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女钳工[六零]_分节阅读_第94节
小说作者:渝跃鸢飞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83 KB   上传时间:2025-07-08 12:25:15

  虽然不知道具体是多少,但是她一个人,工资高,还有奖金拿,都能想到她应该是小有积蓄的。

  按照某些人“吃食堂,住宿舍,岂不是可以把所有钱都攒下来”的想法,不算奖金她都挺宽裕了。

  林巧枝最终还是只能把存折藏在柜子里,起码有个锁,对比起来安全一些。

  她不可避免地再次产生那个念头:要是能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就好了。

  在林巧枝的喜悦和淡淡的担忧中,各地对技术渴望的同行们,都陆续到了江城。

  “其实本来有些厂可以来得更早一些的,但咱们定了交流会的时间,肯定还是要照顾那些距离远的兄弟单位,而且还有一些政审工作。”温东鸣同林巧枝说,两人一同走去食堂。

  林巧枝点笑笑:“也给了我不少准备时间嘛,要不面对这么多前辈,没准备多紧张?”

  “等会儿我给你介绍一下,等明后两天正式开交流会了,王工再带你认识几个技术上的同行,圈子就打开了,咱们这行,多认识几个人没坏处。”

  你有困难找找我,我有困难又找找你,私人的关系,甭管是朋友,还是互利互惠两个臭皮匠,甚至抱大腿,总归比不认识走正经渠道联系来的简单舒服,快速高效。

  温东鸣语气很是客气地这样表示,好像是要把自家后辈引荐给大家的样子。

  但真到了食堂,林巧枝觉得好像不是这么回事。

  才一进食堂,遇到第一群在游荡觅食的来客,温东鸣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迎上去就道:“老王,你不是要做大型冲压模具吗,我家分体研制的核心可给你带来了。”

  “我们正聊着呢,我还琢磨,你真能忍得住把人藏到明天正式交流会才怪了。”王国伟他们确实正在聊林巧枝,因为到了红旗厂,到了江城这地界,才发现人好像真的有点了不得,这一条条的都是她的战绩。

  温东鸣高兴得哈哈笑着,笑得话都说不出来了。

  “一把年纪了,又不是小年轻了,你可别笑岔了气。”王国伟没好气,“别光顾着笑,可不是奔着你这厚脸皮来的。”

  温东鸣笑声微停,得意地嘴角却翘得更高:“你这是嫉妒!”又不理他,先给林巧枝介绍,“这是第一重型机器厂的王厂长,他们厂承担很多大型工业设备的生产任务。”

  林巧枝上前半步:“久仰大名。”

  “这可不兴久仰大名,这次我们可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想要突破重型模具技术瓶颈啊!”王国伟笑呵呵地和林巧枝握手。

  又简单聊了几句,温东鸣又就招呼他们去吃饭,还给介绍了几个窗口的菜,“肯定合你们胃口。”

  紧接着。

  是一家汽车厂,这种汽车厂对大型冲压模具有高度依赖的。

  温东鸣同她低声说:“大型模具分体研制这个技术,最对他们的胃口。他们真用上了,不仅可以提升生产效率,还能大大降低成本,又方便运输。”

  “我知道,尤其是他们的车壳体,车身覆盖件模具。”林巧枝小声问,“他们是不是可有钱了?”

  一辆汽车那么贵呢!

  紧接着还有钢铁厂,三线建设厂,江南造船厂……

  来的人真的很多。

  林巧枝在见到江南造船厂的计剑锋厂长时。

  心里不免想到她记在工作笔记里的图纸。

  计剑锋这一群带队领导,还有技术工人,在看到林巧枝的真人时,心里也是受到不小的冲击。

  尽管早就知道,林巧枝是个十七岁的年轻人。

  但知道是一回事,没见到本人之前,不是没有那种真切感吗?从她推动落地的20吨大型模具来看,标准非常高,每一步制作工艺都极其严格,还有缜密大胆的分体研制方案,真的很难把这一切都和十七岁的年轻小姑娘联系到一起。

  十七岁的小姑娘啊!

  他们不免回忆了一下,自己十七岁的时候在干什么?嗯……做人还是不能攀比。

第49章 她打破行业默认惯例

  翌日。

  林巧枝从侧门走进交流会现场, 这间红旗厂自用的礼堂已经显得有些拥挤了。

  来自各地的机械制造同行,各个厂带队的领导,还有红旗厂的主持人员, 甚至还有些红旗厂本厂自己的高工带学生来凑热闹,以至于将本还算宽敞礼堂挤得有点像公交车了。

  主席台上, 事先准备好的话筒, 从电影院借来的电影放映设备,正有人在调试。

  以免等会儿使用的时候出错。

  而台下。

  人头攒动,这并不是因为林巧枝名气大地位高,或是别的,而是大型模具分体研制方案, 确实受众非常广。

  除了第一重型机器厂、汽车厂这种显而易见对大型模具技术需求迫切的。

  像是钢铁行业,他们的高炉、轧机等设备都需要使用大型铸件模具。

  又或是三线建设的军工单位,他们常常面临着高强度的技术封锁,比红旗厂这种民用机械突破起来, 更是难上加难。

  即使是江南造船厂,也不完全是为了万吨水压机而来, 在船舶制造业, 分体技术对船体组装的灵活性和精度,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吨重模具首次分体研制的突破,放在任何一个制造厂,都是不能忽视的存在。

  “只有10吨的天车,就敢想20吨的模具,还是年轻人胆子大,有闯劲。”早早来到前排落座的王国伟往椅子后靠了靠, 作为第一重型机器厂这么强势的单位,在今天这个场子里, 他们也算是相当有资历有战绩的。

  “要不怎么说年轻气盛呢?”旁边几个单位带队领导都笑了。

  也有昨天被温东鸣“客气”到的人,此刻面皮跳动地笑笑:“温东鸣那家伙得意的样子,弄不好,她就是红旗厂未来的接班人。”

  “这还年轻吧?”

