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崇祯十七年秋_分节阅读_第642节
小说作者:话凄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8 MB   上传时间:2025-05-29 10:30:34

  (求月票,推荐,定阅,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1403章收拾人心

  临潼一战的影响十分巨大,因为金国主力的溃散,致使长安无兵可守,金国太子齐正额在济尔哈朗第三子勒度,以及一些满蒙贵族的簇拥下西逃至乾州,准备竖起大旗抗明。

  如果豪格有个三长两短,这些人便打算效法故唐,拥太子登基,然后找西域借兵,对抗明军。

  受命留守长安的大学士孔闻褾,未能肩负起在长安组织防御的责任,而是选择了自杀来逃避亡国现实。

  在这次危机之下,金国有点能力的大臣,基本都被派了出去,留下的孔闻褾,反而最缺能力,主管的也是礼部这样的嘴炮部门,他面对明军扑向长安,心灰意冷,只想博个好名声,选择一死了之。

  长安城内的金国官员逃走大半,剩下的一部分感到金国已然没有前途,直接向王彦投降,使得时隔十五年后,长安城得以兵不刃血的光复。

  不过虽然拿下长安,但是明军依然面临许多问题,除了要向西追击金军之外,关中各地流民与金国溃军结合在一起,也将成为明朝的巨大隐患。

  崇祯年间流寇能够做大,除了天灾人祸等原因外,明朝的边军加入流寇,也是一个重大的原因。

  五月初三,金国工部尚书,领着百官在长安东城外举印投降。

  王彦先派大军入城,控制街道、官衙和宫殿后,黄昏时分,骑马进入城内。

  城门两侧,是摘了官帽,跪在地上的金国官员,王彦打马慢行,享受着进入长安城的荣耀。

  不过进城之后,没有欢迎王师的欢呼,也没有张灯结彩的欢迎,更没有箪食壶浆,场面却比较冷清,入目的只有两个字“萧条”。

  这一次明金大战,对长安影响巨大,城内户口锐减,街市空了一半,可以说是百业萧条。

  王彦穿着金甲,在众多将领的簇拥下,打马在街道上慢行,街道两侧每隔五尺,就有一名士卒持矛背对着街道站立,街道旁屋宅上也有明军士卒监视着,保卫王彦的安全。

  整个街道上,除了明军十卒和倒在地上的车辆,散落的枯枝落叶外,没有一个人影。

  这固然是为了安全考虑,禁止人员上街,也是因为确实没有什么人,而且即便有人,也多半不会跑来欢迎。

  明朝丧失关中已经有十五年,年轻一点的人对于明朝完全没有映像,不认为自己是明人,而老一点对于明朝都是不好的记忆,这种情况下,明军进入长安,百姓对明军不会有什么鱼水情,有的只有憎恨和恐惧。

  明军进入长安后,对于长安城内的百姓,也不信任,采取严加防范的态度,双方的隔阂便更深。

  看到这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王彦不禁紧皱眉头,他骑在马上左右看了看,发现沿街的屋宅和店铺,都门窗紧闭,偶有打开一丝缝隙观察的,一看见他靠近,便也立刻“啪”的一声,猛然合上。

  “唉,看来孤王并不受欢迎啊!”王彦见周围情景和紧张的气氛,不禁感叹道。

  众将也觉得在这街上行走,感受到窗户和门缝后的目光并不友善,不禁有点瘆得慌,觉得很不自然,感觉随时会有人对他们不利。

  李过左右看了看,舔了舔嘴唇,“监国,还是速度去皇宫吧。”

  不多时,王彦等人便进了金国的皇宫,并将节堂临时设于此地。

  这时一众人翻身下马,便直投大殿而去,一路上可以看见宫城内人来人往,士卒们从皇宫内搜刮出一箱箱的金银珠宝,文字古玩,往外面运送,将士们看见王彦纷纷行礼。

  王彦与众人来到大殿,里面丝绸,破碎的瓷器,还有散落的纸张,满地狼藉。

  王彦走到中间,环视了一周,然后转过身来,沉声说道:“孤王就在这里说吧。”

  众将闻语忙分列两边站好,行礼道:“是!”

