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调教大宋_分节阅读_第61节
小说作者:苍山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35 MB   上传时间:2025-05-22 11:42:50

  唐奕解释道:“京城富足,香水、花露水消路极好,咱们邓州出的香水贩到京城,价格翻了三倍,在这建个作坊省了运费,还能卖个高价。”

  “那酒坊不是更好!?省的运费可比香水多多了。”

  “酒坊不行!”唐奕坚定地摇头。

  “一来京城名酒汇聚,咱们的醉仙酿未必能很打找开销路;二来,酒坊暂时还不能出邓州。”

  “为啥?”张晋文有点闹不明白。

  唐奕道:“咱们那个酒,说白了就是果酒兑甘油,没啥稀奇的。咱们收猪油、小苏打和石灰用量那么大,根本瞒不住有心之人。”

  “只要材料用对了,早晚能把甘油整出来。”

  张晋文一哆嗦,“那可咋整?让人学了去,咱们可就亏大了。”

  “学了去是早晚的事,所以酒坊现在还不能出邓州。趁着严河坊还能一家独大,尽可能的打响名号,建立起独一无二的品牌。到时候,就算出现仿制果酒,也可借着正宗的名声,占领大部分的市场。”

  “啥叫品牌?”

  “呃……”还真把唐奕问住了。

  “就是醉仙酿的名号,所有人一提果酒,马上想到的就是醉仙酿,都知道咱们是最正宗的。”

  张晋文深以为意。

  虽然还是不太名明啥叫品牌,但他就懂名号这东西对商人的重要性。

  既然酒坊弄不成,现在唐奕手里数得上的生意就只有香水了。

  “倒是有一处可做花田。”张晋文突然道。

  唐奕眼前一亮,“哪里?”

  “河东!”张晋文指着汴河东岸道:“曹府送来的地契里,还包括东岸的一片草场。”

  “哦?”

  “东岸滩浅,不能走船,而且那片地都是沙土地,曹家当时是按山地买下来的,送给咱们的时候,更是提都懒得提。”

  “沙土地能做花田吗?”

  张晋文道:“咱们种的是月季,这花最皮实,只要肥力跟得上,沙土地一样能种。”

  “那东岸那块地有多大?”

  张晋文沉吟了一下,“平地加上东山坡,差不多得有八九百亩。”

  “够了!”唐奕一算计,东岸近千亩地,再加上西岸这边的三百多旱田,应该够用了。

  当下和张晋文定下了章程,如今正是冬闲时节,可让回山村的佃农去东岸开荒。年前干一阵,等年后过了上元,再干一阵,就能把地开出来。

  张晋文也不耽误,匆匆下山去找里正商量了。

  唐奕折回园子,见范仲淹和尹洙还在园中商量着。

  “大郎来的正好。”尹洙见唐奕来了,和声叫道:“我与希文兄正商量着,咱们年前就搬出来,在此过年算了。”

  唐奕听得直摇头。

  “船上还说您就不该来,怎么还要住下不走了?”

  “这就是个避暑的宅子,根本没有过冬暖房,正常人都不一定顶得住夜寒,何况您二位这身体?”

  尹洙一滞,倒是把这个茬给忘了。

  “多添几个火盆不就得了?”

  唐奕一边扶着尹洙坐下,一边劝道:“您那,还是在城里安心呆着吧,这园子看着是挺好,但是暖房得建吧?做书院得添几处公用之地吧?等转过年扩建的工匠一进来,这宅子就成了大工地,肯定是得不了消停。”

  尹洙一想也对,与范仲淹对视一眼道:“看来,咱们还是心急了。”

  范仲淹则是拧着眉头问道:“工期就不能快些?二月杜世昌就要抵京,不出三月,孙明复亦要带着几个山东学子来投。若是书院不能完工,只能挤在城里了。”

  唐奕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总不能书院开讲,还有工匠建屋修墙影响课业吧?”

  “您二位还是耐心地等着吧。”在唐奕一通劝慰之下,范、尹二人只得放弃了现在就要入住回山的想法。

  三人又在宅子呆了一会儿,唐奕把二老要改动、加建的地方一一记下,回城之后好雇工匠。

  见天将近午,唐奕催着二位回城。

  出宅院之时,看着一江两屏的美景,唐奕突然心念一动,“咱们这书院还没名字呢?”

  尹洙一挑眉,“说得是,书院还没名字,希文兄以为当起什么名字?”

