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山海行_分节阅读_第110节
小说作者:圏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55 MB   上传时间:2025-11-26 10:31:25

  秦越人对云姑嘲谑之语一笑置之,道:“阿云,你说笑了……我随师父到渤海国时是长安三年,回到长安义宁坊景教总坛时已是长安四年了,还好景教在各地的徒众初时遭到一些袭击,但一来聚拢教徒据庙自守,二来凭着当年家师做太医时结下的善缘,求得各地司府衙门派兵保护当地景寺,如此过了些时日大食杀手见无隙可乘,便都罢手了。一切停当后我便带了些教中高手西行去寻波斯王泥涅师,不想才出了玉门关,便遇上了东归的泥涅师大王。”

  云姑道:“嘿,那你可以省力了。”

  秦越人对她言语中的嘲讽之意依旧只当未闻,续道:“原来泥涅师大王早在碎叶城遇到了刺客,幸得一位西域汉人相助,才化险为夷,他们不但结伴回到长安,更带回了一个不得了的大秘密。”

  云姑被他说得不自觉地也被吊起了胃口,自然而然地追问道:“是什么秘密?”

  秦越人摇头道:“阿云,非我不愿告知,实是我自己也不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只知道事关大唐皇室,泥涅师感念于太宗、高宗两代帝王对波斯人的容留之恩,决定保守这个秘密,泥涅师对谁也不放心,只将这个大秘密便传给了景教法王,没过几年泥涅师就去世了,这个大秘密便由历代景教法王保守,连泥涅师的子嗣普尚也不知晓。”

  云姑“哼”了一声道:“我看波斯人还是觉得奇货可居,想要待来日以此为要挟,否则泥涅师死时直接让那个大秘密烂在肚子里就好了,何必代代相传呢?”

  秦越人道:“这我可也不知道了……难道是事关什么宝藏的埋藏地点?不过大唐何其富有,无论什么样的宝藏恐怕都不足以撼动大唐的江山吧?我也自琢磨了很久,却仍是不得要领。”

  江朔心道:秦鸣鹤不是把法王之位传给秦越人了么?怎么秦越人却不知道这个秘密呢?果然云姑冷笑道:“秦越人,你这话术中可有个重大的纰漏……你既说这个秘密交由历代景教法王保守,秦鸣鹤死前让你代摄法王之位,你不就是法王么?泥涅师为何不告诉你?”

  秦越人道:“阿云,你有所不知,我只是代摄,景教在大唐分坛的法王须得波斯总坛任命,我到长安后便将鸣鹤法王的死讯飞马报知总坛,总坛得到消息后再委派合适的人选入唐,长安四年传出讯息,景龙元年新任普罗法王才到的长安,前后两年多的时间,已经算是快的了,也多亏普罗来的及时,泥涅师其时已经病入膏肓了,吊着一口气好不容易等到普罗到来,他将秘密传于普罗之后,便溘然长逝了。”

  云姑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瞪视着秦越人道:“这么说来普罗和泥涅师并此前不相识,泥涅师就放心把这么重要的秘密告诉一个初次见面的人?”

  秦越人以一种更奇怪的眼神回望云姑道:“景徒在景尊面前立誓,那便是一诺千金,虽刀剑加颈亦死不旋踵,何况普罗法王乃是景教大德?又怎会背誓?须知寻常人背誓以为可以得利,景徒却知道背誓者死后会堕入永恒地狱,又岂会为了一时之利而甘受永世之苦?”

  云姑心中大摇其头,暗道,照你这么说世上信景教的岂不是没有恶人了?此见实在太过迂腐,不过大唐王朝兴衰成败,对她来说都算不得什么,云姑便只关心秦越人为何再也没有回渤海国来,她道:“我也不管你们景教这个秘密那个秘密,你既然卸下了景教法王的重担,却为何还是没有回来渤海找我?”

