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崇祯十七年秋_分节阅读_第346节
小说作者:话凄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8 MB   上传时间:2025-05-29 10:30:34

  一众人出了船仓,江风一吹,冻得直发抖,他张望江面,黑暗中模糊的可以看见一只船队慢慢过来,他心中也是欢喜,那群人让他冒了那么大的风险,他自然不会手下留情,这可是大买卖,必须很捞一笔。

  “快快,船开出去,把灯挂起来,让他们接受检查。”萧礼忙吆喝着船夫和巡丁,准备拦船。

  萧礼站在船头,想着收多少合适,船队已经到了跟前,他仔细一看,不禁脖子一缩,到嘴边的话,又给咽了回去,忙命人把船往回划。

  没奈何,对手太硬,硬是要拦,好处捞不到,指不定自己弄个满头包。

  大明军旗插在船头,是湖广水师的战船,两舷站满了水师官兵,借他一个胆,他也不敢拦。

  巡检坐船回到岸边,想着不对头,立刻匆匆跑回靖江县向知县禀报,知县又忙派人往江北报信。

  徐俊胜趁着天黑,船队驶出了长江口,由张拱日之子,张奉杰引航,次日中午就将船队带到了嵊泗列岛附近海域。张奉杰领着自家船到大洋山、小洋山存过粮,所以知道岛的位置,避免了水师一座座的去找。

  船队在海上乘风破浪,这与洞庭湖不是一个量级,幸而海浪不大,否则水师官兵还真有点吃不消。

  经过两天的航行,船队终于抵达了一座,两峰相连的大岛。

  船队出现在海面时,岛上忽然射出一只响箭,在空中炸开,几条小船从岛内的一个海湾内划了出来,一群手持弓箭火铳的汉子,站在船头,大声呼喊:“你们是哪部人马,这里是浙江所辖岛屿,不要在这里停船!”

  徐俊胜看见有人出来,便知道张奉杰没有带错路,他忙挥手,身后千户立刻上前附耳听命。

  “开两炮,叫他们让开,不然丢到海里喂鱼。”

  “诺!”千户满脸兴奋,在海上漂了一天,终于能够上岸了。

  那几艘小船上的人,挥舞着兵器大喊,忽然两声“轰隆”巨响,水师战船上腾起两朵硝烟,两枚铁弹,一前一后的落在小船两边,溅起两道三丈高的水柱,水花落下来,战在船头呐喊的几名壮汉,瞬间就被浇成落汤鸡,喊声戛然而止。

  水师这边速度不减,小船上的人见此,吓得忙往后划动,逃回港湾。

  徐俊胜领着船队,杀进去,只见湾内停泊着不少海船。在两座山峰之下,一座座石仓林立,足有数百座,都有三丈高,上面盖着茅草、油布,远看宛如一群群笔直站岗的精兵。

  东海是鲁王水师的地盘,而江浙士绅的这次行动,明显与鲁王保持默契,所以并没有多少守卫,只有两百多号人。

  面对五十艘水师战船,他们明智的选择了弃械投降,徐俊胜领着一千人上岸,让人看押主守岛的两百多号人,然后急步走到一座石仓边,他将泄粮口的板子一抽,稻米立刻流了出来,吓得他赶紧插上。

  “刘国公已经到金山卫,你先行回去禀告,可以让人来运粮了。”徐俊胜挥手招来一员百户,吩咐道。

  待那百户领命离去,他又扭头对身边千户道:“本将给你留二十艘船,两千人,你务必守好此处。”

  “将军怕有人来夺岛?”千户脸上有些震惊。

  徐俊胜冷笑一声,“那可说不准,他们敢在江浙弄起这么大的粮荒,还有什么不敢的。你记住了,除了我们的人,谁也不许靠近海岛,必要时可以开炮!”

  “诺,将军放心,卑职必定守住此岛!”千户脸上肃然。

  徐俊胜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对身边的士卒说道:“走,咱们去大洋山!”

