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山海行_分节阅读_第327节
小说作者:圏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55 MB   上传时间:2025-11-26 10:31:25

  留守怛罗斯城的毕思琛道:“是啊,党项羌弓手来时,我还大吃了一惊,没想到江少主身在江湖,还知道党项人弓术厉害,更能请得动塞上弓神亲率大军前来相助。”

  一旁的拓跋守寂道:“江小友于我党项羌人有大恩,别说是派点弓手帮手这样的小事,就是和他一起出生入死,党项人也死不旋踵。”

  江朔心中虽然感动,却越发的糊涂,他有无数的问题,却一时不知从何问起。

  萧大有继续道:“至于我们几个么,给我们的任务就是潜行敌后,伺机烧毁大食人的粮仓,初时我对你以浑二为主的决定还颇有微词,但经此一役,我老萧对少主可是越发的敬佩了。”

  江朔感到脑袋里嗡嗡直响,问浑惟明道:“浑二哥,你们收到书信,怎就知道是我所书?”

  浑惟明惊讶地看着江朔道:“少主用的不是我们当年所定的传书之策么?当年我们约定用盟主之宝,那枚青铜古镜背面的花纹做花押。”

  三位把头和鲁炅、南霁云、狄侃等人均从怀中掏出一枚纸笺,正是加盖了盟主之宝的密信,详细说明了委派各人各自做些什么。江朔看得更加疑惑了,这确实是那枚铜镜的花纹,而文字依稀像是自己的笔体,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绝对没有写过这些纸笺,他下意识摸了一下自己的衣衫,那枚铜镜还好端端地揣在他的怀中。

  独孤湘也凑近了观看,奇道:“朔哥,这真是你安排的?我怎不知你何时做的擘画,怎么漕帮、江湖盟众位把头、湖主齐聚,独独少了我阿爷和卢郎。”

  萧大有笑道:“小湘儿,这还不明白吗?这事儿连我老萧都知道,卢大哥是总要有人留在中原管漕运的事,卢郎是漕帮总军师,留他在中原调度漕运最是稳妥。至于葛庄主么,少主虽是江湖盟主,但葛庄主毕竟是他岳父,这世上哪有女婿差派岳父的道理?”

  江朔和独孤湘闻言立刻羞红了脸,独孤湘双手乱摇,道:“不是,不是,我和朔哥还没有……”

  萧大有笑道:“就算没有,也不过是早晚的事,准女婿见了准岳父,也是一样尴尬的,不如让葛庄主在江南好好待着,享清闲咯。”

  谢延昌见朔湘二人已经羞红了脸,立刻呵斥萧大有道:“胡说什么?少主和独孤家的事还需要你来操心?”

  他虽这样说,众人心中无不以萧大有所说为然,只是不像萧大有这般没有城府和盘托出罢了。

  江朔继续问道:“那是谁给你们送的信呢?”

  这下可就众说纷纭了,有说是中年驿卒的,有说是街头小叫花子的,更有翩跹公子,美丽少妇,不一而足,几乎没有重样的。江朔心道:这假传我命令之人隐藏的颇深,看来几位见到的没有一个是本尊。

  众人见江朔一脸疑惑,又问得如此详细,也不禁生疑,南霁云问道:“难道这些命令不是少主你发出的?”

  江朔摇摇头,众人见状皆是一惊,交头接耳起来。

  南霁云道:“这事倒怪了,若那人是为了搅乱我们,倒说得过去,但他的计策环环相扣,全是为大唐着想,却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浑惟明问道:“少主,难道那枚青铜镜被偷了?”

