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调教大宋_分节阅读_第349节
小说作者:苍山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35 MB   上传时间:2025-05-22 11:42:50

  这小子是真敢想啊?

  给儒生上课,和给有官身的进士上课,那能一样儿吗?

  这就好比后世的清华、北大,再牛叉也只是个培养人才的基地而已,和“中央党校”,能比吗?

  不说一下提升了好几个重量级,性质也变了啊!

  而且,大宋培养后备人才的地方也不是没有,之前说的集贤院、昭文馆、翰林院,这三大馆阁就是干这个的。

  要是范仲淹向赵祯觐言,让补官新仕来观澜听课,那就等于把三大馆阁给架空了。

  这可不是一句话就了事的事情,这相当于改制,观澜一下从大宋第一书院,很可能直接跳到大宋第一庞大的官属机构的层面。

  “大郎可知道,这可不是你我师徒在此说说就能定下来的大事。”

  别说他这个退下来的官员,就算是赵祯都说了不算。

  唐奕没想那么多,只要有利于现状的,他就敢说敢做。嘿嘿一笑,“所以说,和陛下商量嘛。”

  “不考虑其影响的情况下,老师只要细一思量,就能知道这其中的好处吧?”

  说白了,唐奕就是想让这些有经验的朝臣,把经验传授与分享出去,让新晋官员在上任之前就能少走一点弯路。

  若是形成常态,把这些名臣大儒为官数十年的宝贵经验系统地整理、总结出来,那么,将来即使不用他们,观澜也可以把这些经验一代一代传下去,这可是造福大宋的好事儿。

  “这其中的利弊,陛下和各位相公一定能理解的,老师好好去说,应该不难吧?”

  “可是,如此一来,还要三馆何用?”

  “研教分开嘛,三馆负责研究国史、政纲;我们负责总结经验、传道教导。”

  “况且……”

  “况且什么?”范仲淹有些无奈。

  前几天刚说完这小子,让他低调点,少管点闲事。这回可好,不动军制,改向官制下手了。

  “况且,有山门前柳七公的殊荣立着,朝臣们不一定反对。”

  有这等好处,观澜做的越大,逼格越高,对那些来任教的朝臣来说,当然也是有好处的。

  ……

  “别把我大宋属官都想的那般功利!”

  “对对!”唐奕顺着老师说。“咱大宋都是高风亮节的风骨名仕,行了吧?”

  “哼!”老范吃味地横了唐奕一眼。

  “那老夫就试试吧。”

  ……

  想法是好的,但是,范仲淹去试,赵祯也犯难啊。

  他这个和稀泥的高手,现在也有点不知道怎么办了。

  主要是,把观澜一下提升到“官属”的层面,这本身就不是一道圣旨,或者朝上议一议就能决绝的问题,这其中牵扯的因素可太多了。

  比如,既然观澜授业补官,那观澜就不能叫书院了,从国家角度来说,必须是朝廷有职有衔的官属机构。

  按说,大宋也不是没有官办的学校,本就有太学、应天书院等等,一系列的官学。

  可是,怎么给观澜评级呢?就算提了官学,也达不到三馆的高度吧?可偏偏它行使的又是三馆的职能。

  好!

  就算把观澜提到馆阁的高度,那儒生和民学怎么办?白衣书生就读大宋馆阁?他们也不够格啊!

  再说了,范仲淹是名义的观澜主事人,这相当于给范仲淹单设一馆啊,不定朝臣们怎么想呢。

  “范卿!”赵祯苦着脸。“要不?就算了吧,难度太大。”

  范仲淹道:“臣知道陛下为难什么。主要还是……要不陛下下道旨,先把臣等革官,也许能少些阻力。”

  为补官开设政务之课,这是好事,范仲淹当然也希望这事能成。

  至于官不官的,说心里话,现在观澜的那几位,还真是没有一个在乎的。

  于名声,有柳永开了先河,那立像往门山前一站,还有皇帝赐文,必定传名百世。

  于钱财。

  好吧,其实大宋很多官员不愿退休,或者退休想搏一高位,都是奔着工资去的。

  大宋当官和不当官的工职待遇实在差太多了。

  问题是,于钱财,观澜缺钱吗?也不想想,唐奕这个大财主能对自己的老师们吝啬?

