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对女儿的话颇为赞同。不过,她却不看好沈姝反抗的结果。
“这件事是你祖父的决定,没人能改变。而且看你大伯母的意思,恐怕也是存了望女成凤的心思,大姑娘的意愿如何根本不重要。”
难道沈姝的终身就这么为家族牺牲了?
沈妩想了想道:“大姐姐不愿意,不是还有三姐姐么?”
沈婍?
安氏听着女儿的话摇了摇头。选人进宫为的是延续家族富贵,而不是给家里招祸。
她道:“沈婍的性子并不适合宫廷,你祖父不会同意的。”
所以,沈婍这次很大可能又是一场竹篮打水?
既然如此,柳氏大可不必表现的这般急切。
安氏就道:“你大伯母是当局者迷。不过也是人之常情,这样一场泼天富贵在眼前,不是人人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的。”
就是她自己,若不是了解阿妩的性子,是绝对不愿意做什么贵人妾的,她说不得也会动心。
*****
还真被安氏料对了。
柳氏找老太爷说沈妩学规矩的事,老太爷并没有答应。不仅如此,她还被老太太指派了一件差事,那就是为沈媛置办嫁妆。
柳氏屋里的许妈妈看着匣子里三夫人遣人送来的银票,说道:“夫人怎么就答应了呢,这可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二姑娘明明是三房的女儿,她的嫁妆本该是三夫人的责任。只是三夫人奸猾,知道这件事一个不好会被人说偏心亲生女儿,因此借着赌气将此事推脱了。
没想到老太太竟也由着,还将此事交给了自家夫人。
柳氏怎么会不知道这件事的难办之处,家里两个女孩儿都要嫁到魏家去,偏一个是养女,一个虽是亲生却又是庶出。但凡两人的嫁妆薄厚不一,便会被人指摘。
她苦笑道:“老太太亲自交代的,难道我还能推脱不成?”
夫人是沈家的当家夫人,这件事三夫人可以撂挑子,夫人却不能。总不能真的让一个姨娘出面。
知道了她的难处,许妈妈也不由跟着叹气。
接着就听柳氏道:“其实这件事倒也没有你想的那样难办,三弟妹便是再偏心亲生的,到底也要顾忌名声。比起此事,我反倒更担心姝儿的事。”
许妈妈闻言,安慰道:“大姑娘年纪还小,一时想不开也是有的,夫人多劝劝也就好了。”
柳氏摇头,“姝儿那里我倒不担心,不过是小孩子闹脾气罢了,真正麻烦的是……”
说到这里,她不由的压低了声音:“三丫头明显动了心思,老太太的态度又含糊不清。”
原本她的打算是让魏嬷嬷教导沈婍和沈妩两个人。这些时日她冷眼看着沈妩年纪虽小,但心性却强过沈婍许多,两人一处学着,对比自然明显。
如此,即便老太太有心,也会知道沈婍并不适合进宫。至于沈妩,她倒不担心,因为年纪太小了。
却没想到老太爷非要沈妩去学里念书。
如此,她之前的打算便不成了。
对此,许妈妈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一时间,两人皆沉默下来。
半晌,柳氏重新打起精神道,“罢了,姝儿的事还有时间筹谋,当下还是为二姑娘置办嫁妆要紧。”
“二姑娘过文定的日子定在下月二十。”许妈妈算了算,时间的确有些紧张。
她转身翻了翻三夫人送来的匣子,在一沓银票底下发现了几张契书。
她轻松道:“有了这些,便省了我们许多功夫。”说着将契书拿给柳氏过目。
柳氏接过看了,发现是饶州府的两处庄子,一大一小,大的有上百亩,小的三四十亩。还有一处铺面,也是在饶州府。
“这处百亩的庄子,我瞧着像是山林地。”柳氏说着将这处的地契递给许妈妈。
许妈妈眼里闪过了然。大户人家嫁女儿,嫁妆里的猫腻多了去了。
沈媛是庶出,三夫人自然不会对她实心。如今只要做到表面上光鲜,好歹兜住了沈家的面子,也就可以了。
于是,她笑道:“是什么地倒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了这几处产业,二姑娘的嫁妆总算好看些了。就是铺面,只有一间,还得再买一间凑成双才好。”
柳氏蹙眉,“京城的铺面抢手,这一时半会儿也难以寻摸。”
许妈妈眼神转了转,道:“我记得夫人在青柳胡同有一间做海货生意的铺子,不如按市价转给二姑娘。”
这间铺子在胡同的最里面,位置偏僻,生意自然不好,而且小小一间,正合适给二姑娘做陪嫁。
柳氏想了片刻,也觉得合适,于是点头让许妈妈去办。“既是给二姑娘的,倒不好按照市价,就比市价低上两成吧。”
许妈妈心里默算了算,即便比市价低两成,也是划算的。正好把银钱倒腾出来可以做别的买卖。
敲定了田产铺面,接下来两人又列了家具摆件、衣料首饰等物件的单子。
柳氏先将单子送去给老太太过目,然后才让许妈妈带人去采买。
别的都可以买现成的,只有家具要现打,且木料还不好找。
柳氏开了库房,将给沈姝攒的木料,捡那不名贵的匀了些,却是还不够。
许妈妈就给她出主意道:“夫人,不如您去问问三夫人,看云姑娘那里是否有多的。二姑娘毕竟是三房的女儿,便是老太太托付给了您,三夫人也不能真的一点都不管吧?”