  “看得出来,长安百姓对于我们并不欢迎,他们从贼久矣,已经被豪格迷惑,我们必须要尽快挽回民心,才能站稳脚跟。”王彦沉声说道:“李元胤,你安排人手,巡视长安城,先恢复秩序,各部将士不得扰民。另外按着金国在长安的官员和权贵名单,进行清理,留下的先进行监视,跑了的抄没家财,以充国库。”

  李元胤当即出列抱拳,“臣明白。”

  王彦随即又对余太初道:“城中粮号的东主,你见一见,让他们恢复买卖,另外孤会播出一笔军粮,作为平价粮出售,你要把城内的粮价压下来。”

  粮价就是个定心丸,能解决吃饭的问题,时间一久,人心便就定了。

  大部分普通人都是健忘的,只要安定下来,用不了几年,关中就会从新接纳明朝的统治。

  余太初也抱拳道:“臣遵命,保证先将长安粮价稳定。”

  王彦点点头,又补充道:“另外在四门都要设粥棚放粥,还要竖旗招降金军溃卒,有多少收多少,不能让溃兵与流民和土匪混在一起,否则将形成大患。”

  现在关中饥民四起,明军在临潼击败金军后,金军溃兵漫野而逃,还有屯军也跑了不少。这些人如果和流民混在一起,立刻就能成为骨干,那流民就不好对付了。

  余太初忙又点了点头。

  吩咐完这几件事,王彦随即吩咐李过道:“眼下金国虽败,但是豪格、吴三桂、孟乔芳这三人都没有抓到,我们还不能掉以轻心。算时间,王得仁应该已经出青海,正在攻击雍凉,你收拾收拾后,立刻率忠至镇西进,同王士琇、刘芳亮三路并进,争取将金军残部,歼灭于陇西一带。”

  明朝之前的计划就是五路伐金,其中一路就是从青海南部出击的王得仁部,明军与金军主力在关中激战这么久,王得仁按着计划,现在应该已经拿下了甘州、凉州和西宁府。

  如果这个目标达到,那明军很有可能将吴三桂、孟乔芳歼灭在平凉、兰州、秦州等地区。

  “臣准备后,明早就拔营西追,一定彻底消灭金军。”李过肃然抱拳。

  ······

  凉州,历史悠久,是金国西面的一座重镇,联络东西,原本处于金国腹地,但此时在凉州城下,却营帐蔓延,驻扎着一支明朝的军队。

  这正是从青海杀出的王得仁部,大军四月占据西宁府之后,便北上直取凉州,只差一步,便可将金国拦腰斩断。

  这时天色刚蒙蒙亮,王得仁便独自站在大营门口,默默注视着数里外的凉州城墙,他携带的牛羊已经不够吃,必须尽快破城······

第1404章包抄敌后

  金国的版图拉得很长,像是一只双头鹰,一头望着西域,一头望着关中,又如一条巨蟒横陈在前。

  雍凉之地和河西走廊,是金国东西链接的重要枢纽,犹如蛇腹,明军如果能够拿下雍凉,就等于将金国一分为二,关中和陇西地区的金军便无法西逃。

  若是能够将金国主力尽数歼灭,那就可以避免明国西部边境,有一个强大的西金出现。

  早几年前,明朝就开始经营青海南部,并重新确立与乌斯藏的关系,目的就在金国的腹部放一把匕首,顶着金国的腰眼子,从战略上对关陇地区形成包围的态势。

  王得仁肩负的责任就是包抄关陇,他率领两万人马,从青海南部北上,突袭西宁府,杀了金军一个措手不及,然后迅速北攻凉州。

  只是不想金国的户相虞胤正好在凉州城中,王得仁攻打已有十余日,却始终没有破城。

  自从唐鲁两王斗争失败,唐王被囚禁于高墙,鲁王远走南洋之后,唐系和鲁系的将领,近些年来其实都不太如意,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因为朝中后台倒台,王得仁的日子并不好过,被安排到青海南部驻守,等于是边缘.化,等同于流放。

  由于道路不通,造成物资匮乏,再加地方贫瘠,驻扎于青海绝对不是一件令人舒服的事情,甚至比不上关外苦寒之地舒服。

  这次他成为伐金的第五路大军,而且是承担奇兵的任务,对于王得仁来说,绝对是一次翻身的机会。

  唐王倒台后,唐系大佬金声桓身死,只有最先投靠王彦,一直给王彦通信的李元胤混得不错,其他唐系旧将,都过的普普通通,不是被排挤,就是得不到升迁,失去了政治前途。

  这次他能得到包抄金军的任务,也不是有人要关照他,而是恰巧他就在青海这个苦地方驻防,所以才落在他的头上。

  王得仁意识到这对他来说是一次机会,如果这次能将任务完成,那就算立了一件大功,或许就能更进一步,从新得到朝廷的重用,避免一辈子都在边境调动。

  因为这一点,王得仁对这次作战十分用心,准备大显身手,不过粮食一项却成了他的紧箍咒。

  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青海与四川间道路不通畅,有大山阻隔,所以运输十分不便,青海明军的补给,主要来自明军控制的青海南部区域,以及乌斯藏都司。

