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调教大宋_分节阅读_第794节
小说作者:苍山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35 MB   上传时间:2025-05-22 11:42:50

  再扔,“这是官制。”

  又一件,“这是税法新政!”

  “……”

  贾昌朝呆愣地看着面前散落一地,可以说是唐奕最高机密的文案大册,全身骤然一松,萎靡瘫坐。

  “你早就想好老夫会问这个?”

  唐奕轻笑,“这恐怕是萦绕相爷心头最深的一个疑问了吧?相爷又怎么会不问?”

  “而且,可以告诉相爷的是,这个问题算是奕附赠相爷的。这些东西,您可以拿回去慢慢看,不算在这一个时辰之内。”

  “为……为什么?”

  “因为不管相爷问什么,都逃不开新政之务。”

  “从现在开始,相爷已经是新党中人了。”

  笑意更浓,“相爷选择活棋的同时,也选了死棋。不也是送上了投名状,从此与北方士族彻底决裂了吗?”

  贾昌朝说拿毛纺织,就意味着他要和守旧派彻底分道扬镳,所以唐奕才说出那句感谢美意的话。

  呼……

  贾昌朝长出一口气,缓缓点头,算是认同唐奕的话。然后把地上的文案一件一件的小心收起,放在一边。

  抬起头,“老夫可以继续问了吗?”

  “请。”

  “你的野心有多大?”

  “……”

  唐奕挂在嘴解的笑意渐渐敛去。

  “很大!”

  “很大是多大?别告诉老夫,什么革宋维新,也别说什么官家、师长!”

  “说你的欲望,说你有什么目的,说你革宋成功之后还有什么目标!”

  “说你会不会改天换颜!”

  ……

  一连串的问题砸下来,唐奕面无表情,而曹国舅和辜凯都特么听傻了。

  有点儿玩大了吧?

  唐奕刚才开到“天下”那个程度,也就是说,大宋的战略机要老贾都可问。

  可是,老贾还是牛叉,直击人心。

  这说明老贾很了解唐奕,他知道唐奕的欲望比天下还大!

  “相爷可知,若我作答,意味着什么?”

  “知道。”贾昌朝答的平静。

  “问涯州,执涯州事;问观澜,执观澜事;问天下,则分天下忧!”

  “老夫问你的内心,自然也是专唐子浩的心事!”

  “那相爷还要问?”

  “怎么?你怕老夫输不起?”

  “相爷当然输的起,不过……”

  “相爷是有分量的人物,不应该为家臣。”

  贾昌朝笑了,笑的莫名壮烈!

  和唐奕这个小娃娃一般的孩子斗了十年,老贾只是想最后的最后再确认一次,输给他冤不冤!

  “那就要看,殿下的心事,到底是什么了。”

  “明白了。”唐奕深吸一口气。

  “国舅、敛之,你们先出去。”

第827章 四个亿的一盘好棋

  “国舅、敛之,你们先出去。”

  “你!”

  曹佾瞪着眼珠子,差点没气死。早干嘛来着?正是节骨眼儿上,你让我出去?

  “你有什么不能让我知道的啊!?”

  唐奕淡淡地看着曹佾,“我什么都能让你知道,可是……”顿了一下。“我却不能什么都让官家知道。”

  日!

  曹佾一翻白眼,他就说唐奕非得让自己留下来干什么,原来就是个传声筒。

  一想也对,贾昌朝这么敏感的一个人物是怎么收服的?唐奕是怎么用的?可不得让官家心里有个数吗?

  可是,你不能又变卦啊!老贾问到点子上了,你又不让听了,好膈应。

  “走走走走,没什么好听的!”

  却是辜胖子蹿出来,拉着曹佾就往外走。

  “不是。”曹佾老大的不乐意。“你放开我。”

  “走走走,去找吴相公喝茶。”

  辜胖子跟没听见似的,根本不和曹佾讲理。

  傻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目送二人出去,唐奕没有直接切入主题,而是突兀地问道:“相爷怎么看宋之盛世?”

  老贾苦笑摇头,“盛世?哪有如此羸弱之盛世?”

  “勉强算是富裕、太平吧……”

  唐奕赞许点头。老贾能这么说,说明他心里也有无奈。

  可是,这不是唐奕的目的所在,继续问道:“那这富裕太平又因何而来呢?”

  老贾一皱眉头,“子浩是想说你的观澜商合吧?”

  “没错!今日的局面,商业一途确实贡献颇巨,但是……”

  “难道子浩就想用这个来回答老夫的问题吗?”

  唐奕笑了,“非也!”

  略一沉吟,“算了,我们换一个角度,换一个问题吧!”

  “相爷以为,始皇帝一统六合,根基何在?”

  老贾眉头再皱,“你到底想说什么?”

  “我想说粮食,还有人口。”

  “粮食?”贾昌朝瞬间抓住脉络。“你是想说,始皇帝之所以能够一统六合,占了粮食之利?”

  “没错。”唐奕认可道。“我们不妨从粮食的角度来解读过去,进而看清现在和将来。”

  贾昌朝沉思起来,良久,方缓缓点头,“你这么说也没错。”

  “战国之前,中原以黍为食,后产量更高的小麦传入中原,第一个收益的就是秦国的中兴之地岐山、少梁。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个镇守西戎的小国才能荡平六合,一统诸国。”

  唐奕接过话头,“正是如此。”

  “从上古到商周,中原农业以‘黍’为主,养活四海之民。可是,黍米产量有限,发展至战国时期,已经趋于饱和,养活不了更多的百姓了。”

  ……

  从古至今,汉人奉行的原则就是有多少粮食,养多少孩子。

  所以,粮食的产出,直接关系到人口的多寡。

  夏周时期黍米能养活的人口数量,到了战国已经是极限了。

  而就是在这个时候,华夏文明处于瓶颈的时候,小麦从西边传入了中原。第一个获利的就是秦国。

  有粮,就有人。有人就是有战斗力。

  正是因为粮产引发的连锁反映,让秦在与楚争夺巴国井盐这块大肥肉的时候占得了先机。

  有了盐这个重要的经济物资,秦之兴盛也就更加的无可撼动了。

  ……

  “秦以小麦振兴国力,此后历经数百年,又是小麦之利,奠定了中原富庶之地的威名。”

  “可是,小麦和黍米一样,也有极限。其实到盛唐时期,中原人口就已经到了小麦的极限了,需要另一种高产作物来打破桎梏。”

  ……

  “老夫明白你的意思了。”

  老贾顺着唐奕的思路接道:“你是说,大宋的兴盛就是因为找到了这种打破桎梏的农物。”

  “所以,现在的富裕与太平除了商之兴盛,还有它的功劳?”

  到现在,老贾终于反应过来,唐奕要说的不是商业,而是占城稻。

  唐闻言微微拱手:“相爷高见!正是占城稻。”

  ……

  其实,华夏大地种值水稻的历史早了去了,可以上述到七千多年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63页  当前第79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94/106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调教大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