  秦越人侧头望着池水陷入了沉默,云姑也不催问,只是死死的盯着他的眼睛,等他的答案。

  秦越人终于下定了决心似的长出一口气,缓缓地道:“我在长安景寺中代为主持二年期间,与各位大德日夜诵经祝祷,才真正了解了景尊的教义,我原是个波斯孤儿,秦鸣鹤既是我师父,又像我阿爷,我出生便受洗礼,自记事起便是景徒,也读圣经,但对教义其实是似懂非懂,秦鸣鹤醉心医术,医道倒是教了我不少,这教义一节却说的极少,我的信念其实也并不十分坚定,在长安两年却让我对景教有了真正深刻的理解,唯其如此,每每想到当年你我的私情,便感面红耳赤,愧疚不已……”

  云姑道:“我听闻景徒不戒荤腥,亦可婚配……”

  秦越人低头道:“景徒可以婚配不假,但不可与他人妻子行苟且之事……你是北溟子的妻子,你们虽然不睦却终究是夫妻,我身为景徒非但不劝和,反而做下了这等放浪之事。”

  云姑“嗤”了一声,也转头望着那方池塘,心中却满是愤怒与不甘。

  秦鸣鹤自顾自道:“我虽闭门苦修,每日祈祷、忏悔,心中却始终不得解脱,终于有一天我想明白了,与其为过去忏悔,不如现在行善积德,以消弭业障。”

  云姑仍是用冷冰冰的语气道:“因此你四处游方行医,就是不愿意来北地。”

  秦越人默然不语,云姑道:“罢了,罢了……话已至此,我这便去了!”说着霍然起身,就要离去,秦越人一惊,也跟着起身,他想伸手去拉云姑,手伸到半空去终于停住没有去握她的腕子。

  眼看云姑要走,院门忽然洞开,大无信抢了进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抱住云姑的双脚,不住磕头道:“阿娘,你和阿爷暌违四十载,还有什么心结不能解开,怎地一言不合就又要离去呢?”

  秦越人一颤,道:“你……你是我的孩儿?”

  云姑却冷冰冰地道:“错了,错了,这人可不是你的阿爷。”

  李珠儿一携江朔的手道:“该我们出场了!”朗声笑道:“云姑,你好糊涂!”说着不由分说拽着江朔从树中跃出,却不向庭院中央落去,而是到大屋门口,李珠儿推门进屋,从里面拿出一支铜烛台,这烛台是一棵树的造型,枝枝丫丫颇为沉重,李珠儿单手挈来,看来却甚是轻松,她疾行几步,将烛台放院子中央,烛台上各枝上共插有十几支牛油蜡烛甚是光明,登时将院中各人的面目照得清晰、分明。

  李珠儿将大无信搀起,扶他在秦越人身边站好,对云姑道:“你自己看看。”

第238章 一别两宽

  云姑一口咬定大无信就是北溟子之子,江朔见过北溟子,北溟子是粟末靺鞨人,靺鞨属于东夷,与高句丽、新罗人有颇多相似之处。

  北溟子虽然长得丰神玉朗,仪表非凡,但终究脱不了东夷人的长相;秦越人则出生在吐火罗地,是西域波斯人和汉人的后代,他生得深眉广目,鼻梁高耸,头发虽已花白稀疏,但能想见他年轻时是一头浓密卷曲的黑发,二人长相可谓天差地别。

  江朔借着烛火细看大无信的容貌。他目光深邃,鼻梁挺直,在烛光映照一下,倒有大半张脸被笼罩起来。虽然不似秦越人般一眼就是西人模样,但显然有不少北人不具备的特征。

  云姑显然也看出了二人眉眼间相似的地方,她嘴唇翕动了良久,嗫嚅道:“这怎么可能,他少时分明长得像那人。”

  李珠儿嗤笑道:“云婆婆,你和北溟子虽是夫妻,却何时拿正眼看过他,他长什么样子,你真的记得么?”

