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调教大宋_分节阅读_第119节
小说作者:苍山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35 MB   上传时间:2025-05-22 11:42:50

  孙复这老头可是倔得很,说白了,就是有点认死理儿。别人他管不了,自己和自己的弟子还是能说了算的,文彦博可是孙复正二八经教出来的。

  所以,孙复早就给文相公来了信,礼不废,范仲淹是你师公,唐奕那个狂得没边儿的小娃娃……

  呵呵,叫师叔没商量!

第148章 回山之危

  文相公那可是将来的四朝宰执啊!上下五千年,有几个能一直牛逼了四朝的?现在却要给一个小娃娃行师礼,他能乐意?

  况且,这位小师叔还不让人省心,名声一直不太好。

  对此,唐奕也只能暗爽,不好真的和文相公较真。他可是知道,这位的心眼有点小,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给自己穿个小鞋。

  对于孙复的到来,唐奕还没有过多的兴奋,毕竟这种纯粹的大儒,少了些风流,少了些趣事,相比于范仲淹、欧阳修这种传奇大牛人,失色不少。

  可下面来的这位,却真的惊着唐奕了。

  论起传奇程度,这位丝毫不弱于老师和醉翁,论起风流,还尤在二人之上……

  好吧,就没有比他再风流的了。

  老师一直说,有一位专精诗词的能人要来回山,唐奕千想万想,除了一个欧阳修,好像也没谁比回山现在这几位更牛的了吧?还有一个胡瑷,但也是精于时文,诗赋的水平一般般。

  他压根就没往这位的身上想,因为在他看来,偶像眠花宿柳,把软饭吃出了境界,那是要在花团锦簇之中仙去,方能诠释他无敌的一生的人物!

  教书育人这种事情,他怎么会来干呢?

  没错,要来的这位大神,就是柳永,柳三变。

  三变并非柳永的表字,而是他的本名。

  仁宗初年,只因一首《鹤冲天》惹恼了赵祯,御批之时写下了,“且去浅吟低唱,何需浮名?且去添词吧。”就把柳三变的名字从中第举子之中划去了。

  于是,就有了‘奉旨填词柳三变’的传说。一生填词,倚红偎翠,传为一世风流。

  真实的历史却远比后世传说的种种要残酷得多。

  柳永一世风流不假,大宋男人的偶像,女人的梦想,也不是吹出来的。

  但其中除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依消得人憔悴’的唯美凄婉,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一种晚景愈凉的悲叹。

  柳永十九岁赴考,因留恋苏州美景,辍途于苏;二十四岁再次进京,本以为“定然魁甲登高第”,却不想,连初考都没过;后来,好不容易中了举,还因一首浪词,让赵祯给遗落了。

  一生屡试不中,几次异名而考,皆是枉然,最后只得寄情山水,以添词为生,与青楼香楼为伴。

  直到年过半百,才因赵祯临朝大开恩科,放宽对屡试不中举子的录取标准,方得以中第。

  别以为柳永中了进士就一飞冲天了,从景佑元年赐同进士及第,授睦州团练推官之职开始到现在,柳永在外面飘了整整十四年,愣是没得着回京任职的机会。

  柳大神风流是风流,六十多岁了依然是美妓相伴,艳娘侍奉,但办起事来还是一点不含糊的,在地方上颇有建树,政纪斐然。但没办法,他就是不招赵祯的待见,死活不让他进京。

  去岁,一听范公辞了官,带着尹洙、杜衍开起了书院,柳大神一琢磨,咱也别熬了,辞了吧……都六十多岁了,赶紧找个好地方发挥余热算了!

  于是,柳大神给范大神来了封信,要来书院养老。范仲淹自然乐意,别的不说,柳永在诗赋上的造诣,现在他若认第二,就没人敢认第一,就连欧阳修那个文坛盟主,也不行!

  柳永的到来,比孙复来时还要轰动,甚至可以说,是盛况空前……

  柳七公进京了,对于京中的青楼粉黛那绝对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不愿君王召,

  愿得柳七叫;

  不愿千黄金,

  愿得柳七心;

  不愿神仙见,

  愿识柳七面。

  大宋软饭王的名号可不是吹出来的,当年,桃园夫人那一榜花评,京中名妓皆唱柳词的盛况,即使是今天,依然被百姓乐道。

  来年开春就是朝廷科举盛事,与之相伴的又是一期的花评榜,有点名气的姑娘都梦想着能得柳七公一首香词,必能在榜上增色不少。

  从四月中,柳永到回山开始,回山码头,一下子就香艳起来。每天都有花船画舫留连于此,各路娇娘莺莺燕燕一股脑地盯上了回山,不是来求词,就是来请见。倒贴的,更是一波接着一波。

  唐奕这个看热闹的,都觉得有点过了。偶像就算再厉害,也没这么大魅力吧?都六十大几的人了,你忙得过来吗?

  但是,柳七公带来的疯狂并没有持续太久,一入五月,京里的小姐们就算想来,也来不了了……

  因为,汴河起水了!

