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女钳工[六零]_分节阅读_第195节
小说作者:渝跃鸢飞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83 KB   上传时间:2025-07-08 12:25:15

  “也好……能确定范围肯定是好事。”林山雁这边还是不太确信,30万吨的成套引进设备,技术核心也是没有丝毫透露给他们的,范围那么大,怎么确认到底在哪儿,林巧枝真就这么牛?

  林巧枝也没法给她解释这里面的原理,就礼貌的笑了笑,但看向林山雁的眼神,也有点像是看许愿菩萨了,座下有散财童子的那种,首都的大单位啊,还拿下了“亿”和“美元”为单位的项目!

  总有淘汰下来的设备吧,红旗厂此刻势头正猛,要冲进世界一流技术的“无人区”,要高歌猛进的开拓世界市场,正是最需要助力和资源的时候,真的这种首都大单位随便指头缝里漏一点,都够江城很多单位吃一辈子了。

  不过在众人看来,她的笑容就有些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感觉了。

  临危不乱,本就是一种大将之风。

  林山雁不免又安心一点:“林工你既然有自己的思路和条理,咱们就先自己看看,各班组都汇报一下情况吧,还有目前四国技术人员检修记录,让林工了解一下最新进展。”

  她是不会让林巧枝赤手空拳就上阵的。

  起码要先熟悉一下设备,仔细看看问题,抓一手底牌再上桌代表中方和另外三方谈。

  否则两手空空上战场,那是送上去当炮灰。

  会议室内各位开始按照林山雁的要求汇报情况:“目前是由鲁姆斯公司牵头,从数据仪表,操作工艺这方面查起……”

  林巧枝听着,时不时还做点笔记,二次扫雷出成果的概率大大降低,但是也是有好处的,起码安全性提高了。

  对应到此时,就是她可以无痛接收前面第一批扫雷人得出的信息和结论。

  不过也要小心甄别就是了。

  要是全然信任,从而被误导,有可能就要被地雷炸了,也有可能自己本来可以排查出来的雷被忽略放过。

  也就排查了几天,数据算海量,信息交流很快完成。

  会议也就结束了,林山雁又要去忙了,派了个叫作高辰的车间主任给她当副手,做配合。

  带着林巧枝一行人往车间走,高辰还介绍道:“这条路走过去,就是我们的食堂了。”说起来还有点不好意思,“也差不多要中午了,其实也可以先吃过饭再来熟悉这套乙烯装置的。”

  “还是先去看看这套乙烯装置。”林巧枝语气里有点期待的。

  相比那些完全相信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这种带着挑战性的技术,还是世界先进水平的30万吨大装置,真的更让她脑子里那根神经兴奋。

  燕山石化车间。

  林巧枝其实在梦里见过这个车间,但是现实中再看,感觉还是很不一样。

  会有一种“原来现代化的大型化工装置是这样的”震撼。

  更高的自动化水平,更先进的自控设备,以帮助工人离开极其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

  更规范严谨的操作,甚至是从着装、纪律、操作等等细节方面都有极其细致规范的管理。

  她们还是起步太晚了。

  以至于大大落后于世界步伐。

  林巧枝着手开始检查。

  她心里有一套自己的顺序,参考着他们第一遍排雷的结果,比如第一个被怀疑的,就是炉管供应商法国庞培公司,大家提出,“会不会是炉管材料质量问题?”

  修复后裂缝反而扩大,很明显就是材料延展性不足。

  林巧枝确认问道:“抽样送检的时候,高温抗蠕变性能查了没有?”

  高辰一边回忆,一边点头道:“查过了,抽样送检之后,得到炉管材质成分都是完全符合标准的。”

  顺着自己的思路,林巧枝一步步做着排查,同时熟悉着裂解炉这个装置。

  乙烯生产的设备真的极其复杂!主要包括裂解和分离两大部分,光是裂解反应数量就有上万个,温度超过800摄氏度,停留时间却仅有0.2秒左右,为了抑制二次反应,高温裂解气必须快速冷却,随后的分离流程最低温度需要降到零下165摄氏度左右。*

  操作难度非常高,反应过程复杂,高温烫伤、低温冻伤、有毒有害气体泄漏……很难想象这众多危险会汇聚到一个生产项目里。

  连林巧枝这种顶好的记忆力和逻辑思维,面对这项石化工业中最难的乙烯工业技术,也是有点吃力。

  好在还有晚上梦里可以补补课。

  高辰:“……”