  范仲淹不假思索地道:“既在回山,就以回山为名即可。”

  “回山书院?”尹洙重复了一遍。

  唐奕则不满地扁着嘴道:“老师又要偷懒了,自打辞了官,您就开始事事敷衍了。”

  “书院开讲,有名儒孙复讲《春秋》,有您和杜衍两位当过宰相的讲时文策论,再加上尹先生的国学之才。天下哪还有书院比咱们的底蕴更足?怎么能如此敷衍?”

  唐奕虽有责怪之意,却马屁拍得不着痕迹。

  范仲淹和尹洙被他说的心里舒服极了,笑骂道:“臭小子!又开始没大没小,看来是《孝经》抄的还不够!”

  尹洙则神秘地笑道:“大郎漏了一人,现在还缺一个主讲诗赋的,到时会有一位名儒前来助讲。”

  “谁?”

  “你猜?”尹洙卖起了关子。

  “王方?”

  唐奕知道,范仲淹还给益州王方去了信,邀之来京助讲,这事儿还是唐奕极力促成的。

  可是,王方在文豪扎堆的北宋算不得什么大儒啊?水平中等偏上,还到不了名儒的层次。

  唐奕之所以让范仲淹邀请王方,是因为王方虽然不出名,但他手底下两个弟子却是太牛叉了。

  苏轼、苏辙!

  唐奕算着日子,这会儿,二苏的老子苏洵应该已经把两个儿子送到中岩书院去了,因为……他得安心准备高考了。

  尹洙摇着头,显然唐奕猜的王方不对。

  “那是谁啊?”

  “哈……”尹洙哈哈大笑。“大郎不是料事如神吗?你且慢猜吧。”

  尹先生打定主意就不告诉他了,唐奕一撇嘴,“你不说拉倒,我还不问了呢。”

  却闻范仲淹道:“既然回山为名不妥,那大郎想一个吧。”

  唐奕眼前一亮,这可是个光荣的任务。脱口而出——

  “天下第一书院?”

  范仲淹脸都绿了……

  “那就……清、华、大、学?”

  范仲淹狠狠瞪了唐奕一眼。

  “我看……还是叫‘观澜书院’吧!”

第74章 悲哀

  清华大学多好啊?唐奕恶趣味地想着。

  某某:就读于清华大学,祖籍:天朝,皇佑元年进士及第……

  好吧……

  范仲淹成功地阻止了清华大学乱入大宋,新书院正式命名为“观澜书院”。

  唐奕觉得这个名字也还不错,观澜……站山观河,听涛看水。

  三人一路下山,尹洙虽行得不快,但也并不吃力。

  不得不说,尹先生现在的病情真的是好转太多,从码头到半山宅子,三里多的路程,一路下来,尹洙竟也只是比常人慢一些罢了。

  行到山脚,见张晋文带着一个粗衣老汉过来。

  到了近前,张晋文介绍道:“这是回山里正,想见见范公。”

  那老汉被张晋文引着,先行了个大礼,“见过范相公,小老儿王实给范相公问安了。”

  范仲淹虚扶一计,“老人家请起,老夫已辞,当不起相公之名了。”

  王实微微起身,仍躬着腰道:“当得起,当得起喱!您若当不起,大宋朝就没人当得起了。”

  张晋文适时插话道:“刚刚曹管事已经做过了交割,王里正听说新主家是范公,就想来见见。”

  “可不得来见见,这是祖上积了德啊,竟把范相公送到了咱回山。相公是大德之人,定会让回山一天比一天富裕,一天比一……”

  “老人家言重了!”

  这老头儿还挺能说,开嘴就没完了。

  范仲淹为官那么多年,察言观色的本事还是有的,王里正虽不似是阳奉阴维,但也绝不是单单只是来“见见”。

  “老人家有事尽管直言,老夫既然接管回山,驻民之事定当尽力为之。”

  王实一窘,支吾半晌,想说又不敢说的样子,好不让人憋闷。

  正想着怎么开口的王实猛然一激灵,又把话题扯远了。

  “刚刚张管事已经和老汉说了,要开东山的地,范相公放心,老汉明日就带着村中青壮到对岸去开荒,开春一保不耽误范相公用地。”

  “老人家,有个什么话,您就直说吧,绕来绕去的大伙儿都累。”唐奕有些哭笑不得,这老汉一看就是憨厚木讷之人,但非要学人家拍马屁。

  你能有小爷的功力吗?

  呃……王实脸色一红,知道自己言辞拙劣,让人看出来了。

  范仲淹见他还不肯道明真意,只得试探着问道:“是不是有什么难处?冬粮不够吃?”

  一般农户面临的问题都是这一个,添饱肚子的问题。

  却不想,王实急忙摆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63页  当前第6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1/106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调教大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