  要是把范仲淹他们每人每月的用度补贴说出来,能嫉妒死这帮当官的。

  于名于财,范仲淹还真不在乎这个官了,反倒觉得卸了更好,可以安心做事。

  “别。”

  范仲淹不在乎,赵祯可在乎。前朝老臣几乎都在观澜聚着,这是一股无形的力量,可不能轻易就放开了。

  “范卿先回去,让朕再想想。”

  “臣,告退!”

  ……

  第二日早朝。

  朝议过后,本应下朝。

  可是,赵祯却是没动的意思,笑着看向朝臣。

  “对了,朕想起一个事儿来。”

  “昨日,范公进宫汇报休政殿养护、修缮之事。”

  众人一皱眉,体政殿也没修几年,怎么就要修缮?

  只闻赵祯继续道:“我听范公说,你们好多人都要去观澜客讲?”

  ……

  下面人咯噔一下,心说,陛下提这个做甚?是要阻止??

  ……

第419章 丢不起这个人

  赵祯一问,听说你们都要去观澜做客讲。

  文、富等人一怔,不知道赵祯什么意思。而孙沔、傅求那一帮却是一喜,感觉一下就来了,心说,让你们得瑟,出事儿了吧?

  反正无论下首官员心里是怎么想的,朝堂之上为之一肃,半晌也无一人出声儿。

  赵祯抿然一笑,“别误会,朕没有别的意思。”

  “嗯?”孙沔、傅求感觉又不是那么好了。

  “众位爱卿操劳国事日夜不辍,却还能心系后辈,扑身文教,朕只是欣慰,又怎有责备之意呢?”

  孙沔心中一阵哀嚎,“官家这是故意恶心我们呢吧?心系后辈?那帮为老不尊的,就是去往脸上贴金的啊!”

  不想,却闻赵祯继续道:“提这个事儿,是因为……”

  “昨日范公有一提意,朕一时不决,要与众卿商议一番。”

  “范公言,如今东西两府、三馆学士,皆有重臣牺牲休沐之期要去观澜开课授业。他这个置仕之臣,一下子成了满朝名臣的山长、上司就有些欠妥了。”

  孙沔暗自点头,算他范希文识趣,这般殊荣却是让人眼红的。

  “所以……”

  赵祯故意顿了一下,“所以,范公自请辞去观澜山长之职,让朕……”

  话还没说完,孙沔心里咯噔一下子,暗叫不好。

  “让朕代理观澜书院山长之职,众卿以为如何?”

  ……

  噗!!!

  孙沔和傅求一口老血差点没喷出来。

  以为如何?当然不行!好事儿都让他们占尽了,范希文当山长,和皇帝当山长那能一样吗!?

  太学那么牛叉,也没说皇帝去当山长啊?

  可是,文彦博已经乐坏了。

  还有这等好事儿?

  大步出班,“臣以为,观澜书院是为我大宋治学之典范,范公、杜公等名儒贤臣,以布道天下为己任,虽辞公职,然教书育人之德由胜在朝。”

  “臣等不才,虽无范、杜之能,然,深受其所感,愿以绵薄之力助之。”

  “陛下此时,若能出任山长,必将感召天下儒堂,再续皇宋文风之盛也。天子之躯,亲涉文教,万民之福也!”

  “遂!!”文彦博一抖衣袖。

  “臣!附议!”

  孙沔又是一阵哀嚎,文扒皮一阵抢白,说的头头是道,好像谁反对,谁就是有黜大宋文风;谁反对,谁就是破坏万民之福一样。

  太阴险了吧?

  这时,富弼也已经出来了。

  “臣以为,观澜两科大比独占鳌首,书院之能天下皆知,成功所在,却需我等深思。”

  “如今,百官志起投身师业,是为我大宋文教兴盛之兆也,需鼎力助之。此时,若陛下接掌观澜山长,必可把观澜精神推行天下。此乃宋之幸也,民之幸也,天下儒生之幸也!”

  “遂!”富弼也一抖衣袖。

  “臣,附议!”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63页  当前第34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9/106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调教大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