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晋末长剑_分节阅读_第1385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5.06 MB   上传时间:2025-09-09 12:43:35

  邵勋这回却没让苗协去东宫,只道:“昌岭可去门下省。通事舍人尚阙一员,今可任此职。”

  “臣谢陛下恩典。”苗协拜道。

  荆博愣了愣,亦拜道:“臣谢陛下恩典。”

  今年太学试通三经的还有两人,邵勋一一授予官职,一为从七品左尚署丞,一为从七品将作监主簿。

  十六个试通两经的人,经过两年在职学习,竟只有四人试通三经,通过率有点低。

  事实上这还是放水了的,四人帖经、墨义都只各对了六题,已然最低标准。

  由此可见,这年头读儒家圣贤书的人固有,但多为泛泛而读,即便开平六年、贞明元年已经连续两次试经授官了,还是没有形成风气。

  这种事大概只能持之以恒,靠量变完成质变了。

  此四人之外,太学还有十名第一次试通两经者,国子学有三名首次试通两经者——国子学一名试通三经的都没有——这些人照例授予县经学博士之职,教书去也。

  授完官后,剩下的就是走手续了,邵勋让众人尽数退下,只留下了几个儿子。

  他转身看着众人,道:“为父开平二年(328)定下太学、国子学之制,迄今六年矣。六年间成才者就这么些了。或许还可更多一些,然朝臣群起反对,何也?”

  众人都默不作声,似乎在等待谁。

  太子邵瑾当仁不让道:“阿爷苦心孤诣设立此制,自然是为了收拢大权。”

  邵勋示意他继续说。

  “诸条选官之道,握予朝廷之手者寥寥。国子学、太学试经选官,脱胎于曹魏旧制,然曹魏并未能长久施行下去,阿爷六年间选官两次,得七至九品官员数十员,已是不易。”邵瑾说道:“若每两年能选用官员上百,持之以恒,必有大变。”

  如今的选官,每年察孝廉、举茂才——原秀才,因避邵父讳而改名——不到三百员。

  门荫入仕稍多一些,大概四百多。

  此外便是各种高官征辟,数量最多,超过五百。

  另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如皇帝诏举、吏部选举等等,加起来也不少。

  方才给那些学生授官,则是另一条新路,邵勋旧瓶装新酒,将曹魏时装点门面的路子硬生生做实,算是直接握在朝廷——更准确地说是天子——手里的一条选官途径。

  他现在威望高,其实随便用哪条途径选官问题都不大,都能走通,但儿孙辈就不一定了,肯定有扯皮。

  所以太子说得没错,这条选官途径弥足珍贵。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问题。

  太学、国子学学生质量的巨大差距,很直观地表现出了老牌士族与军功勋贵之间家庭教育、学识底蕴以及考试能力的差异。

  也就是说,即便这条新路,目前也大部分被士族子弟占据了——这其实也是士族不太反对这条选官途径的原因之一。

  “你说得没错。”邵勋说道:“这条路需得好好护住了,否则后患无穷。国子学那边,以后会慢慢起来的。”

  说罢,一一扫过诸子的脸,见他们都明白了后,挥手令诸人退下。

  太子留在最后,犹豫了下,又走了回来,道:“阿爷,昨日有属吏向儿进方士……”

  邵勋看向儿子,目光颇多审视,道:“为何?”

  “其人看到了《露华问对》,便毛遂自荐,投到了中舍人辛佐门下。辛佐再向儿推荐,说——”

  “说什么?”邵勋问道。

  “说可为父亲炼制长生丹药。”邵瑾一咬牙,说道。

  “荒唐!”邵勋斥道:“世人谁不死?谁能长生?我平时怎么教你的?辛佐即刻罢职。”

  “是。”邵瑾脸一白,仍坚持道:“儿自然知晓父亲本意,只是世人愚昧,未必能体此苦心。儿觉得……觉得……让太学、国子学慢慢选官就行了,习名教之人多了,自然可一扫玄风。”

  “你想用儒者治国?”邵勋看着儿子,问道。

  邵瑾低下头,不语。

  “颍川庾氏素以儒学传家。”邵勋说道:“庾元规虽谈玄论道,但朕知其所学乃儒家经典。”

  说到这里,邵勋微微叹了口气。

  “父亲,这有什么不好的?”邵瑾突然抬起头,说道:“儒家分君臣、定贵贱,上下井然,稳如泰山,不比玄学好么?”

  这回轮到邵勋不语了。

  他没想到,儿子已然有了自己的想法。

  其实,站在自私的角度来讲,儒家那一套很得统治者欢迎,对稳固大梁朝的统治极有帮助。

  只是——他不知该怎么回答。

  或许是自己的野心太大了,总想留下点印记。

  玄学纵有千般不好,但开明程度是儒家难以企及的,但或许也正是太开明了,以至于各种争论。

  “父亲。”邵瑾又道:“大梁富有四海,何必要那些虚无缥缈之物呢?儿听闻父亲令孙熙立于承天门,示人无油斑之皮甲。此甲固然好,然于国无大用。崇尚周礼,行三纲五常之事,可保大梁万世之基。”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是邵勋心中突然跳出来的一段话。