柳氏听着颔首,觉得她说的有道理。
安氏这两日也在忙着张罗云筝的嫁妆。柳氏一进西院,就见檐廊下摆着一排排家具摆设,巩妈妈正带着人擦拭。
进了屋里,桌上摆着成堆的布料首饰。安氏带着沈妩和云筝挑选。
见她进来,安氏扬起笑,客气道:“大嫂来了,瞧我这里乱糟糟的,失礼之处大嫂别见怪。”
柳氏摆手,表示不介意。
“我今儿来也是有事……”柳氏将木料的事说了。
安氏痛快的道:“还差多少,我这就让人去开库房。”
柳氏见她没有推脱,不禁松了口气。于是问起云筝的嫁妆准备的如何了。
安氏便把云筝的嫁妆单子拿给她看。
若是不看内里,面上云筝的嫁妆和沈媛的差不多。
除了最后一处产业。
“云家窑厂的三成干股?”柳氏望着单子上的一行字,不禁面露动容。
安氏就露出满满的欣慰,说道:“是鉴哥儿硬让添上的,说是他就这么一个妹妹,云家的产业本该是她们兄妹两人平分。还是我出面,才让只给了三成股。”
原本柳氏还以为两个姑娘大面上的嫁妆都差不多。
不想,云鉴竟然这般舍得,连云家的家业也愿意分给云筝。
这可是烧出矾红瓷的云家窑厂啊。
自从老太爷寿宴之后,云家窑厂凭矾红瓷闻名大半个大成朝,生意红火的不行。日进斗金虽有些夸张,但也差不离了。
柳氏由衷的感叹道:“三弟妹真是心疼女儿,鉴哥儿也是个好兄长。”
安氏笑的一脸舒心,“他们兄妹的确要好。”
第32章 双面异色绣 大成朝并没有前朝的厚……
大成朝并没有前朝的厚嫁之风。
但大户人家看重面子,若男方家的聘礼丰厚,女方的嫁妆也不会简薄。反过来也一样。
沈家与魏家同时结成两门亲事,当两份嫁妆单子送到魏家时,魏夫人却看的发愁。
和魏大人抱怨道:“原本的规矩该是老大的聘礼比老二厚实,可瞧沈家送来的两份嫁妆单子,着实让人为难。”
魏大人不以为意道:“既如此,那就给老大老二准备一样的聘礼好了。”
魏夫人面上露出似喜似忧的表情,“老爷先看看云家准备的嫁妆再说。”说着指了指单子的最后一行。
“嘶!”魏大人诧异,“这云家可真舍得。”现如今,满京都谁不知道云家窑厂的矾红瓷?
“这才是真正疼女儿的人家。”魏夫人意有所指道,“云家能陪嫁的这样丰厚,可见这门亲事当初没有结错。”
自从与沈家结亲,多少人明里暗里笑话她找的两个儿媳,家世一个比一个低。就连老爷也颇有微词。
可老爷也不想想她的难处。
老大……有那样的缺陷,这辈子的前程有限,哪家的高门贵女知道了愿意嫁过来?
老二是次子,在旁人眼里是不能继承家业的,想娶个高门之女也不现实。
可寻常的女孩儿,她又瞧不上。老大不能自立,将来她是希望老二能照拂老大的。这就使得老二媳妇的人选必须慎重。
云筝的性情温和敦厚,又知书达礼,家世看似低微,实则不然。她身后站着云沈两家,不仅有生母养父倚仗,还有三个一母同胞的兄弟撑腰。
如今又有这样殷实的陪嫁,比那些面上光鲜,徒有身份的高门之女强多了。
也不枉她不顾旁人耻笑主动求娶。
这会儿,她将这些话细细说给了魏大人。
魏大人听着转过了心思,感叹道:“夫人考虑的周全,还真没有比云沈两家再合适的了。”
不过又有些顾虑,“若是将来沈家知道了老大……?”
魏夫人不以为然,“我们平儿再如何,也是嫡长子,难不成还配不上一个庶女?再说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旦嫁进来还能由得她?她又没个亲兄弟,沈家能给她撑腰的人也有限。”
再者还有云筝及沈三夫人在中间转圜呢。
沈媛这个长媳,她可不是随便选的。看中的就是她身份不高,以及和云筝关系。
沈媛和云筝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妹,将来做了妯娌,情分总比旁人强些。如此,老大和老二两兄弟也会更加和睦。
“既如此,老二的聘礼比着老大的再加厚五成。”魏大人斟酌道,“云家诚心嫁女,咱们家也得有所表示才行。”
魏夫人也赞同丈夫的提议,但还是有些犹豫,“平儿那里……”
她担心此举会让长子难堪。
“平儿会理解的。”魏大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