性子。
家里不仅儿媳妇讨厌女儿,就连两个小的孙子孙女也觉得姑姑不是个好人,两个儿子也觉得她和老头子偏心。
但是一碗水端平不是那么容易的,况且她和老头子偏宠了杨黛这么些年,已经成了习惯。
“你是回来问公社那个工作的事情吧?”杨母想起正事儿,说给女儿落定工作已经有段时间了,公社那边有这个意向,但是又一直没有给出准确答复,“你再等等,你爹说了就快有信儿了。”
“等有了这个旱涝保收的工作,我闺女就什么都不怕了。”杨母说着,似乎已经看到了杨黛以后风光的日子,语调都轻快起来。
“娘,我这次来就是想和您说,这工作我不要。”杨黛一直用手轻轻压着杨母的胳膊,担心杨母太激动,突然暴起。
“您先别生气,您看看这个。”杨黛眼疾手快将报纸塞进了杨母的手里,“这报纸上的文章是我写的。”
“您看这里,作者:黄庄大队杨黛同志。”杨母不识字,杨黛一个字一个字念给她听。
“这是真的?你没哄我?”看着手中的报纸,杨母有些手足无措。
“当然是真的,这事儿我哄您干嘛,等中午我哥我嫂子回来,您让他们也看看,这就是咱们大队,我的名字。”
杨黛话音刚落下,杨母瞬间激动起来,将报纸重新放到杨黛手里,“呀呀呀!你不早说,这报纸多精贵的东西。”
杨黛有些想笑,不管是杨家还是韩家,糊墙的报纸都是一叠一叠的,看起来就不像是精贵的东西。
杨母不管杨黛的笑声,她重新将桌子擦了一遍,又拿出香皂仔仔细细洗过手,才恭恭敬敬将报纸放到桌子上。
“我就知道我闺女最能干,十里八乡的,就我闺女能上报纸。”杨母不识字但还是将报纸看了一遍又一遍,又让杨黛将文章内容读给自己听。
一边听一边自己小声重复,最后又指着文章旁边的图画,“闺女,这也是你画的?”
“是我画的。”杨黛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报纸上的征文是杨黛第一次写稿,虽然在下笔写之前,杨黛一直在看报纸上的文章,但是第一次写这种风格的东西,难免有些生疏。
为了让自己的稿子更加出彩,杨黛还专画了画,原以为就算是通过,也不会刊登出来,没想到这幅画刊登的面积竟然不小。
“您看这个,我是按照您画的。”看出来杨母高兴,杨黛也多说了两句。
“我长得哪有那么好看!”杨母笑得眼睛都眯起来,拿着报纸站起身去找镜子,还在镜子前转圈。
“您一直都这么好看。”杨黛又哄了杨母几句,再次说起了工作的事儿。
“既然我现在在家里写稿子就能赚钱赚票,根本就不用去公社上班了。”杨黛说着挽住杨母的胳膊。
“您想啊,我要是在公社上班,晚上也得回家住,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刮风还是下雨,都得出门上班,我可不想这样。”
杨母本身就舍不得杨黛受委屈,听了杨黛的话,确实觉得出门上班是个苦差事。
但那毕竟是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