  “那可不一定,你瞧温东鸣那嘴脸,指不定哪天他这宝贝疙瘩苗就被直接连根挖走,叫他嘚瑟!”

  这话一出,周围几人都笑出了声:

  “我看是你眼馋,想捞到自家碗里吧。”

  “我看过她做的那个20吨模具成品,细节和设计真的牛,这年轻人不简单的。”

  时间很快到了八点半。

  林巧枝平心静气地往主席台上走,一边在桌上摆开她准备的分享稿,一边试了试话筒。

  看着这满交流会会场的人,她心里倏然有种非常不同的感觉。

  这里就座的男女比例大得惊人。

  但她闯进来了。

  门口。

  受邀来做采访的记者,在交流会正式开始前,要离开了。

  几名记者里,钟晴在踏上台阶,准备出门时,不知怎么的,忽然回头看了一眼。

  只这一看。

  她就下意识抬起胸口的黑色海鸥牌照相机,对准林巧枝站着的主席台,拍摄了一张能覆盖全场背影的照片。

  “咔嚓——”

  她拍完地一瞬间,报社人的职业素养,就让她脑海里就浮现“工业殿堂”“人类群星闪耀”等振奋人心字眼。

  而她所期待的那位勇敢女孩、真的如冉冉升起的朝阳,此刻尤为光亮。

  大门缓缓合上。

  林巧枝在准备好后,走到旁边,朝台下微微鞠躬示意,然后开始了正式的技术分享:“各位前辈、各位高工、各位工业战线的同志们早上好。”

  “我是林巧枝,今天代表红旗厂,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前不久完成的20吨大型模具制作经验,我们称它为‘大型模具分体研制技术’,而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就是针对这一技术的个人经验和想法。”

  说到这里,放映电影设备的老式幕布上,出现了20吨重模具最后完全合体的照片,还有一件件合体之前拆分的所有模具的照片。

  这种内部资料,通常是不会对外公开的,之前大家自然也都没见过,更不知道大型模具内里细节。

  故而,林巧枝把这照片放出来,直接就牢牢的吸引住了所有人的目光。

  台上讲课,有时候是需要技巧,才能吸引得了大家注意力的,但有些人讲课,只需要有足够硬的技术。

  怎么拆分的?

  怎么克服松动的风险?

  怎么突破那么多行业认知的?

  别人都一整块做,你一个人把整块模具拆开做,这就是打破行业默认惯例了。

  迎着台下大量灼热的目光,准备多日的林巧枝不慌不忙地继续做陈述:“咱们从苏联援建时期引入的技术书籍,包括苏联经验,都强调‘整体结构刚性最优’,认为分体接缝必然成为应力集中点。”

  林巧枝的展示做得比较直接,多是简单直接的图片,照片。

  她列举出四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工期延误率,失误率,材料利用率,运输负荷。

  “虽然分体研制会面临不少问题,但其实我们在整体制件的过程中,依旧吃过不少亏。”

  “比如咱们曾经有机床厂模具的模刀出现2cm缺口,按传统工艺需整体退火重锻,因为体积大,整个回炉工期45天,期间生产线只能停工,还急得传出‘模具感冒,全厂发烧!’的戏言。”

  “此外,失误率、报废率也是极难以承受的,即使只是一处小的失误,整件大型模具都将遭到报废。”

  台下,一重机厂的人都不由挪了挪屁股,眼皮绷紧,他们五年前就因为一道0.2mm划痕,报废了整件模具,直接损失了厂里三年的研发经费!

  到现在都还没完全缓过来。

  林巧枝继续讲述:“整件模具制作,在苏联支援咱们的资料中显示一架机身模具需要切除67%的钢料,这对我们来说,堆起来的钢料怕是比天安门城墙还要高,损耗的负担实在是太大了。”

  “运输方面,我们为了运送超重设备、原料,专门修建过36公里铁路支线,这样的耗资相当于3000工人的全年工资。”

  堪称是死亡行军了。

  “所以,以目前固有的经验来看,‘整体结构刚性最优’依旧是非常有道理的技术总结,但从宏观来讲,这项技术或许并不适合我们国家的国情。”

  林巧枝只是花五分钟开了个头,台下坐着的很多人,表情就已经凝重起来,整个交流会的气氛也因为她提到的技术感到深深的压迫力。

  有人拿出纸笔,有人开始拍照,还有人则开始低声同周围人窃语问着些什么……

  台下听众已经意识到了。

  这位站在主席台上的林工,心气可不是一般的高。

  她要讲的,绝对不只是那个20吨大型模具的制作技术经验,她是想要分享一套对全工业领域都适用的分体研制技术。

  如果说,前者还只局限于单个案例,那么后者就是想要直接一拳打碎行业默认的规则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41页  当前第9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4/24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女钳工[六零]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