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崇祯十七年秋_分节阅读_第234节
小说作者:话凄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8 MB   上传时间:2025-05-29 10:30:34

  在围城战中,四面合围敌人,极可能促使敌将下定拼个鱼死网破的决心,而如果故意留一个缺口,就可能使敌将在逃跑还是死战之间摇摆不定,同时也使得敌军士兵斗志涣散。更重要的是围困坚守城堡的敌军,一旦弃城而逃,便可免去攻城之苦,相比之下,与逃窜之敌作战的难度显然要比与死战之敌作战要小得多,代价也会少得多。

  稍微有头脑的将领都能算过这个账来,所以“围师必阙”是历代战将常用的一个战法,蒙古人在攻城拔寨之时,便时常采用了“围师必阙”之计,把守城部队诱出城外,然后利用骑兵优势给予歼灭。

  王彦围万县,自然也采取此策,事实上明军在城东和城北,基本都没有布置什么兵力。

  明军营中,夏国相将吴三桂的计划和盘托出,“悬羊击鼓、饿马提铃”,趁着明军答应休战,连夜从北城溜走,翻身越岭逃出夔州。

  王彦听后与明军众将大感惊讶,这吴三桂真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居然要选择去走荒芜人烟的大山,也不考虑反正。

  明军之所以不围北城、东城,就是因为这两面,东面是三峡,进去了两头一堵,便等着饿死,北面雾山那也是茫茫的原始森林,进去容易出去难。

  既然吴三桂选了这条路,王彦就只能送他一程,成全他为做清狗的决心。

  当即他便吩咐人马秘密去探查北城外的地形,以便设伏,然后让巡哨注意城中情况,但也不要太刻意,避免被吴三桂察觉。

  果然不久之后,就有巡哨禀报,说城中不时的就会传来密集的锣鼓声,隐隐还有马嘶铃响。

  王彦听了,微微一笑,这才完全相信夏国相的话语,于是才让亲卫把夏国相押到帅帐,松了绑,以便众将从他口中知道关宁诸部的战力强弱,将领的特点,总之要做到知己知彼,一战定乾坤。

  夏国相既然已经卖了吴三桂,那就只能再卖的彻底一点,对关宁军的事情是有问必答,知无不言,态度十分端正,力求宽大。

  帅帐内,王彦与众将围着沙盘,指点道:“明日戴之藩你带着忠勇镇控鹤、步斗两营兵,伏于此山背后,高一功领忠贞镇虎捷、虎威、虎贲三营兵,伏兵城门东面,忠义镇振武营负责进战城池~”

  明军这边正在商议伏击之策时,陆士逵却慌忙进来,抱拳禀报道:“相公,方才巡哨将士发现,城中似乎有些不太对劲,隐约间有惨叫声传出城来,而且城上火炬极少,熄灭之后,也无人重新点起来。”

  万县乃夔州府城,虽说无法与人口聚集的平原州府相比,但原本也有四千多户三万余人,可战事突起之后,逃散一半,城内还有一万多人,兵比民多。

  一万多人,要悄无声息的杀掉,对于胡国柱而言是个挑战,但吴三桂有命,不将城中百姓尽数杀尽,大军一走百姓肯定给明军报信,那关宁军便惨了。

  在一个院子里,一个坊的近百居民被关宁军,集合到一个院落里,周围围满了关宁精兵,居民看着这些持刀握枪的清兵,心中惶恐不安。

  坊间的老保正,不安的上前,作揖问道:“官爷,这是~”

  保正话未说完,为首的军官反手就是一刀,将老者砍翻,周围的关宁军立刻涌上,一个个面无表情的挥刀砍杀,仿佛是剁木头一般,片刻间就将近百人尽数砍杀,然后收了战刀前往下一个坊间。

  关宁动用万人,分区封锁,每次集中百余人,分开屠虐,进行了两三个时辰,才将城中生灵屠尽。

  城中的动静,放在往日自然不会被明军察觉,但是因为夏国相的关系,明军表面上还是保持往日之态,实际上却加强了对城中的监视,清兵虽然尽力降低动静,但还是被明军哨探察觉到了异常。

  帐中几人,听了陆士逵的禀报,不禁将目光从沙盘上移开,直起身子来,然后齐刷刷看向夏国相,让他心头一震,叫苦连连,这个他真不知道!