  江朔摇摇头,却又自己也不放心,从怀中拿出一个布包,打开了里面还有一个油纸包,层层打开后,露出里面一枚古朴的铜镜,铜镜已经被打破过一次,两面一般的乌黑,但一面光华可鉴,另一面却刻了古奥的图案。

  江朔道:“这铜镜表面的黄铜镜原来是镶上去的,已经被打破了……”后续的事情涉及西海龙驹岛下的秘境,江朔自然不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因此说到一半戛然而止。

  浑惟明拿起铜镜在手上观看,这确实是当年李邕传给江朔的那一面铜镜,图案和几人收到信笺上的花押图案也完全对得上,背面看起来也是干干净净,没有墨迹。

  浑惟明将铜镜放在自己鼻子地下,用力嗅了嗅,道:“铜镜上有墨香,这是松烟墨,虽然经过仔细的擦拭,已经看不出痕迹,但镜后的油墨味却经久不散,仍能闻到一丝气味。”

  说着浑惟明恭恭敬敬地将铜镜递回给江朔,道:“看来是有人趁少主不留神,悄悄盗用了我们的接头暗号……”

  江朔皱着眉头,却想不出来何时曾经被人拿走过这枚铜镜,忽然他心中似乎有了个模糊的轮廓,但他却又不愿意说出来,一旁的独孤湘却脱口而出:“是珠儿姊姊!”

  谢延昌疑惑道:“什么珠儿姊姊?这位姊姊是何人?”

  独孤湘道:“珠儿姊姊叫李珠儿,是范阳安禄山的手下。”

  萧大有一拍桌子道:“安贼的手下,想来不是什么好东西……”

  南霁云道:“就是那个契丹娘子吧?此女妖异,心思深沉,搞不好还有什么厉害的后招,少主千万小心。”

  江朔点头表示知晓,同时道:“珠儿姊姊其实算不上坏人,但心思深也是真的。”

  他心中想到的却是隐藏在李珠儿背后的两个字“隐盟”,李珠儿应当是和他在南诏朝夕相处之际,偷偷盗用了铜镜,至于她为什么知道花押的做法,很可能是见过花押信笺而推理出的用法。出蜀之后他们和李珠儿分开,想必是李珠儿回中原时,将这些信笺用自己的方式传了出去。

  这么懂军事,有如此通晓人心,只有一个人能达到此境界,便是隐盟巨子裴旻,裴旻本就是唐军大将,在西域各地又有自己的眼线,这仗有几分胜算,变数在哪里,想必裴旻是最清楚不过了。

  此番唐军和吐蕃大战,大食人虽然在战场上击退了唐军,但唐军斩首敌军的数量远超对手,可谓一个得了面子,一个得了里子。

  现在想来,这一仗打得颇符合隐盟的希望——人数更多的大食人几乎被唐军打残,而人数劣势的唐军而言,固守怛罗斯城也没用,高仙芝原本就擅长快速奔袭、移动歼敌。正正之旗、堂堂之阵伤亡过大,唐军健儿在安西四镇不过两半四千人,承受不起这么大的伤亡,只能撤回碎叶城。

  此战之后,双方互相忌惮,战事可能就不会如此频仍了。

  江朔不愿意加入隐盟,不想和隐盟有任何关系,但没想到李珠儿用假传命令之法,一招轻松将葱岭以西的局势引导到隐盟希望的方向,隐盟在大唐关系盘根错节,就算江朔不肯合作,隐盟也自有办法让他如牵线木偶般实现自己的诉求。

  想到此处,江朔不禁心中一阵恶寒,感觉被笼罩在隐盟投下的巨大的阴影之下,一举一动看似皆发自本心,却居然都未逃出巨子的掌控。

第636章 战后余事

  其实大粮仓被毁并非不可克服的困难,大食人的离去最重要的一点还是他们没想到唐军竟然如此骁勇,此前大食人已经得到消息,出征的军队中只有几千唐军,绝大部分是西域仆从国军队,没想到大唐的马槊骑兵、手弩轻兵、陌刀重兵都如此了得,不但装备精良,战斗意志更是令人胆寒。

  大食铁骑纵横东西上万里,数万骑兵吃不掉一千步军,却也是从未遇到过的局面,这一战他们虽然利用葛逻禄的临阵倒戈,获得了战场上的胜利,但毕竟唐军主力最后还是从容撤退了。

