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妍放下筷子,长长舒了一口气,侧头望向窗外还在飘摇的雪花,心中只剩下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与释然。
轻舟已过万重山。
就在这份难得的圆满心境里,一声手机铃声突兀响起。
她拿过手机,显示的名字让她放松释然的眉眼,倏地笼上了一层淡淡的忧愁。
是李航。
被她单方面断崖式分手的前男友。
她轻叹一声,其实她和李航的感情并未变质,问题出在她自己身上。
李航是中产家庭,自身也优秀,对她始终如一,但正是这份好,在她被学业、债务、原生家庭压得喘不过气时,变成了重重压力。
她觉得自己像个沉重的包袱,配不上他的未来。
“我希望彼此安好,相忘于江湖。”
庄妍和瑾玉走在落雪小道,这般说道。
但李航没有消失。
他理解她的恐惧,没有纠缠,却也从没真正离开。
她忙碌时实验室门口出现的山神庙餐点;遇到棘手问题时,邮箱里匿名发来的关键文献资料;甚至她书桌上那盏护眼台灯,也是某个节日“抽奖”得来的礼物……点点滴滴,存在于她的生活里。
“现在我一身轻,有心力去审视这份感情。是的,我还爱他,但我更有许多顾及。”
她看向瑾玉,有些迷茫和脆弱。
“我害怕。我怕破镜重圆,有朝一日他会怨恨我曾经的冷漠,怕他觉得我自私,不愿为他改变,怕时间久了,所有的好都会变成怨怼。”
“我最怕,怕他有一天,会变得像我记忆里那个父亲一样……结局如果是这样,太黑暗了。”
瑾玉始终安静听着,如同这庙宇本身,历经风霜,看惯悲欢,只给予最坚实的承载。
直到庄妍将所有的忧虑倾吐完毕,她才动作。
轻轻拂去庄妍肩头的一片雪花,山神娘娘的目光好似洞悉世间一切迷惘,声若沁沁暮鼓晨钟。
“自强无畏,人生俱是上上签。”
【作者有话说】
▌山神娘娘的立冬食补指南:
“温补忌大燥,多吃根茎类、黑色食材,老话讲‘冬令进补,来年打虎’,但上火长痘者切记先清后补哟~”
第108章 浑羊殁忽
◎原来你们还在啊?◎
立冬后,零星下了两回雪,没等沾地便化了,却已足够让郊市人兴奋得叽叽喳喳。
往年,这地方得挨到大寒天才可能敷衍飘一场薄雪,今年竟真按着节气,早早给了点甜头,那等到小雪、大雪节气,是不是真能见着手机里才能看到的小雪大雪?
人们满怀期待着。
似有神明听见了这份雀跃的祈祷。
小雪节气当日,天幕沉沉,细碎的雪粒纷纷扬扬洒下,虽不厚重,也堪堪在地面积攒起一层薄薄似糖霜的白。
郊市人沸腾了,朋友圈、短视频平台都被层出不穷的雪景打卡淹没。
云岫山因着地势更高,林木葱郁,积雪更扎实些,成了郊市人趋之若鹜的赏雪圣地。
山道上,从未如此亲近过积雪的郊市人,像一群闯入童话世界的孩子。
他们兴高采烈,用五花八门的简易模具——塑料小鸭子、星星、爱心,甚至矿泉水瓶剪出的奇怪形状,在路边的石阶留下了一路歪歪扭扭的雕像,好似一支蹒跚的雪人大军正向着山神庙进发。
“人类,怎的如此可爱。”
瑾玉倚在银杏上,看着山道上攒动的人影和那些稚拙的雪作,眼底漾开温润的笑意。
目光流连间,她瞥见石阶上出现一个与周遭欢快气氛略有些格格不入的身影。
来人一身剪裁利落的深色大衣,步履利落,妆容精致,眉眼间带着久居人上的锐利,其模样并不像来吃饭。
果然,这人目标明确,先是对瑾玉客气却疏离地点头示意,目光便径直越过她,扫进庙内,精准锁定了某个身影。
王海石正美滋滋吹着汤碗上氤氲的热气,准备享用这碗一看就炖足了火候的鲫鱼萝卜丝汤,旁边还搁着半碟炸得金黄酥脆的藕盒。
“王、海、石。”
不高不低的一声,却让王海石一个激灵,差点把碗摔了,抬头看清楚来人后,脸上的惬意更是一扫而空。
坏了,监制兼投资人找上门了!
他心里哀嚎,脸上却挤出笑脸,“齐总?您怎么找到这儿来了?”
齐秋月没接他的话茬,锐利的目光把他从头到脚刮了一遍,眉头拧成了疙瘩,第一句话就直戳要害。
“你怎么胖了这么多?!”
王海石讪讪地放下碗,下意识想吸肚子,徒劳无功。
他能不胖吗?
不胖的话岂不是对不起芝麻烧饼、桂花糖藕、虾皮煎饼、山药干贝鸡汤、红糖姜汁板栗糕、白萝卜炖羊肉、莲藕花生排骨汤、药膳羊肉炉、腊味菜饭等等顺应节气的层出不穷的饭菜?
看到齐秋月那山雨欲来的脸色,王海石心里咯噔一下,知道好日子到头了。
他搓着手,陪着笑,“齐总,您听我解释……”
“有什么好解释的?”齐秋月打断他,声音里压着火气,“《寻味》第二季的档期是死的,素材、剪辑、宣发,哪一样能等?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至于让你把工作都抛在脑后耽搁这么久吧?”