  船队分成两部,一部留在港湾内,一部随着徐俊胜,航向大洋山。

  江北,淮安,时间已经到了十月底,马上就要进入十一月,前些天两淮下了一场雪,天气日渐寒冷,鲁王沿着淮河巡视一遍,脸上露出犹豫之色。

  他回到淮安听到属下禀报,湖广水师过了靖江,杀入东海的消息时,整件事已经过去三天。

  (感谢幸福啄木鸟的2000,悦冻窝芯的打赏,感谢大家的订阅、月票、推荐)

第801章剑拔弩张

  江浙士绅玩这么大,鲁王自然是知情的。

  在同一盘棋局中,一方一旦占据优势,那么只要不出大的差错,下什么昏招,那么优势只会越来越大,天下亦如一盘棋,对鲁王而言,整个大明的政局也是一盘大棋,但占了先手,占了优势的却并不是他,也不是唐王,而是楚藩王彦。

  唐王选择闷声发大才,想要埋头发展,自以为神功练成后,便可以找王彦练练,但殊不知王彦已经占据了优势,他也在发展,再壮大,而且速度必然要比唐王要快,所以在鲁王看来,唐王的决定并不可取。

  江浙士绅这次的行动,其实让鲁王也十分反感,这让他看见了东林的影子,看到了崇祯年间,那批只重私利,不顾朝廷的江南士绅的影子。

  他若是掌权,对于这批人肯定要下重手打击,但此时却不行,甚至还要暗中支持他们,这一是因为他们正在帮他打击王彦的威信,可以动摇他的执政基础,二是,他未掌握大权之前,需要他们的支持,三是,浙江士绅许诺要献给他四十万石粮食。

  淮安府,鲁王临时下榻之所,堂内聚集着不少浙系大臣,随着靖江传来消息,南京张肯堂的密信也到了淮安,他们虽然还不知道南京那边的后续情况,但是看楚藩已经派出水师,便知道情况不妙了,一旦粮食被楚藩弄到手,不仅案子可以结了,也肥了楚藩的腰包。

  鲁王一方,七成以上的都是江浙人士,搞事的江浙士绅与他们关系盘根错节,现在大臣们一个个都江目光投向鲁王。

  鲁王负手站在一副大明地图前,内心难以决断,“救?还是不救?救的话,必然和楚藩正面冲突,而江浙士绅炒粮,孤出手并有道义,且唐藩也不好为一群炒粮的劣绅与孤联合坏了自己的名声,那孤就的单独和楚藩硬刚。”

  鲁王皱了皱眉头,“不救的话,必然寒了江浙士绅的心,以后可能就不再支持孤了。”

  “殿下,现在到底怎么办啊?再拖下去,就铁板钉钉了。”一名浙党官员站起身来,显然他的故旧,或是亲属参与到了炒粮当中。

  鲁王思绪被他打断,心里有些恼怒,“你们就逼孤吧!”他转过身来,看了堂上官员们一眼,清一水的浙江人。

  鲁王心中一叹,王彦对内一直比较怂,希望这次他依然退让吧。

  “发令给水师和浙江,让他们把湖广的水师给困住,将案子抢到浙江来审。不过切记不可发生冲突。”

  堂上不少官员听了鲁王的话,欲言又止,但更多则是面漏欢喜。

  鲁王的命令,首先传到,崇明、靖江等地,附近的鲁王军立刻封锁江面,禁止船只航行,不让楚党从长江运粮,但是王彦似乎早有预料,船队直接将粮运到了松江府,从金山卫上岸。

  从淮安传到浙江,又过去了三天,投降过来的萧起会奉命带着水师,来到金山海外,阻止粮船靠岸,另一路则由将领阮美率领,去夺大洋山、小洋山两个处粮岛。

  海面上,萧起会领着由绿营投降过来的清军浙江水师,将湖广水师护卫的一批五德商号的运粮船拦在了金山海外,两方剑拔弩张,船上炮口都对准了对方,但却没人敢率先开火,船上士卒都在粗重的喘息着。

  “萧大人,朝廷的船你也敢拦么?”两方靠的极近,陈永华大声喊道。

  萧起会确实没底气,但谁让他投靠的是鲁王呢?