  或许太子也没错,已经得到天下了,何必再做锦上添花之举呢?即便他大力任用儒者,风气也不是一两代人能扭转过来的,兴许百年内仍是玄学占主流。

  而且,玄学的崇有论派并不主张玄学与名教对立,有点折中的感觉,他们与儒家并不完全冲突……

  “六郎,过几日随为父去万象院见见天下士人。”邵勋挥了挥手,道:“退下吧。”

  “是。”邵瑾躬身退下。

  看着儿子的背影,邵勋又拿出那份已整理得日臻完善的化学试验手册。

  分区、定量、分析、实证等等,分门别类,清清楚楚。

  他在这个时代,就是个异类。

第一百零九章 你们先议一议

  万象院内已住了不少人,无事之际,就自发开始了闲聊,首当其冲的便是在承天门外“站岗”的孙熙。

  “草碱用处不大。”刘惔还是表明了他一以贯之的观点:“那么贵的皮甲,也就些许爱洁之人会穿罢了。我看万象院辑文,烧草木可花费不少,不值当。更非大道。”

  耳边传来一声轻笑,接着便是一番话:“君何谬也。‘夫品而为族,则所禀者偏……’”

  刘惔瞄了一眼,原来是裴诜,从凉州跑回来的裴氏子弟。

  说的还是陈词滥调,即裴頠玄学崇有论的核心观点。

  崇有论和贵无派并不完全对立,两者都承认道的存在。

  区别在于,贵无派认为道无形无相,人静心体悟就够了。

  崇有论认为道生万物,万物都有偏差,都只秉持了一部分道,故应该自我完善,实在完善不了就“凭乎外资”。

  而且,既然道生万物,那么道的“理”便有迹可循,人不应该自我满足,要追寻这些理。

  承载道“理”的是“有”,即万事万物的客观存在。

  到这里其实也明白了,邵勋是比较倾向于崇有论观点的,奈何这个派别受打压得厉害,一直处于下风,属于小众。

  刘惔听多了这些东西,也和人争论了不知多少年,此刻实在懒得和他辩驳。

  不过有件事却让他心惊:天子果然推崇崇有派。

  转念一想,你天子信什么关我屁事,我不配合就是了,住在江南庄园里,闲着没事读读书,读完书去与人下棋、喝酒、游山玩水,“体悟大道”。

  但终究还是有些烦躁。

  天子倾向崇有派的迹象非常明显,难道裴逸民(裴頠)人死了,秉持他论点的“徒子徒孙”要翻身了?

  刘惔朝裴诜拱了拱手,示意他自行离去,然后又翻看万象院辑文。

  连带着之前的两篇,以及最新的一篇,总共三篇。

  虞喜的《岁差》他看过了,兴趣一般,只当个乐子。

  孙熙的制草碱之法也看过了,还见识过了,虽然嘴硬,但他还是承认这东西是有用的,但太贵,恐怕没法推而广之,最终只能制造一部分高质量的皮甲,供世家大族、公卿大将使用。

  第三篇是新的,王丹虎写的。

  她写了完整的“实证”之法,证明丹砂在炉鼎中加热,最后从火鼎底部取出的是“硫磺”。

  《神农本草经》中有“石硫磺”,王丹虎认为这是从“石头”中提取的,故应去掉“石”,名硫磺——其实此时也有径称硫磺的。

  另一种产物是“汞”,即水银。

  她特别注明,两者之中可能有杂质。

  “哈哈,果是硫磺!”刘惔看了就想笑,还有人觉得这是金丹液呢,让你吃硫磺!

  呃,《神农百草经》中硫磺好像是一味药物。不过不管了,反正他不吃。

  孙熙、王丹虎这两篇还是有些差别的,前者就全是过程,没别的。后者连丹炉的材质、尺寸都规定了,炼多长时间、火候怎样都明确写了下来,反正刘惔也读过一些丹书,如此详细的极少。

  而且看起来似乎是一种规制,严格按照这个规制走下来的。

  唯独最后证明得到的是硫磺、水银,仅仅是依靠实物对照,欠缺说服力。

  不过刘惔是信的,丹砂在炉子中加热,最后得到的就是硫磺和水银。

  他很快放下了这本书,然后又拿起《露华问对》,里面有教人辨识草药药性,有教人“点石成金”,有教人观星象航海定位,有利用曹冲称象之事提了“浮力”二字……

  真是包罗万象。

  再仔细一琢磨,这些本质上和孙熙一样,都是以利诱之。

  但刘惔也不得不承认,这都是有用处的。

  譬如那观星象定祖坟他就很感兴趣嘛,祖坟选得好,对子孙荫蔽很多啊。

  得抽空研究下星象。

  ******

  傍晚时分,最后一批人也到了,万象院内顿时有些拥挤,嘈杂之声愈发明显。

  裴诜在院中与人争辩,还在兜售他河东裴氏的“家学”。

  刘惔暗笑这厮挺活跃啊,于是默默听他说:“处官不亲所司,谓之雅远;奉身散其廉操,谓之旷达。故砥砺之风,弥以陵迟。或悖吉凶之礼,而忽容止之表,渎弃长幼之序,混漫贵贱之级。其甚者至于裸裎,言笑忘宜,以不惜为弘,士行又亏矣。”

  这话刘惔却不爱听了,因为说中了很多人的痛处,扪心自问,多多少少都沾一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13页  当前第138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85/161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晋末长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