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调教大宋_分节阅读_第78节
小说作者:苍山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35 MB   上传时间:2025-05-22 11:42:50

  人心换人心,换出来的。

  年前开河东那片地,赶工一个月,本来王里正觉得,新东家没涨租子,他们帮东家开片地算不得啥。

  这年头,主家给佃户派差使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可是没想到,年前干了一个月,全村虽累得不轻,但是东家也够仁义,每天管饭。这可把回山的村民们乐坏了,这可相当于省了一个月的粮啊。

  但是,王里正更没想到的是,年根儿上,唐奕又给出力开荒的村民每人发了一贯钱的工钱。

  起初,王里正不敢要,供饭就是大恩了,哪能再要钱?

  可是,人家张管家说了,以后回山就没有白干活儿这一说,只要出力就有工钱,这是唐少爷立下的规矩!

  所以,现在唐少爷说挖坑积肥,那就挖坑,说种花,就种花。农民就是这么朴实,他们相信这个好东家不会坑了他们。

  王里正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曹佾越听越是吃味。心说,这老头儿可真是……

  哪有在老东家面前狂夸新东家的?这是嫌我之前对你们不够好?

  而王里正还不知道,国舅爷让他说郁闷了,一边带着二人上山,一边数着这个年过得怎么好,杀了几头猪,添了什么新家什。

  曹佾是强忍着上的望河坡。

  上到坡上,曹佾就顾上不听老头絮叨了,因为整个山坡是大变了样儿。

  原来的围墙都让唐奕给拆了,现在新书院根本就没准备建墙,而是依着山势,错落有致地把一座座在建的房舍点缀开来。整片建筑群还没有成型,但从开出的水塘,堆出的假山,建起的廊道来看,隐隐透着一股子清秀之色。

  曹佾不由叹道:“这是请了哪位大师部的局?颇有意境啊!”

  王里正得瑟地答道:“啥子大师能有咱唐少爷的本事?这是少爷亲自督建的,一砖一石都出自少爷的手笔!”

  曹佾瞬间没了兴致,怎么又是这个唐子浩!

  曹福则踱进一座起了一半儿的楼舍看了一眼,就不禁好奇地问道:“这地上是干嘛?”

  只见屋子里不是平的,而是用青砖焦泥盘成的不足尺宽的地沟。沟深也不足尺,蜿蜒盘旋盘满了整个屋子。

  “这是火道,上面铺上青砖那才是地面儿。唐少爷说,冬天从屋外的地灶起火,烟火走地下,整个屋子就暖和了。”

  曹佾眼前一亮,心说,这招不错,屋里不用再起火盆,少了烟熏火燎,既干净,又实用。

  小声对曹福道:“一会儿领走两个瓦匠,回去把咱们宅子里也改改……”

  曹福会心点头,算是记下了。

  ……

  曹佾发现这片园子设计的着实不错,绝非一般的园子可比。不说别的,唐子浩在建园子上,确实有两下子。

  呵呵。

  能差吗?

  唐奕可是按照中华四大园林之一的苏州留园来建的,宋朝人哪见过这么高大尚的园子?要不是唐奕从小就在留园边上长大,宋人还没那眼福一品明清园林之精髓。

  又在工地里转了半天,却没找到唐奕。问过佣工才知道,唐奕此时正在最边儿上的一处房后。

  曹佾寻了过去,就见唐应在房后正挽着袖子,一身的泥污,和佣工们一起架管子。那管子软趴趴的,似是用上好的牛皮缝制而成。

  此时,唐奕正让佣工把皮管镶到木槽里,而管的一头直通地上,隐约能看出地上有一个大铁盖子,四圈用焦泥封死了,至于里面是什么东西,就不得而知了。

  而另一头则连到屋子里……

  见唐奕正忙,根本没注意到他来了。曹佾只得出声道:

  “大郎,这是在做甚?”

  “呦!哪阵风把‘仙长’吹到这儿来了?”

  曹佾闻言,脸色一黑……

  这就是他不愿意见这小子的原因!

  这混小子着实是没大没小,之前去范府要过几回酒,和唐大郎聊过几句,谁知这小子劈头就问他修不修道?

  曹佾直言不修道,但是却对道学的几本著作有所研究。

  然后,这小子也不知道是抽什么疯,就得寸进尺的叫上了‘仙长’……

  “你弄这皮管子做甚?”

  唐奕一乐,“仙长来的正好,小子有好东西给你看!”

  说着,就拉起曹佾往屋里钻……

第96章 两百贯贵不贵

  曹佾被唐奕拉到屋内,这间房舍已经基本建完。他发现,屋里也有一根牛皮管子接到房顶的,从房顶分成几股细管,垂了下来。其中一股的下面正站着个中年汉子,手里摆弄着一件琉璃器具。

  曹福见了那人不禁一愣……

  “董权?你怎么在这儿?”

  那人一回头,见是曹福,急忙上前,“老主事也来了?”

  曹佾和唐奕都是一愣。

  “怎地……认识?”

  曹福无奈一笑,指着董权道:“这是咱曹家金玉店里的老匠人了,怎会不认识?倒是大郎,这是要给书院镶金挂玉不成,怎么把金匠叫到这儿来了?”

