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调教大宋_分节阅读_第140节
小说作者:苍山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35 MB   上传时间:2025-05-22 11:42:50

  好吧,抄着抄着,唐奕脸皮也就厚了。

  尹洙没说话,又往后仔细翻看,待大概看完,才把课本递给范仲淹。

  “拼音注音法加之此文,大郎可为蒙学之宗师矣!”

  众人不禁疑惑,什么作文得尹师鲁如此之高的评价,可与拼音注音法同日而语?于是都凑到范仲淹身边一同观瞧。

  范仲淹翻开的那一页赫然写着:

  《三字经》。

  ……

  “三、百、千”是中国传统三大启蒙教材。

  《百家姓》,因其象征着中华姓氏的传承和对文字的认知,而被流传;

  《千字文》,因其不重复的千余汉字,也是蒙学识字所用。

  《三字经》,则是用极其精简、浅显的文字,记录了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

  而其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的同时,既了解常识,学习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又懂得了的做人做事道理。

  可以说,《三字经》是古代启蒙教育最重要、最全面的教材,地位尤在《千字文》、《百家姓》之上。

  唐奕为了民学,都把拼音搬出来了,又怎么可能放过这篇蒙学巨作呢?

  只不过,唐奕也不是完全照抄,其中关于历史典故的段落,他只节选到宋之前的句子,像什么: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这种要掉脑袋的句子,是肯定不能要的……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范仲淹念念有声,一气读完,心中却掀起了惊涛骇浪!

  三字一句,四句一段!

  全文不过千余字,却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涉,简直是绝妙!

  不但有生活中的名物常识,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又罗列出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先秦诸子的著作。

  而史典方面,从三皇治世讲到五代乱国,历朝的经典人物典故也一一收录。

  可以说,一个蒙童如果能把此文学通,就基本完成了对天地万物的认知。

  尹洙说得一点没错,凭着拼音注音法,还有这篇《三字经》,唐奕便可为蒙学宗师矣!

  老头儿想到这儿……

  一背手,

  转身就走……

  唐奕看着老师急行而去的背影,心说,你就不夸我两句?再说,你走就走,把课本还我啊!

  他倒不是心痛一本课本,而是那上面有为给孩子们上课做的批注。

  唐奕当然不知道,他那本《蒙学》第二天就摆上了赵祯的案头。

  ……

  范仲淹就这么潇洒地走了,另外几位师父却没走。

  刚刚唐奕讲了一个时辰,虽然大致上已经明白了拼音的用法,可是,他们还想详细地听听唐奕是怎么传授给孩子们的。而且,这个用墨板白字来教学的方式很新颖,老师父们也想进一步的了解。

  于是,从那之后,每天上午,唐奕在观澜上院听老师父们讲学,下午则换到民学,老师父听他讲课。

  几天听下来,还真让这些名儒听出一点不一样的东西。

  除了墨板的好处,还有拼音的应用,最主要的就是,唐奕对课时的分配。

  以往,尹洙等人给儒生授课,像尹洙、孙复身体情况好的,都是一讲半天;杜衍、柳永因为年岁大了,没有那么好的体力,也是最少一个时辰。

  但是,唐奕给童子授课却不然,每课半个时辰,以沙漏记时,从不增减。到点儿下课,让童子歇息半刻,再继续授业。

  而且,上节课与下节课从不重复,上节讲了《蒙学》,下节就讲《数术》,两门学问穿插进行。

  开始,老师父们还觉得唐奕这样施教有些欠妥,在他们看来,半个时辰根本不够讲嘛?

  可是,自己亲身听了几课之后,大家的想法就都变了。

  他们发现,唐奕这种短时间、穿插课目的授业方法,不但童子们学得不累,老师讲得也不累。

  而且,小童们好像学的也比正常授课快很多,再加上墨板白字的明了直接,往往唐奕一节课所传授的东西,就赶上一般的先生摇头晃脑地教上半天了。

  最后,老师父们找唐奕商量,是不是能在观澜上院也试行一下这种授业方式,看看这种短时授课的方式在儒生们中间有没有效果。

  唐奕当然说好啊,他对那种一个师父一讲就讲半天,听得头昏脑涨的传道方式早就厌恶至极了!

  于是,唐奕和几位师父一商量,给观澜上院订起了“课程表”……

第179章 传承

  给观澜上院安排课程表,其实也没什么难的。采用的是,上午四课,下午四课的方式,每位师父穿插授业。

  这样,不但师生都不至于疲累,而且也能按各个师父不同的善专,还有课业的轻重,来增减课时。

  最主要的是,几位师父都不年轻了,这种一天最多授业一个时辰,而且是分两次进行的方式,对他们的身体也有好处。

  至于他们也要试用墨板教学的要求,在唐奕极力反对之下,没有达成。

  一来,写板书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二来,灰尘太大,不利健康。

  要知道,这几位可是国宝级的大儒名仕,多活一天,都是观澜书院乃至大宋朝赚到了!

