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与他一样看得长远,有那要钱不要命的,无论说什么就是耍赖不交的,韩家主都不用官府的人出面,他自己就动手把人收拾了。
他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局面,可不能被一两个蠢货搅局了。北安公主他没办法,对这些小世家他还没办法吗?
经过韩家主的这次梳理,果然世家们一个个都老实下来了。不仅全都交了罚金,之后对于官府的一些关于土地改革的政令也都积极配合。
郑大成是专门管农业这一块的,近来他就发现工作明显好干了不少。
他高兴的同时,又警惕起来,世家的能量不可小觑。
石坚道:“这就是为何老师在土地改革上宁愿迂回一些,多花费一些时间,也不与世家硬碰硬的原因,因为一旦将世家逼得拧成一股绳,便是老师也得花费不少代价才能控制住局面。”
郑大成受教的点点头。如今这般正是兵不血刃的让世家屈服了,有了第一次,日后世家们的腰杆子便再也直不起来了。
二人感叹完,就去求见沈妩,请示接下来的工作安排。
沈妩指示道:“马上就要过年了,明年春耕西北之地全部种植高产小麦,另外再划出一部分田地种植棉花和甜菜。”
石坚和郑大成二人俱都没有异议,不过就是有一点好奇,“老师之前不是还打算不许世家种植太多高产作物么?”
主要是害怕世家在粮食产量上尝到太多甜头,之后又为了利益兼并百姓们的田产。
沈妩先没有回答二人的疑问,只递给他们一份奏报。
石坚和郑大成面带疑惑的翻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的是红衣军在中原腹地发展出了一股庞大的势力,竟是到了连朝廷也能抗衡的地步。
郑大成皱眉道:“朝廷也太无能了,竟然放任红衣军成了气候,如今这般气盛,朝廷想要清缴,只怕短时间内是不能了。”
石坚也道:“是啊,红衣军虽是叛匪,然我观其统帅领军颇有章法,所过之处也下令不许扰民,很是得了些人心,如此朝廷想要平叛,只怕不大容易。”
沈妩颔首。这两个弟子说的都有道理,红衣军发展到如今,已经不是朝廷能奈何得了的。
她冷眼瞧着,朝廷颓势越发明显,不仅没有能力收复被红衣军占领的城池,剩下的地盘想要守住只怕也难。
她对两个弟子说道:“这几年大成一直天灾不断,土地减产严重,百姓们吃不饱饭,就连朝廷也没有余粮赈灾,红衣军的势力快速发展未必没有这些原因。因此无论对朝廷还是对咱们西北,粮食才是最重要的。挟制世家的办法很多,控制粮食产量反倒会让咱们得不偿失。”
“老师圣明,弟子懂了。”石坚和郑大成决定一定要监督世家们把所有土地都种上高产粮种。
“还有一事,你们一定要严格把控。”沈妩说着面色郑重起来,“世家们可以种植高产粮种,但没有官府的许可不许他们私下交易粮食,也不许肆意抬高粮价扰乱市场。一旦有人敢以身犯罚,必要严惩不贷。”
“是,弟子记住了。”石坚和郑大成正色领命。
农业这一块沈妩交代给了两个弟子就放下了心,接下来还有一件事,需要和徐勉等军部的官员们商讨。
也是关于红衣军的,皇帝最近正为平叛着急上火,朝堂上有人提出调回一部分西北边军守卫皇城。
“呵,皇帝这是被红衣军吓怕了,连祖宗规矩也忘了。”军部的领兵将领都是粗人,如今又一心效忠沈妩,因此说起皇帝没有一点敬畏。
沈妩对此乐见其成,只与众人商议若皇帝真不顾祖宗规矩,下旨强行调兵,他们该当如何。
首先肯定不能抗旨不遵,不然他们在大义上就站不住理,说不定还会被皇帝反咬一口他们想要造反,一旦背上这样的名声,对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
其次,他们也不能真顺从皇帝的心思,派兵平叛,白白消耗西北边军的力量。就算他们想过将势力拓展进中原之地,但现在可不是好时候。
反正是左右为难。
徐勉沉吟半晌说道:“依我之意,此事必得在皇帝下旨之前让他打消调兵的念头,不然一旦下旨,我们反倒会处于被动地位。”
沈妩听着颔首,温声问道:“驸马可有良策?”
