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官_分节阅读_第81节
小说作者:雁九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532 KB   上传时间:2025-07-27 14:45:43

  没等到附近,就见王琪迎面走来。

  看到道痴,王琪有些激动,拉着道痴的胳膊,上下打量了好几遍,才松了一口气,道:“全须全尾的,很好很好。听说死了不少人,听着就让人胆颤,二郎无事真好。”

  第一次伏击流寇时,不仅流寇死了二十多人,因林中近身搏斗的缘故。这边仪卫也死伤数人。

  想着王琪现在的安排,以后入王府,多半也是武职。道痴便道:“七哥,这次我与陈老大、陆炳都动刀砍人……七哥不想练练,以后也能有防身之力。”

  王琪闻言,忙摆手道:“饶了我把,还是让我做废材混吃等死的好,我实受不得你们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魄力。”

  见他真的是毫无兴趣,道痴便转了话题,问起刘从云定亲之时。

  “极热闹,席面也不错。”说到这里,凑到道痴身边,低声道:“二郎,听大嫂子说,刘三郎的胞妹长得跟花似的,比沈家小姐颜色还好上三分,被刘三郎爹娘视为珍宝。与你同庚,至今没定亲,与你正好一对。求了祖父去帮你提亲吧?”

  道痴摇头道:“千万别。七哥没想过,刘三郎对王府差事比过去上心所为何故?”

  “咦?”王琪诧异道:“不就是他家也惦记过三郡主么?现下还没死心?”

  道痴笑道:“刘三郎与三郡主年纪匹配,他妹子与殿下年纪就不匹配?藩国属地,是仪宾家显赫,还是王妃的娘家显赫?”

  王琪道:“原来刘家是这个打算,怪不得刘三郎对蒋家颇为关注。”说到这里,贼兮兮地道:“他有两个族兄弟,家里是破落户,惯会帮闲,在外头与蒋麟交好,做的吃喝嫖赌的勾当,前些日子还赎买了个粉头,安置在外头,隔三差五去吃酒取乐。我原还怪道刘家当家的是个明白的,即便顾忌蒋家是王妃的娘家人,也不至于如此放纵族人子弟胡闹。现下想想,原来另有缘故。”

  道痴道:“没当上王亲,就算计前头的,也算是未雨绸缪。”

  王琪笑道:“能用这般手段,也不是什么干净人。不过狗咬狗、一嘴毛。却不想想殿下的脾气,可不是王爷那般好性。亲舅舅碍眼时都不留,更不要说小舅子。刘家也借着殿下上位,还需等着瞧。”

  安陆城里,王、沈、刘、吕四姓人家,本保持微妙的平衡。刘家想要打破平衡,借王府之势上位,也要看那三家肯不肯。

  宗室选亲,选的可不是家事背景。

  等世子出服选妃时,其他三姓肯定也会有各自支持的人选,到时候就要看看谁神通大了。

  道痴想到刘从云竟打着做世子大舅子的主意,就想到一句话“就怕流氓有文化”。若真是可了刘家的心思,那刘家绝对不会落得蒋家那样人人憎烦的境况。

  他摸了摸下巴,若是世子不进京,王妃当然要从藩国选;可惜刘家时运不济。

  世子进京后,选的就不是王妃,而是元后。背后牵扯的利益圈就更大了,像刘家这样的,压根没资格入选。

  说着闲话,兄弟两个到了校场。

  邢百户与虎头都在,道痴与王琪在旁看了一会,等虎头耍完一路刀,才上前说了几句话。

  邢百户虽依旧淡淡的,可对道痴的态度已经比以前强上许多。

  既是看中虎头,他自然将虎头的身份来历打听得清清楚楚,待晓得虎头祖上是王家旧仆,父亲与叔父现下依旧在王家宗房当差,他就不待见王家人。

  就是怕王琪与道痴两个视虎头为奴仆。

  即便他们两个待虎头甚好,并无尊卑高下之意,可邢百户依旧担心他们对虎头另有所图,或者因同为王姓的缘故,对虎头多加压制。

  不过一年多下来,多少他也看出来,这两人待虎头确实真心,没有什么恶意。加上这几日野外宿营,他看的清清楚楚,虎头待道痴的亲昵依赖……

第116章 家书至,喜盈门

  见过虎头,道痴便同王琪别过,带了惊蛰出了王府。下午时分,天气正热,道痴便叫惊蛰雇了马车回家。

  待回到家里,王宁氏喜出望外。

  因道痴使人送口信回来,说是王府有事,本月月假不休,她还以为孙子七月底才能回家,没想到月初就回来。

  看着道痴肤色红里透黑,老太太十分心疼,忙道:“到底是什么差事?让你们忙成这样,到底是学生。”

