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高门寒婿的科举路_分节阅读_第142节
小说作者:三六九龄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004 KB, 下载积分: 金   上传时间:2025-03-14 20:03:52

  "移民实边"“屯田立足”“卫所制度”……但逢灾荒之年,受灾无处安置的百姓,只要愿意的,以开矿的名义由朝廷发放文书护送至大理国,在那边定居,戍军抄明朝的屯田、卫所制度的完美作业……他都想了。

  萧敏:“嗯,事以密成。”他又问:“可是,大理国土地肥沃否?”

  值不值得纳入王治之下。

  沈持:“虽多山,但亦多水,当地物产富饶,陛下,要是到了我朝的治下,必是个好地方。”

  食有肉,最差也能吃上竹虫,病有药,三七等名贵药材都来自那里,天天都是春日,省去一大笔冬日烧木炭的钱,夏天又省去找寒潭避暑的事儿,你说是不是个好地方吧。

  他一直觉得,烟瘴是因为人口少,一旦 人多起来,西南非常宜居。

  “大理国割据西南,我朝就得在西南养兵防御,要是得大理国,同样是在西南养兵,可以自给自足,不用朝廷的银子。”

  “鸭池城的周围是一片平原,当地人叫做坝子。”沈持说道:“只可惜在段氏的治下,并不重视农耕。”

  或是人太少的缘故。

  萧敏:“嗯,让朕想想。”

  还是有一丝丝动心的。他读史得出结论:扩疆土一开始靠打仗,之后靠耕种土地,只有能守得住土地,就能守得住疆土。

  “当年王朴给周世宗上了一本《平边策》,”萧敏笑道:“如今沈爱卿也给朕写一本《定西南策》吧?”

  沈持:“……”

  《平边策》的水平他是赶不上的。

  萧敏:“不急,如今京兆府也没什么事,闲着也是闲着,沈爱卿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在奏折里,朕看了之后与你细细商定就是了。”

  他们有的是时间徐徐图之。

  大理段氏的繁花凋落终会有时。

第143章

  这下沈持没话说了:“是, 陛下,臣当竭力而为。”

  要写论文了。

  皇帝萧敏又细细浏览一遍他呈上的与大理国签订的开矿契约:“先前工部报给朕,他们在两国交界处堪出的是铜矿, 沈爱卿这是从哪里学了点铜成金术,一下子变成金矿了?”

  沈持:“臣正要启奏陛下, 臣在此事中偷梁换柱,请陛下降罪。”

  萧敏目光平缓地看着他:“后续有无应对之策, 沈爱卿说说看?”

  “陛下,《千字文》中说‘金生丽水’, 《后汉书》中记载‘滇有金银畜产之富。’, 汉代的《太和正音》说“金沙水”能淘澄出金子。又有元人游历滇中, 回来后曾对人说‘滇水产金之所,在南诏国金沙水, 矿之有金者, 在曲靖,在大理……’, 文献中所载的‘滇’和‘南诏’便是当今的大理国, ”元代马可波罗也曾在游记中记载滇地“河中有金沙, 甚饶。”,如今的大理国境内富有金矿是无容置疑的,沈持说道:“虽从汉代起就知道西南有金矿,可历朝历代都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开发, 臣听闻我朝的工部最擅长堪金矿……”他顿了顿:“但此事未能请示陛下, 臣就自己做主了, 臣惶恐。”

  古代浩如烟海的文献都记录滇地盛产黄金,可只有元明清三个朝代在滇断断续续有金矿,是很小的而且没怎么开采下去的那种, 一直到民国地质学发达,滇地的黄金产量才上去。

  那地方确有一条黄金轴心带,要是找着了,挖出斤把重的大金块指日可待。

  大理段氏以军功起家,后来虽引入儒家文化,子嗣都与中原王朝一样进学读书,但是杂书不多,这些书,抄录的人少,都躺着翰林院吸灰呢,他们估摸也曾找过丽水在哪儿,但是找不到。

  另一方面,他们远离中原上百年,国中堪舆这一脉没有能人,因此这也给了我朝机会。

  “不怪你,朕说过了,出使在外,”皇帝说道:“沈爱卿做主,只要留有后手,都无妨。”

  “陛下,这事只能瞒一时,”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沈持又奏道:“我朝不能耽搁,得在大理国反应过来之前,尽快堪明金矿。”

  他说的没错。

  其实,时光回到沈持一行人离开大理国之后,大理王段思仓曾问世子段清川:“国中有金矿,我们怎么都不知道?”不会只昭朝堪出来的那一处吧?