  高辰在面对林山雁和同事的询问的时候,只能干巴巴的憋出一句:“坦克式推土机。”

  怀疑他们长得不是一个人脑。

  等高辰再特意集齐各个岗位工人,让林巧枝亲自看一次现场实操的时候,他也没有任何异议了,全然放弃了抵抗,不管理智如何叫嚣。

  林巧枝这一看,真看出问题了。

  正常来说,看这种实际操作想要一次看出问题,必须要对整套系统理解得特别深。就好像中医,要对复杂的人体了解得特别透彻,才可以一把脉,就精准说出问题所在。

  林巧枝显然是不可能短短几天,达到这种理解和境界的。

  但在她的梦境里,高考恢复前后时间点的故事非常多,也就是说她在梦境里,可以看到未来几年,作为世界背景板的假人按照车间操作制度规范,日复一日地默默操作。

  操作手册这东西,很少会变动。它本身就是规范,什么时候见规范天天瞎改了?尤其是花了两年时间来吃透,来打磨,最后编写出的属于中方的操作手册。

  那什么时候会变呢?

  当然是出了意外、出了大故障、出了操作事故。

  不管是遇到什么意外情况,后续操作规范肯定会修订,以避免问题再现,即便不是操作问题,那也会做一些预防性的修改。

  这些,全都会体现在车间的运转中。

  而理解车间工人的操作,其实难度上也是比直接去理解这一整套30万吨设备低的多的多。

  理论上,林巧枝只需要找出差别,变动之处,就能倒推出修改的原因。就像是人忽然戴上了围巾,那多半是天气变冷了,当然,也不排除有心上人送围巾这种小概率事件。

  就是很正常的推理逻辑。

  林巧枝看着车间工人操作变动的地方,在笔记本上做着记录,同时道:“高温裂解气有800℃,从破裂管线泄漏,遇到空气自燃,同时急冷蒸汽喷出形成雾团,所以当时看到了火苗,也有白茫茫的雾气迅速笼罩裂解炉。”

  高辰点头,然后试探着问:“这里有问题吗?”

  要是最开始,他肯定心里第一反应是质疑林巧枝了,但是试过几次之后,他的想法已经默默被改造成了林巧枝的模样,首先怀疑是不是自己脑子的问题。

  “这个没有问题,属于基础的判断了。”

  林巧枝摇摇头,而是提出:“我是觉得你们最近判断的方向有误,不会是急冷系统操作不当导致热应力失衡。”

第118章 出错了就要端正态度

  判断有误?

  高辰精神一振, 有误,肯定是看出了点名堂。至于技术团队出了错,那就更正常了, 前面那么多技术问题被攻克,不都是代表林巧枝指出了前面考虑方向的错误吗?

  现在多他们一个不多, 少他们一个不少, 也没有什么好丢脸的,最关键的是,不能把锅扣到他们头上!!

  维修这个东西是这样的。

  谁也不愿意承担这个责任,对另外三方来说,一旦确定是己方责任, 甚至是设计失误,那或许是天价赔偿,如果是部分缺陷,不论是返修还是重做, 都是一笔恐怖的开销。

  尤其是提供技术包的鲁姆斯公司,是绝对不愿意承认是他们技术根源上的问题, 而且作为成熟的技术方, 他们也坚信自己的技术没有问题,故而,鲁姆斯的专家团队也是四方中最强势的。

  而对于中方而言,也是肯定不能承认是他们“操作问题”的。

  这么昂贵的设备,肯定是有保障协议的,但是人都知道,保修绝对是不会包人为损坏的!就好像自己把电脑掉进湖水里, 泡了一夜,没有哪个公司会提供免费保修或更换, 除非它是冤大头。

  但问题就摆在这里。

  按照合同和协议,三方是必须把这个问题找出来的!他们有这个责任和义务,且不说国际政治方面的问题,就单说他们各自公司的市场,人家花了上亿美元采购的东西,没有任何保障和说法,一定会是震动世界工业圈的大新闻,失去市场的信任,距离集团完蛋就不远了。

  如果问题不大,大家肯定是认真工作,解决问题,皆大欢喜。

  但如果真的埋着大问题,谁也不愿意承担,最最起码,表面上也要有个过得去的说法——比如把问题推给中方。

  又或者,让中方再拿一笔维修费出来,弥补这部分返修或者重做的恐怖损失。

  这个时候,就是谁弱谁吃亏了。

  没办法,谁让你连技术哪里出问题都看不出来呢?