  道痴笑道:“前几日跟着陆炳几个去梁王墓,奉命在那边巡视,就晒黑了。”

  王宁氏心疼道:“怎么想起给你们安排差事,现下可正是伏天。”

  道痴笑道:“七哥他们早就开始跟着学差,我与陆炳不过逮着这一遭,是主动跟世子请命的,想要出去转转。”

  王宁氏满脸的不赞成,道:“你们还小呢,还是当学业为重。”

  “嗯,孙儿都记下了,祖母就安心吧。”道痴忙安抚道。

  道痴问起家中近况,还能有什么,就是各种热闹。

  即便道痴去了王府,家里也被人闹腾了几日,提亲的话再次被无数人提及。

  又到十房三爷有家书过来,除了附带的二十两银子请王宁氏带为收存外,还提及那边的掌柜给说介绍一门亲事,等到三太太周年后进门。

  这个时候的男子,能守到妻子周年再续弦已经算好的,毕竟身边也需要人照顾。更不要说王老爷年俸二十四两,将大部分年俸都送出来,也是为了女儿,一副慈父心肠。

  “寄了银子来,那是不接五姐儿过去?”道痴道。

  三房再富足,五姐儿在哪里也是寄人篱下,能有什么好。

  王宁氏道:“不接也好,省的碍了后边的眼。即便你三叔疼闺女,一个男人家,也不能整日里盯着里头。五姐儿年纪又小,受了委屈也未必敢说;等大几岁,再过去。即便真挨了后娘的欺负,也能说明白。”

  王三爷一走,十房的日子越发没法看。前些日子,那边还借着道喜为名,后者脸皮登门,王宁氏是记了教训,到底没搭理她们。她们怕道痴后边的王府招牌,倒也不敢死皮赖脸。

  “打着探望五姐儿的旗号,没少往三房跑。那边看着你三叔的面子,还招待了两回,后来不知怎么恼了,就放狗撵了出来,不许她们再登门,脸都丢尽了。”王宁氏一边摇头,一边无奈道:“听说几个小的,指天骂地,说了三房不少坏话。他们也太黑心了,怕是想要逼得人发怒,迁怒到你三叔身上。”

  道痴懒得听他们的消息,看了看外头的院子,觉得家中太冷清。

  早先还觉得院子小,太挤了些,可自从顺娘带了腊梅出阁,家里一下子就冷清下来。

  腊梅出阁后,道痴原本打算再买两个小丫鬟服侍王宁氏,可王宁氏不耐烦人多,便让孙寡妇带了孙二柱搬过来住。孙寡妇家那个小院子赁出去,一年也能剩下几两银子,给二柱赞下娶亲使。孙寡妇感激不尽,干活越发卖力气。不过能干是能干,毕竟是守寡的妇人,又是极老实的性子,不问她不说一个字。

  家里暮气沉沉。

  仆人老太太不喜欢,收养孩子又不能确保品行如何。不知府学那边什么时候能走读,现下功课不多,完全没有必要再住宿。

  不过世子显然没有这个意思,道痴也不好开口提及此事。

  道痴便留了心,见天色还早,同王宁氏打了声招呼后,便去了西城。

  先到自己当家前转了转,看了看客人大致流量,随即就去了专门卖花鸟玩意儿的地方,花了五两银子买了只二个月大小的纯白色无杂毛的小猫。

  是一只小母猫,性格极为温顺。

  当王宁氏看到小白猫的时候,笑着抱在怀里道:“这都多少年没养过这小东西,当年我在娘家时,家里就有一只,也是纯白的毛。”说话之间,她又举起小猫,仔细看了看的小猫的眼睛道:“这眼睛是金色的,模样真好看。这是给陆家小子买的?”

