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这时,魏阁老才正色道:“老吴啊,你就是看不清形势,方才圣意如何你还看不出来吗?方阁老说的那些谏言,是谁授意,你不知道吗?”
对于方阁老,吴阁老是有些看不上的,此人资历根本不够入阁,只不过因为帝王的私心才被提拔上来,一个圣上的应声虫罢了。
他在乎的是魏阁老对此的反应,他道:“你说的这些我自是知道。我也能瞧出来圣上怯战,可你我都知道一旦我朝先开口与大凉议和,会有怎样严重的后果,如此,你我又如何能眼睁睁看着这一结果发生?”
魏阁老听着摇摇头,说道:“老方啊,你太着急了。如今圣上才刚刚登基,正忙着揽权,如何有心思放在对外的事宜上?”
这位新帝的心思,比起他的父皇简直浅薄的一眼就能看明白。
今日他和方阁老这一番双簧记,是意在讨论和大凉开不开战的事吗?不,这是意图和内阁抢夺朝堂上的话语权。
既如此,他就给他这个机会,只是不知道他有没有能力把握的住。
“此事最后会如何发展,且还有的磨呢,你且等着看吧。”魏阁老语带深意的说完,然后就上了轿子回家了。
独留吴阁老站在原地一脸的沉思。
而新帝与三位阁老商议之后,一天之内就下了两道圣旨,其一,任徐勉为西北军统帅,统领全军,其二,派遣使臣与大凉议和。
徐勉接到圣旨的时候既喜又忧,喜的是沈妩的目的终于达成了,而忧的是新帝太过软弱,凉军都打上门来了,他竟还想讲和。
沈妩见徐勉心情不愉,便说道:“按照大凉的习性,新帝怕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议和结果,这场仗估计最后还得打。”
徐勉闻言,露出深思的表情。
然而事实证明,沈妩预料的不错,当大凉的议和条件传出来时,所有有血性的朝臣都愤怒了,开战的叫嚣声充满了整个朝堂。
第137章 抄家夺爵 云鉴押运粮草到青州府时……
云鉴押运粮草到青州府时,发现整个城中都在戒严。
“阿妩,真的要打仗了吗?”云鉴一见到沈妩,来不及说别的,立即问道。
“迟早的事。”沈妩实话实说,然后问他:“你这次运来了多少粮食?”
云鉴倒吸一口气,脑子里全是要和大凉开战的事,听到沈妩的问话,下意识回道:“这次的大头是草料,粮食只运来了一万石。”
一万石,虽然不够徐勉说的量,但也能暂时应急了。
沈妩琢磨了下,说道:“大哥,你休息几日,再帮我运一趟,这次将剩下的九万石粮食全部给我运到青州府来。”
她在来青州府之前,为以防万一,提前在系统中买了十万石粮食藏了起来。
正好,现在就派上用场了。
云鉴没有一丝迟疑的答应了。不过又想起了什么,说道:“阿妩,我来时父亲让我给你带话,问你何时归家?”
沈妩想也不想的说道:“怎么也要等到国丧过了之后。”
“这么久?”云鉴面上露出惊讶之色,“国丧之后可就是你大婚的日子了,你不回去准备嫁妆了?”
“这些让娘帮我准备就好。”
徐勉现今为西北军统帅,魏桉水涨船高,成了徐勉之下军中第一人,统领一半兵马。
此时局面一片大好,沈妩不可能丢下这些回金城,她早就决定要留在青州府好好经营。
要不是国丧,她巴不得尽快和徐勉成亲,好名正言顺的掌握西北军。
云鉴并不知她心中所想,只看她心意已决,只好咽下了劝导的话,问道:“我这趟回去,你可还有什么要交代的话?”
沈妩点头道,“有些事的确需要大哥帮我传达一下,这样,你先休息几日,等我写几封信,你回去时帮我带上。”
云鉴下去歇息了,沈妩便去书房写信。
一共三封,一封是给沈父的,上面除了交代了一番西北军的情形之外,就是催他尽快兑现诺言,将百川学堂的一百来个学生安排到各城镇衙门基层。
一封是给严秀秀和薛梅等原被服厂的属下的,信上告诉他们自己已经决定在青州府成立被服厂,让他们尽快赶来青州府共商大事。
最后一封则是给薛立、郑大成、许宫、石坚这四个跟着北上的亲传弟子的。沈妩嘱咐他们从百川学堂挑几个师弟师妹带来青州府,她打算在青州府重开百川学堂,之前的毕业生正好可以当老师。
三日后,云鉴准备启程回金城,沈妩除了请他捎信之外,还请他再来时将吟婵带来。
吟婵这几年成长的很快,平日在沈妩身边充当秘书的角色。这回沈妩走的匆忙,没带她在身边,还真有些不习惯。
云鉴走后不久,沈妩就收到京城传来的密信,皇帝和朝臣杠上了,如此时局越发紧张了
起因是皇帝派人与大凉议和,而凉王提出了十分离谱的要求,不仅要求大成晋献大量的金银财宝,而且还要将青州府割让给大凉。
皇帝虽软弱,却也知道疆域不可随意割让的道理,因此拒绝了凉王的第二个条件,送金银的条件倒是愿意答应。他想让使臣继续与凉王商谈。
然而,朝臣们却集体反对他这一决定。大成历来都是大凉的上邦,大成若是因为怯战而给大凉进贡,岂不是丢尽祖宗的脸面。
他们一致认为应该先打一仗,压一压大凉的威风再谈条件。
皇帝和臣子们各有主意。于是,两方就这么僵持不下,一连三日大朝,大家也没有争辩出个结果来。
徐勉对朝廷迟迟不作为十分不满。
这段时间,凉军不仅却几次三番抢虐大成边境小城,且八十万凉军在大成朝边境集结,对大成的国土安稳造成了严重影响。
西北军上下早就憋着一口气,然而皇帝却迟迟不下命令。
“这位新帝也太软弱了些,身为天子,竟然怕刀兵,说出去谁敢信呢?”将军府里,温诩对徐勉和沈妩感叹的说道。
徐勉面上浮现出几分忧虑,“主少国疑,凉王本就欺我朝刚丧了先帝,这才率兵打上门来。如今新帝的怯战的心思被凉王看出来,只怕情况要遭。”
沈妩不以为然道:“如今这般情形还能更坏到哪里去?”
