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迫间少女心生一计,她一折身又向江朔跑来,实指望引得身后二人和这小道士动手,让他制住,那就不用自己开口了。谁知她跑得快,江朔让得更快,他见少女向自己奔来,立即大步闪到一边,以免和二人交手引得少女再来骂他,少女心中暗骂,却也无法可想,只得再折回来找他。
江朔心想:“这女孩儿的心思真怪,这样跑来跑去有什么好玩的?她又老带着人往我这边跑,炫耀自己轻功了得么?”
赵蕤和元丹丘却早都看明白了,是少女功夫不济,却不好意思开口让江朔帮忙,见江朔木讷至此都不禁大摇其头。
赵蕤终于忍不住喊道:“朔儿,男儿大丈夫凡事要主动一些,难道什么事都要等女孩子开口求你么?”
江朔这才醒悟,原来是少女碍于面子不向自己求助,他见少女再次向自己跑来,不再远远避开,只一侧身让少女过去,却随手抓起少女身后的骑士向后一甩,嘴里却喊道:“姑娘轻功卓绝,我已经服了,你便把这两人收拾了吧?”
少女不知他讲的什么意思,正疑惑间忽见一骑士从头顶飞过落在自己面前,她惊叫一声,下意识地举掌一拍,岂料那骑士不闪不避,被她一掌打在胸口膻中穴上,当即软软摊倒在地,少女正疑惑间,第二个骑士又已飞至,这次她随手一拍,也没打中什么要穴,那骑士却依然向后直挺挺地倒下。这才知道原来是江朔将两个骑士先闭住了穴道再扔到她面前。
江朔见少女拍倒两人,赶紧叫好道:“姑娘好身手,一招之间制服二人,小生佩服!”
少女脸一红,道:“小道士,你的功夫也俊得很。”
赵蕤却在一旁哈哈大笑道:“好,好,孺子可教,孺子可教啊……”
罗希奭见江朔一个少年功夫就如此了得,他身后那两个道士只怕更难对付,赵蕤僻居西蜀,元丹丘常年在外采药炼丹,都不喜欢在抛头露面,因此罗希奭并不认得二人。他心里飞速的盘算了一下,重新换上一副笑脸,对杏袍女子道:“没想到娘子到江南不久,便已结识了几位了不起的朋友,既如此想必李相也可以放心了,希奭这就回去复命去了。”
杏袍女子不置可否地道:“罗主簿你如何复命与我无涉,只是希望转告林相,不要再派人来江南找我了。”
罗希奭指挥手下以架起六名被点倒的同伴,江朔只是闭了他们的穴道,六人只是一时无法行动并无大碍,众骑士将同伴放在马上,罗希奭一声令下,众人重新上马,罗希奭在马上对赵蕤、元丹丘抱拳道:“希奭有礼了,两位道长可是茅山门下?”
赵蕤、元丹丘虽都与茅山关系匪浅,但均非茅山门人,因此一起摇头。罗希奭道:“希奭今日方知天下奇人异士多矣,改日再向两位前辈请教,今日先自别过。”
赵蕤笑嘻嘻地拱手道:“再见,不送。”
罗希奭又望了一眼江朔,率领一众骑士策马循着原路走了。
眼见烟尘渐远,众骑士不一会儿走得无影无踪,那杏袍女子翩身下驴,向赵蕤三人打一道稽,道:“多谢三位道友相助。”
此刻三人细看这位娘子,神态悠闲,美目流盼,桃腮带晕,颇为俏丽。
赵蕤连忙摆手道:“我赵蕤是个老夫子,并非道门,朔儿也非小道,只有这位丹丘生是真正的道士。”
那女子稽首道:“原来是蜀中东岩子,失敬,失敬。”
元丹丘上前拱手道:“在下嵩山道士元丹丘,见过腾空子。”
赵蕤奇道:“你认识这位小娘子?”
元丹丘道:“虽未曾谋面,丹丘却仰慕已久,来者既然是罗希奭和玄衣豹骑,想必是当今宰相李林甫之女李腾空是也。”
江朔吃了一惊,朝野皆知李林甫是奸相,这女子既是李林甫的女儿,何以一副女道士的打扮?
元丹丘似是看出他心中的疑惑,道:“朔儿,你不用怕,这位腾空子和她父亲可是大大的不同,虽出身相门,富贵已极,但却寡人欲而慕仙道,是我道门中人。”
杏袍女子正是李林甫之幺女,李腾空,她回道:“家严所作所为,我亦不齿,如今我皈依三清,与俗世的家人再无瓜葛了,相门之女,休要再提。”
元丹丘道:“是贫道唐突了,不过腾空子既已出家,何以要来江南之地,林相又为何要派罗希奭来追你。”
李腾空道:“丹丘生既是嵩山道士,当知林相其他五个女儿的婚嫁之故事吧?”
