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调教大宋_分节阅读_第133节
小说作者:苍山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35 MB   上传时间:2025-05-22 11:42:50

  呃……

  苏洵一阵尴尬,“老泉之号,乃学生无聊之时自娱自乐的称呼,不知公子是从哪里听说的?”

  呃……

  这回轮到唐奕尴尬了,“忘了哪儿听来的了!不过,先生的文采小子还是听说过不少的。”

  “先生不敢当!”

  “当得,当得。”唐奕笑着客气道。

  开玩笑,苏洵还当不起一个先生。

  “来来,随我上山,等老师用过早饭,就带你去见。”

  陈希亮这时插话道:“刚刚那位公子不是说,要看过作文之后,才……”

  “别人当是如此,二位的才学肯定是没问题的,老师定会见你们的。”说着,唐奕就拉着两人往山上走。

  苏洵与陈希亮对视一眼,心说,这小公子好不奇怪,他都没看过咱们的作文,怎么就知道好?

  呵呵……

  就这两位的文章,不用看也知道很好啊!

  一个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另一个简直就是科举考试的吉祥物。不但自己是进士,儿子也是进士,侄子还是进士,好友的儿子更是进士,反正跟他沾点边儿的都考上了,就跟礼部贡院是他们家开的一样。

  到了山上,二人亦被观澜的美景所慑,心说,范公的书院就是不一样,仙境一般的好地方。

  此时,范仲淹等人应该是刚散完步,正在用早饭。遂唐奕问两人道:“二位用过早饭了没有?”

  二人脸色一窘,为了早点来,少排队,二人三更就出城了,还真没吃早饭。

  “公子且去用饭,不用管我二人。”

  “那就是没吃喽?正好跟我们一起。”

  丁源、宋楷等人不禁奇怪,从来没见唐子浩这么热心过啊?今天这是怎么了?

  到了食舍,苏洵和陈希亮有些不知道干什么好,因为这食舍跟别处不一样,吃法也是见所未见。

  唐奕见二人不动,知道他们第一次来观澜吃饭,必是不适应,就为两人各拿了一个铜盘。

  “这边是馒头、炊饼、汤饼、饺儿、枣糕等主食,那边是牛乳、豆浆、米粥,那边是时令小菜,二位想吃什么,自取便可。”

  两人看得新鲜,还从来没这么吃过饭。

  而且,这里面食种类极多,花样百出,市面上常见的早点应有尽有。

  随着观澜的学生捡了几样可口的食物,二人就随唐奕找了一处僻静角落坐下。

  唐奕见也差不多了,有意无意地对苏洵道:“听说先生家里有二个惊世神童?”

  嘎!?

  虽然唐奕装着很随意地一问,但还是惊着苏洵了。

  我那两个儿子这么出名了?都传到京城来了?

  “呃……犬子不才,还当不起神童之说,最多算是聪慧罢了。”

  “先生谦虚了,令公子之才,将来必是大宋之文星也。”

  谁不喜欢别人夸自己儿子啊,苏洵心下当然高兴。

  只不过,唐奕下一句,他就高兴不起来了。

  “先生下次进京赶考,可要把两位公子带到观澜来啊!以他们的才学,老师一定会悉心教导的。”

  ……

  苏洵心里这个郁闷,心说,我哪得罪你了?还下次赶考,你这是咒我这次考不上啊?

  “还不知道公子高姓大名。”

  “在下唐奕,唐子浩。”

  噗!!

  不光苏洵,连陈希亮都把一嘴的吃食喷出去了。

  原来,这位就是狂生……

  唐疯子啊!

  进京不足半月,满耳听的都是这个唐疯子的事迹,桩桩件件就没一件像个读书人的。

  不过,看这位的作派,确有点异于常人。

  二人心说,还是离这位远点的好。

  ……

  别别扭扭地吃过早饭,二人终于逃似的由仆役带着去见范仲淹了。

  唐奕看着二人离去的背影,有点失望。

  一番攀谈下来,他发现,苏洵现在还只是个屡试不第的老举子,早没到立地成圣的地步。

  他那两个妖孽一般的儿子,也只不过是两个十岁左右的小孩牙子。

  苏仙啊!