  道痴认识的人中,只有陆炳是小孩子,虎头虽也小,却不是个能有耐心养猫养狗的,所以王宁氏才这样说。

  “孝敬祖母的!”道痴道:“这是咱们家二丫头,往后我不在家时,就让它陪着祖母。”

  王宁氏口中说着:“你这孩子,我又不是孩子。好好的,竟跟一只猫叙排行,万不可这样说了。”可眼中的欢喜遮不住。

  二个月大的猫,可以跟着人吃饭了,倒是没什么好操心的。

  不仅王宁氏喜欢上这只小猫,燕嬷嬷与孙嫂子也极都很喜欢,家里倒是添了不少笑声。

  道痴功成身退,回东厢去了。

  在烈日下晒了几天,现下躺在床上,都觉得眼前一阵阵发花。

  等王宁氏这边,准备好晚饭,过来叫道痴吃晚饭时,便发现孙子已经睡过去。

  看着孙子脸上的乏色,老人家没舍得叫他起来。

  结果道痴这一觉,从黄昏时分睡到次日中午,将王宁氏都吓了一跳。

  “二郎,你们到底去梁王墓做什么?怎么好好的人累成这样?”王宁氏忍不住开口问道。

  道痴揉了揉太阳穴道:“就是巡看,没做旁的。只是孙儿择席,出去那几日没睡好。”

  王宁氏心疼孙子,可是也没有再啰嗦。多说无益,毕竟是世子安排,自己的乖孙也只有乖乖听命的份。

  接下来的两天半,道痴哪里也没去,除了吃饭,就是睡觉。

  等假期完了,折腾下去的几斤肉又回到身上。

  王宁氏依旧觉得他瘦:“尽长个子,这小身子板跟柳条似。”

  祖孙两个都想念京中的顺娘,可是谁也没有主动提及。隔着这么远,顺娘又是双身子,说起来对方难眠要担心一场……

  三千多流民,留在安陆的有七、八百,这些人多多少少也有些乱子,不过这就不是王府这边操心,知州才是一城父母官。

  经过这件事后,府学的气氛又变了。

  在陈赤忠与刘从云的联盟中,原本刘从云充当智囊,现在陈赤忠对他却淡了下来。吕文召偶尔的嘲讽尖酸,陆炳也不会再多事出来。

  府学里,好像一下子就祥和起来。

  说到底还是出去见了回“世面”,大家心境不同,早先在意的那些或许已经不再在意。

  等到中秋节前,三郎来信了。

  十二房已经到京,容娘待嫁不便,三郎去了张家探望顺娘。顺娘一切都好,张家姐夫也是个体贴的。

  王府这边,中秋赐下不少东西,然后安排大家放假。

  道痴现下又开始读书,实没法子,顶着这秀才帽子,年底还需要考试,要是成绩太差,就不能考贡生。

  三郎的下一封信,在九月末,与张家报喜的信前后脚到。

  三郎的信中提及好几件事,顺娘九月初八平安生下一个男孩,母子平安;容娘已经出嫁,他则是由外公那边的亲戚帮忙,入了国子监;第四件就是王青洪在谋求起复,砸了不少银钱进去,已经略有眉目。

  三郎入国子监,道痴能关注关注,可王青洪如何在京里钻营之类,则是在没兴趣。

  王宁氏先是欢喜,后是惆怅,念叨了几次京城。

  道痴看着自己的功课,要是按实际水平来说,即便参加考试,也取不了贡生,说不得还得走王府的关系。

  不过现下提这个还早,京中那位还没有动静,还没到兴王进京之时。按照道痴的设定,是在世子京城后再移居京城。

  世子即位前后,正是最需要人手的时候,怎么错过这个“君臣共难”的机会。

  道痴有些盼望三郎的第三封信,没想到第三封信没盼到,等到了王珍。

  王珍找到王府来:“十二房老太太病了,不知怎么的,非要见二郎不可。我实没法子,怕老人家有个不好,没法跟洪大叔交代。”

  道痴听了,心里很是腻歪,呼之则来、挥之着去,王崔氏抽什么风?

  道痴心里不耐烦,也有忍住了,与王珍一起去启运殿报备了,方出了王府大门。

  王珍松了口气,招呼自家的马车上前,拉着道痴道:“二郎,咱们这就过去吧。”

  道痴抬头看了他一眼,脚下却没动,而是道:“大哥,去十二房之事,我需先告知祖母。”

  王珍羞愧到:“应该的,是我疏忽了。”

  王宁氏自然不会反对,十二房因容娘嫁人的缘故,王青洪夫妇带了几个儿女北上,就剩下一个老太太。

  瞧着王珍出面,想来十二房将老太太托付给宗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8页  当前第8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1/12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