元丹丘道:“听闻林相家中议事厅的壁上有一小窗,以绛幔遮盖,每有贵家子弟入谒,即使女儿于窗中选文才、品貌出众者为婿。”
赵蕤道:“这李林甫在朝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在家倒是蛮开明的么?”
李腾空笑道:“能在林相宅邸登堂入室的青年,不是累世贵胄的公子,就是朝中炙手可热的新人,在这些人中任你怎么选,林相都是不吃亏的。”
赵蕤笑道:“哈哈,确是如此,咱这位林相果然是不会做亏本买卖。”
李腾空道:“我五位姊姊都这样选得了如意郎君,这些人和林相结了姻亲,飞黄腾达自然不在话下,却也成了林相在朝中最坚不可摧的盟友。”
赵蕤道:“腾空子你怎没寻个女婿,却要出家呢?”
李腾空道:“腾空一心向道,不愿婚配,但对于林相而言,每一个女儿都是他手中拉拢朋党的筹码,怎肯轻易放弃,因此派罗主簿带了林府家兵玄衣豹骑来捉腾空回去。”
赵蕤插口道:“这位罗主簿又是谁?看着非文非武,实在奇怪。”
元丹丘道:“赵夫子你久不入京,却不知这罗希奭此人大大的有名,他是鸿胪少卿张博济堂外甥,张博济是李林甫的大女婿,因此罗希奭也算得林相的姻亲,做了个御史台主簿,虽只是个从七品下的小官,但他与吉温二人,为林相奔走,椎锻诏狱,阴构大狱,铲除异己,人称‘罗钳吉网’。”
李腾空道:“不错,吉温之父吉琚,在武周朝就是出了名的酷吏,他是个文人,做些罗织罪名,阴谋构陷的勾当,如蜘蛛在家结网,故称‘吉网’;而这罗希奭出生钱塘,原只是个小吏,不知哪里学了一身武艺,因此林相命其为己组建私兵,这些私兵皆着黑衣,骑快马,顾名玄衣豹骑,这罗希奭就是玄衣豹骑的首领,替林相东西奔走,如毒蝎之钳,故称‘罗钳’。”
江朔听到这里,呸了一声,道:“李娘子,你不早说,早知道我将他一并擒了,绝不让他们走脱。”
李腾空笑道:“小兄弟,你功夫很好,不过罗希奭的功夫和他手下那些三脚猫不同,他人品不济武艺却甚高,只是不在人前显露,因此并不闻名于世,千万不要因此小瞧了他。”
江朔讪讪道:“是小侄说话孟浪了,娘子勿怪。”
那少女小叶对江朔道:“你叫朔儿,大名怎么称呼呀?”
江朔道:“我叫江朔,表字溯之。”
少女道:“这名字听着不错,取自什么典故?我叫叶清杳,是李娘子从‘清扬杳莫睹,白云空望美’一句取的字。”
江朔一听这是李白早年的诗作,不禁吟出下两句:“待我辞人间,携手访松子。”
叶清杳欢喜地对李腾空道:“娘子,这少年竟然知道太白先生这首诗!”