  这就和战场一样,谁拳头小,谁就受欺负。

  各方利益冲突之下。

  林山雁等人才会忙得脚不沾地,到处开会,不管是小问题,还是可能藏着大问题,他们都必须做好万全的应对方案,绝不能吃这个闷亏。

  所以,这看似日日和平检修日常下,实际藏着汹涌的漩涡和暗流。

  中方的技术人员,真的是顶着千斤万鼎的压力在谈判桌上,想要尽力避开这些危险的漩涡和暗流。

  林巧枝一直都知道,人弱小的时候是要吃亏的,就像她小时候,说话都是没有人理会的。

  但从眼下情况看,新中国现在还未尝不是处于“尚且弱小”这个阶段?

  真的在下面当基石还好,感觉欣欣向荣,势头向好,越是往上走,反而越能感觉到这种四面八方的压力,感受到没有硝烟战场的虎视眈眈、四面群狼。

  林巧枝看着检修日志,道:“做检测的时候,发现了温度分布异常,炉管表面测温显示局部温差达到了150℃,而设计允许的最大温差为80℃,其中急冷区与裂解区交界处温差尤为显著……”

  林巧枝把检修日志的观点简单复述后,接着分析道:“这个现象,完全符合热应力失效的典型特征,也就是冷却不均导致材料内部拉/压应力失衡,超过屈服强度引发开裂。检测出的结果,是急冷油黏度波动大,设计黏度范围为120–150cSt,实际记录显示多次骤升至180–210cSt,但其实这里也是有问题的……”

  关键来了。

  高辰提起精神,注意力紧紧集中在林巧枝的话上。

  “这里面有一个漏洞,如果仅仅是操作导致急冷油黏度波动问题,11台炉应该是随机破损,但实际情况是,13处破裂位置是有共性的,难道我们没有提出这个异议?”林巧枝不解,竟然就直接这样进入了检测流程,如果一旦按照这个结果定论了,不管怎么修的,事后中方肯定是要承担一部分责任的。

  “肯定是提了,但鲁姆斯团队的技术人员也给出了解释。”高辰也迟疑起来,他复述解释说,“首先是对裂痕的检测,是完全符合热应力失衡的裂纹数据的,这是其一,再者,推演的逻辑是这样……”

  他撕下一张纸直接铺在设备外壳上,写到【急冷油黏度过高—流动性下降—传热效率降低—炉管表面冷却不均—表层受压应力、心部受拉应力】

  写完给林巧枝看,语气都快了起来:“按这套技术分析,确实是说得通的。然后美方团队还据此绘制了一份应力分布模型,预测最大拉应力集中在炉管内壁,与破裂位置吻合。再加上接口处的材料特性,确实会出现这种共性问题。”

  “这份判断太过聚焦操作参数了,全是黏度、温度、应力的考虑,难道忽略系统交互逻辑吗……我依旧保留意见。”林巧枝看了看这个推理,逻辑上确实没有反驳点,前后数据也对的上。

  但是她确定后几年的操作规范上并没有相关改动。

  而且,并不是说这套逻辑说得通,就一定是这个问题的。就好比从家里出发去学校,可以走123条路,1这条路路线能连通,也不代表孩子今天上学就是走了这条路。

  “这样吧,我再看看那份应力分布模型,再下具体的结论,但就目前的资料来看,说是急冷系统操作问题,肯定是武断的。”林巧枝先给出初步判断。

  “确定吗?”高辰连忙追问。

  林巧枝想了想:“八成把握。”

  高辰眼睛爆亮,连忙抬起双手稳住她:“好好好,你先别急,这样,我先把我们专家请来,你们先碰一下。”又转头喊跟在旁边手底下的人,“去请一下卢工,这个应该是他跟下来的对吧?”

  林巧枝看着在身侧做安抚状的手,很想说,她不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41页  当前第19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5/24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女钳工[六零]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