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_分节阅读_第262节
小说作者:见月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3 MB   上传时间:2025-04-13 16:56:07

  这时,陈景恪说道:“其实这也是我支持开海的原因。”

  “百姓家里都种的有棉花,但现在棉织品除了交税,基本只能自用。”

  原因很简单,家家户户都种的有棉花,谁还买别人家的啊?

  靠城里人那点需求量拉动消费,只能说在这个年代很不现实。

  “但棉布等棉织品,在海外是非常紧俏的。”

  “海商收购远销海外,百姓就可以用卖布的钱缴纳赋税。”

  “粮食可以囤起来,等价格贵了再出售。”

  “除了棉织品,别的商品也是一样的。”

  “丝绸、茶叶、瓷器,以及其它各种手工品,都有机会卖到海外去。”

  朱标点头道:“这确实是一条不错的路子,但具体如何施行,还需要详细的谋划才行。”

  陈景恪决定,再给他们上点猛药:

  “想摆脱王朝周期律,就不能和之前的朝代走一样的路。”

  “历朝历代的财政都系于土地,土地制度崩溃,国家也就亡了。”

  “大明要开源,要给百姓找到更多可以活下去的路。”

  “开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目的是替百姓找一条不同的谋生渠道。”

  “如此,就可以增加百姓抵抗风险的能力。”

  “就算将来失去了土地,他们还能靠别的方法活着。”

  “而不至于和之前的朝代那般,土地制度崩溃,百姓马上就活不下去,只能造反。”

  “开海容易,引导难。”

  “虽然宋朝海贸兴旺,可真正从中获利的只有海商和朝廷。”

  “占人口大多数的百姓,依然只能靠土地为生。”

  “如果我们不能找到有效的引导办法,就会步宋朝的后尘。”

  王朝周期律?开源?引导百姓?

  听到这几个词,朱棡和朱棣都有些麻了。

  不是,你们平时就在研究这些问题的吗?

  朱元璋几人表情只是有些兴奋,就没有别的了。

  这些问题,大家确实聊到过。

  一本正经的上课只是少数,大多数时候就是闲聊,聊到哪是哪。

  王朝周期律自然也聊到过。

  只是不一样的是,以前陈景恪只说王朝周期律形成的原因,却没有说过破解的办法。

  嗯……也不是完全没说过,只是笼统的提了一下。

  发展生产力,是最有机会打破周期律的。

  可问题是,生产力是想发展就能发展的吗?

  今天他首次拿出了具体的策略,开源。

  既然之前的朝代,都是因为土地政策崩溃而灭亡,那我们就找到更多活下去的办法。

  这个想法确实不错。

  可问题又来了。

  朱元璋问道:“可是,如何让百姓从开海中获利呢?”

  “总不能给他们每家发一条船,让他们去做海贸吧。”

  “噗……”朱雄英一个没忍住,笑喷了。

  看着笑不停的大儿子,朱标只觉得手痒痒的厉害。

  朱元璋却没有生气,而是道:“莫非爷爷又说错了?”

  朱雄英摇摇头,说道:“方法景恪方才都已经说过了啊。”

  朱元璋愣了一下:“啊,说过了吗?”

  朱雄英解释道:“棉布啊,让百姓种棉花织布,把布卖给海商获利。”

  “理都是相通的,海商售卖的商品需要从民间采购。”

  “朝廷引导百姓生产相关商品就可以了啊。”

  “有些地方比较偏远,海商可能不愿意去。”

  “这时候朝廷就要想办法,帮助百姓把布卖出去。”

  “或者引导海商,去一些偏远的地方采购。”

  “总结起来就是,海商是负责售卖商品的人,百姓是负责生产商品的人。”

  “如此一来,大家就都能从海贸中获利了。”

  朱标看他得意的样子,终于忍不住了,呵斥道:

  “混账,怎么和你皇爷爷说话的。”

  朱元璋脸一拉:“你才是混账,你要是能听懂,也可以这么和老子说话。”

  “你能听懂吗?啊?你听不懂就闭嘴。”

  朱标被训斥的哑口无言,只能求助的看向自家母亲。

  马皇后忍住笑,说道:“这么多人呢,给孩子留点面子。”

  朱元璋立即就说道:“就是,这么多人呢,你都不知道给咱乖孙留点面子。”

  “他可是堂堂太孙,不要面子的吗,有你这样当爹的吗。”

  朱标懂了,自己是多余的。

  干脆的闭上了嘴巴。

  一旁的朱棡和朱棣低着头,肩膀不受控制的耸动。

  陈景恪也心下好笑,小朱这是离京太久,有些跟不上版本了。

  以前的版本他是老朱和马皇后心中的宝,现在小小朱才是。

  你只能屈居第二了。

  不过朱雄英确实聪明啊,自己给他讲的东西,他是真的听懂了。

  还不是生搬硬套那种懂,而是和当前的社会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理解。

  这智商,才是真正的妖孽啊。

  放在前世,可以轻松加入某少年班。

  也难怪老朱和马皇后越来越宠他。

  这种懂事又有能力的孩子,除了宠着,还能咋地。

  不过道理和制度,中间还差着一个实践,而这只能靠朱标去摸索了。

  老朱是指望不上了,他对经济确实没啥天赋。

  于是,陈景恪就说道:“如何引导海商和百姓,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此事只能依靠殿下去摸索了。”

  朱标收起那一点点小尴尬,说道:“我已经有一些思路了,待我整理出来,咱们再详谈。”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有助于打破宗法制度。”

  朱元璋对士绅宗族可谓是深痛恶绝,立即就问道:

  “说说,怎么打破的?”

  陈景恪解释道:“这和人身依附关系有关……”

  “在先秦时期,百姓是依附于勋贵阶层的,而勋贵向天子效忠。”

  “秦汉之际编户齐民,从广义来看,百姓是依附于国家的。”

  “但从小处来看,是依附于土地的。”

  “之后的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崛起。”

  “百姓开始依附于门阀士族,而门阀士族效忠皇帝。”

  “到了隋唐时期,皇权强大士族力量开始被压制,依附关系恢复到了秦汉时期。”

  “到宋朝时期,士绅和宗族崛起,百姓的依附关系又发生了改变。”

  “百姓开始依附于宗族,然后宗族效忠于朝廷。”

  “相当于朝廷和百姓之间,多了一个环节。”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来是朝廷的力量退出乡间,给士绅宗族留下了钻空子的机会。”

  “二来是单个家庭力量太小,大家需要抱团求生。”

  “其实说白了,还是百姓太穷,只能抱团取暖。”

  “既然享受了抱团的好处,那就要受到制约。”

  “所以,表面来看百姓一家一户是一个单位,实际上是以宗族为单位存在的。”

  “宗族内部分工是很明确的。”

  “比如谁来服徭役,谁来种地,就是宗族说了算。”

  “专门服徭役的人,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应役。”

  “他家的土地,由专门种地的人帮忙耕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38页  当前第26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2/103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