左不过就是和大凉打一场呗,谁输谁赢且还不能确定呢。
而且皇帝不想打仗除了性格软弱之外,也未必没有别的想头。
她道:“所有大臣都赞同和大凉开战,唯独皇帝一意孤行,只怕是想借此和臣子们扳腕子。”
“如此就更令人心寒了。”温诩皱眉道,“大敌当前,朝廷竟然还在相互内斗,如何对得起边境这些被凉军践踏的百姓?”
这也是历任皇帝的通病了,争权夺利搞内斗永远比抵御外敌积极。
不过,沈妩和徐勉都一致认为皇帝争不过朝臣们。
所以,这场仗迟早都是要打的。
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才能打一场胜仗。
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士气要足,二是统帅的要有能力,三是有足够的粮草和军饷。
前两点徐勉并不担心,只有第三点他和朝臣们一样头疼。
虽然沈妩已经答应为西北军支援十万石粮食,但若要与大凉开战,这些不过是杯水车薪。
沈妩沉吟道:“如今国库空虚,想要筹集军费无非就两点,开源和节流。”
“节流时效太慢,根本来不及,开源,朝廷一贯就两种方式,一种是向百姓要钱,也就是增加赋税,一种是向贵族富商要钱。”
然而皇帝刚登基的时候已经下旨三年不会增加民间赋税,因此这个档口他自然不会反口打自己的嘴巴子。
如此,就只剩下一个法子朝贵族富商伸手。
温诩对此表示怀疑:“那些贵族富商各个都小气的很,怎么可能愿意掏钱给朝廷?”
沈妩对他的话不置可否。此事只看怎么操作,若是她来办,自是有数种法子能让那些大户乖乖掏钱。
比如说搞个募捐活动,让大家踊跃捐款,再以皇帝的名义给这些人赐匾额以示褒奖,然后再给他们的家族子弟一些荫恩。如此,有的是人趋之若鹜。
而至于皇帝会如何做,沈妩拭目以待。
然而,让她没有想到的是,有那么多施恩的法子皇帝不用,偏用了最激烈的。
“主子,京城刚刚传来消息,皇帝将义国公府抄家夺爵了。”罗荆匆匆来报。
“什么?”沈妩不禁目瞪口呆。
“不仅义国公府,还有两家侯府也都被抄了家,降了爵位。”罗荆继续说道。
“罪名是什么?”沈妩困惑道。她有些想不明白皇帝为何要做这种的罪勋贵的事。
“勾结反贼,意图谋反。”罗荆回道。
沈妩下意识问道:“反贼,难道是红衣军?”
“不错,就是红衣军。”
这怎么可能呢?沈妩第一反应是不相信。
别人她不知道,义国公她还是知道的,两方合作白糖生意,义国公可是个忠君体国的臣子。
罗荆解释道:“主子,咱们在京城的探子传来消息说,义国公曾在圣上跟前质疑过先帝的死因。”
沈妩听着不禁恍然大悟,皇帝这是在排除异己呢。不仅如此,还能趁此机会抄没大量的财产,如此西北军的军费也能凑出来一些。
这可真是个一举两得之法。
沈妩感叹着,心里不免有些忌惮,能有这般手段,皇帝许是没有他表现出的这样简单。
“主子,皇帝抄了义国公府的家财,那您给义国公府的白糖生意的股子怎么办?”罗荆突然想到了什么问道。
沈妩闻言,不禁皱眉。当初她是与义国公府签订的契书,如今义国公府没了,按理这契书也就失效了,然而若是皇帝拿了这份契书呢?
说曹操曹操就到。这日,温诩来将军府求见沈妩,一见面就道:“沈姑娘,这位是京城来的秋内监,说是找您有事。”
内监?宫中皇帝的人?
第138章 无功而返 秋内监到底是宫里来的,……
秋内监到底是宫里来的,又指名道姓的求见沈妩,沈妩只得去前厅见了此人。
“不知公公是在何处当差?”沈妩一见面就客气的问道。
她去过从前的二皇子府,也见过二皇子身边的随从,却从未见过这位秋内监,心里便有些猜测此人许不是皇帝亲信。
因此,才有这一问。
然后就听这位秋内监回道:“咱家是胡太妃身边伺候的。”
竟然连皇帝的人都不是。
沈妩顿时收起了心中的顾忌,不动声色的问道:“不知公公此次找我,所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