  “相公,吴三桂莫不是想提前逃走?”一旁的陈邦彦脸上疑惑,并不确定。

  果然,这时秦锋又急匆匆的冲进帐来,不待众人相问,便急忙说道:“相公,吴兵出城了。”

  万县北城,吴三桂骑着战马,站在道路边,看着两万五千多关宁军,乘着夜色掩护,悄悄出了城池,大军偃旗息鼓默默前行,没有发出什么声响,只有战马不时一声嘶鸣。

  吴兵借着微弱的月光,离开万县,兵甲寒光闪闪,他们丢下了所有的辎重,以及多余的粮食,士卒每人背着三十多斤大米,拉着五万多匹战马,轻装前行。

  这些米粮和马匹,便是关宁翻阅川东原始森林的保障。

  吴兵居然提前出城,这让帐中明将有些措手不及,几员将领只以为夏国相有所隐瞒,当即拔刀,又要杀夏国相。

  他吓得赶紧解释,“相公,此事罪将绝不知情,罪将也不知道吴三桂会提前逃走。”

  帐中诸将哪里会听他说,多是不信,大骂连连,要求王彦把他杀了。夏国相真是解释不清,谁让他之前诓骗过明军一次,他这时只能一个劲的伏地磕头。

  王彦见此,眉头紧皱,他挥手制止了众将,眼下并不是追究夏国相是否隐瞒的问题,而是不能让吴三桂这只煮熟的鸭子飞了。

  “相公,现在怎么办?”众将安静下来,吴兵提前撤走,而明军的准备尚未就绪,诸将都面漏急色,大军围了这么久,前前后后死了一万多人,可不能没有收获。

  关宁军的战马,不仅督标,其他各镇都是垂涎欲滴,全指望着万县一战脱平致富,瓜分关宁,成为骑兵大户。

  王彦锁眉沉思片刻,这次明军的计划,就是将关宁逼降或者将其歼灭,消灭清军在四川的一大主力,彻底掌握主动,但如果关宁逃出升天,有这样一直骑兵与豪格配合,明军根本不敢涉足成都平原。

  如此一来,四川的战事就会进入拉锯,而明军主力长时间陷入巴蜀,显然会让明朝陷入被动,所以绝对不能让关宁平安逃脱,王彦当即猛然站立起来,拍了一掌帅案,使众将齐齐望向他,然后大声命令道:“王士琇、袁宗第,你二人,立刻尽起本部人马,前往追击,务必缠着吴三桂,不使其远遁。”

  两人闻语,轰然应诺,抱拳行礼,准备转身而去,幕僚陈邦彦见此,却急忙道:“且慢!”,然后向王彦作揖道:“相公,大军尚未准备,突然夜间行动,恐未战先乱。”

  古代大军,并不适合夜战,主要是组织起来困难,无法指挥,所以常常可以看到千把人袭营,至使几万人马溃败的战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黑夜里,人多的一方反而不好调动,一旦混乱就无法挽回败局。

  眼下,明军的准备尚未就绪,如果是大白天,直接追就行了,但现在天以黑,想要大规模调动却十分困难。

  王彦听了,却没改变主意,看相站立的两将,决然道:“就是要乱起来,本相携带忠贞、忠勇两镇人马不动,为你二人压阵,你们只管带人猛冲猛打,不要在乎混乱,只要能冲入吴兵之中,吴三桂两万多人,没有不乱的道理,夜间一旦混乱,我们难以组织,吴兵也是一样!”

  (感谢一代枭雄388,感谢悦冻窝芯、加油吧金爷的,感谢柳堤春晓苑社区的两张。)

第555章夜间混战

  半月当空,繁星点点,夜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树木在月光下的黑影,随风而动,看上去宛如黑夜中的鬼魅。

  远处的山峦、树林在吴兵眼中,都成了恐怖的存在,几万人马走的心惊胆战。

  由不得他们不怕,从十多万明军身边溜走,万一黑暗里突然杀出一支人马,他们根本无法抵挡,铁定要被抛尸荒野。

  关宁军就像被狼群包围在羊圈里的羊羔,原本还有羊圈可以抵挡,可现在离开了羊圈进行迁途,却随时都有可能被狼群发现,心中自然没有安全之感。

  这时几名斥候急步走来,他们纷纷抱拳禀报道:“启禀王爷,前面没有什么异常。”

  “启禀王爷,明军暂时没有追来。”