李腾空道:“太白先生这首《寄弄月溪吴山人》并不知名,孩子你小小年纪倒知道此诗。”
江朔叉手道:“实不相瞒,我本是太白先生书童,因此太白先生的诗词尽能记诵。”
叶清杳喜道:“世上哪有这么巧的事,我家娘子最爱太白先生……”
李腾空制住她道:“是爱太白先生之诗才。”
赵蕤见她面露女儿家的扭捏神态,心中已猜了个七八分,恐怕李腾空离家远走,和官场不得意的太白先生还有那么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叶清杳却仍不得要领,道:“是啊,太白先生还给我家娘子做诗呢,写的是——羡君相门女,爱道爱神仙;素手掬秋霭,罗衣曳紫烟;一往屏风叠,乘鸾著玉鞭……”
李腾空登时粉面含羞,道:“清杳快住口,让大人笑话。”
这下赵蕤和元丹丘可是都明白了,江朔却也兀自不明就里,只是暗自记下这首诗,他的随身卷子拉在茅山紫阳别院中,心想将来要回到茅山拿回随身卷子,将这首诗也抄录下来,否则就算将来寻着太白先生,他是不记诗的,随写随忘,还要自己细心寻访,将其诗作抄录下来,不令遗失。”
赵蕤见李腾空的窘迫模样,也不追问,话锋一转问道:“腾空子,你们下一步准确去往何处呢?” 「今天在纵横上满一个月了,字数也恰好突破了20万,一个月写20万字是我从未有过的效率,看来人还是要逼一下自己,签约的初衷也是给自己一个持续写作的动力与鞭策。。。这一个月的成绩是2200点击,26收藏,很多大神一天的数据可能都比这份数据好看,但对我而言是一个起点和小小的历程程,是以记录一下。。。感觉每一位点进来的朋友,也希望广大读者能给新人作家更多的耐心与鼓励,致谢」
第65章 丹阳路遇
李腾空道:“去岁贞隐先生在王屋山阳台观时,替腾空授了道箓,可惜不久大宗师就以足疾为由,回茅山去了,此番我决意去茅山追随大宗师修道,更要专研医术,林相害人,我便救人,也算为他积些福报。”
李腾空只称李林甫为林相,似是决意不认他做父亲了,却又想着要为其行善积德化解业,看来心中也没能完全放下。
元丹丘赞道:“上清历代宗师之中,贞隐先生最善医道,腾空子发此慈悲慷慨之心,自身的功德福报亦不可限量。”
赵蕤道:“李娘子既要去茅山,就让朔儿陪你们一起去吧,也可防罗希奭回来找你麻烦,你可不要小看朔儿年幼,有他在,尽可保你们平安到达茅山。”
李腾空先前见江朔与众骑士交手,知他年齿虽幼,但武功甚高,对赵蕤道:“腾空自知赵夫子所言非虚,只是我们今日初识,怎好意思请江小友特地陪我们走一趟?”
赵蕤笑道:“没事,他本来也要去茅山的。”
江朔道:“是了,宝剑行囊和老马、黑卫都还在茅山呢,我们确也要回茅山去。”
赵蕤却道:“朔儿,你随着李娘子她们一起去,我自和白郎游山玩水去了。”
江朔大吃一惊,道:“赵夫子你怎地要抛下我?”
赵蕤笑道:“我耳顺之后,本就游历天下,居无定所,鲜与人结伴同游,那日在彭蠡湖畔与你偶遇,不想你我二人有缘,在一起小二年光景,尽也够了。”
江朔道:“赵夫子,我和你一道走,你四处游历,我便做你的伴当小厮。”
赵蕤道:“胡说,赵夫子老咯,可以过这闲云野鹤的日子,你年纪轻轻,不想着怎么在世上扬名立万,跟着我一个糟老头子做什么?况且你是我的武学传人,更是玉诀、神枢当世唯一传人,不去世上行走一番,神功岂不就此埋没?”
江朔急切间不知如何回答,连道:“可是……可是……”却说不出个所以然。
赵蕤续道:“我著有《长短经》一书,其中长经篇乃经世治国之学,短经篇则是修身炼性之学,也一并传于你罢。”
江朔只得跪下磕头,双手上捧,等赵蕤传经,赵蕤却道:“我的经书、钱帛一应事物都在城蓋镇的店房之中,尽都给了你,你自去取来便了。”
江朔这才起身称是,赵蕤又道:“你随李娘子到了茅山,取了一应事物,便要去长安啦、雒阳啦、梁宋啦,遍历天下,记得多做扶危济困的侠义之行,如此我赵夫子虽在山水之间听到你的消息,也自欣慰。”
江朔听他说梁宋、知道那是他挂念李白,心想我自然也要去寻太白先生,这点赵夫子却无需提点,他再次跪倒磕头,赵蕤又受了他三个响头,将他扶起,拍拍他的肩膀道:“好小子,你这就随着李娘子去吧。”
李腾空见状也不再推辞,道:“那就有劳江小友伴我们一程吧。”说着轻轻一跃,重新上驴,这一跃之姿甚是风姿绰约,飘逸无比,轻功也颇不弱。
元丹丘丹药尚未练成,自然也不能随他们同去,白猿见江朔要走,也想跟他同去,江朔对它道:“白兄,你且去陪着赵夫子吧。”那白猿闻言一愣,赵蕤在身后唤它道:“白郎回来,朔儿要去闯荡天下咯,带着你多有不便,你还是随我老夫子游山玩水来的自在。”白猿与赵蕤最好,听赵蕤这么说,便走回赵蕤身边,回头对着江朔呜呜叫了几声,当做送别。
江朔接过白驴的缰绳,他和叶清杳步行,李腾空骑驴,一路向东去了。江朔一步三回头,但此地林木茂密,顺着小路走不多时,就见不到赵蕤、元丹丘和白猿的身影了。他想到此前与赵蕤朝夕相伴的日子,不禁偷偷拿衣袖抹泪。
叶清杳道:“这么大的人了,还哭鼻子,好不羞。”
江朔道:“谁哭了,我只是叫沙子迷了眼睛。”
叶清杳道:“吹牛,吹牛……我看你就是舍不得那白猿。”
江朔奇道:“你怎知我舍不得白兄?”