  这两个地方都不富裕,王得仁只带了够吃一个月的牛羊,便向北进军。

  他原本是打着以战养战的心思,寻思着能从金国这里获得一笔粮草,但是打下西宁后才发现,金国的府库早已空空如野,比他还要穷。

  现在他的粮食已经只够十余天,也不知道明军主力何时能赶来,他只有尽快打下凉州,来解决粮草的问题,同时彻底切断金国与西域的联系,完成此次出兵的任务。

  眼下凉州城,虽然不好打,但是也不是没有好消息,凉州城内就有一批从西域和蒙古运来的牛羊。

  这时,朝阳逐渐从东方升起,阳光洒向凉州城,为城池的轮廓绣上一条金边,唤醒了整个战场。

  城外明军的营地内,也开始热闹起来,牛羊的叫声与士卒说话的声音充满了大营,士卒走出营帐,营盘逐渐从沉睡中清醒。

  王得仁见太阳已然升起,注视了一下远处的凉州城,随即转身回到大帐内。

  不多时,中军聚将的鼓声响起,几名明将和随行的归义首领,匆匆吃了一点东西,便往帅帐而去。

  此时在凉州城头上,虞胤正观察着城外的明军营地,连续几日的攻击,已经让城内的守军有些难以对付。

  眼下凉州的情况已经十分危急,不过相比凉州的情况,虞胤却更加担心关中会战的结果。

  最近这些日子不断有新的消息传来,明军已经进入了关中,金国主力要与明军决战,他人在凉州,心却关注着关中的动态。

  “相公,明贼又要攻城了!”一名金军将领,手指城外忽然说道。

  虞胤向城外看去,果然见一队队的明军,扛着登城梯,推着攻城锤,慢慢走出营盘,开始在城下列阵。

  凉州城内的守军只有五千余人,大多是屯军,都不是精锐,不过明军并没有火炮等大型攻城器械,所以才打了十多天也没打下来。

  这次明军中推出了不少鹅车和投石机,攻击显然会比之前更为猛烈,虞胤脸色不禁一沉,神情严肃起来,“快让士卒加强防务,让青壮将火油运上城来。”

  南城剑拔弩张,战事一触即发时,一名插着背旗的信使,却纵马飞奔到东城外,大声喊道:“关中急报!”

  城上士卒不敢开门,直接放下绳索,将那信使吊上城来。

  西城外,明军士卒正在列阵,五千余名士卒列成数个方阵,前面是扛着梯子的刀盾兵,后面是拥着云梯、鹅车、盾车的火铳手,阵中旗帜飘扬,杀气腾腾。

  两万明军先袭取了西宁府,王得仁留下了七千人马镇守,然后率领一万三千兵马来取凉州,兵力不是很充足,无法围城,所以主攻一面。

  虽说受制于粮草,明军无法出动太多的兵马,但是凉州的守军战力很差,只有虞胤和他的护卫还能打仗,其它都不是明军的对手。

  明军的兵力只有城中的两倍多一点,可是明军的精锐程度却超过了金军,王得仁对于拿下凉州还是有自信的,他担心的问题只是时间而已。

  虞胤站在城头,双手扶在城头向城下望去,看见明军杀气腾腾,一员明将正于阵前纵马疾驰,挥鞭高呼,不停的给士卒打气,明军士卒亦发出声声呼喊,士气被逐渐调动,他不禁有些担心。

  而就在这时,那从东门进城的信使,被带到南城,来到虞胤身后,忽然单膝跪地,然后手里举着一份布绢,满头大汗的焦声道:“启禀相公,关中急报!”

  虞胤听了身子一颤,急忙转过身来,夺过布绢,展开来看,是韩朝宣快马发来。

  数日之前,金军在临潼大败,目前韩朝宣与吴三桂一起,正往陇西撤退,让他准备物资接应,派遣人马把守险要,帮溃兵稳住阵脚,以免明军冲入陇西。

  信中还提到豪格应该北逃,会与孟乔芳走街亭入陇西,或者走西北去银州,让他多加注意,备好粮草接济。

  看完后虞胤不禁后退几步,靠着城墙上,脸色一阵惨白,他仰起头来,心中不禁长叹,终究还是败了。

  可是凉州都将不保,他如何能去接应败军呢?虽然他已经让孙可望调兵增援,但是孙可望击败罗刹后,在西域形势一片大好,忙于整合各族势力,经营他的地盘,答应的援兵却始终还没过来。

第1405章平凉阻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48页  当前第6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42/6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崇祯十七年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