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名几人都十分高兴,让他明天就带着薛大贵去那里打听王成的下落,又给他带了十两银子。
第二天,陈阿福去找罗管事借了辆马车,这次要借两至三天。
今天是初五,胡老五请客。送走曾老头两人后,陈名便邀约着罗管事一起去胡家吃酒。
白天禄园没有成年男人,楚家祖孙俩不好来这里吃晌饭,便说好他们晚上再来。而楚小姑娘带着罗梅姐弟上午就来了,还说要在这里午歇。
陈阿福领着他们练了武功,讲了故事,做了游戏,然后让他们在西厢南屋玩积木,她则去厨房忙碌。不仅要准备晌饭,还要准备晚饭。那两位老爷的嘴越吃越刁,特别是老侯爷,他说嫣儿把隔锅香的毛病也过给了他,他就是觉得禄园的吃食比棠园的香。
想到老侯爷揪着胡子说这话的时候,陈阿福觉得很是好笑。那个老爷子是老还小,有些像老玩童,很可爱的老头,一点都不像上位者。
吃了午饭,让楚小姑娘和罗梅在床上睡下,陈阿福刚出西厢,准备去上房同王氏一起做针线活时,便听到有人扣门。
山子把大门打开,却没请人进来,愣愣地问道,“老爷,你找谁?”
只听门外一个清朗的男声,“请问,这是王氏娟娘的家吗?”
是哪个男人竟然敢叫王氏的闺名,真没有礼貌。
陈阿福腹诽着,便走去了门口。看到门外站着的那个高个子男人,她一下愣在了那里。
那个男人正是她曾经在玉麒麟银楼见到过的绝美男人。他穿着湖蓝色绣团花云缎棉长袍,腰间系着玉带,外披玄色提金锦缎斗篷,头戴黑色幞头。姿态闲雅,目光温润,由于天冷,冻得脸颊嘴唇绯红,更显得皮肤艳若桃杏。
他刚想说话,却看见走过来的陈阿福,面上一喜,叫道,“福儿。”
这个称呼让陈阿福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也把她叫清醒了。她来到门口,对山子说,“你去忙你的。”
山子听了,赶紧走了。
陈阿福堵住门口说道,“你是谁,到我家做甚?”
陈世英没回答陈阿福的提问,他嘴角噙着笑意,上下打量了陈阿福好几眼,眼神越来越温柔,说道,“福儿,我是你……我是陈世英,我来找……你……和你娘……”
陈阿福面无表情地说道,“我不认识你,也不认识叫陈世英的人。我家里都是女眷孩子,不方便让陌生男人进来。”说着,就想关门。
陈世英伸出一只手把门抵住,说道,“福儿,让我见你娘一面,我有要事。”
陈阿福说道,“我娘是良家妇女,不会见外男。”说着又要关门。
陈世英把门挡住,又请求道,“福儿,听话,让我见见……”
突然,他的眼睛呆呆地望着陈阿福身后,眼里似涌上泪光,轻声说道,“姐……”
第185章 应该等我回来
陈世英望着陈阿福的身后,眼里涌上泪光,轻声说道,“姐……”
陈阿福回过头,看见王氏正站在自己身后。她呆呆地看着陈世英,眼里蓄满了泪水,嘴唇不住地抖动着。
陈阿福也喊了一声,“娘。”
王氏似乎才被喊清醒过来,轻声说道,“英弟,你是英弟……你来这里作甚?你走吧,你来我家,不好。”
陈阿福听了这话,又要关门,说道,“你听见了,我娘不要你进门。”
陈世英一直用手抵住一扇门,说道,“姐,福儿,让我进去吧。有些事,咱们总要面对面解决才行啊。”见王氏低头抹泪,陈阿福又使劲要把门关上,又说道,“姐,我……我一大早就从府城往这里赶,又冷又饿,到现在还未进一点食……”
王氏听了,抬头问道,“难不成胃又痛了?”
“嗯,有些痛。”陈世英轻轻点头,一只手还捂在了肚子上。
王氏用袖子抹去眼里的泪水,说道,“成,你进来吧,吃了饭,你就赶紧回去。”见陈阿福堵住门口没动,王氏又说,“阿福,让他进来。你要记住,你不能对他不礼貌,不能。”
陈阿福只得把门打开,回过身扶着王氏说,“娘,让他来家里不好。”
王氏拍拍陈阿福的手,说道,“娘心里有数。”
陈世英站在院子里四下望了望,又向正房走去,王氏和陈阿福相携着跟在他身后。
来到上房,陈世英坐去八仙桌旁。
厅屋西边的角落里有个小灶,用来烧西屋的炕,灶上有一个铜壳,烧着开水。
王氏过去倒了一杯茶,拿茶碗的手不停地抖动着,碗里的水都溢出来一些,还是把茶碗端到陈世英的面前放下。
陈世英又问道,“陈…姐,姐夫不在家?”