  刚进五月,京师之地就是连天大雨,这雨一连下了十天,朝廷邸报上也言,凤祥路、永兴路、河东西路三地,皆是连日雨巨。不难看出,今年又是一个大涝之年。

  五月中,阴郁半月的天空终于转好,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若再下个不停,是要出大乱子的。而唯有唐奕依旧阴沉难明,他知道,真正的灾难还在后头。

  这几天,他每天都到河岸上转悠,时刻盯着水位变化。

  “照这么涨下去,不出三日,恐有漫堤之危!”曹佾站在唐奕身边,这几天,他也天天盯在回山。

  唐奕摇了摇头,“不是恐怕,是一定!”

  他指着南北两屏的狭窄河谷水道,“回山唯一的弊病就是,南北两屏的水道太窄,致使回山的水流比汴河正常水流急上一些,平时还没什么,一旦发水,必是大祸。”

  “那怎么办?能挺得过开封吗?”

  “挺不了,提前动吧!”

  曹佾当下重重点头,转身上了船,回京了。

  当天晚上,曹府、潘府,还有范宅的仆从老幼,皆收拾细软,连夜行船到了回山。

  而回山此时也是热闹非常,灯球火把一路从码头排到望河坡。回山村的佃农都在收拾用度,由黑子、憨牛等安排着向山上撤。

  王里正站在唐奕身边,布满褶皱的沧桑面庞苦色难除。

  “唐少爷,咱们回山人不缺力气,让老汉带着爷们儿们上堤吧,兴许拦得住!”

第149章 溃堤

  王里正想要上堤护坝,这话老头已经墨迹一下午了,唐奕实在不知如何解释了,只得缓声安慰:

  “王叔,人命比啥都重要,只要有命在,田里那点东西,还有几间破屋,就建得起来,人没了,就啥都没了。”

  “不至于,不至于!”老里正一脸认真地道:“老汉防过水,比这大的灾咱也拦住过。”

  “不行!”唐奕语气不容有失,“今晚必须全部上山,村里留下一个活人都不行!”

  这可不是一般的大水,这是能让黄龙起舞的千年大灾!

  ……

  黑子在一旁帮腔道:“大郎说话你咋还不听呢?让上山就上山,莫再给大郎添乱!”

  王里正还想再争取争取,但看了一眼唐奕不容有疑的面容,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闷着头,去和全村老小往山上搬东西了。

  唐奕看着真急眼,“破柜烂床抬它做甚?这得搬到什么时候去!”

  “除了细软、粮食,一律不要了!”

  王里正苦着脸,不听都不行。

  唐奕站在山脚,和黑子几乎是把所有村民赶上的望河坡!

  临近午夜,码头上最后一艘大船靠岸,见曹佾从船上跑下来,唐奕这才算长出了一口气。

  曹佾一到唐奕身边,唐奕就迫不急待地问道,“最后一船了?”

  曹佾看了一眼身后,“都来了,最后一船!”

  唐奕顺他目光望去,只见一众女使簇拥着一个少妇徐徐而来,在她身边,有两个唐奕熟悉的身影。一个仙灵钟慧、出尘脱俗,正是开封名伶董惜琴;另一位,则是那个讨人厌的恬燥丫头——董靖瑶。

  “桃园夫人!”

  唐奕躬身一礼,城里与回山有点关系的各家都过来了,自然少不了桃园居。

  别看唐奕来开封一年半了,尹先生又时常出入桃园居。但这位风尘传奇,唐奕还是第一次见到。

  那美妇微微一拂,“让唐公子费心了!”

  “夫人说的哪里话,尹师父待我如子,夫人称一声大郎便可。”

  桃园夫人点点头,也不矫情,“师鲁常常提起你,说大郎有经国之才呢!”

  “尹师父过誉了。”

  桃园夫人一笑,看了看左右的董惜琴和董靖瑶。

  董惜琴会意,上前一步,矮身一拂,“见过唐公子!”又对唐奕身边的黑子也施一礼,“黑子大哥。”

  黑子腼腆地一笑,手都不知道放哪儿了,“惜琴姑娘……”

  唐奕拱手回礼。

  这时,那个‘恬燥丫头’也出来了……

  只见她莲步轻移,颇有仪容,粉嫩的小脑袋微微低着,面容娇羞可爱,来到唐奕面前,深深地向下一拂……

  “见过唐公子……公子万福!”

  唐奕没吓死!

  “哦靠!搞什么鬼?”

  “呃……这不是她风格啊?”

  他却不知,这董靖瑶在桃园夫人面前,可是一点都不敢造次的。

  黑子当然知道唐奕心里想什么,再说,现在也不是客气的时候,出声道:“夫人,请随我上山,已经准备好了住所。”说着,便引着桃园夫人等一众女宾往山上走。

  董靖瑶故意稍稍落后众人一步,待所有人不注意之时,猛的朝唐奕一挑下巴。

  唐奕看得真切,不由一激灵,原来是装出来的……

  但是,现在真顾不上和一个小丫头片子斗气,人下来了,船上还有潘曹两家的细软财物,要连夜卸船。

  本来,唐奕以为,桃园居算上佣工使女,最多也就十几个人。可没想到,等桃园夫人过去之后,后面竟跟了一大串。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63页  当前第11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9/106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调教大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