  在如此大的劣势之下,唐军指挥官表现得如此沉着冷静,最终联军的溃败成了小败,大食的大胜成了惨胜,这也是大食呼罗珊总督阿布未能料想得到的,与大唐将领冲锋在前不同,大食的军官自始至终都藏在战场的阴暗角落中不敢现身,借着粮仓被毁的由头,阿布指挥大食军队撤回了出发地木鹿城,秣马厉兵,以待来年再战。

  没想到怛罗斯之役后不久,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就因功高震主而被其国主下令暗杀,手下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也被一同处死,伊本·萨里乃潜入大唐境内的伊本先知的大兄,他二人乃是黑袍团的领袖,二人先后被杀,黑袍团也分崩离析,几乎覆灭。

  自此以后数年,大食未再东顾,拔汗那、倶密、康国、安国等国依然遣使朝贡于唐朝,葱岭以西也依然是大唐的天下,甚至阿布死后,大食开始遣使朝入朝谋和。直到四年后的天宝十四年,西域局面才发生了天翻地覆不可扭转的剧变……

  得知大食人撤军之后,联军便此解散,各国各有伤亡,其中康国、俱密等国是构成步军方阵的主力,死伤十分惨重,于阗骑兵舍生忘死在数倍于自己的敌军中冲杀,伤亡也不轻,除了最后达到战场的党项羌长弓手,就是一哄而散的拔汗那没遭受多大的损失了。

  这一战死伤虽重,将领们却大多没有损伤,唯杜环一人,在乱军中被大食人掳去,再没了音信,当时人们都以为他死在乱军之中了,没想到十年后杜环居然在广州登岸,原来他被大食人当做奇货送到黑衣大食首都安巴尔,黑衣大食的国主称“大合里伯”,没想到大合里伯竟然十分喜爱杜环,留杜环在身边讲了许多大唐的奇闻轶事,之后竟然允许他在大食全境游历。

  杜环的足迹遍布大食全境,曾到达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他很可能是唐朝抵达西方最远的人,九年后大食新都“马迪纳·萨拉姆”建成,其繁华程度不亚于长安城,据说其中就有杜环的建言献策,新都落成之日,杜环见其恢宏之貌,不禁想起了故乡的长安城,于是向大合里伯请辞,乘海船沿海上丝绸之路回到大唐,最终在广州登陆。

  他将自己十年间的所见所闻写成《经行记》一册,可惜书中描述的大食国各地风土人情太过怪诞离奇,时人皆谓其杜撰,后竟未能流传下来,如今只能见其残篇一千五百余字,令人扼腕痛惜。

  当然对于杜环之后的奇遇,刚刚经历了怛罗斯之战的唐人无从知晓,只是为他伤悼而已。

  却说江朔、独孤湘和江湖众兄弟随着大军回到碎叶城,听了大战的前后经过,封常清也啧啧称奇,连称侥幸。众人在西域耽了两个月,朝廷的敕令就送到了。

  高仙芝被解除了安西四镇节度使之职,命他入长安任右金吾卫大将军,官职不降反升,岑参是高仙芝的属官,高仙芝回朝后,岑参也跟着回了长安。三年后,岑参再度出塞,那次却是应封常清之邀,任节度判官,彼时却是封常清出征,岑参留后了。

  封常清没有直接参与怛罗斯之战,因其固守碎叶,调派援军得法,升任安西节度使一职。段秀实为其判官。

  程千里指挥骑兵在怛罗斯之战中表现神勇,迁御史中丞,擢为北庭节度使,北庭就是江朔一路西行经过的伊州、庭州等地,下辖瀚海军、天山军、伊吾军三镇,将兵两万,老程也成了封疆大吏,他上任之后,葛逻禄可倒了大霉,每日里被唐军追着打,终于彻底臣服,不敢再起贰心了。

  李嗣业在大军险些溃散之际,奋力断后,救出高仙芝,又破除路障开辟道路让唐军能安然撤回,可谓居功至伟,留任疏勒镇使,天宝十二年,加骠骑大将军衔。李嗣业进京朝见时,圣人当面赐酒,李嗣业因酒醉起身拜舞,圣人大悦,又赏李嗣业绸百匹、钱十万贯、金器五十件。