  唐奕之所以又是定下养生餐食,又鼓动他们每日晨练,就是为了让范仲淹这几位老师父身体棒棒的,多活几年!

  ……

  生活就是这样,唐奕其实也没想到,小小的一套拼音注音法对这个时代这么重要;也没想到,不经意的一些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方法会起到这么大的作用。

  更没想到,本以为会很耗精力,很艰难的民学,其实并没有他想像中的那么难办。

  起初,上院的儒生看先生们都去听唐子浩讲课,一时搞都不清状况,怎么几位大儒都去看唐子浩教鬼画符了?

  于是,他们也耐着性子来听了几节课。

  一听下来,他们才发现,原来那鬼画符是极为高绝的注音法,自然都来了兴致,认真地跟着学了起来。

  后来,因为民学围的人太多,而且谁都可以来听,又吸引了一些回山村民和山下挖河湾的民夫弟子跑来听讲。

  再后来,董惜琴闲来无事,也抽空来到课舍之中听唐奕讲课。

  唐奕不但不反对这些人来,反而颇有成就感。

  不过,这也苦了唐奕,为了让外面的人也听得清楚,他不得不尽量地大声讲课,没几天,嗓子就受不住了,几乎说不出话来。

  但是,没想到的是,他这种尽心尽力、有教无类的授业精神打动了一些人,使得观澜民学以一个让唐奕始料不及的速度迅速壮大!

  ……

  唐奕的嗓子讲课讲哑了,以至于根本无法继续上课,二十七个孩子,加之上百号在课舍外面听课的百姓失望之余,也由衷地心疼起唐奕。

  后世的人可能无法理解那个时代的普通百姓对知识的渴望,看似唐奕做了一件不起眼的事情,但对于大宋的普通百姓来说,这却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最开始,是上院的一个儒生找到唐奕,这个儒生是随孙复从泰山书院投奔而来的,姓胡,名林,字众森。

  胡林来找唐奕的目的,让唐奕颇为意外,他想帮着唐奕在民学授课。

  按说,明年开春就是大比,胡林二十有二,正是待考之龄,不应该到民学来分散精力。

  不过,两人一聊,唐奕才知道,这个胡林,家境殷实,在老家,胡家是数一数二的富贵人家。他在泰山书院之时,就属于不上不下,混资历的存在。

  胡林跟着孙复来到观澜书院,全是因为这货想出来长长见识。对于什么春闱之事,他根本没兴趣,而且水平在那摆着,就算想考也考不上。

  这些天,胡林也在民学听讲,而那种上百号穿着粗衣破袍,眼巴巴看着唐子浩一个人在堂中授业的场面,把胡林深深地被震撼了。

  原来,即使不用名、不用权,也不用钱,只需要如此简单地一点点付出,就能得到如此的成就。于是,胡林来找唐奕了,他想像唐子浩一样,站上三尺讲台,用学问去感召更多的人!

  对此,唐奕当然是乐意的。

  《蒙学》课本之中,除了开篇的拼音法,《三字经》后面的东西几乎都是儒家的经义节选,找一个人来教根本就不是问题。而且,说不定比唐奕教得还好呢。

  ……

  胡林是第一个,却不是最后一个。

  胡林站上课舍讲台的第二天,就有一个叫马阳,马子明的儒生找来了。这位更加让唐奕欣喜若狂,因为马阳不单能教《蒙学》,他还能教《数术》。

  宋人真正精研数术之学的人真是少之又少,就算精通的,在唐奕面前真的就是不值一提。

  作为一个后世的理科生,都不用拿什么高数、微机分这种东西,只需要初中数学的一元二次方程,就能把绝大多数人轰成渣渣。

  这个马子明虽然肯定达不到唐奕的水平,但是,教给蒙童的本就是极为简单的加减法,马子明是完全可以胜任的。而且,以他的数学基础,唐奕已经在琢磨着传授他一些高等数学的知识,将来说不定会是自己的一大助力。

  ……

  胡林和马阳的加入,一下子分担了唐奕很多的压力,就算他嗓子哑了没法开课,也可由两人代之。而二人也给观澜上院的儒生做出了榜样,范仲淹也似乎看到了一条全新的教学之路。

  这种更开放,门槛更低的育人之法,比之儒家闭门造车,关起门来实行精英教育的方式,更容易在百姓之中传播。

  所谓知书达理,识字之人、懂理之人越多,对大宋来说,就越有好处。

  于是,范仲淹干脆让上院儒生,除了明年应试之人,余者轮流去民学授业,一来磨砺自身,二来传道天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63页  当前第14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0/106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调教大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