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崇祯十七年秋_分节阅读_第523节
小说作者:话凄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8 MB   上传时间:2025-05-29 10:30:34

  王彦随即挥手道,“你们立刻出发,孤督大军随后就到!”

  两人不敢怠慢,又行一礼,给王彦保证,一定不让多尔衮走脱,才一甩披风,翻身上马,绝尘而去。

  清军要走,要是以前,明军只能干看着,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扬长而去。

  现在,王彦手中有近三万精锐马军,再加上能够用马匹代步的三万龙步军,多尔衮想逃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王士琇与刘芳亮,回营没多久,三万横冲马军便跃马扬刀,先行冲出营盘,与此同时,三万忠勇镇的士卒,也背上火铳,拉着青铜炮,疾驰着望北而去。

  十余万匹战马,声势滔天,万蹄践踏大地,河洛为之震动。

  王彦心驰神往,他站起身来,对李过和李定国道:“回营,咱们也该准备出发了!”

  (感谢长老信佛xs的10000打赏,非常感谢,作者有点受宠若惊,感谢天堂守门员o地狱,孤雪傲蓝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1191章三王会战(十四)

  多尔衮知道明军已经袭破开封,马上就要直扑虎牢,可是王彦目前还不清楚戴之藩的具体位置,所以他还是十分谨慎。

  多尔衮北逃,如果戴之藩没有冲进虎牢关,切断多尔衮的退路,那多尔衮还是很有可能逃到河北。

  如果让满清保存实力的退回关外,那里地广人稀,明朝想要剿灭满清将十分困难。

  王彦改变了作战的策略,从之前坚寨自守,避而不战,变成了出营追击,同金清联军决战。

  一个多月的对持,虽然使得敌军粮食耗尽,军心低迷,但是金清联军的兵力优势却摆在那里,而明军失去了坚寨的依托,在与敌兵对上时,那就是旷野上没有遮挡的血腥浪战。

  王彦虽有绝对的信心击败敌军,但是伤亡必定不可避免,所以他集结诸将,便告诉众人,让所有人都准备见血,拿出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的决心,来打这一仗。

  在六万先锋出营之后,近八万明军步卒,从营前走出,每个人在营门处拿上两个热腾腾的饭团,一张炊饼,便在清晨的阳光照耀下,望北进发,意图一雪自萨尔浒以来,国朝三十余年之耻。

  红日东升,刀枪耀眼,旌旗翻飞,无数穿着棉甲,带着碟盔的士卒,持铳在胸,跟着插着背旗的军官,列成队形,挤满了官道,如同一条火红的长龙,望北而去。

  清军上半夜,收拾行装,下半夜悄悄离营,等于一整夜没有休息,也没有进食。

  等到天亮之后,难免人马疲乏,饥饿难耐,多尔衮只能让大家先原地休息。

  绿营兵最近都没怎么吃饱,满蒙骑兵虽然各个骑术精湛,平常奔行三天三夜都不是问题,但是最近吃的盐少,特别容易疲乏,一各个也精神不佳。

  多尔衮一声令下,骑兵纷纷下马,步军早以从附近的树林中找来木柴,一堆堆柴火点燃,浓烟滚滚,近千道烟柱,格外壮观。

  多尔衮站在大军周围,十八万人铺在他的周围,从天空俯瞰,密密麻麻都是人,就像草原上迁徙的羊群。

  这么多人,不像是士卒,更像是随时会受到狼群攻击的猎物。

  多尔衮也从车上下来,坐在一块石头上歇息。这时,楼亲却走上前来,慌张道:“王叔,明军追上来了。前锋离我们只有二十里!”

  多尔衮闻语一惊,明军能够察觉到他们北撤,这在多尔衮的预料之中,毕竟两军驻营相距不到五里,清军营寨空了,明军能够很快察觉,这一点也不稀奇。

  只是在多尔衮看来,明军要发现也是早上,应该也是早上开始追击,他先走了大半夜,明军怎么这么快就追上来呢?

  楼亲见到多尔衮的表情,就知道他想什么,忙解释道:“王叔,追兵大概有六万人,全都是马军,所以速度极快,再加上我们晚上走得慢,还有那么多步军,所以才让明军追上来。”

  多尔衮脸色阴沉,心里想要骂娘,如此说来,他大军折腾一夜,不是白忙活,白跑了吗?他内心真有种吃了屎一样的感觉。

  “王贼怎么会有那么多马军?”听到明军骑兵的数量,多尔衮脸上也是一阵扭曲。

  明朝有多少骑兵,满清的细作早有刺探,六万马军,王士衡是妖怪吗?他能撒豆成兵不成?