  云姑当年发现自己怀有身孕之后,便认定这孩子是北溟子之子,其时北溟子与秦越人都已先后离去,此后这个男孩不断长大,她越看越觉得这孩子像北溟子,便觉越加厌恶这个孩子,越厌恶就越不想见他,连正眼都不想多瞟一眼。那人微微扬了一下头。

  之后孩子越长越大,一来云姑心里有心结,懒得看他,二来她与北溟子、秦越人分别已久,二人的容貌在她脑海中早已模糊了,只是她自己不知罢了。

  大无信长到弱冠成年之后,云姑便鲜少和儿子见面了,她虽知这人是她的儿子,但每次见到这孩子便无名火起,对他日渐显露出来的波斯人长相容貌竟而熟视无睹,只是心中执拗地认为他是北溟子之子,久而久之早已不辨真相了。

  此刻云姑终于看清了真相,喜极而泣道:“越人,这真的是我们的孩儿。”

  秦越人抱着大无信的肩头早已激动得热泪盈眶,虽然景教不禁婚姻,但他离开渤海国后并未娶妻生子,本拟一生奉献景尊,但想到要就此孤老不免心中落寞,却不料老来有了这么个儿子,可不是喜从天降,他此前述说时虽然冷静,此刻却再难保持镇定,抱住大无信痛哭起来。

  江朔和李珠儿退到一边,任由三人抱头痛哭一番。江朔却对李珠儿轻声道:“珠儿姊姊,我可又着了你的道了。”

  李珠儿“嗯?”了一声,道:“溯之,此话怎讲?”

  江朔道:“当日你带我们绕道扶余城,说要拜托秦越人救治湘儿爷爷,需落在云姑身上,其实越人大贤那日以针砭救治独孤问前辈之际,云姑并不在身边,况且越人大贤行医为善,本不会拒绝病人,我们绕道接出云姑,乃至大君侯听到院内谈话执意要随我们南下,恐怕都是你早就安排好的,就是为了让他们夫妻、父子团聚。”

  李珠儿轻声笑道:“这云婆婆还真有点难搞,若非你溯之的功夫,轻易还请她不出。”

  江朔道:“这前前后后都是北溟子安排的么?”

  李珠儿点头道:“老家伙自觉一辈子不欠别人的,只有这位大绮云,云婆婆,他心中常感愧疚,听闻秦越人复返北地,才想到要设局让二人团聚。”

  江朔道:“云婆婆怎么也姓‘大’?”

  李珠儿道:“云婆婆本就是北溟子的族妹,靺鞨人本无姓,建立渤海国后,王族自称姓‘大’,为了确保血缘纯正,多是族内通婚,因此云婆婆其实也是‘大’氏王族。惟其如此,大君侯才能在渤海国立足,不然渤海国朝野上下又不是都如云姑一样猪油蒙心,早看出大君侯不是北溟子的后代,还能让他做城主么?”

  江朔点头道:“原来如此,大君侯的生父虽然是波斯人,但由于云婆婆是渤海王族,因此他其实还是王族。”

  李珠儿道:“不错,大祚荣就北溟子大野勃这么一个亲弟弟,若大君侯确实是大野勃的儿子,那可不止于做这个小小州府的长官,怎么也得领五京之一,而不是扶余府这么一个西边的边陲小镇。”

  江朔疑惑道:“我还有一事不明——云婆婆既然对秦越人从未忘情,为何那日见秦越人登台后就自隐去了?”

  李珠儿道:“她初见秦越人未死自然大喜,然而想到秦越人既未死为何不来找她,便由喜转恨,恨秦越人薄情,继而又想秦越人定然是有苦衷的,不知他受了什么威胁或是什么不可说的秘辛,于是又由恨转忧了。”

  江朔笑道:“这些个心内变化,珠儿姊姊你是怎么知道的?莫不是你自己揣度的吧?”

  李珠儿低声道:“你们找她不着,我却知道她在那里,这些日子云姑一直在你们左近,却又不敢接近,只是自己在林中自言自语,这些话可都是她自己说给我听的。”

  那边三人却已经止住哭声,秦越人抚着大无信肩头问道:“儿啊,你叫什么名字?”