“我的确有一策。”徐勉说道,“自从公主统治了西北,朝廷一直不满公主势力太盛,皇帝对公主也多有疑心。如今我们大可以加重这种疑心,让皇帝和朝廷觉得公主果真有反叛之意,皇帝害怕前驱狼后来虎,必定会改变调用边军的打算。”
“果真是个好办法。”沈妩哈哈笑道,“如此这件事就交给驸马来办。”
“除此之外,还有一事。”徐勉提醒道,“对于红衣军,我们该采取一些行动了,不然真让其成了大势,只怕……”
他后面的话没有说完,沈妩却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
随着朝廷逐渐虚弱,各方势力对中原之地纷纷动了心思。他们西北自然也在其中。
所以,即便想着让红衣军与朝廷两虎相斗,但也不能太过放任红衣军发展势力,免得到最后连他们也收揽不住局面。
“你顾虑的有道理,不过你还要忙着应对朝廷,红衣军这边我让魏桉去办。”沈妩说道。
徐勉也是这意思,听到沈妩心里有了打算,便不再多言。
因着时局动荡,这个年大家过的并不怎么安稳。
正月十五才过,朝廷这边的安排还没有完毕,沈妩就收到了凉国密探送来的求救书信。
信是沈婍亲笔所书,她告诉沈妩,凉国皇室内斗非常严重,她如今不仅控制不住局面,而且若无援救,她和小凉王的性命只怕也要保不住。
沈妩看着书信,沉思半晌,最终还是吩咐常伍:“去金城将沈谦叫来。”
第173章 新派和旧派 沈妩一直压着沈谦,不……
沈妩一直压着沈谦,不给他一丝起势的机会。但如今,却是不得不用此人了。
眼瞧着皇室气数将尽,天下将乱,群雄并起,她也有意逐鹿中原,为免腹背受敌,凉国必须牢牢控制在她手里。
然沈婍实在太不得用,为今只能替她找个帮手,沈妩思来想去还是沈谦最合适。
不过,就算决定要用他,在此之前还需要好生敲打一番,确保他不会生出别的心思来。
沈谦被常伍从金城带到青州府,却是三天后才见到沈妩的。被晾了这三日,他的心态从一开始的不在意变得忐忑起来。
当沈妩当面问他可愿意去凉国时,他表现出一副患得患失的模样。
若是不答应,只怕会错过他此生最后一次施展才能的机会,可若答应,他摸不清沈妩对他的态度,万一是诓他的,等他去了凉国,给他扣一个通敌叛国的罪名,到时就算有沈父护着,他这一家子的性命也保不住。
看着他面上的纠结,沈妩自然也能想到他的戒备,因此也不着急,只徐徐说道:“此事倒也不着急,你可以慢慢想。若你不愿意去,今日之事便当我没说过,过些日子我原让人送你回金城。”
回金城?回去做什么?不过是每日被困在府里如废人一般罢了。
沈谦下意识的抗拒抵触起来。
接着又听到沈妩继续说道:“若你愿意去,自然是好,只是有些话我也得说在前头,此一去,你得隐姓埋名,改名换姓,你不再是沈家三房长子,只是凉国太后门下的一小谋士,自然你的妻儿也是不能随你一起去的。不过,你可以放心,大嫂和几个侄子侄女儿我会替你照顾,等他们将来长大了,我会送他们上新式学堂,将来也如沈训那般参加大考。”
上新式学堂,参加大考,这是沈妩承诺一定会给儿女们一个前程。
沈谦默默思量着,半晌终是下定了决心,“好,我去。”
沈妩闻言,面上神色缓和了一瞬,就听他接着道:“我的妻儿,还望公主如承诺的那样,好生照料。”
“放心。”既然要用他,沈妩自然不会做出让他寒心的举动,她道:“这几日我会让人给你做一些培训,并且告知你一些凉国朝堂上的最新动态,等你出发时我会派遣四个护卫随身护卫,安全上你不用担心。”
沈谦颔首,他知道这些护卫既是保护他,也是为了监督他,不过,他并未想过背叛大成背叛沈妩,因此对此无所谓,甚至还有些乐见其成。
他此一去,是为了扶持沈婍做稳摄政太后的位置,期间必会惹怒凉国皇室的许多野心之人。凉国民风彪悍,一言不合就派人刺杀对手,因此他十分需要高手护卫在侧。
“既如此,那就去吧。”沈妩说着吩咐常伍,这几日沈谦就由他陪着。
敲定了关于凉国之事,沈妩终于能松口气。而徐勉这边也针对皇帝的心思做好了安排。
果然,不须几日,皇帝就下旨命兵部侍郎为将,帅兵平叛。这是下决心不再调用西北边军了。
如此一来,朝局总算是暂时平稳下来了,西北地区也总算迎来了一段安稳发展的时间。
沈妩开始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西北内政上,种植高产粮食,发展经济民生,开发工业园区,不过短短三年时间整个西北的气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沈妩和心腹们查看这三年积攒的粮食财富,面上不约而同溢出几分喜色。
按照这般储富的速度,他们西北已经有了与这天下各路英雄争锋的资格了。
接下来就等一个契机,一个下场的契机。
就在众人琢磨着该如何找寻这个机会时,探子送来消息:红衣军准备攻打都城了。
见此,沈妩不禁眼前一亮。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眼下这个消息可不就是最好的契机么!