叶清杳道:“是啊,那白猿听得懂人话,多好玩。”
原来白猿和赵、江二人待在一起久了,不仅江朔学会了不少猴语,白猿亦已颇通人言,方才赵蕤与江朔和它对话说的都是人言。叶清杳比江朔还小了几岁,只道江朔是少了玩伴才哭。
江朔听了不禁哑然失笑,道:“白兄听得懂人言又有什么稀奇?我还会说猴语呢。”说着他扬脸对空高声呜呜数声,俄顷后方竟也传来猿啼之声。
叶清杳扮个鬼脸道:“你又吹牛,反正猿儿不在身边,你只胡乱叫两声,谁个知道你在说甚。”
江朔道:“我骗你作甚,白兄不在身边,那我和白卫说话。”
说着他撒开缰绳,张口“啊呃啊呃”的叫了两声,李腾空惊呼一声,坐下的白驴无人驱策竟然自己小跑了起来,江朔又“噢呃噢呃”唤了几声,那驴掉才又转头踱了回来。
叶清杳向李腾空喊道:“娘子,这小道士果然会法术,好玩的紧。”
江朔愠道:“我不是小道士,这身衣服是向元伯伯借的。”
李腾空却笑道:“学驴叫之风古已有之,魏晋名士有一位名士叫王济,最喜欢听驴叫,他有一好友叫孙楚,王济去世时,孙楚在他的灵堂上痛哭流涕一番后说:你最爱听驴叫,今天我就再为你叫几声吧,那孙楚说罢,直着脖子叫了几声,他模仿的太像,刚刚还在痛哭的客人们听了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叶清杳对江朔道:“哟哟,小哥小小年纪还有魏晋名士之风呢。”
江朔此刻全忘了先前和赵蕤离别的伤心,少年心性大发,道:“学驴叫也不甚稀奇,看我再来唤鸟儿。”说罢他嘬口而鸣,此时的江朔已不是两年前跟着赵蕤学鸟语的童儿了,他内力充盈,运炁于任督二脉之间,二脉汇于口内,张口吐气自然发出赳赳之音,声震群峦,有如凤鸣,不一会儿听得扑簌之声不绝,竟是山中群鸟来朝。
叶清杳看了又惊又喜,道:“朔哥哥,你真是神人啊,我可太佩服你了。”
至此江朔便成了叶清杳的朔哥哥,叶清杳对他奉若神明,一路央着江朔策驴唤鸟的供她玩耍取乐,沿途江朔更不时招来林间雉鸡、野兔,叶清杳乐的直拍手,以这样玩玩闹闹,不几日走出了宣州,他们此前怕罗希奭的玄衣豹骑去而复还,因此不敢走大路,却走山岭间的小路,经宣州西北敬亭山北上,打算穿过溧水北上,便能到茅山南麓了。
这一日到了丹阳县境内,登上一座无名小山,四下一望,但见县城东西两峰夹峙,南北四湖向望,真乃江南形胜之地,江朔曾陪伴李白于此间游玩,当下一指南面对二女道:“南面这个小湖名固城,再南些有一大湖名南漪,北面这个大湖其实是两湖相连,便是丹阳和石臼二湖了,此四湖并称丹阳四湖,太白先生《姑孰十咏》中便有一首颂的此湖。”
叶清杳问道:“姑孰是哪里?”
李腾空道:“姑孰镇属当涂,与丹阳比邻,这丹阳湖原是一湖,既古时巨浸泽,因湖边广种红杨而得名丹杨湖,原是树木之杨,因丹亦有阳之意,故现在丹阳用的是阴阳之阳了。”
江朔听了,心中一紧,心道:我倒不知丹阳就是巨浸,那岂不是程昂所辖?须得小心不要撞见他。
三人下得峰来,沿官道北上,忽见路上尘土飞扬,数十骑飞驰而来,三人一惊,道是罗希奭阴魂不散又追来了,却听来人高声呼喊:“快闪开,莫当爷们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