  大无信道:“我原是姓‘大’名‘无信’,现下认祖归宗,是要改姓秦的。”靺鞨本无文字,渤海国和大唐一样用的汉字,但国人识字的极少,便是王族,也都起的什么“大武艺”、“大门艺”之类的名字,因此大无信也丝毫不觉得自己的名字难听。

  云姑却颇不好意思,道:“越人,我当时以为这孩儿是大野勃的,因此给他起了个歪名,现在你还是给他起个你秦家的好名字吧。”

  秦越人笑道:“我本也不姓秦,‘秦’者‘大秦’也,乃汉人对我波斯的称呼。况且‘大’姓本也是你的母姓,要我说这姓就不必改了,‘无信’确实不好听,要我说人无‘信’不立,不如叫‘大信义’吧。”

  大无信叩头道:“自今日起,孩儿便叫‘大信义’。”他口称孩儿其实已是四十二岁的中年人了,秦越人搀他起来,道:“你可有了子嗣?”

  大信义起身叉手道:“回禀阿爷,孩儿已育有两男一女,

  秦越人高兴地道:“赞美景尊,我老翁今日老来得子,还一并有了孙子孙女!”

  大信义道:“阿爷,你随我和母亲一起回扶余城吧,那里才是我们的家,儿女绕膝,同享天伦,岂不美哉?”

  秦越人道:“此刻却不能去。独孤丈体内的毒气尚未尽除,可受不了长途舟车劳顿。我须守在此地等待老丈毒气除尽,才能离开。”

  大信义叉手道:“阿爷仁心仁术,孩儿全凭阿爷吩咐,我们便一起在这泊汋城中住下,只等独孤丈大安了,再一起回扶余府。”

  秦越人惊道:“孩子,你既然做了渤海国的扶余城主,当不负王恩,食君之禄当忠君之事。又怎能只顾自己家事?”

  大信义叉手道:“父亲教训的是,我们或可作滑竿,肩舆,抬着独孤老爷出发?”

  秦越人摆手道:“不可,不可,先前是急于逃命,所走道路虽然狭窄泥泞,但好歹有惊无险……此刻却不能再搬动他了。”

  江朔道:“爷爷所中之毒还没好?需得静养多少时日?”

  秦越人道:“独孤丈所中之毒,药性猛恶,哪里是一朝一夕就能治好的。需得传他疗伤吐纳之法。只有自己调理好了体内先前受损的脏腑,才算大功告成。时日么……我看怎么也要半年、一年的时间。”

  大信义道:“好,那我便也留在此地陪伴阿爷。”

  秦越人道:“诶……这如何使得?你既为一府之刺史,一州之城主,怎能不做正事却老在外面晃悠?”

  大信义道:“孩儿四十多年了才见到亲生阿爷,正是尽孝道的时候,衙门的事情自城中有小吏按部就班,想来也不会出什么纰漏。”

  云姑也携着秦越人的手,道:“义儿说的是,我也留在此地陪着你。”

  秦越人却为难道:“可是据越人所知。云姑你和北溟子可还是夫妻,这……”

  秦越人陡见自己儿子和爱人,自然无限欣喜,但他此刻亦是一个笃信景教的景徒,想到与云姑四十年的虐情就违反教义,心中不禁大为踟蹰起来。

  李珠儿跨前一步,从衣袖内取出一件纸笺,朗声道:“云姑,此乃北溟子亲笔所书《放妻书》。你和越人大贤尽婚配,无需为难。”说着恭恭敬敬地将笺子双手递于云姑。

  这书笺是锦帛所制,封皮上写着“和离”二字。云姑打开笺子果是一份“和离”文件,只见上书:

  盖说夫妻之缘,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夫妇;三载结缘,则夫妇相和;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物色书之,各还本道。愿妻大绮云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蛾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佳婿,弄影庭前,美效琴瑟合韵之态。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见了这张笺子,云姑才知这整件事情原来背后都有北溟子在背后妥为擘画,早早便将和离文书都准备好了!

第239章 范阳撤军

  李珠儿道:“云婆婆,北溟子一直觉得对你不起,他一生旷达,只这件事放不下,才让我布置了这一切,好让你们有情人终成眷属。”

  云姑听到“终成眷属”四个字不禁脸孔一红,忽又厉色道:“你这个小妮子到底是谁?我老人家的事还要你管?”