  楼亲哭丧着脸道:“哨骑探查的,说漫山遍野都是明军骑兵,至少有六万人,因该不会有错!”

  多尔衮脸色一沉,他手中才有满蒙精骑五万五千人,汉旗、绿营、金国的骑兵加起来三万人,骑兵共计不到九万人,明军六万骑追上来,让他怎么逃?

  一时间,多尔衮病态的脸上一阵抽搐,他站起身来环顾身边遍布在旷野上的大军,不将明军骑兵解决,他根本无法带走大军。

  多尔衮一阵沉默,忽然吩咐道,“你和瓦克达各领两万骑,埋伏在左右两翼!明军骑兵若是敢直冲本王的大军,你们便两翼齐出,杀他们一个错手不急!”

  ……

  明军六万马军,能够在马上厮杀三万横冲马军,疾驰在前,只能骑乘代步的三万步军在后。

  这时太阳已经高高升起,而据报探马禀报,他们离金清联军,已经不到二十多里。

  这样近的距离,特别是双方都有大量的骑兵,就跟在对方的眼皮底下没啥去别,任何一方有什么失误,都可能导致战事的失败。

  有王彦的交待,王士琇并不敢轻举妄动,他就像一只发现猎物的狼,跟随在猎物后面,等着狼群赶来围杀猎物。

  王士琇一身银甲,在一众将领的簇拥下,走在马军前头,三万精锐骑兵,浩浩荡荡,骑兵随着战马起伏着前进,真像是大海上滚滚而来的波浪。

  马蹄的声响,如同雨点般落下,发出令人震撼的声响,骑士各执兵器,随着马背起伏,杀气铺天盖地。

  明军的三万马军,早就不是门面货,而是真正的马军精锐。

  这一个多月来,他们为了保护粮道,不停与清军骑兵厮杀,可以说,就算在旷野上与清骑对冲,他们也不惧怕,甚至还有些兴奋。

  王士琇一身银甲,披着大红披风在前,身后赵慎宽、秦尚行、谭泰、赵存仁等将,全都披挂整齐,跃马扬刀,威风凛凛。

  三万人马,打着旌旗,握住马缰,在广袤的中原大地,缓缓北进。

  同主力部队的有条不絮相比,大军之前的探马却来去如风,不停的在大军面前奔驰,为大军报告敌军的消息。

  “报!都督!我军距敌十五里!”

  “去告诉忠勇镇,让他们保持与我部的距离!”王士琇扭头下令,然后挥了挥手,示意大军继续前进。

  这里一马平川,王士琇张目四望,到处都是杂草丛生的麦田,地形平坦,万一遇见情况他也能从容撤退,所以距离还能再近一些。

  他要将距离拉近到适合冲锋的距离,就像一柄装好弹药的火铳,铳口对准多尔衮,让他不敢动弹,坐立不安。

  “报!都督!我军距敌不满十里!”

  此话传来,却让王士琇微微一愣,惊讶道:“这么快?”

  “回禀都督,敌军正在造饭,已经停了下来,没有移动!”士卒单膝回道。

  清军这个时候,应该夹着尾巴奔命,或者是结成严密的阵型才是,他们居然在做饭,这让明军将领真是哭笑不得,又气又笑。

  “没有动?”秦尚行一阵诧异,“多尔衮这个时候还有心情吃饭,他不知道我们跟在后面么,不怕我们直接冲上去,叫他饭吃不成,反而掉了吃饭的家伙么?”

  “都督,让末将帅本部人马,杀他个错手不及!”赵慎宽在马上抱拳。

  面对两员马军悍将,王士琇却摇了摇头,“不急,继续推进,等看到清军了再说!”

  当下骑兵继续前进,没走多久,他们便看见了前方升起了一道道的烟柱,足有近千之多。

  等大军推进到三里时,王士琇极目望去,已经可以看见,前方的旷野上出现黑压压一片人影。虽然看不真切,但是人群中确系升起一道道的炊烟,多尔衮真的在造反无疑。

  王士琇当即一挥手,朗声说道:“停!”

  马军停了下来,赵慎宽等人看清眼前的情景,立时骂道:“直娘贼,十八万人一起造饭,真他娘的壮观!”

  (感谢王大拿的2000,魂木的500,自耦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第1192章三王会战(十五)

  王士琇看着远处,金清联军散布在旷野上,道道炊烟升起,肆无忌惮的暴露在明军面前。

  “都督,胡虏太猖狂了,太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了!”火爆脾气的秦尚行,立时一抱拳,再次请命。“都督,大军出击,不用殿下到来,我们横冲马军,就能杀败敌军!”