  至于江朔,他不肯让封常清在奏报朝廷的文书中写自己的事迹,辞谢了高仙芝、封常清的一切赏赐,只替独孤湘要了一匹骏马,独孤湘原来的坐骑桃花马已轶,但她最喜欢白马,毕思琛亲自替她选了一匹白色两岁骏马,众皆谓此马堪比圣人坐骑照夜白,是龙种。独孤湘甚是喜欢,她可不会拽文,只昵称为“小白”。江朔的黄马当年留在于阗沉重,也早由尉迟胜派人送回。

  这时又传来了大食呼罗珊内乱,阿布总督被杀的消息,众人知道大食人短时间内是不会再杀来了,这才彻底放下心来,眼看安西大事已定,各方人士先后离开了,先是于阗、拔汗那等西域各国撤军,紧接着党项羌也告辞离去,江湖群豪则各自结伴,隔三岔五开始各自回归。

  江朔和独孤湘是最后离开的,江朔骑着“老黄”,独孤湘骑着“小白”,他们马快,又是少年人,不愿意与众人同行,这才找各种借口拖到最后才启程踏上了回归中原的旅程。

  二人走到庭州时已是冬月,西域的风雪为南人所未见,岑参四年后再度入西域时,作诗云:“北风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冬月的西域与夏季简直就是两个地方,此刻一片素白世界,道路积雪难行,到庭州时,前方天山山谷完全被冰雪覆盖,二人坐骑虽然神骏,到此地便再也走不动了。

  此时程千里已在北庭节度使,自然是无论如何不肯让他们走了,二人在庭州住下,正月里与当地牧民烹牛宰羊,对酒当歌好不快活,满以为过了正月,开了春就能继续上路,没想到西域的冬季还远未结束。

  李白的《塞下曲》中有:“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五月飘雪稍嫌夸张,但整个三月,仍然无法穿越天山,直到四月冰雪初融,朔湘二人才辞别程千里,一路向东,经伊吾,过星星峡,穿过河西走廊进入关中时已是五月。

  翻越陇山之际,二人却多出了一层烦恼,独孤湘是甩脱了自己父母、爷爷跑出来的,自与江朔重逢之后,便再也没有家人的消息,怛罗斯之战中,助战群豪中也没见到葛如亮夫妇。

  李珠儿假传江朔盟主令,把江湖群豪拉去西域,唯独少了卢玉铉和独孤家,留下卢玉铉还可说是因为漕运无人,而故意漏掉葛如亮夫妇和独孤问,则肯定是为了朔湘二人不至尴尬。

  在西域时二人几乎与世隔绝,江湖群豪都是江朔手下,对于不见独孤家人自然也讳莫如深,不敢相询,还可以不考虑这个问题,此刻回到中原,则不可能刻意避开独孤湘的家人了。

  独孤湘在陇山东麓的一处小山上驻马,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的关中平原,问江朔:“朔哥,我们要去找我阿爷和爷爷么?”

  江朔与她并辔而立,道:“自然要去寻找,他们是你的家人,绝无回避之理。”

  独孤湘道:“可是找到他们,爷爷必然还会问你那个叫你的为难的问题。”独孤湘虽然自称女侠,但爷爷逼婚之事仍然不好意思说出口。

  江朔急道:“我没有为难……我只是……”

  独孤湘满面羞红,低声道:“既然不为难,那日你怎么逃了?”

  江朔道:“我不是要逃,是珠儿姊姊有急事叫我去的……”

  说到李珠儿,江朔担心独孤湘会生气,立刻住口不说了,没想到独孤湘只是叹了一口气道:“珠儿……姊姊确是有苦衷的,好在你和她也没白跑一趟。”

  江朔心中暗暗吃惊,自从那日李珠儿拉着独孤湘在帐篷中背着自己说了一阵子小话,独孤湘对李珠儿的态度就变得极其亲昵,甚至是同情,他忍不住问道:“湘儿,那日在帐中珠儿姊姊到底和你说了什么话?”

