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调教大宋_分节阅读_第139节
小说作者:苍山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35 MB   上传时间:2025-05-22 11:42:50

  还真不是大食文。

  所谓大食文,就是与大宋同一时代的阿拉伯帝国所用的阿拉伯文。

  唐奕可不会什么阿拉伯文,但,杜衍说的也没错,他现在所写的,确实是大食人传入中原的——拉丁字母。

  拉丁字母最早是由罗马人从埃及字母中演变而来的,逐渐传遍欧洲。唐代由阿拉伯人传入中原,所以,杜衍以为是大食文。

  现在在开封也能找到会这种文字的大食商人,只不过拉丁字母只在少数大食商人之中有所流传,并没有被宋人所熟知。

  那唐奕为什么把他弄出来呢?

  图省事儿!

  拉丁字母是后世应用最广的文字,包括在汉语中也有应用,就是汉语拼音。

  开办民学,首要的问题当然是教孩子们识字。而识字,当然就离不开注音的问题。

  后世习惯了拼音注音法的唐奕,对大宋所用的“反切注音法”简直是深恶痛绝,实在是太特么麻烦、太特么难了!

  反切法,说白了就是用两个字为一个字注声,取第一个字的声母,与第二个字的韵母结合,读出新字的读音。

  例如说:‘之乎’为‘诸’。

  就是取‘之’字的声母‘zh’,和‘乎’字的韵母‘u’相结合得出‘诸’字的读音。

  不但繁琐,而且很容易出错。

  于是,唐奕豪不犹豫地选择教孩子们“拼音注音法”,这个相对简单得多的方法。

第177章 教大神

  其实,拼音法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但那时候的人是用梵文代替声、韵母来拼写汉字,所以此法未能得到普及。

  为什么呢?

  一来,没有形成系统的拼音规则;

  二来,就是梵文拼音还不如“反切法注音”来得简单呢。

  看过梵文的都知道,那东西不但繁琐,而且长得都差不多,没个几年工夫,根本分不出谁是谁。

  不用梵文注音,也可以用“威氏拼音”,其实就是用汉字符号来代替声、韵母,类似于片假字的模样。

  可是,唐奕没学过啊,让他造一堆汉字符号,还不如“拿来主义”省事呢!

  所以,唐奕图省事儿,直接照搬后世的拉丁字母拼音。

  ……

  把二十三个声母和二十四个韵母都写在墨板之上,唐奕才回过身来,指着墨板上的“鬼画符”道:“大家跟我读……b、p、m、f”

  “b、p、m、f”

  “d、t、n、l”

  ……

  范仲淹在后面听得脸都绿了,最后气得直发抖,就差没当场掀桌子了。但是人太多,他老人家还算够意思,给唐奕留了个面子,强忍着没发作。

  还好,唐奕只讲了不到半个时辰,教了十几个“鬼画符”就一声令下——

  下课!

  不论是二十七个孩子,还是观澜上院的儒生,无不一哄而散。

  儒生们走时还止不住地摇头,这唐子浩简直就是误人子弟!半个时辰都不知道他教了什么,除了记住十来个“鬼画符”的读音,什么都没有。

  “唐大郎!!”

  等人群散去,课舍之中只剩下唐奕和一众老师父之后,范仲淹一声暴喝,终于发飙了。

  他其实要求不高,哪怕唐奕只是教教这些蒙童识字,那也是功德无量的好事。但他万万没想到,唐奕半个时辰就教了十来个鬼画符,范大神怎能不怒?

  “你教的什……”

  “师父且慢!”范仲淹还没开始爆发,唐奕就一声高叫,止住了范大神。

  刚刚在前面,他已经注意到后面老师脸色不对,已经猜出了大概。现在要是不解释清楚,估计后果很严重。

  “您听我说!”

  “说什么!?”范仲淹立着眼睛气得不行,他还能说出什么来?

  ……

  唐奕哪敢说别的?

  他飞速地把墨板上的声韵母读了一遍,也不管师父们记没记住,脸色是不是更难看了,直接在墨板的上写出“巴、博、怕、叵”四个字,并在字旁标出拼音。

  不快点不行啊,范师父已经在爆走的边缘了。

  这四个字正好是声母前两个“b、p”和韵母前两个“a、o”的四个组合。

  范仲淹一愣,“这是做甚?”

  尹洙倒是看出些门道:“大郎这是在注音?”

  唐奕大赞道:“还是尹师父慧眼如炬!”

  说着,他指着“巴”字的注意道:“b为声、a为韵,合在一起就是巴(ba)的读音。”

  “原来是注音……”范仲淹神情稍缓,不过既有“反切法”,也有“直音法”,他又弄这鬼画符做甚?