  段清川:“不如咱们聘请堪金矿之人,四处转转。”

  大理丞相段弼:“堪金一向是师徒、父子相传,民间不允许私自学,是重罪,只怕是难寻。”堪金是朝廷秘不外传的手法,想要找这样的人,一时还挺难的。

  “王上,”他又说道:“据臣从京城得到的消息,昭朝使臣沈持十分擅于谋略,他的话咱们不能尽信,到底有没有金矿,臣还是派人去打听打听吧。”

  “爱琦陷在昭朝人手里,”段清川说道:“哪还有靠谱的人给咱们打听这件事?”

  段弼:“臣在京城还有一个探子。”

  这个探子不是大理国人,而是昭朝人,隐蔽得比较深。

  ……

  皇帝萧敏对随侍的大太监丁吉说道:“去请工部尚书李爱卿来见朕。”他低头扫了扫契约,有了它,他们遣人进去大理国堪矿就方便多了。

  他又对沈持说道:“沐琨的大军还未回去,朕请他挑一些人,速速想办法进入大理国,在水、山两地寻金。”

  恰好朝廷也需要金矿。金子,不光对大理国来说是个致命的诱惑,就是对本朝来说,同样梦寐以求。

  接下来是工部干活了,沈持说道:“陛下,臣请告退。”

  皇帝:“沈爱卿劳苦功高,赏……西北军进贡了几匹马,赏一匹?”

  沈持:“陛下,马匹贵重,臣受之有愧。”太娇贵了,他养不起。

  萧敏笑道:“听说你妹子和舒家结亲,那朕赏她些嫁妆吧?”

  “赏云雾绡罗帐一顶,云锦、蜀锦各两匹……”他数着:“不算什么值钱的东西,给你妹子添几样吧。”

  沈持感激地道:“多谢陛下。”

  萧敏:“今日正巧是琼林宴,沈爱卿早些出宫去赴宴吧。”

  “臣告退。”沈持说道。

  从皇宫里出来,他直接去上林苑。

  今日是“圣上喜迎新进士,民间应得好官人。”的大日子,皇家上林苑张灯结彩,与两年他中状元时候一模一样。

  但沈持已经是老状元了,今天是新科进士们的主场,他就是来蹭顿饭的。

  沈持一踏进上林苑的宴客厅,一道道目光霎时齐刷刷朝他围拢过来,他先跟比他官阶高的执了礼,而后直奔秦州府几名新科进士处端起酒杯自己斟满:“来,敬你们,我做梦都盼着你们考中呢。”

  秦州府自他考中状元后,就像开了挂一样,今年一下子考上四个,还有一个老熟人——黄彦霖,同样一脸春风来跟他打招呼。

  不过他们都没考到一甲进士及第的名次,孟度和裴惟是二甲进士出身,江载雪和黄彦霖则是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接下来还要经过一轮朝考才能授官或是进翰林院学习,不过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没什么比考中更叫人高兴的事了,只要过了这一道门槛,朝考什么的芝麻大点儿的事。

  同乡们正说说笑笑着饮酒呢,贺俊之忽然端着酒杯走了过来,他先跟孟度打招呼:“孟进士。”

  孟度只当先前没发生过那件事,笑道:“贺大人。”

  贺俊之又对着沈持举杯:“沈大人这次出使大理国,功德圆满啊。”

  “个中艰辛,”沈持笑了笑:“唯有自知。”

  贺俊之与他碰了碰杯:“恭贺沈大人。”

