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调教大宋_分节阅读_第984节
小说作者:苍山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35 MB   上传时间:2025-05-22 11:42:50

  可是,在农庄里转了半天,居然没找着活人。

  三人面面相觑,人呢?

  唐奕不知道,人都去镇上了。

  干嘛去了?当然不是赶集,是去……务工了。

  而唐奕这不经义的进来,却引出了他另一条不同以往的发展思路。

第939章 慢了

  诺大一个农庄居然没有人,这着实有些诡异。

  三人转了足足有一刻钟,把范老爷和贾相爷累的已经额头见汗,终于在村子的宗祠之中,见着了一个老妪领着六七个最大不过二三岁的婴孩儿。

  “老婆婆,村上的人呢?”

  老妪显然没见过什么世面,若不是唐奕这个陌生人身后还有两个老人家跟着,让老妪安心不少,说不定人家直接就关门赶人了。

  可即便如此,老婆婆还是下意识的把孩子们都笼到身边。

  “你们是……”

  唐奕怕惊吓了老妪,急急解释:“我老少三人恰巧路过此地,见村上无人,甚是新奇,特有此一问。”

  “哦。”老妇这才放下心来。

  “庄上的人都去镇上务工了。”

  “务工?”范仲淹不由眉头一皱。

  先帝皇陵兴建,用工七万余人,确实浩大工繁。但是,朝廷就怕扰民惊户,特意嘱咐督建官员,除了匠人艺工取于民间,其余劳务皆出禁、厢两军兵勇,万不可惊扰百姓。

  怎么这一庄子人还是都出去务工了?

  在范老爷看来,这里靠近皇陵所在,所谓务工,一定是去修陵了。

  “这个李孝光!”范老爷登时就不乐意了。“胆子是越来越大!”

  贾相爷却是不太认可范老爷的话,“七月成陵本就急迫,李孝光为了工期,走一些捷径也属正常。”

  “再说了……”

  贾相爷老神哉哉,“这位老人家不是说了吗?是务工,非是出役。”

  “咱们又不是不给佣资,你急个什么劲儿?”

  唐奕在一旁暗暗点头,现在朝廷不差钱,关于修陵所用工匠的拥资可是不低的。

  其实,唐奕觉得范老爷这回倒是有点矫枉过正了,大宋这个操蛋的祖宗规矩,也就是死后修陵。

  诚然,这个规矩避免了奢靡浪费,七个月就是修出花儿来,能花多少钱?

  但是,这么短的工期,也确实增加了修陵的难度,不从民间用工几乎是不可能的。

  心里是这么想,但是唐奕还是没有帮腔,而是转头和声地问向老妇,“老人家,可知修陵那边给佣工多少月资?”

  老妇还在奇怪,这两个老头儿看起来和和善善的,怎么说吵起来就能吵起来呢?

  听唐奕发问,急忙回答。

  “哦,官府的人确实来招过工,佣资给的也……也还行吧。”

  “日佣七十文,一个月下来,每人能拿两贯多钱。”

  “你看吧,两贯多呢。”贾昌朝好不容易顶了范老爷一把,登时来劲。

  两贯多放在京城只能算是一般收入,可在这穷乡僻壤,却是不少的数目了。

  范老爷哪肯服气?

  “可是李孝光也不能什么人都拉去充数吧?”

  这庄子就剩一个看小孩的老妇,说明什么?说明上至几十年的老公老母,下至十来岁的少男少女,全都去务工了。

  修陵的活计哪有什么轻巧活儿?又老又少的,去了能干嘛?

  “这不就是充数吗?”

  而唐奕在一旁却是不同想法,因为两贯多一个月……这个数字不对。

  早在建陵之初,唐奕就知道,为了赶工期,从民间雇工是再所难免的。

  所以,这个民夫的月资不但是唐奕亲自首肯,而且每个月应该给多少钱也是他亲自订下的。

  他清楚的记得,他当初定下的数目是:每人每月一贯五百文!

  没错,比两贯多还要少。

  无它,这事儿唐奕没必要大方,所以是结合皇陵所在地的实际情况给出的月资。

  他好奇的是,怎么到了李孝光这儿,不但没有苛扣,反而涨了不少呢?

  结合老妪所说,还有这老少通吃的实情,唐奕琢磨着,李孝光不会是……

  这小子不会是想编故事,贪上一大笔吧?

  可是一想,也不对啊!

  不是这么个贪法,况且,李孝光几次向朝廷的奏表之中只提工期太紧,却是从来没说钱不够用。

  试探的问向老妇,“老婆婆,这修陵来招人,一直是这个价吗?”

  唐奕心里拿不准,心说,可能是先帝灵驾到了永昭陵,李孝光怕到期不能完工,临时加价,临时招人也说不定。

  果然,聊了这么半天,老妇已经完全放下了戒心,农村妇人的憨直姓子也上来了。

  甩手道:“当然不是。”

  “最开始呀,官府的人抠的很,每月只给一贯五百钱。”

  “就这一点钱,谁愿意去出那苦力?若不是看在是给先帝修陵的份上儿,官府一个人也招不走,没人爱干。”

  “后来实在招的太少,才一点一点涨起来的。”

  “就这,还是没多少人去皇陵那边讨生活呢。”

  “啊?”

  “……”

  这个回答可是惊着唐奕了,连范师父和贾相爷都是一脸发懵。

  什么情况?一贯五百钱按说已经不少了,听这意思,两贯多人家都没放在眼里。

  “那这……”范老师茫然看着空空如也的农庄。“这人都去哪儿了?”

  不爱去,那怎么还就剩下您这么个老太太看庄子呢?

  “去镇上务工了?”

  老妇回答的极是干脆,下面一句差点没把三人噎死。

  “镇子上随便一家毛纺作坊就能出到三贯多一个月,且看纺车的活计老人、小孩儿都能干,比去皇陵强多了!”

  “……”

  “……”

  “……”

  三人石化当场。

  范老爷和贾相爷下意识把目光对准唐奕,闹了半天,是你小子的产业把人都抢走了啊?

  唐奕也懵啊,看着两双刀子似的眼神儿,露出诸多委屈……

  “真不怪我,都包出去了啊!”

  ……

  ……

  回去的路上,三人皆是沉默不语。

  范老爷一阵哀戚,先帝仁德一生,为其修陵倒比不上一帮乡野富户的“生意”来得实际,这难免让范老爷有点为先帝不平。

  而贾相爷也拧着眉头,却是猜不出他心里在想什么。

  而唐奕……

  更是五味杂陈。

  一方面,他如范师父一般为赵祯不平。

  另一方面,他知道,造成这一切的,正是他自己。

  大宋正在蜕变,这种从根儿上开始的蜕变,直到今天亲眼所见,他才猛然意识到已经开始了。

  “子浩……”贾昌朝忽的发声。

  “你也不用过多自责,毛纺之业你交给了老夫,却是老夫和辜家没有掌控好啊!”

  贾相爷难得安慰人,不想唐奕确是摇头。

  “我没有自责,只是有些心情复杂罢了……”

  “哦?”不但老贾,连范仲淹也是一疑。

  收拾神情,“说说看。”

  唐奕淡然一笑,“至少从百姓这方面来说是好事。”

  “一方面,他们有地可种,在保障基本生存的前提下,又可在闲时务工,大大的增加了家庭收入。”

  “这种工农结合的新民情,说通俗一点,是让百姓真正的富裕起来了,变得有钱。”

  “说高深一些,则是增强了农民对天灾的抵抗力!”

  “……”

  范仲淹和贾昌朝不语,细想着唐奕的话。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63页  当前第98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84/106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调教大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