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_分节阅读_第388节
小说作者:见月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3 MB   上传时间:2025-04-13 16:56:07

  所以,洛下书院悄无声息的开学了。

  没有什么人前来祝贺,也没有人来找麻烦。

  全寄宿制书院,上十天休四天,这么做也是方便学生们回家。

  但要想发展理科,仅仅是教育还不够,还要弄出一整套的测量工具。

  这些东西陈景恪只能找来一些帮手,一点点进行研究。

  长度和重量的测量工具是现成的,容积、温度等才是麻烦的。

  尤其是温度计,是最难弄的。

  陈景恪也只知道大致原理,剩下的就只能交给工匠们去实验。

  所幸,大明的顶级工匠没有让他失望,成功弄出了水银和酒精温度计。

  可想而知,当这些用玻璃制作的器皿出现在实验室,带给其他人的震撼是多么强烈。

  至于秒表……他知道擒纵器是制作钟表的核心部件,但也仅此而已了。

  虽然擒纵器早在几百年前就发明出来了。

  但如何将这玩意儿变成钟表,就超出陈景恪的知识范围了。

  毕竟他不是学机械的,所知也很有限。

  而且他还准备用钟表替理科打响第一枪呢,自然不能现在就拿出来。

  等过两年,第一批学员学有所成,再将这个任务交给他们。

  通过他们的手来实现这个目标。

  对他们来说是个极大的激励,对理科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很快又到了年底。

  大明今年可谓是收获满满,自然又是一个喜庆年。

  但过完年后,朱元璋就给群臣来了个大的。

  着太子朱标总揽国政。



第270章 朱雄英的妙计

  朱标监国对大明来说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可是这次不同。

  以前他监国,只负责让朝廷正常运转,说白了就是处理一些常务事。

  大事其实还是朱元璋拿主意。

  这次明确要求他总揽国政。

  什么意思?

  就是说皇帝啥都不管了,一切悉听太子安排。

  这意义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群臣第一反应就是,莫非朱标发动政变,将朱元璋给控制起来了?

  但随即就将这个想法给驱赶了出去。

  换成别的朝代,那根本就不用考虑,肯定是这种情况。

  但大明朝不一样,皇帝还真有可能撂挑子。

  毕竟老朱也不是第一次,表露出想提前退位的想法了。

  身边的重臣几乎都知道这事儿。

  所以,反应过来之后,群臣马上就知道,皇帝这次是真的想退位了。

  勋贵们自然是万分不舍,他们的地位财富全来自于老朱啊。

  官僚集团则是心中狂喜,这老杀才终于退了,仁厚的太子掌权,我们的日子就能好过不少。

  不过不管心中是怎么想的,事儿还是要按照程序来办。

  群臣都非常诚恳的表示:大明不能没有你啊陛下,陛下你可不能舍天下万民而不顾啊。

  朱元璋感叹的道:“咱自4084年也就是至正十一年起兵,至今已经三十六载。”

  “这三十六年来,咱宵衣旰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幸赖诸臣公齐心协力,咱大明方有今日盛况……”

  “但咱也累了,想歇歇了。”

  “以前咱怕太子年幼无法担当重任,不敢有所懈怠……”

  “现在他已到壮年,且这么多年来协助我处理朝政未有失误。”

  “上能孝敬父母,下能友爱兄弟,外能得百官之心……”

  “咱很欣慰,终于可以放心的歇歇了。”

  这话可以说是情真意切,不少官吏都深受感动。

  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朱标正式开始监国。

  但大家都把握不准,朱元璋到底退到什么程度了。

  所以第二天,照样有许多奏疏被送到了他那里。

  朱元璋看都没看,全部送到了东宫,并严令以后不许再将奏疏送来。

  并且还拒绝了所有的觐见请求,只有徐达、汤和等老臣才能见到他。

  这其实是一次很正常的试探。

  大家先要知道朱元璋的真实心意,才能确定以后如何自处。

  如果他将这些奏疏留下了,那就说明他并未真正放权,大事还要找他汇报。

  现在他看都没看就弄走,还严令以后不许送,还拒绝所有觐见。

  就说明他是真的彻底退,以后除非有天大的事情,一般都不用再来找他了。

  群臣心里有了谱,做事自然也就有了分寸。

  接着大家都将目光看向了朱标,等待着这位太子殿下会如何做。

  按照正常情况来说,朱标这会儿应该以求稳为主。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这么做一来是安皇帝的心,你看吧我不会胡来的。

  二来是安群臣的心,大家放心干活,我不会动你们的。

  三来也需要时间熟悉政务,以免贸然出手反而坏了大事。

  等过上几个月,彻底稳定下来之后,再按照自己的心意,一点点对国政进行调整。

  但朱标就是朱标,不同于任何一个太子。

  他一上来就直接下达了几条政令,而且还都是和军方有关的。

  说白了,他一上手就先动了兵权。

  他先是下令,北部边军收缩兵力,严加防范北元南下劫掠,且无令不得擅启边衅。

  这可以说和朱元璋的主动出击策略完全背道而驰。

  文官集团自然非常高兴,大明是时候休养生息了。

  但武将和勋贵集团却出现了不小的微词。

  倒不是他们不满意朱标,就算朱元璋突然这么做,军方也会有意见的。

  不打仗我们靠什么立军功,我们靠什么封妻荫子?

  靠国家给的俸禄,我们几时才能发财?

  当然,他们更担心的是,国家是不是从此就刀兵入库、马放南山了。

  真要如此,他们军方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这是涉及到根本利益的事情,不是针对朱标。

  就在这时,徐达、蓝玉、冯胜、傅有德等统帅,纷纷站出来表示对太子的支持。

  这些大佬出面,军方和勋贵马上就老实了,政策顺利执行。

  亲眼目睹了此事,陈景恪感叹不已。

  但凡换一个太子,都不会在刚掌权的时候就先对军方下手。

  可他是朱标,所以他做了,而且还非常顺利的就做成了。

  “看到了吧,什么叫威望,这就是,你要和殿下学的还多着呢。”

  他如是对朱雄英说道。

  朱雄英没好气的道:“那是我爹,我不比你了解吗?”

  然后他凑过来说道:“我考虑了一下,教化百姓之事不能通过学政。”

  他说的教化百姓,是和前朝做对比,让百姓知道大明的好,以增加归属感和认同感。

  陈景恪疑惑的道:“哦,为何?不通过学政,你准备怎么做?”

  朱雄英说道:“你想啊,普通百姓有几个能读的起书的?”

  “我们从学政入手,能看到这种对比的,还是只有读书人群体。”

  “百姓照样看不到,又有何用?”

  “总不能让学子们去乡村给百姓们上课吧?”

  啧,古代版读书人下乡?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38页  当前第38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88/103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