  “谢了。”沈持浅淡呷了口杯中的酒液。

  等贺俊之走过去之后,江、裴二人齐翻白眼:他来干什么,扫兴。

  他们嘀咕:“阿池,你出使后没几天,姓贺的把两名举人放出来了,其中一个被打残废了,一个受了些磋磨,好在都保住命了。”

  沈持出使大理国之前给他们出的计谋,让他们告到京兆府去,温至本不愿意管,想拖着了事的,奈何怕金殿传胪时捅到御前,到底是在京兆府的地盘上生的事,于是去大理寺要人,老狐狸有老狐狸的法子,反正从贺俊之手里把人给要出来了。

  不光如此,他走之前还让人给贺俊之送了张纸条,上面写着:下官是不会去找贺大人捞人的,下官没空。

  据说贺俊之看到纸条后气笑了。

  沈持不来求他,这事儿就没那么有意思了,因而等到京兆尹温至来要人的时候,他“大度”地把人给放了。

  这件事虽荒唐但就是无法挑他的错处来。

  ……

  沈持:“温大人是有手腕的。”

  他坐回京兆少尹的位子,给温至敬酒。

  温至一边瞟着觥筹交错的新科进士,碰杯时一边低声对沈持说道:“圣上大概容不下贺大人了,让咱们京兆府查那件铁甲哪里来的,是谁铸造的。”

  民间哪家有造铁甲的技术和财力,这还得了,任其发展下去坐大势力或能造反,对抗朝廷了。

  沈持:“让京兆府暗中查?”

  温至点点头:“嗯。”

  以前这种事情都是让大理寺做的,京兆府才就算想插手也排不上号。

  “下官全力配合温大人。”沈持说道。

  温至摆摆手:“这件事,我已着手暗中查证。”

  他不仅要查铁甲是和人铸造甚至怀疑贺俊之 跟这件事脱不开干系,暗中命人把他和翁泉给监视起来了。

  沈持:“……”高端局,不敢插手,完全不敢插手。

  他接下来只要负责把给皇帝的“论文”写好就行了。

  然而别人却不这样想,非要拽他入局。

  琼林宴结束后,贺俊之回到大理寺。

  “贺大人,”翁泉:“我朝工部明明开采出来的是铜矿,沈大人却说是金矿,颠倒黑白,博取功劳。”

  贺俊之:“我说大理国怎么同意的这么干脆,金子,呵,他还在做着分金子的美梦呢。”

  “咱们……”翁泉给下人使了个眼色:“要不要……”把这个事儿透露出去,这件事一旦落实,谁也保不了沈持。

  贺俊之:“你去。”他跟翁泉耳语一番。不外乎让他把沈持指鹿为马,把铜矿说成金矿的消息传给大理王段思仓。

  让沈持成不了事,还让我朝面子上难堪,皇帝就不得不杀了沈持给大理国一个交待。回京后他像得了失心疯一样,每次看到沈持都怒火中烧,想要这个人死。

  ……

  次日。

  京兆府盯梢贺俊之的人没有蹲到甲胄的线索,但是他们吃惊地发现,大理寺丞翁泉竟在半夜偷摸去了一处宅子,他们跟过去,很快发现一只信鸽在夜半飞了出来。

  他们立即降这件事告诉兵部,很快,兵部截住一只信鸽,取下来之后,上面写着四个字“颠倒铜金”,一看就知,这封信涉及我朝与大理国开矿之事,有人想要给对方送信,告诉那边金矿乌有,他们被沈持给骗了。

  兵部立马抓了翁泉和宅子里的人,经审,那人叫乐图,竟是鸿胪寺正六品的鸿胪寺丞,几年前结识大理国细作段爱琦,在对方重金利诱之下,为他们办起事来。

  大理寺竟有人和大理国的细作勾结,不得了了。

  兵部尚书魏淳不敢擅自做主,连夜进宫面圣,将此事奏明。

  皇帝本打算把他召回京城查铁甲之事,结果迟迟没有进展不说,连当事人都快死的不上剩几个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9页  当前第1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2/25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高门寒婿的科举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