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天将军_分节阅读_第702节
小说作者:落叶凋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3 MB   上传时间:2025-04-13 16:51:51

  因为李瑄要笼络他的利益集团,就不能只是如此。

  他有更重要的使命!

  他在谋划这个时代难以想象,且无法认同的事情。

  来到这个世上,要倾尽全力,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哪怕无法改变,也证明自己曾经努力。

  受国以垢,是为社稷之主;受国不详,是为天下之王。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在周朝的时候,如果国家发生饥荒灾祸,国君需依礼食素、停乐甚至戴孝,一直持续到饥荒结束为止。

  君主把百姓视作自己的亲人,这不是要求君主必须为陌生人哭泣,但在私人情感外的礼乐层面上,他应当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位置。

  历史上,老子与孔子的相遇为太阳与月亮的同现,孔子和老子之所以聊的来,就是因为他们在周礼上的思想是一致的。

  但周礼后来荒废,后世的君王也懒得再克扣自己。

  孔子主张的“克己复礼”虽然成为国家信仰,实际上没有哪个皇帝真正做到这一切。

  现在随着时代发展,含义虽变,但本质不变。

  李瑄坚信自己能做到。

  “曾经大都护对皇帝之忠,天下尽知。一旦背弃。即便功勋卓著,也会使天下不服。”

  颜真卿还是认为李瑄在剑走偏锋。

  边将起兵,遗患无穷。

  李瑄所作所为,将毁于一旦。

  以前李瑄的谦逊、恭谨,也会被骂为王莽之流。

  数年前,在敦煌城的时候,李瑄与颜真卿之间有一番谈话。

  那时李瑄就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

  他是最早知道李瑄要变法的人,李瑄引经据典,声称要么如商鞅一样车裂而死;要么如李悝一样自杀而亡。

  这是忠贞不二的表现。

  现在的不同寻常,又冲击着颜真卿的内心深处,感觉到迷茫。

  “太宗皇帝说过,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春秋时期管仲也说过忠于社稷,大于忠于君王。我身体留着太宗皇帝的血脉,我忠于社稷,忠于国家,忠于百姓,无愧于心!”

  李瑄的话语铿锵有力,他不会动摇。

  臣子更应该忠于道义,而非君王。

  如果谁阻止他入关,他一定会将其囚禁,哪怕是颜真卿、王昌龄等人。

  他要也为自己的父亲、兄弟姐妹、儿子负责。

  为天下负责!

  这个时候消息泄露,在长安的亲人就危险了。

  所以他以扩建官道为由,在所有的道路上布置大量游骑。甚至连通往小勃律、大勃律的路都封锁,以免消息从吐蕃传入大唐。

  当然,一些普通的商人和百姓,还不知道李瑄要造反。

  短时间内,还在李瑄掌控之中。

  “如果安禄山率领燕云铁骑造反,必然联合东北诸胡。唯有大都护能抗衡之。”

  就在这时,岑参发话对李瑄表达支持。

  他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作为最先追随李瑄的僚属之一,他对李瑄崇拜于滔滔江水。

  刘单不用李瑄提醒,已经心领神会,知道要去做什么。

  更何况岑参认为李瑄如此做是迫不得已。

  如果当初圣人全力支持李瑄变法,同意李瑄调遣边军进入中原镇压豪强,绝对不会出现今日之局势。

  病入膏亡的朝廷,应该要猛药治疗。

  发生一些悲剧是在所难免的。

  囚禁监军,招兵买马,大肆屯粮,私造器械。

  事已至此,覆水难收。若李瑄放开西域到河西走廊的通道,多疑的李隆基一定会杀死李瑄。

  “清臣,都到这一步了,无法回头。我相信大都护迫不得已,一定能铲除奸佞,匡扶山河,兴复唐室。”

