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调教大宋_分节阅读_第736节
小说作者:苍山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35 MB   上传时间:2025-05-22 11:42:50

  李秉臣摇头,又是一笑,却是没接。老大官心里明镜似的,唐奕怨恨的是官家,而不是他这个老太监接手了他的观澜。

  与范仲淹三人点头见过,老神哉哉的坐下,这才抬眼正视唐奕,不再玩笑。

  “说吧,找咱家何事?”

  唐奕也不拐弯磨脚,“想向老大官请教一些观澜商合的近况。”

  “哦?”李秉臣声调一扬。

  问观澜的近况?这小子可是很久没插手过观澜的东西了。连官家给他去的信,他也是一次都没回。

  “怎么?不与陛下较劲了?开始关心你的观澜了?”

  唐奕淡然一笑,没说是,也没说不是。

  只道:“国事体大,同仇敌骇!”

  ……

  李秉臣闻言,无声地点了点头……

  唐奕说的没错,国事体大。这个时候没有闲工夫照顾唐奕的小情绪,甚至没有闲工夫照顾官家的小情绪。首要任务是赈灾,其次是怎么渡过这一关。

  至于唐奕和赵祯的私事,李大官管不了,也没法去管。

  “大郎以为,依当下的形势,当如何处之?”

  唐奕略一沉吟:

  “此时不可泄,更不可妥协!”

  “一旦让有心之人得逞,那以后再想复议革新就千难万难了。”

  “要顶住!甚至……”

  唐奕抬起头,看着几位长辈,言辞锋利地道:“甚至要雷霆手段,以震朝局!”

  ……

  这话说的很唐奕,可是四个老人家听罢,却是一点都不意外,反而相视一笑。

  “真是新鲜,大郎这次倒是和官家想到一块儿去了。”

  ……

  李大官言道:“陛下也有迎难而上之意,且已有定计。”

  唐奕一愣,一来没想到赵祯会有果决的一面;二来更没想到“已有定计”。

  “什么定计?”

  范仲淹接过话头,却是先没说什么定计,而是赞赏起唐奕来了。

  “说起来,还要多谢大郎为朝廷掏来了一员战将!”

  “……”

  唐奕听的直迷糊,什么就一员战将?我可没往朝中推荐过人。

  “谁啊?”

  “王介甫。”

  “我噗!”

  唐奕一口老血喷出来,瞪着眼睛急道:“我可没推荐过他,可别算我头上!”

  “嗯?”四个老头儿一怔。

  “王安石不是大郎举荐的?”

  “不是!”唐奕把脑袋摇的生风。

  “我脑子进水了,举荐那头倔驴?”

  “可是。”范仲淹一疑。“可是,去岁王安石进万言书,言革新利弊,颇有立意,而那时你刚到海州,且听说王介甫是你的伴使,没过多久他就上书了。”

  “不是你的意思?”

  什么跟什么就我的意思?唐奕差点没噎死,特么这也能躺枪?

  只闻李大官又道:“陛下当时也以为那万言书是大郎的授意,遂特允王介甫入京。”

  “不然……”李大官一摊手。“王安石一个二等州府的通判,是没可能直升三司支度判官的。”

  得……

  唐奕一翻白眼儿,这个乌龙有点大了吧?和着是我自己把他推到京师的?

  “不是……”唐奕太阳穴一阵阵的发涨。“不是,那家伙是不是惹什么事儿了?”

  “非也!”范仲淹摇头,紧接着居然露出赞叹之情。

  “不是俗人,可堪大用!”

  唐奕一哆嗦。

  还没缓过来,就听李大官又道:“本来官家正是骑虎难下、进退惟谷。”

  “退,则革新渺茫。”

  “进,又苦无出击之策。”

  “正是这个王介甫,连上两道颇有建树的折子,正应了陛下广开言路,寻开源节流之策的旨意,进而打开了局面。”

  “等,等等,等会儿。”

  唐奕隐隐感觉有点不对,这回舌头都打结儿了。

  “他,他他上的什么折子?”

  李大官闻声,嘴角上扬,眼神之中尽是钦佩。

  “一曰:青苗法,二曰……”

  “募役法。”

  ……

  “……”

  “……”

  “靠!!!”

  等唐奕反应过来,一声暴喝把四个老人家吓的一激灵。

  “老子这就去先打断他的腿!”

  ……

第798章 两法之弊

  唐奕也是纳闷儿了,这个拗相公还真特么是拗相公。

  如今的历史已经让自己折腾得面目全非了:

  燕云都姓宋了,大辽皇后都拐回来了。

  唐宋八大家里,有三个都给老子行过谢师礼了。

  范师父都长命百岁了,而赵祯不但开始有血性了,连儿子都有了。

  四朝权相文彦博被他调教成了“文扒皮”;三朝首臣韩琦被他打断了腿。

  英宗皇帝连宫门都没进,就被踩没了。后面神宗、哲宗,还有大才子宋徽宗和他那倒霉儿子钦宗也一并没影。

  可以说,大宋朝能变的基本上都变了个遍儿,以后是什么样儿,唐奕自己都不知道。

  可偏偏就是这个王安石……

  偏偏就是这个王安石!!!

  特么是真拗,都这样儿了,你还能把“青苗法”和“募役法”弄出来?

  唐奕还是很服气的,服气到恨不得扒了王安石的皮。

  ……

  ……

  可是,话说回来,唐奕为什么对这个“青苗法”和“募役法”反应这么大呢?

  很简单,如果让唐奕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两个东西,那就是——

  丧、心、病、狂!

  没错,就是丧心病狂。拗相公的崇高理想和童话般的政治思维,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了。

  能在一千年前的北宋想出这两个法案的人,绝对是天才,思想绝对超前。

  但是,能把这两个法案付诸实施的,绝对是蠢材,脑子绝对有包。

  咱们一个一个的说。

  先说青苗法。

  《宋史》原文:“青苗法者,以常平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

  大体意思就是:以各州常平仓所储谷物做本钱,每年青苗之季,也就是农桑的时节,为了确保农民不会因为无钱耕作,而荒废或者出卖土地,则以国家的名义向农民借贷,并收取“低额”利息。

  高明吧?

  此法从表面上看,当真是好办法。

  一来,让常平仓里死水一般的存粮活动起来,不但发挥了应有的效用,而且还能给国家挣点利息,实现了创收的目的。

  二来,农民有钱耕种,就不会出卖土地,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加速。

  够先进吧?

  这可是一千年前的大宋,有点后世助农贷款的味道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63页  当前第73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36/106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调教大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