  “误会了,浙江发生此种大案,理该由浙江官府来先行审理,然后呈报朝廷,本官是来接受此案的。”

  “在南直犯案,自然是应天府先审,此事刑部已经下令,萧大人要对抗中央吗?”

  “大洋山、小洋山乃浙江所辖岛屿,朝廷也该遵循法度,不能妄为!”

  金山卫海外,僵持不下,萧起会作为降官,胆子小一些,并不敢开打,但也不愿退让,这是他融入浙江士绅的一个绝佳时机,他必须珍惜。

  大洋山、小洋山,湖广水师守在港湾内,士卒已经点燃火把,火炮对准入口,随时准备放炮,而浙江的水师则在岛外徘徊。

  于此同时,陆地上,在金山卫接应粮船的刘顺得到浙兵阻拦的消息,一面派人通知王彦,事态升级,一面按王彦的交代,留下五千人驻守金山卫,亲自领一万五千人,急转南下,进入浙将,控制嘉兴,进逼余杭。

  此次王彦赈灾成功,稳定了粮价,威望进一步提高,关键是他占了道义,这是要打击不法,与两王争位时的情况完全不同,那时他是个外人,且没有名义压服两王,但现在他的身份比两王都高,代表的是朝廷中央,并且只是面对鲁王一方,所以他并不打算退缩,他也吃定了鲁王不敢同他一搏。

  这一次,王彦的目标只是谢三宾一伙,鲁王如果不参与进来,他也就睁一眼闭一眼,让这件事先过去,等今后再同鲁王算帐,毕竟根据情报,清军极有可能在冬季南下抢掠一波,他还需要与鲁王进行合作。

  可是鲁王现在的行为等于是对抗中央,王彦要是怂了,那他刚建立起来的权威,岂不立刻威信扫地。

  南京王彦得到消息,立刻下令让驻守广德州的刘体纯,以捉拿不法商人的名义,领一万人出苦岭关,从北面威胁余杭,然后以朝廷的名义下旨,限期让鲁王入朝。

  浙江余杭,坐镇的是鲁王手下大将王翊,得知五忠军分两路而来,顿时大惊失色,江浙立时战云密布,他只能一面紧守余杭,一面派人急往江北告知鲁王。

  鲁王下令水师拦截粮船,想要把案子拿到浙江来审理,然后浙江的官绅,自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将参与的士绅保下来,鲁王对支持他的浙江士绅便有一个交代,可是命令下答之后,他却又有些后悔,心中十分焦虑。

  他这种焦虑,自然是他与王彦之间实力的差距,若是争位时,王彦虽强,他到不怕王彦,因为他是皇位继承人之一,而王彦不过是一个臣子,他站着名义,但现在天下已经有了皇帝,他与王彦都成了臣子,而王彦还代表了中央,情况就大变了。

  (感谢大家的订阅,月票,推荐。这个星期强推,希望书友们也能帮我宣传一下,带我飞一把。尾巴真祖之将臣崛起)

第802章鲁王入朝

  鲁王的势力范围是浙江和江北几县,正好被长江各隔开,浙江现处腹地,比较安全,是鲁王的钱袋,江北处于清军兵锋之下,直面威胁,但也是鲁王进取的堡垒,两地互补之下,还是极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可这有个前提,必须是在大明内部稳定的情况下,一旦发生内战,那两地的短板也就暴露出来。

  鲁王在下令水师和浙江方面对王彦进行阻挠后,心中十分担心,人立刻从淮安赶到崇明,以便掌控局面。

  可是从海上传来的消息,却有些不妙,怂了多年的王彦,这次似乎硬了,而王彦一硬,鲁王便下不来台了。

  此时,海面上两方坚持不下,这让鲁王焦躁起来。

  崇明城内,鲁王在县衙内来回踱步,一旁会稽籍的官员严我公见此说道:“殿下,历次来,楚藩对内事都多有退让,这次想必也不例外,卑职以为只要我们强硬一些,楚藩必定会妥协。”

  鲁王现在是被这些浙江官员给架起来,心中十分郁闷,“安惯例,就是按着惯例,孤现在才这么焦虑,且天下实时变化莫测,哪有始终不变的道理,王彦这个怂货,受气的媳妇,这次必然是心中多年来受的气,一下爆发出来,要怒怼孤王。”

  鲁王没有听严我公的话,反而问道:“派去联络唐王的人有消息传来没有?”