  王昌龄也发话了,但他在劝说颜真卿。

  他一再遭贬,又接连被李瑄捞出来,大都护对他可谓恩重如山。

  走到这一步,他也非常无奈。

  他感觉大都护是被一步步被逼到这里,只能兵行险招。

  但凭心而论,王昌龄希望大都护如周公一样,使天下归心。

  小宗代大宗一旦有开端,今后大唐宗室会争先效仿。

  除非大唐不再重用宗室。

  经过李瑄一席话,有的僚属被李瑄“忠于社稷”所折服。

  更有相信李瑄举事是为国家铲除安禄山,最终立下新君,成为周公。

  当然,也有一些僚属心潮澎湃,盼望着李瑄能够谋反成功当皇帝。

  李瑄能力足够强大,文韬武略,又掌握劲兵重镇,成功的概率很大。

  如果李瑄成为,他们这些僚属,保守也能成为一地长官,显露自己的才能。

  “属下愚昧,想知道大都护最终想成为什么。”

  颜真卿被有些说动,他低头拱手,尽量使自己不妄加揣测李瑄的目的。

  “我第一步节制天下兵马,这样才能对抗安禄山,对抗豪强大族,以及可能趁人之危的吐蕃、回纥。至于其他,我没有多想。大事的变数有许多,要步步为营。”

  李瑄向颜真卿回答道。

  他不可能在现在给颜真卿答案。

  即便是造反,最多也是打着清君侧的名号。就像是安禄山一样。

  李瑄兵变造反,要打着铲除安禄山的名义。

  “大都护目光长远,属下无能,恳请辞去职位。”

  没有得到想知道的答案,颜真卿害怕不想看到的一幕会出现。

  他的家训,不允许他成为谋朝篡位的人。

  “当下正值用人之际,清臣继续处理安西的政务吧!”

  李瑄拒绝颜真卿辞职。

  颜真卿其实早就发现异常,但他并没有向朝廷检举,说明他内心在挣扎。

  颜真卿出自书香门第,从小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是儒家的捍卫者和实践者。

  但他的儒家思想,受制于朝廷所宣传的影响。有忠臣烈士的凛然正气,却也是皇帝的死忠。

  皇帝犯错,他们只会劝说皇帝改正,而不会拥有推翻的念想,甚至没有去批判。

  相比之下,杜甫虽然忠于皇帝,但也把李隆基骂得狗血淋头,与汉武帝穷兵黩武并列。

  儒家强调的是个人责任,而非个人权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们视为高尚,实际上很少有人能做到。

  有的时候,光有责任还不行,像是孟子、荀子一样,跳出孔子的思想,阐述自己的儒道。

  李瑄就是想让颜真卿能过去心中的坎,继续为他效力。

  他所说的一切,也是在让众僚属接受他的道理。

  “属下辞职以后,不会离开安西,更不会告密大都护之事。”

  颜真卿再次请求。

  他不知道的是,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已经输了。

  明知道李瑄造反已成定局,而不是想方设法告密,这不是他心中的忠贞。

  “诸位,我和你们一样,都是想挽救大唐,只是所用方法不同,最终我们都殊途同归。”

  李瑄没有回答颜真卿的话,而是向周围的僚属说道。

  他用“殊途同归”四个字,一下就将他们谋反变得高大上,提高在场之人的格局。

  也给了众人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

  “大都护……”

  颜真卿还想说什么,却被李瑄打断:“清臣,最近我新研究一种字体,虽难登大雅之堂,但你是书法大家,还请你品鉴一下。”

  李瑄一招手,裴璎拿着一幅字来到李瑄面前。

  在众人大惑不解的时候,李瑄将这幅字递给颜真卿。

  颜真卿迟疑一下,伸手接过李瑄的字,并在众人的目光下,将书卷缓缓展开。

  映入眼帘的是与众不同的字。

  细瘦的笔画线条流畅,看起来如苍松一样挺拔,结构紧密而不失舒展,令人眼前一亮。

  众僚属第一眼看上去是秀美洒脱,但每一笔每一划都经过精心构思,一丝不苟。

  这种极具个性的书法,颜真卿、王昌龄等人第一次看到。

  李瑄写出的,正是大名鼎鼎的瘦金体。

  他前世的大学是古文历史,自然多次见过瘦金体。

  由于不知道瘦金体的具体笔画,李瑄从十年前开始,就开始试着构思属于自己的瘦金体笔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47页  当前第70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02/10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唐天将军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