  金军联军没有一点逃命的觉悟,明军诸多将领都觉得被清军藐视,心头一时火起。

  十多万人,毫无防备的展现在明军面前,骑兵冲过去,必然能杀敌军一个错手不及。

  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诱惑,明军诸将气愤的同时,也十分的兴奋,只觉得眼前的机会,也是一次天赐良机。

  这样趁着清军没有反应,冲杀过去,一战击败十八万敌军,简直是霍骠骑在世,必定青史留名,众人纷纷请战,可是王士琇却是个十分沉稳之人。

  马军是明军的一把尖刀,应该急如风,侵如火,就是行军时,来去如风,攻击时,猛烈如烈火。

  要给马军赋予这样的灵魂,就需要敢打敢杀的悍将来充任指挥,赵慎宽、秦尚行都是这样的人,他们都是敢冲敢杀,敢于和清军正面硬冲的明军将领。

  王士琇则不一样,他是秀才出生,加上长年跟随王彦,所以在用兵上,比较接近王彦,为人比较谨慎。

  他这样的性格,其实更适合去率领步军,而不是讲究时机,抓住时机的马军。

  当然,王彦让他统领横冲马军,自然也是有考虑的,恰巧,王彦看中的就是他的谨慎。

  马军是该急如风,侵如火,发现战机毫不犹豫的立刻出击,怎么浪怎么来,可是明朝马军稀少,却有些浪不起。

  如果大明有十万精锐骑兵,那王彦胆子自然会大些,就算骑兵要深入敌后,奔袭北京他也不会阻拦,但是毕竟只有三万,王彦宁愿放弃不少战机,也要尽量保正马军的安全,不能遭受大败。

  王士琇没有理周围人的话语,而是拿起千里镜,观察前方的清军,还有周围的地形。

  他用千里镜扫过之后,片刻后放下千里镜,微微笑道:“你们仔细看,敌军看似在造饭,然而每堆炊烟旁的敌军数量都是百余人,应该有军官指挥,他们站起来就是一个小阵,数百个小阵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大阵。我们如果冲过去,说不准就撞在清军的枪尖上。”

  说着,王士琇又用马鞭,指着左右两侧的树林,“你们再看两侧树林,安静异常,连只飞鸟都没有。本镇敢断定,两侧必然伏有敌军!”

  王士琇说话时,众将已经纷纷按着他说的眺望,一看立时就知道确实不对劲了。

  以多尔衮的老道,不可能犯这样的错误,原来他是想故意示弱,引诱明军冲击,然后左右包抄,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这让明军众将一阵暗恨,要不是都督谨慎,他们便中了匹夫的毒计。

  秦尚行不禁暗骂一声,“老阴货,要不是都督仔细看,我们一时冲动,说不定就着了他的道了!”

  “一眼看见敌兵散布四野,有一举击败十八万敌军的巨大诱惑,大多数人都会一时脑热,怕给敌军反应的时间,错失良机,选择立刻冲击!”王士琇感叹道,“多尔衮此人,真是善于利用人姓。”

  “老贼阴险!”赵慎宽骂了一声,然后扭头问道:“都督,那我们现在怎么办?就这么看着,他们造饭么?”

  王士琇沉思一会儿,“派两个司的骑兵出去,将两侧的树林给烧了!”

  “得令!”秦尚行闻语大喜,抢先领命,“末将这就去安排!”

  明军的编制,分为镇、营、部、司、局、旗、队,七个级别。

  在军制改革前,明军一营的人马主要是按照卫所的编制,满员大概是五千人,但是在实战中和平时驻防中,明军发现五千人的编制有些大了,所以现在普遍将一营的人马控制在三千人左右。

  有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明军火器越发先进,明军训练充分,战力整体变强,原来需要五千人来办的事情,现在三千人足矣,所以人数有所缩减。

  一镇的人马,还是三万人左右,只是由原来的辖六营兵,变成统辖十营。

  明军营以下,有部、司、局、旗、队五级编制,每旗三队,每队编士卒十二名。每旗编旗总一名,共计三十七人;每局有百户一名,编制三旗,官兵一百一十二人;每司编副千户一名,编制三局,官兵三百三十七名;每部编千总一名,编制三司,官兵一千零一十二名;每营编指挥使一名,同知两人,镇抚一名,总计官兵三千零四十人左右。

  除了镇与营之间以外,其他各级,基本都是三三制的原则,靠近原来明军神机营和戚继光车营的编制。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48页  当前第5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23/6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崇祯十七年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