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些,罗荆早有准备,因此此时回答起来很是流畅。
他先肯定的道:“这个汪大虽不是刘员外府上的家生子,但也在刘员外府上了干了四五年,算是府里的老人,还算得主家的信任。”不然,也不会让他一直干着采买的活计。
要知道采买食材是个很有油水的差事,且又是关系着主人一家的饮食安全,非主家信赖之人不能干。
至于刘员外身后的背景……
罗荆想到自己查到的信息,声音不由得放轻了许多。
“主子,这刘员外表面上看只是一个普通的乡绅,但属下详查了他的过往才知道,原来刘员外一家子并不是土生土长的汝州人,而是从南边搬迁到这里的,搬迁的时间正是前任南阳知府刘知府上任的时候。”
自那时,刘员外一家就在汝州落居,日子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却无人相欺。
要知道在古代,一个外乡人想要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立住脚跟,可是不容易呢,首先面对的就是当地人的排挤。
而刘员外一家之所以过得还算平和,就是因为邻里隐隐约约知道他在府衙有关系。
“如此抽丝剥茧,属下便查到刘员外与前任南阳知府乃是同族。”
和前任南阳知府有亲?
沈妩猛地抬眸看向罗荆,“此事你确定?”
“绝对不会有错!”罗荆斩钉截铁的说道。他一个专业的暗探,岂会连这种事都查不清?
如此,沈妩就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前任南阳知府实际上是二皇子的人。”她对罗荆缓缓说道。这个消息是她在京城就验证过得。
罗荆闻言,露出几分诧异,“所以主子觉得这个刘员外与前任刘知府一样,是在替二皇子办事,而与刘员外有联络的严仇,也是二皇子的人?”
“没错!”沈妩点头道,随即面上露出思索的表情。
这可很是让人想不到啊!严仇身后的人,其实沈妩是怀疑过三皇子和太子,但没想到却是二皇子。
看来,二皇子虽然体弱,但心志却不小,从一开始他就起了参与夺嫡的心思吧?
不然他何必拉拢刘知府,而在刘知府被调任走,他还留下了刘员外这一步暗棋?
“主子,咱们现在怎么办?”罗荆问道。
这个严仇他知道,原本以为此人已经算是投在了沈妩的门下,却不想却是个背后有主的,且接近沈妩,只怕是不怀好意。
罗荆的意见是,最好将严仇趁早处理了,免得这种别有用心的人会伤害到沈妩。
但沈妩却认为,既然已经看清了严仇的底细,那就暂时不要打草惊蛇,先留着他,将来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派上用场了。
如此,罗荆只能听从她的安排形势。
说完了正事,罗荆就要告退,这时吟婵进来告诉沈妩,二少爷沈谦派了亲随回来送信。
沈妩不解,沈谦才走了昨日半天,让人送的什么消息。
吟婵面上就出现了一个幸灾乐祸的笑容,随即又迅速掩去,然而声音却是止不住的愉悦:“小东家,方才我向老爷的亲随打听了一下,好像说二少爷被红衣军抓走了。”
红衣军?
沈妩一下子就记起了红衣军的首领是个厉害之人,官府几次围剿,都被其逃脱了。
不过他们抓沈谦做什么?
第121章 交易 前院书房,沈父正神色凝重的……
前院书房,沈父正神色凝重的与方师爷商议该如何救出沈谦,内宅里沈妩就收到了门房送来的一封密信。
这信是玉管的哥哥亲自送来的,“姑娘,有个小乞丐找到奴才给了这一封信,说有人让交给您。然而奴才让他带着去找送信之人时,却没找见踪影。”
沈妩看着桌上的书信,与吟蝉面面相觑。
她思索了一下,吩咐吟蝉:“打开看看吧!”
吟蝉却谨慎道:“姑娘小心有诈。万一有人要害您,在这信上粘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可如何是好?”
她说着,就去外面找来一副手套戴上,然后与沈妩请示道:“不如奴婢帮您拆开吧!”
也好。沈妩无可无不可的答应了。反正以她灵敏的嗅觉是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的。
吟婵将信封拆开,然后里里外外检查了一番,发现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这才将书信交给沈妩。
沈妩接过看了里面的内容,然后面上的神情就变的古怪起来。
“姑娘,怎么了?”吟婵小心的问道。
“有人让我带上五十万两银子去赎沈谦。”沈妩将看完的书信放在一旁的小几上,神色一言难尽的说道。
“什么?”吟婵露出惊诧的表情,“为什么让您去?还要了这么大一笔钱。”
问罢,又想到了什么,问道:“姑娘觉得这会是什么人送的信?”
沈妩看了一眼信纸上的落款,不确定道:“也许是红衣军。”
红衣军?