王氏说,“他去别人家喝酒了。”又道,“你先喝口热茶,我这就去给你下碗鸡蛋面。”
陈阿福被陈世英温柔的目光打量得难受,再说,陈世英来家里绝对不会是为了吃碗面,他有什么事就跟王氏说吧,快点说完快点走。
上次他老娘来闹了那几出,陈阿福更不想跟陈世英有多的交集。现在家里的日子渐渐过好,一家人的感情也非常好。他来这里一搅和,肯定会打破家里的平静。
她拉住王氏说道,“娘,还是我去下面吧,你们有什么话就快点说,最好在我爹回来之前让他走。”又觉得让他们孤男寡女共处一个屋不好,又说,“我去让穆婶下面,马上就回来。”说着快步去了厨房。
陈世英喝了两口茶,见王氏还低头站在那里,双手握在一起颤抖得厉害。他说道,“姐,你坐。”
王氏便坐在离他隔了几把椅子的地方,依然低着头。
陈世英叹了一口气,轻声问道,“姐,你的变化……有些大。他,对你好吗?”
王氏摇头说道,“不,我当家的对我非常好,对阿福也非常好。”
陈世英点点头,说道,“姐夫是个良善之人。”
见陈阿福回到厅屋,挨着王氏坐下。他又说道,“前些日子,楚大人跟我说了一些事情,我也打探了一番,没想到我娘在乡下竟然做了那些事,伤害了姐和福儿……对不起,是我失察。我也替我娘给你们道歉,她那么做不好。我以后会严加约束她们,定不会再有那样的事情发生了。”
陈阿福不是古人,做不到像王氏这样。她抬起头冷声道,“你娘那么做,仅仅是不好吗?她已经知道……”她实在说不出“亲孙女”这三个字,顿了顿又说,“她已经知道了一些事情,却还花银子买通别人把我强嫁个哪个男人。她,这是恶毒!”
陈世英已经听说了这个闺女有些厉害,却没想到如此咄咄逼人。他张张了嘴,还是忍下想说的话,以后再慢慢教导吧……
又问王氏道,“姐,当初,你为什么要离开家里?再有难事,也应该等我回来啊……你已经有了福儿,为什么还那么急匆匆地嫁人?”
后面的话,还是有些埋怨。
王氏本就难过,听了这话更难过,眼泪也涌了出来。哽咽道,“我为什么离开你家,难道你猜不出来?”
陈世英低声说道,“我知道,肯定是我娘和唐家,还有赵二伯逼迫你了……我是说,就是再有难处,哪怕回娘家,或是亲戚家暂时躲躲,等我回来……”
王氏把眼泪擦干,目光转向他,说道,“那年,你还在石州府没回来。一天下晌,赵二伯突然带来两个客人,说他们姓唐,是石州府人。他们跟你娘关在屋里谈了许久的话,你娘就来找我,说你去石州府参加乡试,是住在唐家的。一次酒后乱性,竟然跟唐家姑娘有了首尾。唐家姑娘羞愤难当,上吊自杀,还好被人及时发现救了下来。唐家老爷气不过,说是只有两条路,要么娶他家姑娘,要么他去府衙击鼓鸣冤。赵里正说,若是你被告发了,不仅参加不了乡试,还会被夺了秀才,把你投进大狱。你娘哭着求我,让我给你一条活路……”王氏哭声大了起来,说道,“我也吓坏了,怕你被唐家告发,怕你坐牢。我不敢想像,若是那样,你该怎么活。除了离开你家成全你,我还能怎么办?”
“他们竟然这样污我!”陈世英气得一拳砸在桌子上,震得茶碗跳了两跳,碗里的水也溢了出来。
当年,他考上举人后回到家里,他娘跟他说,唐家姑娘无意中看见陈世英,便芳心暗许。从此茶饭不思,想嫁给他。唐家知道这件事后,来找来陈家,但知道他已经有了个媳妇,所以唐家姑娘甘愿为妾。可王娟娘竟然连这个条件都不答应,还大吵大闹,跑回了娘家。她娘一气之下,也不想再要王娟娘做儿媳了,在她二族兄的见证下,跟唐家订下了儿女亲家,还互赠了表礼……
陈世英不傻,当然知道王娟娘是什么个性,他娘是什么个性,参与其中的二伯又是什么个性。他在定州府的时候,唐氏的父亲,也就是石州府富商唐守德就找到他住的客栈,奉上千两白银,还请他住去唐家……
第186章 缘由
唐守德说他老家也在三青县,跟赵家还是拐了多道弯的亲戚,请陈世英住去唐家。在唐家备考比在客栈好得多,清静,又有专人服侍。
陈世英跟唐守德之前没有一点交往,当然不可能收他家的银子,更不会去唐家住,只再三感谢他的好意。却不成想到,唐家会来找自己的母亲,为了把唐家闺女塞给他,共同把王氏逼走了。
陈世英跟王娟娘相处多年,一直觉得王娟娘温柔贤淑,知书达礼。两人的感情也极好,情似姐弟,却比姐弟还要亲密。
所以,他根本不相信他母亲说的话,姐姐怎么可能大吵大闹,怎么可能没等他回来弄清情况,就赌气跑回娘家……她,肯定是被他们逼走的。
陈世英气愤难当,跑去王家找王娟娘。更没想到的是,王娟娘竟然在几天前就嫁人了。
陈世英失魂落魄地回了家。他知道王娟娘是被逼的,哪怕嫁人也是被逼的。他没有办法恨自己的娘,把所有的气都发在了赵二伯和唐家身上。
他坚决不同意娶唐家女。
可他的母亲不仅跟唐家互换了表礼,竟然还收了唐家的两千两银子,以及三青县城一座价值千两的宅院。他母亲是在以这样一种行为,逼迫他娶唐家女!
