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天将军_分节阅读_第701节
小说作者:落叶凋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3 MB   上传时间:2025-04-13 16:51:51

  安西军编制军队为六万四千人,北庭军编制为两万人。

  但李瑄不仅组成一万铁骑的亲卫部队。

  还将投奔他的汉人、胡人全部招募。

  以至于现在安西诸军人数到达六万八千人,北庭军到达两万六千人。

  比朝廷规定的还要多两万人。

  这不是谋反是什么?

  天宝十四载二月的调兵遣将,是李瑄将经略军、龟兹军,向天山调遣。

  名义上,打着西征大食帝国的旗号。

  实际上是准备在天山进行牧马,养肥战马。

  然后在秋高马肥之际,南下西州。

  西州的东面,即为敦煌郡,随时可以进入玉门关。

  等时机成熟,李瑄会率领一万亲卫、碎叶军、长城军、焉耆军、于阗军主力,顺着新修的道路,快速到达敦煌。

  李瑄目送李嗣业、来瑱、张兴,以及幕僚刘单,率领着拥有超过六万匹战马的大军,和数百粮拉运粮食的车子离开。

  到天山后,那里还有数十个牧场,有李瑄从胡人那里购买的牛羊。

  其他诸军,也被李瑄下令养精蓄锐,在属于自己的牧场区域,将马养肥,整训备战。

  “敢问李帅,圣人下令二月西征大食,为何没见您的命令,经略军、龟兹军又反其道而行之呢?”

  就在经略军、龟兹军启程的时候,颜真卿向李瑄询问道。

  他终于向李瑄挑明这个问题。

  这句话他憋了整整一年。

  都知道李瑄的异动,谁都知道李瑄封锁了西域,囚禁了监军,招兵买马,绕过安西都护府打造兵器,囤积粮食。

  但没有人敢问具体。

  现在幕僚皆在李瑄身边,他们都想知道答案。

第358章 我们殊途同归,等待东北的鼓声

  旌旗猎猎,马蹄声声,数以万计的安西铁骑慢步北上。他们身披的明光甲在阳光下闪耀,手中的刀兵也散发着凛凛寒光。

  一路留下烟尘,气势如虹。

  但在这一刻,如此雄伟的铁骑,已不是人们的注意对象。

  颜真卿近乎质问的话音落下去后,所有的僚属都侧耳倾听。

  他们想知道,为何只是一年时间,西域就变成这样?

  曾经心怀苍生、力图变法,百姓人人称颂的天水王去了哪里呢?

  “清臣是想问,我为何没有按照圣人的旨意西征。我为何会变成这样吗?那我冒昧先反问一句,国家为何会变成今天的模样?”

  在所有的目光都放在李瑄身上的时候,李瑄沉吟片刻,没有回答颜真卿的问题,而是反过来询问道。

  他知道,他不可能再向一众幕僚搪塞。

  和武将不同。

  武将充满勇气,一腔热血,更具有杀伐力。

  特别是中低级将领和士卒,几乎对李瑄产生盲目的崇拜。

  除了奸淫掳掠,一个士卒想要得到的,李瑄都赋与他们。

  荣耀,官职,军功,赏赐。

  他善待士卒,大公无私,恩威并施。

  不单单是李瑄自身的强大,还有无与伦比的魅力。

  这使得李瑄能在军中一呼百应。

  在他控制下的安西、北庭军,比安禄山在范阳起兵的时候还要牢固。

  同时,将领们渴望功绩,不满足于现状。

  他们想要封侯拜将,名垂青史,就必须跟随李瑄搏一博。

  而文官思想与将领迥异,特别是李瑄从挑选出的颜真卿、颜杲卿、王昌龄等文官,对大唐忠心耿耿,认为不听天子之令,是大逆不道的事情。

  对李瑄来说,说服文官虽困难,但李瑄一定要去做,他还有更大的挑战。

  比如说服河西、陇右的官吏,以及朝廷中的一些名臣,有能力的大臣。

  治理天下,李瑄一个人是不够的,他需要一大批志同道合的人追随。

  那些曾经的麾下,也有可能反过来指责李瑄,与李瑄为敌。

  因为李瑄的上位是不符合道理的,哪怕他是李世民的后代,李承乾的后代。

  在李承乾谋反被废的那一刻起,他的后代已经失去法理。

  李瑄从未小觑过这个时代对“大宗”的定义。

  国家,怎么会成这样?