  虽然还是不满,但也耐着性子看着那四个字与“鬼画符”的声韵,细细地琢磨起来。

  ……

  唐奕挑这四个字都是声韵母的头两个,他只说一遍,范仲淹就记住了。一看之下,发现确实有些玄妙。

  “那后面的几个韵如何读?”范大神盯着一墨板的声韵母出言问道。单单两个说明不了问题,要更多的验证才能知道此法可行与否。

  范仲淹现在想的是可不可行,他根本没想过,这个注音法比反切法简单了不知道多少倍!

  ……

  当下,唐奕也不迟疑,立刻把全套的声韵母教与几位师父。整整一个时辰,几位白胡子老头儿就跟着唐奕如孩童学语一般,在课舍里把拼音注音法学了一遍,弄得民学的孩子们下面的课都没法上了。

  上院的儒生们满脑子的问号,心说,这几位师父咋还不回来了呢?咱们也得上课啊!

  而在民学课舍之中,不论是范仲淹,还是尹洙,又或是杜衍、孙复,越听越震撼,越听越心惊。

  这看似鬼画符的东西,其实学起来极为简单,而且用起来更是方便至极,只要熟记这四十七个声韵母,任何生僻之字立刻就能依注音念出。再配合唐奕所说的声调标注,读音极准。

  “这……”

  到最后,几位师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这是你想出来的?”范仲淹脸上没好表情,心里却乐开了花,这小子终于把心思用对了地方!

  ……

  “呃……”唐奕不好意思地挠头。“平时没事儿瞎琢磨的。”

  “有此妙法为何不早些拿出来与我等细说?险些耽误了大事!”

  唐奕心说,刚才你还想骂人呢,现在又嫌我说的慢了?

  此时,范仲淹终于露出会心的笑容。暗道:“这小子还不知道,无意间让他弄出一个造福天下的大功德,可比他挣上百万家财要有用得多!”

  拼音注音法!

  有了这么一个简单方便的注音法,能省去读书人多少的时间和精力!?

  没经历过古代蒙学识字的过程,当然不知道那是多么的艰难,“反切法注音”确实太不方便了。

  一个蒙童从识字开始,最起码要死记几百个常用字的读音,然后才能通过这些字的读音把《韵略》上的字认全。这个过程全靠死记硬背,且十分的慢长。

  “反切法”说白了就是教识字的人识字,必须要有一定的认字基础,你才能用它来认字。所以,不识字的百姓没办法应用。

  在几位师父看来,这个拼音注音法,最主要的意义可不是教识字的人“识字”,而是让不识字的人做到“达意”。如此简单易学的四十七个符号,只要推广出去,几乎人人都学得会。

  想像一下,如果这个方法普及开来,大宋百姓人人会用拼音法读字……不对,人人都会不现实,只需要一半,甚至三成的人学会拼音法,那么,到时只要在汉字上标上拼音,不识字的百姓都不需要认识字面上写的是什么,只需按拼音读出其音,按读音去理解字面的意思……

  那就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了!

第178章 三字经

  为什么说那会是了不得的事情呢?

  打个比方,朝廷发往州府的公榜檄文,以往都需要有人唱榜。百姓之中识字的人太少了,就算你贴出去,绝大多数百姓也不知道上面写的是增税,还是减税,是缉盗,还是施恩……

  无形之中,既增加了官府的工作量,又因为传播上的局限,影响了实施的效果。

  要是标注了拼音呢?那就会有更多的人看得懂。

  “还可以用在蒙学书籍之上。”

  几位大儒已经开始考虑拼音的应用了。

  “若是在《广韵》、《韵略》、《千字文》、《孝经》之上用拼音标注,那蒙童只要会此拼音,即使没有先生授业,也可自学识字,简直方便至极!”

  “嘿嘿。”听师父这么一说,唐奕忍不住乐了。

  随手拿起桌上的《蒙学》课本,“我已经用上了。”

  “用上了?”

  杜衍接过翻开,发现第一课就是拼音,随便往后一翻,果然!

  无论是题目,还是正文,都已用拼音标注。可以说,只要学会了第一课拼音注音法,后面的课文不需要教,蒙童自己就可以在家阅读。

  “不错,不错!”杜衍连说两个“不错”,就把课本交给其他人,让他们也看看。

  范仲淹也知刚刚错怪了唐奕,正要说几句赞扬之辞,不想,尹洙拿着唐奕那本《蒙学》突然惊声道:

  “这第一篇作文是你所写?”

  “是……”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63页  当前第13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9/106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调教大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