  吴三桂与众将听后,都松了口气,胡国柱想着身陷明营的夏国相,就这么被丢下,肯定落得一个惨死的下场,不禁感叹道:“王爷,看来国相并没有向明军透露我们的行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明军完全没有动作,吴三桂也觉得或许夏国相还在苦思脱困之策,等着他想法把他从王彦那里捞出来,可谁想他却根本不管,反而出于防备提前行动,直接将他舍弃。

  这确实有些不厚道,吴三桂看着众将,担心众人觉得他太过凉薄,于是故作痛心的对众将说道:“国相是本王的手足,他为关宁牺牲甚大,今后你们都要善待他的家人。”

  眼下最重要的是自身能够逃脱,众将配合着表达了一下心中悲痛,两万五千余关宁军,便继续在夜里浩浩荡荡的前行。

  虽然斥候没有发现异常,但吴三桂行军却依然谨慎,毕竟黑夜中,斥候能探查的范围也有限,十分容易出现漏洞,他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只能加大斥候的数量,用人数来弥补可能的失误,保证关宁军能顺利撤离。

  黑夜之中,稍微不甚,几万人马就能引发一场混乱,吴三桂虽然想尽快前行,但是夜里根本走不快,大军不敢举火,道路又不好走,所以连马都不敢骑,如果强行军的话,不知道多少人要在黑夜里掉队,而一旦遇见明军,大军只能陷入混乱。

  为了让大军在夜里依然保持建制,所以吴三桂虽然心里比较着急,希望天亮之前,就能钻入大山,这样明军便追之不及,但他又不敢急行军,使队伍混乱,所以大军出城一个时辰,走了还不到七里。

  吴三桂勒住了缰绳,在路边望向埋头行进的关宁军,黑暗之中,不知道前锋走到了哪里,也看不清后面的队伍还有多长。

  他心中多少有点担心,喝令道:“让斥候再去后面看看,一旦有情况,立刻禀报。”

  他话音刚落,只见身后一片黑暗之中,忽然出现了大片的火炬,点点火光,起伏不定,足有数万之巨,仿佛星辰的海洋,吴三桂顿时头皮都要炸开了,是明军追来了。

  这个时候,他绝对不愿意被明军缠住,顿时急得大喊起来,“点火炬,快走!”

  说完他便夹着马腹,快速前进,而关宁军也被身后的火炬吓的不轻,一些人慌忙夸上战马,可马没跑起来,便不是撞树上,就是栽到沟里。

  一时间战马嘶鸣,人声惨叫,行走在后面的关宁军立刻形成恐慌,道路上乱做一团,一些清兵闻令也点起了火炬,照亮道路,便拼命的往前挤。

  明军一边,三万人出营追赶,一路急行,人马掉队掉了一半,漫山遍野都是火炬,不过相比于清军,明军有个好处,士卒就算掉队,只要看准火炬聚集之地,便可以找到方向,朝主力汇集。

  明军各营的建制,基本都以跑散,但这并不要紧,夜里也就能看见周围几个人,吴山桂两万五千人,拉了好几里地,他也组织不了几万人举火夜战。

  明军这边喊杀着举火追杀,不时有掉队的关宁军被追上,直接砍杀,而清军一方虽然也备有火炬,但数目却少了一些,他们原本打算溜走,自然没想过点火,他们看不清道路,自然速度不快,因而距离逐渐被拉近。

  黑暗之中,喊声铺天盖地,吴三桂也无法判断后面的关宁军被与追杀的明军接战没有,他只道如果让明军这样一直追赶,他的人马就会被明军一口口的吃掉。

  “吴国正,你留下阻敌!”吴三桂这个时候,知道其他将领未必可靠,只能让他的义子为他断后了。

  “父王放心。”吴国正当即行了一礼,领着十多名士卒,便往后而去,他边走边招呼人马,片刻后就消失在黑夜中。

  吴三桂心中一阵感慨,关键时刻还是传统的父子、师生这样的关系更为牢靠。

  此时关宁军的尾巴,已经被明军咬住,明军三五成群,也没什么战法,就是一个劲的猛攻,力求一个乱字,关宁军则无心恋战,谁都知道留在后面是必死无疑,只有跑快些,才能逃出升天。

  王士琇领着一万人马出营,此时他能指挥的人马,也就是身边的四五十名骑兵,骑士们一手握战槊,一手举着火炬,速度并不快,冲散一队清兵之后,并不恋战,而是继续向前猛冲,要把清兵搅乱。