她连夜召集心腹官将共议大事。
果然,大家的想法基本和她一样,都认为西北边军可以借着朝廷解围的机会加入争雄天下的行列。
“这几年来,我们西北与大凉和平相处,少有摩擦,局势平稳,但同时边军少有仗打,为天下各大势力所轻视,这次是个重新奠定我们边军威势的好机会。”沈诫说道。
徐勉听着这话,面上若有所思。
沈诫分析的不错,这几年西北能这般安稳的发展,的确有大凉的安分守己的原因,但也有公主是一介女流,天下各大势力并不将其看在眼里的原因,在这些人的认知中,公主再如何有权势也绝不可能如同男子一般逐鹿天下,甚至登顶巅峰。
从古至今,从未有女子坐上那至高之位的例子。
然而,真的如此么?
从前,徐勉许是心有疑虑,但如今眼看着公主一步步的筹谋,不论是创办新学,还是改革选拔人才的制度,他都从中窥到了公主的志在必得。
随之,他心里也开始坚定了信念,这天下必将是公主的。
想到这里,他视线落在沈妩身上,拱手道:“公主,而今该是西北入场的时候了。”
沈妩随着他的话,眼神与他对上。两人夫妻多年,早已心意相通,因此沈妩自然也看出了他心中所思。
她不避讳的颔首道:“的确是个好时机。那就发兵吧,红衣军反叛朝廷,意图颠覆社稷,我西北边军有责任勤王救驾。”
“是!”所有人都垂首领命,眼里闪烁着激荡之色。这天下他们西北边军势必是要分一杯羹的。
红衣军的动向不仅西北这边关注着,其他势力也时刻注意着。大家就等着红衣军攻破都城,好借口勤王救驾来一招黄雀在后,代替红衣军掌控都城。
至于能不能将红衣军拿下,大家谁也不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红衣军在他们这些自忖正规的势力跟前,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若他们连红衣军都打不过,又何谈争霸天下。
而之所以不一开始就将红衣军掸压下去,自个攻进都城,反而要跟在他后面捡漏,也只不过是不想担上个反贼的名头,白白失了天下大义的名声。
这个做法虽然虚伪了些,但又不得不为之。
就如沈妩,她自然也是这样想的,毕竟她作为一个女性跟一堆男性争锋已经够艰难的了,若再失了大义之名,就是难上加难。
而想要独霸这天下,除了大义,还需要先机和运气。
好在这两样沈妩都不差。当红衣军攻下都城的那刻,沈妩第一时间就收到了消息,她当机立断下令徐勉和魏桉带兵直驱京都。
由于她的情报系统比别人都强大,因此西北军成了第一个兵临京都的势力,此时其他势力最快的也还在300里外,就算急行军,至少也得五天才能到达。
而这五天足够徐勉他们攻破京都的城门了。
就如大家之前预料的那般,红衣军的战斗能力并不强,即便此次驻守京都的是其最强的队伍,然这些由民间青壮组成却没有经过系统训练过的士兵,对上西北军这种与大凉士兵厮杀过的边军,几乎没有半点抵抗之力,都没用上五天,仅仅两天时间京都就被攻破了。
剩余的三天,足够徐勉和魏桉从容给京都布置防御和安抚百姓,并且收编俘虏。
所以,当别的势力气喘嘘嘘赶到时,看到的就是一座防守森严的都城。
他们自然不甘心,可惜试探着进攻了数日,却一无所获。眼见西北军的后续援军就要到了,这些人只能无奈又愤恨的退兵而去。
沈妩是跟着西北的援军于十日之后到达的都城。看着这座昔日繁华以及的都城,她心里有些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