  十一岁的苏仙,那还叫苏仙吗?

  不过,苏洵现在还没修成正果不假,但是水平还是有的。

  苏洵二人去见范仲淹,范大神一看二人的文章,陈希亮行文俊逸,不失大才。范仲淹又考了考他的经义、诗赋,觉得虽然还欠些火候,但假以时日必是良材。

  但是,苏洵……范公却没法评价了。

  简单来说,苏老泉这个人偏科很严重……

  他的经义之学算是二流,可能还没有范纯仁学得扎实,诗赋的功力根本不入流,最多只能算通顺。

  但是,这货写时文策论的本事,却是超一流水平,范仲淹看过之后,都觉得有点自惭形秽。

  苏洵的文章实在是太漂亮了,漂亮到无可挑剔!

  读罢苏明允的文章,范仲淹有种酷夏如饮甘泉的通快之感。

  “明允之时文,可为天下典范矣!”

  ……

第169章 中秋宴

  范仲淹还真不是夸张,当今文坛,也唯有欧阳永叔的文章比苏洵略胜一筹了吧!

  说心里话,苏洵虽文章写得漂亮,但是,范仲淹并不看好他能今科高中。

  无它,目前大宋的文坛还是偏向五代浮夸空泛的文风,现在朝廷贡试也是重诗赋,轻策论。苏洵文章作得再漂亮,诗词功底却是硬伤,很难在举业上有所建树。

  他甚至还不如陈希高中的可能性大。

  不过,如今的范公已经不是朝堂上那个耿直不讳之人了,现在的他,更平和,更知道什么时候说实话,什么时候善意地回避问题。

  老头儿也没有明说苏洵诗文不好,毕竟还有几个月就考试了,这个时候给仕子信心,比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

  他只是很诚恳地邀请二人在观澜书院住下了,一应食宿分文不取,并根据二人的不足,隐晦地指出,苏洵可与柳永多多论诗评词。

  而陈希高如有时政、治世之论的疑问,可随时来找他或杜衍请教。

  二人当然是大喜过望。要知道,进京举子来观澜拜会求学之人多如牛毛,但能真正进入观澜书院学习的,却是寥寥无几。

  能有此殊荣,跟着几位老相公学习,简直就是天大的造化。

  这真不是二人夸张。

  从现在京里流传的四难求就不难看出,入学观澜有多难。

  什么是四难求?

  文武至尊惜琴曲;狂生下阙观澜举。

  就是开封最难求的四件事:

  唐子浩的下阙诗;

  董惜琴的词曲;

  天下第一美酒“文武至尊”;

  还有观澜书院的举荐和收留。

  因为几位名臣大儒的关系,观澜书院已经被传神了,简直比大宋最高学府太学院都牛气。就好像入了观澜,几乎就等于中了进士一般。

  ……

  其实,这真不是观澜书院沽名钓誉、挑三捡四。

  当初,观澜的初衷就是办一所义学,让天下间那些读不起书的有识之士有一个可以一展才华的机会。

  但是,一来,从年初开学以来,大小事务不断,根本顾不上收容寒门学仕的事情;

  二来,这些赶考仕子大多数来观澜为的只是镀金。

  进了观澜书院,那就算是范仲淹、孙复、杜衍、尹洙、柳永的弟子了,这等光宗耀祖的好事,谁不想要?

  是以,现在范仲淹等人接待举子极为谨慎。虽然见到几位名儒还算不难,但要经其首肯入学观澜,却是极难。

  除了少数实在贫寒难济,又或确为可造之才的举子,观澜已经基本不收学生了。

  可是,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你不去找麻烦,麻烦自己会来见你。

  观澜出尽风头,有人却不乐意了。

  谁呢?

  开封第一学府——太学!

  往年进京仕子都会选择去太学旁听或是求教,太学的教谕们每逢大比之年也是最有存在感的。不光手底下苦心教导多年的学子又一次要在贡试之中大放异彩了,而且,全宋儒生聚于太学求教、求评,那种众星捧月的光荣很难用语言来表达。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63页  当前第13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3/106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调教大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