  一员官员站起身来,说道:“回禀殿下,目前还没有消息。”

  鲁王脸色寒了下来,都过去这么多天,还没消息,那便是摆明了唐王没有见他派去的人,不愿意参与进来。

  “殿下,清军最近以有异动,这个时候不能和楚王翻脸啊!”谢迁独成一系,因为出身的关系一直受浙系的排挤,他并不愿意为了浙江的士绅而和楚王的军队干上一仗。

  “谢侯爷是什么意思?难道让殿下这个时候退缩吗?”一人立刻起身质问道。

  谢迁却不退让,他没读什么书,自从投了鲁王后,被这群浙系官员玩的团团转,原本十多万人马,现在真正听他命令的已经只剩七八千,他也很是窝火。

  鲁王见他们快要吵起来,不禁大喝道:“够了,现在还要自己人先乱嘛?”

  “殿下,在坚持三天,我看楚藩必然退让。”严我公继续说道。

  鲁王眼中冒火,“此次事件过去后,孤定然整肃内部,不能在由这帮人绑架。”

  鲁王虽恼,但又没有办法,他现在还需要浙江士绅的支持。

  这时,堂外一员将领忽然来到,他站在门口,向里面行礼禀报道:“启禀殿下,楚王派人过来了。”

  堂内众人听了微微一愣,转而纷纷一喜,严我公脸上露出自得之色,当即拱手贺道:“殿下,卑职说的没错吧!楚王终究还是退缩,派人来与殿下协商。”

  鲁王心中亦是一动,忙转身座回正堂,正了正身子,抬手道:“人到哪呢?快请进来!”

  将领闻命,抱拳退去,不多时,一身四品官袍的夏完淳单手托着一卷黄绢,昂首进来。

  鲁王见是夏小隐,老熟人,有一份交情在,便以为王彦想让夏完淳凭借与他的交情,进行协商,心中立时暗喜,可是夏小隐举一黄绢,趾高气昂是怎么回事。

  “楚王摄政,谕令,酌鲁王三日之内赴京,接受内阁询问!”夏完淳走到大堂中央,忽然展开黄绢,朗声颂道。

  堂内众人见他举着黄绢,跟个螃蟹似的拽得不行,已经微微皱眉,待听他说完,一个个脸色顿时一沉。

  鲁王的脸色立时沉了下来,要是听了王彦的命令,他进了南京,恐怕今后想出来,就不容易了。

  严我公判断失误,楚王根本不是妥协,而是强硬施压,这让他有些老羞成怒,立时拍案而起,大声呵斥道:“殿下亦为理政王,楚王凭什么命令殿下?”

  “凭的是楚王是摄政,凭的是楚王代表朝廷,凭的是谕令经过内阁审议。”夏完淳浑然不惧,大声回道:“此令,一合情,二合法,三合道义,鲁王殿下要对抗朝廷吗?”

  鲁王座在正堂上,内心极度阴沉,严我公却立时反驳道:“殿下为朝廷亲藩,太祖之后,岂会对抗大明。我看是楚藩想要以朝廷的名义,对付殿下,我等自然要维护太祖血脉。”

  严我公也算急智,明白楚藩占了朝廷的名义,他立刻剑走偏锋,来谈血统,鲁藩就算血统再远也是朱家人,而楚藩却是彻彻底底的外人。

  “亲藩对抗朝廷的例子多的是,前有宁王,后有靖江。”夏完淳一把将挡在他身前的严我公扒拉开,没好气的说道:“你给我让开,本官朝廷使者,你们输了就老实点,夹着尾巴别露出来,本官是代表朝廷来问鲁王殿下,你能做主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48页  当前第34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6/6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崇祯十七年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