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天将军_分节阅读_第345节
小说作者:落叶凋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3 MB   上传时间:2025-04-13 16:51:51

  一旦李隆基对一个人失去信任,那个人在他心中的地位会一落千丈。

  “太子最近忙什么呢?”

  李隆基突然问李林甫。

  “太子居于东宫,臣不曾有往来。”

  李林甫向李隆基回答道,心中暗喜。

  李隆基终于将话题撤在太子身上了。

  太子奴仆前往太原,应该把太子当成主谋才对。

  李林甫怕王忠嗣拜相,更怕太子登基。

  王忠嗣拜相,顶多是分走他一些权力;太子登基,他必然家破人亡。

  所以太子才是李林甫的第一目标。

  “太子最近就待在东宫,不要外出了。待王忠嗣到长安,再一起问询。”

  李隆基的话,让李林甫愣住了。

  他以为圣人会一怒之下,废除太子,再不济会质问一番,将太子关押。

  只是不让离开东宫?

  平时太子就深居简出,这和没囚禁一样!

  李隆基则想着李亨久居深宫,不像前太子李瑛,李亨没有一兵一卒,没有丝毫权力。

  思子台建立后,他再大开杀戒的时候,没有之前那样的冲动。

  李隆基认为是王忠嗣诱导太子!

  才使太子派人联系。

  只要能拿下王忠嗣,将一切遏制在萌芽之中,就不会再有任何事情发生。

  从韦坚,到王忠嗣,让李隆基明白与太子有关系的人,绝不能假以雄职。

  “传令,让李将军迅速回京!”

  李隆基又当着李林甫的面,下达一条命令。

  使李林甫的脸部肌肉抽搐一下,他之所以在这个时间动手,就是为了避开李瑄。

  已经六月份了。

  再过两个月,李瑄就要发动青海之战。

  他以为李瑄该进入准备阶段,不会再回长安。

  哪想李隆基会突然召李瑄回来!

  李瑄可是屡屡破坏他好事啊!

  “启禀圣人,李将军该进入战斗准备,囤积粮食,兵甲,对吐蕃用兵。这次可是吐蕃赞普亲征,必须比以往慎重。臣认为,李将军当留在河陇准备。如果王忠嗣抗旨不遵,再使李将军北上平叛。”

  李林甫当即就向李隆基劝说道。

  李瑄是变数,绝不能让他归来。

  “让李将军使用驿站快马,来回不会耽搁太久。必然能在八月之前回到湟水。李将军麾下有判官、司马筹备后勤,有大将、军使筹备兵事。不必担心!河北、朔方军中监军未向我密奏,就算王忠嗣有心,其部下也不可能追随他。”

  李隆基用不容置疑地语气说道。

  他以为自己的监军在,他依然牢牢掌握着十镇节度的四十九万兵马!

  王忠嗣有异心,他让李瑄回来,是有意图的!

  “臣遵旨!”

  李林甫只能拱手领命,他也不敢再劝说。

  李瑄这竖子阴魂不散,他必须再进一步行动。

  离开兴庆宫,李林甫派人去通知济阳郡别驾魏林。

  魏林曾经在开元后期,当过朔州刺史。

  那个时候,王忠嗣是河东节度使,魏林在王忠嗣治下。

  改州为郡前的刺史相当于太守,而现在魏林是别驾。

  明显是犯错遭贬。

  魏林是宰相魏知古的儿子。

  魏知古的五个儿子,虽未继承父亲的事业,但每一个都身居高位。

  魏哲,现为延安太守。魏毖,现为阳安太守。魏林,济阳别驾。魏珏,现为鸿胪少卿。魏曜,现为赞善大夫。

  皆穿着绯袍。

  这也意味着魏林说话有一定份量。

  李林甫告诉魏林,如果能完成此时,将来一定升他的官职。

  魏林利欲熏心,当即同意。准备等王忠嗣到长安的时候写封奏折,火上浇油。

  魏林向李隆基声称,自己过去当朔州刺史,王忠嗣担任节度使的时候曾说过:“早年与忠王一起在东宫生活,我愿意尊奉忠王为太子。”

  当时李亨还是忠王!