她实在无法理解,一向以工作认真著称的王海石,会被这家餐馆迷得如此神魂颠倒。
“不是,齐总,这真不是普通的……”王海石试图辩解。
“我不管是什么!”齐秋月斩钉截铁,“今天,必须跟我下山!设备、素材、人员,全部归位!没有商量余地!”
王海石肩膀垮了下来,知道再拖延不得。
他迈着沉重步伐找到了瑾玉,“那个…老板,真得走了……”
瑾玉盯着他,半晌,她“哎呀”一声,“原来你们还在啊?”
“什么话!这是什么话!”王海石差点一口气没上来,愤怒地拍了拍自己圆润的肚子,“好歹吃了您这么多天饭菜,您居然把我们忘了?!”
瑾玉轻笑,“开个玩笑。”
“这还差不多…”王海石嘟囔,随即又想起正事,赶紧凑近一步,“不过走之前能不能再拍最后一顿?正好是小雪节气,多应景,也算有始有终。”他边说边偷瞄院中站着的齐秋月。
齐秋月抱着手臂,冷眼旁观,眉头蹙得更紧,显然对这种“浪费时间”的要求极不满意。
她正要开口,瑾玉却已笑着点头,那张温婉的脸让她最终咽下了不耐。
“小雪冬藏,万物归巢,人亦需敛藏精气,固本培元。既是告别,更需一顿温补大餐,好好犒劳诸位数月辛劳,也为冬藏开个好头。”瑾玉微笑道。
齐秋月抱着手臂,听到这话,一声冷笑从鼻子里哼出来,眼神扫过王海石不容忽视的肚腩,“他?还需要补?”
美食面前,王海石有了对抗的勇气,梗着脖子道:“就补!就补!”
瑾玉听着他们吵嘴,不由莞尔,而后转身,声音清越,“烦请各位,让出院子中央一块地方。”
前院中心很快清理出宽敞的空地,惹得食客们频频注目,而当看到接下来的一幕,更是“哇”了一声,再不顾上看雪,纷纷看了过来。
是几个帮厨小伙子吭哧吭哧抬出尘封的巨大烤架,黝黑的铁骨足足有一人高。
紧接着,惊人的食材被逐一请出:一只体态丰硕、膘肥体壮、处理得干干净净的全羊,被稳稳架在特制的巨大托盘上,羊皮油光水滑,透着新鲜的红润;
一只羽毛拔尽、通体莹白、个头同样不小的肥鹅紧随其后。
各色调料盆、香料罐摆开阵势,伙计们搬来新鲜木炭,火钳敲击声清脆。
这大场面实属罕见,连齐秋月也忘了继续释放冷气,目光略带惊讶地望向那堆庞然大物。
而王海石早已触发本能,指挥工作人员架起机器,对准这前所未有的大阵仗。
镜头里,瑾玉指挥若定,吩咐着助手们将备好的各种香料细细捣碎,混入酱料,涂抹在鹅腹内壁,不放过任何一个缝隙。
再填入一层混合了油脂和香料的香软糯米,依次铺上山珍丁、火腿粒、板栗、莲子、青豆……一层层,色彩纷呈,堆叠饱满,如同在鹅腹中构筑一个丰饶的小世界。
保证每一层都压实,确保不留空隙。
最后,用浸透香料的细麻线,将鹅腹密密缝合,一只肥硕的、鼓胀如球的酿馅白鹅便完成了。
接着,那处理好的整羊被抬至大案上。
瑾玉亲自操刀,取过数根光滑坚韧的竹签,行云流水般将羊的四肢以一种稳固的姿态撑开固定,随即,她示意帮厨托起那只沉甸甸的酿馅肥鹅,塞入整羊的腹腔之内。
羊腹内的空隙,又被填入大量香葱、姜块、以及整颗的萝卜,随后,撕裂的羊腹也被粗韧的麻线紧紧缝合,一个不可思议的“羊包鹅”就此诞生。
王海石死死盯着这“羊包鹅”,看着这庞大的食材组合,这繁琐的嵌套手法,脑中灵光猛地一闪,一个尘封在古籍中的名字猛地撞入他的脑海。
“是、是浑羊殁忽吗?《太平广记》里记载的那个盛唐名菜?”
瑾玉正用混合酱料涂抹全羊,尤其是缝合处,听到他的声音,挑了挑眉,而后对满眼希冀的他点头肯定,“王导博学,确实是‘浑羊殁忽’。”
王海石激动到连拍大腿,“‘取鹅燖毛,去五脏,酿以肉及糯米饭,五味调和。先取羊一口,亦燖剥,去肠胃。置鹅于羊中,缝合炙之。谓之‘浑羊殁忽’。”
“我真没想到,居然有朝一日能尝到这口古籍上的味道!”
院中一片哗然。
食客们光听着这是还原古代名菜,就足以议论纷纷,齐秋月也面露惊异,看向瑾玉。
瑾玉则认真关注着火候,等炭火烧旺,她招呼帮厨,合力将这只庞然大物抬起,安放在烤架上,离炭火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
烤制的过程漫长而繁琐。
瑾玉需要不时翻动全羊,用长刷蘸取特制酱汁涂刷羊身。
羊皮在火力的作用下,渐渐呈现出金黄色,表面鼓起细密的油泡,发出悦耳的“噼啪”声,油脂如金珠般不断渗出、滚落。
雪还在下着,尚未触及滚烫的羊皮便化作蒸汽,缭绕升腾,将这炙烤的场面衬托得如同某种神秘的祭祀。
而等羊皮的颜色由金黄转向更诱人的焦糖棕红,所有人再也想不起什么“古法名菜”“浑羊殁忽怎么写”了。
香气在随着火候层层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