  独孤湘略一犹豫道:“没什么,总之珠儿姊姊很可怜……”又补了一句道:“你不要问了!反正她是有苦衷的。”

  她说得没头没尾,江朔自然也是一头雾水。转回先前的话题道:“湘儿,你说我们去哪里找你家人?”

  独孤湘仰脸看着他笑道:“你现说见了爷爷怎么说。”

  这次轮到江朔脸红了,他嗫嚅道:“我,我,我自然是愿意的……”

  独孤湘大窘,背过身去,啐道:“我问你说什么,你却说愿意……愿意什么?”

  江朔鼓足勇气一气说道:“自然是娶你为妻,此生此世永不分离!”

  独孤湘转过身来,换了一副凶戾的眼神气咻咻地盯着他,江朔被盯得心里发毛,慑慑道:“湘儿,我哪里说错了么?”

  独孤湘道:“此生此世永不分离……那么来生来世呢?”

  江朔登时醒悟,道:“是我说错了……我们永生永世也不分开!”

  独孤湘登时换做了大大的笑脸,一边策马下山,一边道:“朔哥,我们去习习山庄,耶耶他们寻我不到,定然是去山庄等我们回家!”

第637章 寒江巨舰

  江面很宽,江风很大,时值隆冬宽阔的江面上没有一条船故而更显开阔,站在北岸向南望去,一片白茫茫的不见对岸,令站在渡口埠头上的人产生了站在海边的错觉。

  宽大的埠头用粗厚的原木建造而成,东西长有数里,若在夏日,桅樯如林,帆篷如云,自是另一番热闹景象,而此刻却是一片萧索景象。

  埠头以一条长长的栈道与河岸相连,孤悬江中,这样可以避免大船在靠近河岸的滩涂搁浅,但也让此处无遮无拦,狂风横扫江面,吹得站在埠头上的二十四人袍袖飞扬,仿佛随时会乘风而起一般。

  这二十四人是白茫茫天地中唯一的旅人,他们皆带着大斗笠,在狂风中每个人不得不伸出一只手按住帽檐,与细弱的系带协力将斗笠勉强留在他们脑袋上。只是这样不一会儿,露在外面的这只手就冻得麻木了。

  一人凑近站在最前的面的高个子,问道:“师兄,风雪这样大,我看江面都结上薄冰了,那个人所说的船还会来吗?”

  那“师兄”抿紧了嘴,闭口不答,那人又向后挤到一老者身边,贴近他的耳朵道:“师傅,师傅……我们要等到几时啊?”

  那师兄终于忍不住开口了,喝道:“昙静,不要扰师傅他老人家的清净。”

  那昙静还想争辩,道:“可是……”

  却听身边一人高呼道:“别争了,快看,好像来船了!”

  师兄和昙静转头看去,果然见西面江心一个小黑点远远驶来,黑点虽小,在白茫茫的天地间却十分扎眼,“黑点”顺流而下,迅速的变大,众人很快就确定这是一艘船,紧接着他们确定这是一艘大船,之后他们就变得不那么确定了。

  这船似乎有些太大了!

  这船长度少说有一百步,宽有三十步,最高处有五层楼高,在平阔的江面上简直是鹤立鸡群一般的存在,说他是艨艟巨舰,那是高看了艨艟一眼,这船简直就像是把一座小城搬到了江面上一般。

  船上立有五根桅杆,中央三条主桅的高度不下十丈,挂着三面巨帆,此刻正是冬季西北风盛之时,桅杆上挂的巨帆吃饱了风,推动庞大的船身划破江面,高速向着这处埠头驶来。

  众人一度担心这船的速度太快了,就算现在撤下风帆,只怕大船也来不及减速了,如此庞然大物,若撞上埠头,只怕立时就要将其撞个粉碎。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23页  当前第32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7/42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唐山海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