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都不等她说完,说不定说完又转到萧巧哥那边,没自己什么事儿了,这时候得强势。
“事实如此,香奴姑娘又何必自谦呢?”
“不信你问场中同窗,小生可有虚言?确实是姑娘更胜一筹。”
说着,真的看向曾巩、王韶、章惇等人。
可是,这帮家伙儿没一个人看他的,都把脸别向了它处。
你特么作死,别拉上我们!
“过了……”曾布好心小声提醒苏轼,眼神不住地往唐奕那边飘。
没看唐子浩脸都绿了吗?你跟我们抖个机灵抢个戏也就算了,色胆包天地敢拿青瑶姑娘当垫脚石,这不找死吗?唐子浩那小心眼儿,能折腾死你!!!
大伙儿都不看他,苏轼心里咯噔一下子,终于想起这回抢的是谁的戏。
全身僵硬地转头缓缓看向唐奕,好吧,那位正似笑非笑地看着他。苏子瞻心说,完了,明天早操要倒霉……
“说完了?”唐奕终于出声了,语气平和,温柔至极。
“呃……”苏轼脸都白了,嘿嘿傻笑。“小唐叔父,您都听着呢啊?说完了,说完了……”
“噗……”
冷香奴乐了,小唐叔父?还小了一辈儿?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个少年才子怎么一下就哑火了。她哪知道这些儒生曾让唐奕折腾成什么样儿?
“我可不听着呢嘛?”唐奕顺着苏轼的话说。“挺精彩的,继续吧。”
“不了……”
“继续吧。”
“不了……”
“还是继续吧。”
“还是不了……”
“那我来?”
苏轼稍稍松了口气,唐奕要是还能和你谈笑风声,说明没啥大问题。这货要是板起脸来,那才是要发疯的前兆呢。
“您请,您请!”
“好。”唐奕点点头。
“那还是我来吧。”
……
“拿纸笔来。”
轻描淡写的一句,不等冷香奴与徐妈子反应,萧巧哥就是一喜,忙不迭地亲自去把笔墨拿来,给唐奕备上。
唐哥哥这是要露上一手了。
……
唐奕倒没真生气,只是觉得这小子跳的有点过了,得敲打一下。
你拿我去垫一脚,唐奕都不觉得过份,人嘛,在女人面前卖弄,这是天性。虎狼求偶还得翘个尾巴,叫上两声呢。
可是,拿萧巧哥说事儿,却是不行了,这是他的底线。
拿过笔,丝毫不见酝酿,提笔就写,不带半分犹豫。
“乙未中秋,故旧重逢,甚欢。”
“愉悦之暇,犹思远交,赋词,谨念他乡亲朋。”
笔走龙蛇,袖袍荡漾,唐奕整个人都变得潇洒莫明。
冷香奴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人,有一瞬间整个人都痴了。
……
而唐奕一边写,还一边不温不火地说话:
“既然你说我家丫头临场不精、情绪不饱,那咱们也现写一词,看看到底有没有你说的那么不堪。”
……
众人面面相阙,苏轼脸色一下就垮了下来,小声嘀咕:“他不会要‘抽筋儿’吧?”
王韶嘿嘿直乐,“多半是了。”
章悸则是狠狠一拍苏轼肩膀,“你也算可以的,唐疯子可是好久没抽筋儿了。”
“什么抽筋儿?”
冷香奴好奇问道,苏轼他们说的话,她可是一句也没听懂。
王韶笑道:“姑娘有缘,唐子浩可是很久没抽筋儿了。”
冷香奴更是疑惑,却闻苏轼侥幸道:“那可说不准,兴许……有失水准!”
可千万别抽啊,要是让他比下去,可就白忙活一晚上了。
……
说话间,唐奕已经停笔,把写好的词,往萧巧哥手里一塞。
“唱给哥听听。”
萧巧哥已经看呆了,拿着新词愣了良久,才缓步步到琴前,脸上尽是喜悦、痴迷之色。
……
琴声一响,大伙儿一怔,都不自觉地看向苏轼,因为曲子和他那首《昵昵儿女语》一样,是同一词牌。
章惇愣愣道:“这就是为了灭苏子瞻写的啊!”
曾巩皱眉,“且先听听……”
苏轼的那首词水平已经很高了,真的不太可能超越的。
……
萧巧哥终于开口唱词,而苏轼心中最后的一丝侥幸,也在巧哥曼妙的歌声里,荡然无存。
曾巩、曾布、章惇、章衡、王韶、张载等人,更是呆立当场。
“真抽筋儿了,而且还抽了个大筋儿!!”
“疯了!”
“别吵,让我缓缓。”
冷香奴更是一脸惊骇地看看萧巧哥,再看看唐奕,万没想到,唐子浩的“抽筋儿”是这么个抽法。
……
只闻萧巧哥悠扬的歌声在凝香阁中回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551章 还有一年
这首词的杀伤力太大了这首词的杀伤力太大了,毫不夸张地说,秒杀一切的存在啊。
包括苏子瞻,让“明月几时有”轰得渣都不剩了。
心说,咋想出来的呢?确实比我厉害……
……
冷香奴呆愣愣地听萧巧哥弹完,依旧不敢相信,这样一首传世好词竟出自那个满身匪气的唐子浩之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只此一句,别说是写词的人,就算是谁唱了,谁都是百世流芳的荣耀。
可惜,这样一首绝世好词却不是写给她的。
……
而待萧巧哥曲落,苏子瞻也回过神来,忍不住朝唐奕一叹。
“学生受教了,先生所作,豪迈不失柔情,凌绝万丈、情似海深……”
“轼,不足也。”
好吧,“先生”都叫上了。
……
“呃……”
这就特么尴尬了,让“正主儿”给夸了。
唐奕局促地哈哈一乐,摸着鼻头,“哈,一首浪词而已,不足为赞,不足为赞。”
本是谦虚,听到曾巩等人耳中,却是何其刺耳。
浪词?你再给我浪一个看看?
苏轼作为当事人,与唐奕无形中的一场较量,最是深刻。
此时,他反而收了平时那股子浪荡气,较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