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_分节阅读_第261节
小说作者:见月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3 MB   上传时间:2025-04-13 16:56:07

  “汉人百姓多了,能更快的教化改造化外之地。”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将自己能想到的好处,全都一股脑说了出来。

  越讨论越觉得此法可行。

  摊丁入亩,比两税法高明了不知道多少倍。

  到最后,朱元璋直接拍板:

  “咱大明就要施行这摊丁入亩之法,标儿你尽快完善此法细节,越快越好。”

  朱标说道:“好,您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他手下拥有一支逐渐成熟的团队,在创意方面不如陈景恪。

  但完善制度方面,绝对是当世佼佼者。

  陈景恪提醒道:“此事不能急,想推行摊丁入亩之法,就要先了解大明有多少人口和田亩。”

  “没有详细的数字,我们制定的律法,很可能会成为害民之法。”

  朱元璋颔首道:“是这个道理,大明也是时候进行一次,真正的人口和田亩清查了。”

  说着,他目光在朱标、朱棡、朱棣三人身上扫了一遍,最后停在朱棡脸上:

  “老三,你大哥的身体情况你也知道,不能过于操劳。”

  “英儿年龄又太小,不足以承担此重任,这件事就由你替你大哥去办吧。”

  “咱将锦衣卫交给你,务必给咱得出一个精确的数字。”

  “若有敢阻拦瞒报者,该罚罚该杀杀,不要心慈手软。”

  朱棡肃然起身,道:“是,我保证完成任务。”

  不过随即他又担忧的道:“我不在,山西那边的情况怎么办?”

  朱元璋说道:“你放心,我会派信得过的大将前去镇守。”

  “还有老四,别光盯着北平那一亩三分地。”

  “明年北边就只剩你一个塞王了,要兼顾全局。”

  朱棣起身道:“是,我一定守好北边,不让北元南下半步。”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本来我准备明年对辽东动手,打下辽东就等于断了北元的臂膀。”

  “还能切断他们和高丽的联系。”

  “现在看来,这个计划要等到后年去了。”

  朱棡若有所思的道:“爹,我认为明年更应该攻打辽东。”

  朱元璋知道这个儿子的能力,听他如此说,惊讶的道:

  “哦,为何?”

  其他人也都看了过来,等着他的理由。

  陈景恪也不例外,都夸朱棡是朱元璋所有儿子里,军事能力最强的。

  今天终于要见识到了吗。

  朱棡说道:“您不想轻启战端,是怕清查人口和土地,触动太多人的利益,有人起兵作乱。”

  “但我觉得您完全不用担心这一点。”

  “经过军改,大明现在还拥有九十五万军队,且都是优中选优的精锐。”

  “打辽东只需要二十万人就够了,剩下七十五万足以稳定国内。”

  朱元璋摇摇头,说道:“你说的咱又何尝不知道,只是大明已经占据优势,更应该稳扎稳打,不给别人机会。”

  “辽东就在那里,咱随时都可以拿下,不急于一时。”

  其他人也不禁点头,是这个理啊。

  陈景恪也很认同朱元璋的话。

  正常发展下去,大明对周边国家的优势,会越来越大。

  完全没必要冒这个险。

  朱棡却说道:“您且听我说完,如果国内真的有人作乱,必然会先联系北元内外夹击。”

  “到那时,我们就是腹背受敌。”

  “辽东是北元必救之地,如果我们攻击此地,他们必须出兵救援。”

  “如此,他们就无力南下和国内的逆贼配合。”

  “咱们在辽东的二十万大军稳扎稳打,就算北元倾巢出动,也无惧。”

  “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大不了退入北平。”

  “趁着这段时间,咱们早就将国内叛乱平息了。”

  “到时再从国内出兵支援辽东,说不定还能给予北元主力重创。”

  闻言,朱元璋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说道:

  “你的想法不无道理,不过还需要和诸将商议之后才能做决定。”

  陈景恪也不禁感到佩服,不论最后这个计策能不能通过。

  仅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朱棡的战略目光非常高。

  他内心其实是支持朱棡的,以现在大明的实力,完全有能力两线作战。

  只不过他不懂军事,这方面不敢轻易发表意见。

  只能看朱元璋他们商议的结果了。

  接下来,众人的话题又回到税改和清查人口土地上来。

  这时,朱雄英跳出来说道:“你们这是做什么啊,景恪还没说完呢。”

  “方才他只说了公平公正的问题,还没说如何精简税法呢。”



第200章 没那么简单(新年快乐!)

  几人这才想到,确实还没说完啊。

  只是都被摊丁入亩的构思给震撼到,以至于忘了还有精简这一条没说。

  朱元璋笑道:“一激动给忘了,景恪你继续说,咱听着呢。”

  陈景恪笑了笑,说道:“赋税繁琐,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实物税上缴的物品繁多,这个方才我说过了。”

  众人回想了一下,仅仅是农作物就分好几十类,确实很多很乱。

  “其二是税种,除了朝廷规定的地税和丁税,还会加收多种附加税,比如鼠雀耗。”

  鼠雀耗是宋朝搞出来的。

  粮食在运输保存过程中会有损耗,宋朝就将这种损耗转嫁到了百姓头上。

  最开始是地方官吏私收,后来干脆朝廷明文要求征收。

  并且将鼠雀耗,提高到了百分之二十的夸张程度。

  缴纳一百斤粮食的税,就要再多给二十斤的鼠雀耗。

  总共要缴纳一百二十斤。

  宋朝赋税之重,堪称历朝历代之重,那是一点都不带假的。

  元朝时期,虽然朝廷没有加收鼠雀耗,但地方官吏一直在变着花样的收。

  明朝也好不到哪去,名义上没有,但地方官巧立名目,用各种方法在征收多种附加税。

  政治清明的时期,附加税和正税持平。

  政治昏暗时期,附加税是正税的几倍甚至更多。

  “复杂繁琐的税务,既增加了征税的难度,也为官吏提供了贪腐的空间。”

  “所以有必要进行简化……”

  “我以为,可以将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现钱。”

  “此法我称之为一条鞭法。”

  “再结合摊丁入亩之法,将所有的税统一均摊到天下的土地里,最后以田税的方式征收。”

  “最终实现田多者多交税,田少者少交税,无田者不交税。”

  朱标赞道:“如此一来,税制就被简化为了田税一项,且由实物税变成现钱。”

  “既方便了朝廷征税,又可使地方官员难以作弊。”

  朱元璋说道:“以往杂征都被地方官吏截留,并未进入国库。”

  “现在将杂征并入地税,全部都要上交国库,可以增加朝廷的税入。”

  “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确实比两税法更加高明。”

  马皇后却有不同的考虑:“好是好,可收获季节往往是粮食最便宜的时候。”

  “如果实行此法,交税的时候粮商竞相压价,等交过税再抬高粮价,百姓就要吃两次亏啊。”

  其他人都默然不语,确实会存在这样的情况,可比起优点,这点缺陷完全可以忍受。

  如果不是马皇后提,他们压根就不会在意。

  朱元璋想了一下说道:“此事好办,义仓会在粮食收获的时候收粮备荒。”

  “只需要规定一个最低购粮价格,托住粮价不会降的太低,就可减少百姓的损失。”

  马皇后也知道此事在所难免,就没有再多说什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38页  当前第26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1/103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