  李瑄的一句反问,让颜真卿和岑参、王昌龄、独孤峻等一众僚属陷入深思。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大多数僚属都历经开元盛世,明白与如今相比的天壤之别。

  长安是什么情况,天下是什么形势,他们大概都清楚。

  回想开元,如梦幻一般。

  他们不甘这昙花一现。

  但没有人能挽救这盛世,连李瑄拜相时也不能。

  在李瑄周边的僚属,谁不是饱读诗书,熟读历史?

  盛极必衰的道理,他们也懂。

  只是作为臣子,他们想拼命挽救这盛世。

  但他们却有心无力,远远不够。

  “一旦起刀兵,不论如何,是百姓的祸患。大都护文韬武略,难道不知道历史更替的时候,会血流成河吗?”

  颜真卿还是最先发声。

  作为代替李瑄治理安西政务的经略副大使,他已经百分之百确定李瑄的动作。

  他也知道薛错和罗兴不断地贩卖丝绸谋利,是李瑄指使的。

  虽然缴纳一部分为财政,但大部分的金银珠宝,进入李瑄的口袋中。

  很明显,李瑄打算用这些贸易而来金银珠宝举事。

  颜真卿没有否认当今朝廷的腐朽,但起兵谋反,是最坏的方法。

  因为李瑄得不到豪强大族的支持,意味着李瑄不可能轻易攫取权力。

  届时遍地烟火,又要演变成天下大乱。

  哪一次天下大乱,不是千百万人死亡?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我变法的策令,无法实施至天下,就应该用我的方法将之传遍天下。割肉剜疮,治标不治本,无穷祸患遗留下去。”

  李瑄坚持自己的意见。

  “天下之势,还未到那种地步,属下认为还可以及时挽救。”

  颜真卿心中还有希望,认为还没有到那么糟糕的境地。

  “难道靠杨国忠力挽狂澜吗?豪强还要圈养农奴到什么时候?大族兼并土地何时能停止?欲壑难填,人的欲望没有止境。”

  “我这一次回长安,看到的是五杨占地二百亩的豪宅,奢华如同皇宫;他们为了建筑宅院,把渭水北部的树木都砍完了。五杨无节制地向地方官吏索取金银珠宝,而想走捷径的地方官吏,只能更卖力地剥削百姓。圣人一年都上不了几次朝。南征军在南诏大败两次,杨国忠却还在宰相的位置上。”

  “还有那东北的安禄山,已经整合了奚、契丹、靺鞨、室韦、同罗等胡部,他随时都会将兵南下。所有人都知道安禄山要造反,但圣人就是不信。”

  “我认为内地武备松弛,安禄山将长驱直入入中原,威逼两都。如此情况,我有什么理由不做准备呢?”

  李瑄阐述当今朝廷的弊病,列举某些人的罪行。

  并笃定安禄山一定造反,他准备兵马,是为对抗即将造反的安禄山。

  西域这种情况,隐瞒不了多久。

  大雨停下后,杨国忠长期失去与西域诸国的联系,一定有所怀疑。

  除了安禄山,李瑄也是杨国忠要铲除的对象。

  “大都护,一旦安禄山造反。圣人必然幡然醒悟,会罢免杨国忠,请您回去主持大局。您的机会就来了!曲沃代翼,被人诟病千年,小宗代大宗,终为人不耻。”

  颜真卿向李瑄说道。

  以李瑄果断的性格来看,绝对不是要当权臣。

  历史上权臣没有几个好下场,哪怕自己安稳,后代子孙不得好活。

  唯一解释就是,李瑄想要代替大宗。

  “清臣之言,皆为假设。我笃定安禄山如果造反,圣人不会罢免杨国忠。而且圣人会招我回去,让我带领久未训练的南衙禁军和新招募的士卒,但凡有一点差池,圣人都可能杀了我。”

  “大丈夫顶天立地,我敢拍着胸脯说,我死以后,大唐将没有未来。我不能死,只能出此下策。”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儒家的经典,但自古大臣往往混淆,将君王看得至高无上。这是一个国家灭亡的因素。”

  李瑄没有点明自己举事的时间,自己是否想谋朝篡位。

  他知道他现在还不能承诺只是为了辅佐新君,效伊尹、霍光故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47页  当前第70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01/10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唐天将军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