  李珠儿道:“在下李猪儿,乃是‘杀猪屠狗’的‘猪’,我乃北溟子弟子,目下他也只有我这一个弟子。”

  大信义道:“我听闻安禄山身边有几个契丹奴仆,都以猪狗牲畜为名。”

  李珠儿大大方方承认道:“不错,便是我等,除了我,还有张狗儿、孙猫儿……”

  她此言一出,秦越人、大信义夫子都不禁紧张起来,秦越人道:“你是燕军的人?没想到北溟子英雄一世,却入了安禄山的幕僚!”

  江朔忙解释道:“越人大贤不要误会了,珠儿姊姊为安贼奴仆原始被迫的,先下她在燕军为细作间人,这重身份不为人所知,而北溟子前辈可是一直暗中襄助北地边民,直至前些日子,与还与燕军起了直面冲突,当时我也在场。”

  于是江朔将那日谷中大战八门金锁阵之事简略说了,直听的秦越人等三人惊讶不已,秦越人道:“溯之此处不是讲话之所,还是到屋内细谈。”

  江朔点点头,不待秦越人吩咐,提起一张榻就往大屋内走去,大信义也忙提起另一张榻跟着进屋。李珠儿则持着铜烛台侍立秦越人身畔,道:“越人大贤请吧。”

  江朔、大信义的功夫可比秦越人强多了,提着沉重的木榻如挈桐板,脚下仍健步如飞,云姑对秦越人笑道:“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孩子们可比你有长进。”

  秦越人见大信义生得高大魁伟,仪表不凡,更兼性子沉稳内敛,颇有国士风度,心中自也欢喜,连连称是。

  李珠儿在前举烛,二人回到屋中,江朔与大信义早已将榻安放好,众人关好门窗,分宾主落座,李珠儿要去煮水泡茶,云姑却道:“小妮子太厉害,你泡的茶我可不敢喝,还是让吾儿泡来。”

  云姑本不喜爱这个儿子,此时即知他是自己和秦越人的孩儿,态度历时翻转,几十年来的冷漠化为了此刻的愧疚与怜爱,大信义何时被阿娘这样亲切的称为“吾儿”,眼眶当时就红了,拭着泪唱个喏,自去做水煮茶。

  大信义虽是渤海国靺鞨人,但靺鞨王族自幼说汉语、习汉字、学汉礼,非但诗书礼乐无不精通,茶道、香道之类的文人雅趣也莫不精熟。看他碾茶、冲泡、打沫、奉茶做得有板有眼,让江朔不禁想起了那日李珠儿在百里峡九龙镇上煮茶时的风姿,又想到此后种种,以常人眼光实难分辨李珠儿到底是正是邪,是间人还是反间,可是自己每次一见到她,却莫名地对她怀疑不起来,对她生出一种毫无保留的信任之感,就连江朔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李珠儿向他望了一眼,笑道:“溯之,你在想什么?怎地痴了?”

  江朔仍在痴想,竟对李珠儿的言语恍若未闻,李珠儿轻轻拿手搡了他一下,江朔这才回过神来,转头看向李珠儿,只见烛光映照之下,李珠儿笑靥如花,表情甚是生动,与她平素的冰山美人之态全然不同,江朔这才知道北溟子和李珠儿这对师徒其实感情极深,只是二人平素都如带着人 皮面具般将自己的感情包裹、伪装起来,今日李珠儿帮北溟子得偿大愿,心里实也高兴,一时间难得真情流露出来。

  想到此处,江朔忽然想到,恐怕北溟子也藏身在不远处,不禁转头向外张望,其时门窗皆闭哪里看的到外头,就算能看到外面,如北溟子不想现身,江朔又如何寻得见他。

  李珠儿却一掰他的肩头道:“溯之,这边……”

  江朔这才注意到时大信义在想他献茶,大信义已将茶盏端在手中奉了半天了,江朔忙不好意思地双手接过,浅浅地饮了一口,放到面前案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23页  当前第11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0/42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唐山海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