吟婵惊了一下,凑过去看书信,只见最后的落款并不是什么人的名字,而是一抹红色的斜杠。
“姑娘确定吗?”她完全想不出这个与红衣军有什么关联。
“我只是猜测罢了。”沈妩并不在意真假。反正不管这信是谁送来的,她是不可能用这么多钱去救沈谦的。
五十万两,这可是窑厂和被服厂加起来一整年的出息。沈谦的命可没有这般值钱。
不过,这件事还是要与沈父说一下。
于是,她安排玉管哥哥继续注意着府门口的动静,她自己则去了沈父的书房。
去之后,当着沈父和一众幕僚的面将她收到信的事说了。
然后又说道:“我也不知此事是真是假,特来告知给父亲,请您做主。”
沈父紧皱着眉头没有说话,看向一旁的方师爷问道:“你的意思呢?”
方师爷凝神沉思后,说道:“依小人之见,无论这件事是真是假老爷都不能答应。”
他说着,就看到了沈父面上的疑惑之色,就解释道:“且不说五十万两银子一时半会儿能不能筹集到,就说这些匪徒敢绑走朝廷二品大员的公子,可见都是穷凶极恶之徒,这等人哪有什么信义可言?
就算咱们给了对方银子,也未必能救出二少爷,且还会助长对方的气焰,以为老爷您怕了他们,如此二少爷才是正真的危险了。”
比起沈谦,方师爷与沈妩更有交情,所有不管是出于公还是私,他都不赞同拿钱赎回沈谦。
沈父听着这话,长叹一声道:“你这话也算有有理,只是如此一来我们又要如何救谦儿回来?”
如今他已经卸任汝州知州,且与新的知州也交接了公务,所以汝州府衙门的人他是指挥不动的。
而身边的护卫,虽然有些武功在身,但想要从匪徒手下救出沈谦却不现实。
想到这里,他突然看向沈妩,眼里若有所思。
沈妩倒是发现了他的眼神,不过并未做何反应。
直到沈父让方师爷等一众幕僚下去后,两人独处时,他说道:“阿妩,那个魏桉可能帮忙将你二哥救出来?”
沈父虽是问句,但心里却是知道沈妩是有这个能力的,只看她愿不愿意救人了。
而且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他并不想拿钱赎人。他到底是朝廷命官,若是被人知道他对这些匪徒妥协,简直有损朝廷的威严。
沈妩听着不由叹了口气。别看沈父平日表现的对沈谦不在意的模样,但沈谦到底是他的亲生儿子,他如何真能看着亲儿子去死。
不过,虽然理解,但她也不是圣母,沈谦屡次三番与她作对,若是可以这件事她是不想管的。
但谁让沈父已经问了呢?
沈妩沉吟了下,说道:“我可以让人试一试去救二哥,不过我有个条件还请父亲答应。”
“什么?”
“我手底下有几个学生,想请父亲安排一番。”沈妩说道。
沈父闻言,挑眉问道:“想要做官,哪怕是最小的县丞,也需得有举人功名,你的那些学生,据我所知可都是白身。”
这个规矩沈妩自然是知道的,只是对此她早有对策。
“我的这几个学生虽然都未曾考取功名,但学识能力都不缺,且我也不曾打算让他们做官,若能为一小吏足以。”
如此,倒也不难!
一般来说,能做官衙小吏也得有功名,最低也得是个童生。然而这几年朝廷吏治逐渐糜烂,且国库空虚,圣上缺钱,所以便对一些小官小吏的官位买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而沈父一个封疆大吏,在主政之地有着绝对的权限,所以安插几个不打眼的人手还是可以的。
他与沈妩说道:“到时你将名单交给方师爷,我会交代他的。”
说罢,又可有可无的问了一句,“大概有几个人?”知道了,他好心里有数。
沈妩想了一下,说道:“这回跟着女儿去西北的学生大概是两百多人,除了女子以及年纪尚小的,剩下的能当差的大概一百多人吧。”
“一百多人?”沈父一脸错愕,眼珠子都快被震出来了,他不可置信的看着沈妩,“你想让为父将这一百多人都安插到衙门当小吏?”
第122章 无影卫 沈父最终还是答应了沈妩的……
沈父最终还是答应了沈妩的要求,不过提前说好,这一百多人不可能一次性全给安排了,且要费上几年的时间,而且也不可能全给安排到府城衙门,多数会被派往各地县衙门。
沈妩对岗位没有什么要求,但对时间有要求,三年,三年时间这一百多人都得上岗。
因为三年后,就会又有一批学生毕业。
临走前,沈妩看了沈父一眼,琢磨着三年后再用什么借口让沈父答应安置下一批学生。
沈父见了,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沉声说道:“阿妩,你二哥一定要救出来。”
沈妩虽然没有保证,但也露出安抚的神色,说道:“您放心吧,我会让魏桉尽力的。”
沈父这才摆手让她赶紧去办。
事实上,让魏桉帮忙只是表面上的说辞,实际上真正行动的是罗荆。
“主子放心,我们一定把二少爷带回来。”罗荆当着沈妩的面立下军令状。
罗荆这些人放在军中都是能做前锋的,一身本事堪称是这个时代顶尖,因此对于几个小毛匪压根不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