  唐奕一乐,“原来是自己人,哈哈,那却是正好。”

  他没说为什么把金匠叫到这儿来,而是对董权道:“都装上了吗?”

  “装上了,下面就要唐公子自己来了。”

  “我来吧。”说着,唐奕让人把董权手里的琉璃器具挑到房顶固定好,接上牛皮管子。

  曹佾细看那琉璃器具有点像倒挂的灯笼花,尺许方圆的一个铜盘倒扣着半个琉璃制成的圆球,球里面能看出是一截瓷柱接着铜管,通到铜盘上面,和牛皮管子连在一起。

  等佣工整好,唐奕就爬上架子,手托着琉璃球一拧,就把罩子卸了下来,原来那琉璃罩子和铜盘有活扣,一拧就能卸下来。

  把罩子交给下人,又接过一张纱网,举到铜盘下,摆弄起来。

  那纱网不只唐奕手里的一个,有很多,就在边上放着。

  曹佾拿起一个细看起来,就是粗棉纱织成的网子,不算大,却是一个桶子形连在一起的。除了上下有开口,唯一有点不同的是,纱网上似是附着着一层灰渣子,一摸一手。

  唐奕把纱网的一头系在瓷头上,另一头束紧。

  “好了!把管子接上。”

  那边有下人把外面通到屋里的管子一头儿的软木塞拔掉,快速地接到屋里的管子上。

  只见唐奕接过佣工手里的火蜡,直接把刚套上去的纱网点着了……

  呯的一声轻响,没想到火苗子还不小,差点把唐奕头发给燎着了。

  唐奕也吓了一跳,急忙调动铜罩上面的一个活门儿,心中暗道:“咱还怕压力不够,没想到这么足!”

  曹佾不明所以正在纳闷,这是灯?但也不亮啊,那淡篮色的小火苗能照什么亮儿?

  却不起,奇怪的事情紧接着就来了……

  那纱网被火气吹的彻底张成一个球,但随着棉纱烧尽,又缩成了一个‘灰珠’,然后……

  然后淡蓝的火苗竟变得炽白,奇亮无比,让人不能直视!

  唐奕心中一喜,这就算成了。

  把琉璃罩子又扣回去,欢快地跳下架子。

  “仙长,看咱这灯怎么样?”

  曹佾目瞪口呆地看着头上的琉璃灯,心说,咋能这么亮?即使是白天都能这般刺眼,那晚上,还不得把屋子照得跟白天似的?

  “端是神奇!”

  唐奕得了夸奖自然高兴,让人又把两个琉璃灯装到房顶。

  曹佾盯着琉璃灯不放,“这东西不错,回头让人给我府上也都装上。”

  “两百贯一盏,先钱后货!”

  “两百贯!?”曹福直跳脚。心说,你怎么不去抢!

  “闲贵?”唐奕撇嘴,“两百贯都是友情价!你知道为了这破玩意,我费了多大的劲吗!?”

  为了这破灯,唐奕确实是费了爹劲了……从来京城的船上就开始琢磨,直到今天才算完成。

  这灯放在后世,只要住过农村,用过沼气池的都知道,这叫沼气灯。原理很简单,做工也不是太复杂。但是,放在大宋,那特么简直就是重大技术难题,都能得个大宋科技进步奖啥的。

  首先是沼池的气密性和压力的问题,唐奕找了瓦匠、铁匠和漆匠,专门砌出了一个又防水又不漏气的池子,采用在沼气池外面架水箱,给池子注水的方式增加压力。

  然后就是更难的,也是卡了唐奕最长时间的难题——导气管。

  这放在后世都不算事儿,胶皮管子、塑料管子全大街都是,但在北宋就费了牛劲了。唐奕找了木匠、漆匠、皮匠、裁缝,终于找出一个种隔气材料——牛肠的内膜。

  用鱼胶粘成类似避孕套一样的薄管,在外面套了一层软牛皮防止破损,再封上一层树漆,终于做出了现在用的牛皮管子。

  之后就是沼气灯的灯身打造,琉璃罩是请大食来的商人订做的。瓷泥喷头是唐奕窝在回山瓷窑整整五天,手把手教窑工烧出来的;而铜管、活门、进气阀这些精密一点的零件,是找汴京最好的金匠,用小丁锤一点一点手工打出来的。就连那一张小小的纱网,都是找织工特意织造的。

  细算下来,这一盏灯,用了瓦匠、铁匠、木匠、漆匠、皮匠、裁缝、金匠、瓷匠!

  大宋朝的手艺人几乎用了个遍!

  ……

  曹佾可没曹福那么在意贵不贵,咱曹国舅不差钱儿!

  看着头上的琉璃灯,曹佾琢磨着,这灯还是太简陋,要是把铜罩换成金的,再镶上玉石,琉璃罩子也没啥特别,要是描上彩就更好了……

  这灯没烟气,还奇亮无比,简直就是为他这样爱享受的人设计的,除了每天点灯换油麻烦点……

  等等!!

  曹佾猛然觉得不对,换什么油,根本就不是烧油的灯……

  那这灯烧的是啥???

  “大郎……外面那池子里装的是何宝贝?这灯烧的又是何物?”

  “宝贝?”唐奕笑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63页  当前第7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8/106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调教大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