  “放箭!”黑暗之中,路边突然发出口一声大喊。

  近百支利箭腾空而起,如一片飞蝗般地射向骑兵,明军没有防备,瞬间就有数名骑兵被射落下马,剩下的明军反应也迅速,立刻就把手中火炬往箭矢飞来的方向扔去。

  火把掉在地上,照出四五十名清兵的身影,在他们之前,地面上倒了十多具尸体,显然之前已经伏击几股明军。

  明军无建制猛冲,也有问题,一旦遇见成建制的清兵,便无从下手,但这对清兵却不凑巧,遇上了王士琇和他的亲兵。

  火炬一丢,清兵便只能盲射,这时直见一杆长槊从黑暗中飞出,便直接插向弯弓的清兵,将一名清兵定死在地上,而骑兵也凭借地面上燃烧的火把,冲到清军面前,长槊刺杀。

  道路上,清军与明军同样七零八落,这支成建制的清兵,乃吴三桂麾下游击郭云龙统领,顿时与王士琇战成一团,居然难分胜负。

  这时后面又一片火炬赶来,郭云龙见此,知道不是敌手,连忙脱离,五十多人只剩下十多人,拼命逃窜,可是他们正逃着,道路两旁忽然射来一波箭雨,足有一百支箭矢,乱射过来,郭云龙一行全然无备,顿时就被统统放倒。

  树林立刻冲出几名清兵,提着刀拿着火炬,往几人一照,顿时跟死了娘一般,回头喊道:“将军,娘的射错了,是自己人。”

  感谢yeye业的

第556章元气大伤

  从万县城北到雾山脚下,绵延的山林都成了战场,到处都散布着几点火光。

  在两军被搅乱之后,士卒很快又发现,如果不是大队人马,举火便基本找死,这些光点又慢慢的熄灭,最后只剩下几大片,在道路上移动。

  发生在这篇区域的战斗,虽然没有大建制的对抗,明清两军都乱成一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战斗星星点点散布在山林之间,但却不比一般大战轻松,反而更加惨烈。

  整个战场,只能用一个“乱”字来形容,黑暗之中敌我难分,明清两军互杀之外,自己人常常也打在一起,冷枪暗箭让山林间、道路旁的火炬不时熄灭。

  其中最大的误会便是,替吴三桂断后的吴国正,错杀了关宁军游击郭云龙,搞了一个大乌龙。

  从这场战斗的目标来看,清军是为了撤离,而明军为了追击歼灭清军,所以从战斗一开始,结局基本已经注定,问题只在于清兵输多输少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等战斗到天明之时,早已等候了一夜的忠勇、忠贞两镇人马,开始进入战场,而这时战事便迅速明朗起来。

  尽管关宁军训练有素,久经战阵,战斗力极强,但当漫山遍野的明军从南面压来之时,那些散布在山林中,被分割成无数股同明军战斗了一夜的关宁军,终于无路可走,不少人选择投降,但明军将士却并没有接受,大批降兵被杀。

  昨夜出击的督标和忠义两军,可能不太清楚,王彦一直想要关宁骑兵,这些降兵稍加整顿,就能成军,为什么忠勇、忠贞会大肆杀俘虏呢?却是昨夜明军进占万县时,发现整个万县以成鬼城,尸体遍布,血浆都漫过了脚背,明军将士义愤,因而报复。

  这种屠杀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凡事从山林间搜出的清兵,基本被直接砍杀,曾经被吴三桂派往山海关外向多尔衮救援的副将扬坤,引三百败军固守一座小山,要向明军投降,结果也全数被杀。

  直到王彦军令传来,严令禁止,明军才停止杀俘,但也少不了一阵毒打。

  整个战场上,明军漫山遍野的向北碾压,搜人迁马,气势如虹,在他们背后,几万民夫,也拿着扁担、铁锹、竹枪,几十人一队,敲锣打鼓的漫山遍野的搜山查林,抓捕漏网之鱼。

  明军追击,关宁军混乱,吴三桂并没有停下他的脚步,而是埋头继续向北面突围逃走。

  他心里十分清楚,这个时候留下来,即便是阻击成功,或者打一个伏击将追兵击败,但一旦到了天亮,王彦主力扑上来,他便彻底完蛋。

  吴三桂心慌意乱,不断打马,数十名亲兵跟着他,道路上的关宁军,个个丢盔弃甲,有的甚至把马匹和米粮都丢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48页  当前第2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4/6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崇祯十七年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