  现李亨早就是太子了,貌似这句话已经没用了。

  但此时王忠嗣陷入泥潭,让李隆基猜忌。这是非常致命的一句话。

  因为代表着王忠嗣很早以前,就有别样的心思。

  远在范阳的安禄山,也准备等王忠嗣入长安后,以王忠嗣拒绝派兵建筑雄武城为由,弹劾王忠嗣似保留兵力,有所图谋。

  当初建立雄武城,可是李隆基准许的。

  要不然王忠嗣也不会亲自带头到雄武城一带溜一圈。

  安禄山想除掉王忠嗣,不仅仅是王忠嗣弹劾他谋反,还想除去王忠嗣这个心腹大患。同样掌握十几万兵马的王忠嗣,离他太近,也战功赫赫,堪称一代名将。

  安禄山的弹劾看似很简单,这也符合安禄山在李隆基心中的人设。

  这个时候,哪怕是一片羽毛落在身上,也会让李隆基产生警觉。

  ……

  东宫的宫门,被羽林军把守。

  李亨一下就懵逼了,他脑海中不断回想自己最近是否有犯下错误。

  没有啊!

  自韦氏被休以来,他一直提心吊胆,不敢见任何大臣。

  即便参加圣人宴会,也是勤勤恳恳,只与兄弟姐妹们交谈,甚至不和大臣喝一杯酒,生怕引起他父皇的怀疑。

  “陈将军,这是为何啊?”

  李亨不能干等着,他向门口的陈玄礼询问。

  他觉得自己又被李林甫这奸贼算计,如果什么都不做,岂不是白白等死吗?

  他更害怕自己被废!

  李隆基年事已高,李亨认为他总能熬到老父亲驾鹤西去。

  甚至年号他都想过好几个了。

  “回殿下,末将也不清楚,奉圣人之命,暂时委屈太子,不要离开东宫。”

  陈玄礼如是回道,他还真不知是怎么回事。

  执行这条命令的时候,他也很震惊。

  身为禁军统帅三十多年,陈玄礼有自己的行事准则。

  开元年间,随着圣人政变的亲信那么多。

  北衙禁军的统领葛福顺、唐地文、李守德、王景耀、高广济,曾一个比一个光鲜亮丽。

  这些人以富贵自居,拉帮结派,最终接连被贬。

  陈玄礼吸取教训,只听李隆基的命令,只做份内之事,其他一概不过问。

  “请将军帮我把奏折递给父皇……”

  见陈玄礼不知情,李亨自救,回去写下一篇奏折,希望陈玄礼交给李隆基。

  这篇奏折上表明自己怎么怎么孝顺,关心父皇的身体,又说明这段时间自己在干什么,没有任何多余的心思。请父皇不要被流言蜚语所误。

  “末将遵命!”

  陈玄礼认为这种事情李隆基不会怪罪他,同意李亨的请求。

  李亨未来如何还不好说,他也不想与李亨关系太僵,人都要为将来考虑。

  即便陈玄礼将李亨的书信带走,李亨依旧心急如焚。

  他在殿中踱步,从白到晚,从夜到明,寝食难安。

  隔日,李亨问陈玄礼如何,陈玄礼只告诉他奏折已经送到,但圣人未有回复。

  这让李亨惶惶不可终日……

  ……

  太原,河东节度使府衙。

  太子奴仆死在太原城外,虽然太原令有心遮掩,但事情很快就传到王忠嗣的僚属耳中。

  王忠嗣可是河东采访大使,代圣人监察河东。

  太原城在王忠嗣的眼皮子地下,而且王忠嗣的僚属中不乏精明人。

  他们第一时间,让仵作对尸体进行检验,并出动河东天兵军骑兵,设立关卡,搜索太原附近的可疑人物。

  天兵军是河东的经略军,就在太原城中,共有兵三万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47页  当前第34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5/10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唐天将军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