若是此时把母亲收的东西都还给唐家,被唐家闹出来,那他这个解元郎可就成为笑柄了。弄不好,连举人都有可能被夺了……
正在他不该知何去何从的时候,当时的三青县县太爷吴大人及其夫人去了他家,为江大人的二闺女说媒。
这门亲事,他应下了,他母亲也应下了。考虑再三,他也应下唐家女进门,但只能为妾。
唐家知道自家争不过江家,也看出陈世英恨极了唐家,便不敢再拿大,只为闺女争取贵妾的身份。
因为他老娘的那一个大把柄被唐家人抓住,陈世英最终也只得同意唐家女为贵妾。
第二年殿试他被皇上点了探花,可以直接进翰林院。但他放弃了这个大好机会,而是直接要求去了江南任一方县令。
他没有办法,他不敢在京城为官。那时,他还只是一个双手空空的十六岁少年,家里的钱是唐家的,家里的人是江家的,后买的下人有没有混进唐家的人,他也不知道……
三青县离京城只有二百多里地,石州府离京城仅五百多里地。他娘强势,他怕自己的娘不听劝,被赵家,或是唐家所累,再弄出什么事情。
江氏看着不错,明面上也不敢过于忤逆婆婆。
他想着,先去千里之外的江南为官,让江氏把家管起来,再培养一些自己得用的人,最主要的是困住他娘……
陈世英拉回思绪,又气又羞,满脸通红。说道,“唐家人委实太可恶!那时,我连唐家都没去过,怎么可能与他家姑娘有首尾。”又道,“姐,我是你带大的,我的为人姐还不清楚吗?你为什么就不想想办法,等我回来呢?只需要再等几天……”
王氏啜泣道,“那时,我觉得天都塌了。我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英弟,没有了亲弟弟,没有了……”清白,可这两个字实在说不出口,她顿了顿又道,“我就想啊,我还活着干什么?死了算了。回了娘家,我就关上门上吊,哪知命不该绝,被我爹发现救了下来……”
来看病的大夫跟王氏死去的母亲有亲,等丁氏和王老汉不在跟前的时候,悄悄告诉王氏,她怀孕了。
王氏知道了这个震惊的消息,都蒙了,又是欣喜又是害怕。她不知道该咋办,只有去找亲爹商量商量。哪成想她去了他爹的屋子,却在门外听到丁氏和王老汉的谈话。
王老汉说,到底是亲闺女,已经卖了她一次,这次哪怕二嫁,也找个稍微可心的男人。
可丁氏说,那赵氏放话让王娟娘必须在半月之内嫁到远地方去。这么短的时间,就是好人家的姑娘都找不到好后生,别说给人家当了童养媳的二手货。并让王老汉别管,她有办法把她嫁去远地方。
王老汉又说,他知道丁氏收了赵氏和唐家的礼,又想卖王娟娘再挣一次钱。却是不能做得太过了,王娟娘已经上了一次吊,逼急了就会上第二次吊。
丁氏听了有些怕,若王娟娘真上吊了,她连一文银子都赚不上。才答应,先把要嫁王娟娘的风放出去,若半月之内有好人家求娶,就嫁。若没有人家求娶,就由着她了……
王氏听了,脚都软了,好不容易扶着墙回了自己房内。她躺在床上,思前想后,便想出了大概。
英弟不是那种不小心的人,怎么可能无故住去唐家,更不可能酒后乱性。
再想到婆婆,不,现在应该说赵氏,赵氏多年来就没对她有过好脸色,话里话外都是嫌弃。后来英弟不高兴地说了赵氏几次,赵氏背着英弟更加变本加利,骂得更难听不说,还掐过她,让她不要狐媚子,不要肖想她的儿子。说一个乡下女人,帮不到她儿子一点忙,还占着这个坑干啥……
却原来,赵氏攀到高枝儿,就迫不急待地赶自己走了。
她摸摸肚子,她要躲去别的什么地方,等到英弟回来把她接回陈家吗?她充分相信,英弟一回来,便会把她接回去。
可是,她也充分相信,若自己回了陈家,赵氏有本事把她肚子的孩子折腾没,然后再想法子把她撵出来,甚至也要了她的命。
她活不活已经不重要了,但她舍不得肚子里的孩子,她不能让这个还没见天的孩子胎死腹中。她,要保下他的孩子。
但丁氏明显是要卖了她的。
王氏不动声色,想着怎么逃出这个家,怎么到一处没有人认识的地方把孩子生下来,从此相依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