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崇祯十七年秋_分节阅读_第23节
小说作者:话凄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8 MB   上传时间:2025-05-29 10:30:34

  其十五:托伤作病,以避征伐,捏伤假死,因而逃避,此谓诈军,犯者斩之。

  其十六:主掌钱粮,给赏之时阿私所亲,使士卒结怨,此谓弊军,犯者斩之。

  其十七:观寇不审,探贼不详,到不言到,多则言少,少则言多,此谓误军,犯者斩之。

  一连十七个斩,使得诸军震耳欲聋。

  “军法虽厉,犯者杀之,但有功者,本将同样不吝赏赐!”在一条条军令被念出后,士卒们一片肃然,王彦环视众军,知道只要他做到赏罚分明,忠义营今后必然成为天下间数一数二的强军。

第35章虏南侵,两面受敌

  四月的天气,正是多变的时节,刚刚还是晴空万里,一眨眼间又进入一片连绵不绝的春雨迷蒙。

  沿着长江的官道上,一辆辆遮着油布的粮车,装有麦杆和干草的大车,辎重车,还有巨大的平底船,沿着长江摇摇摆摆地,吱吱嘎嘎地向前移动。

  天空中细雨霏霏,此时正是江南大地多雨的季节,官道两旁的田畦和水沟都积满了雨水,远方的密林和山峦一片朦胧。

  这时一支打着明军旗号的军队正踏着泥泞,冒着细雨,伴着吆喝和诅咒,杂着皮鞭的劈啪声和车轴的吱嘎声,向西方挺进,声势惊人。

  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士卒,任凭雨水从身上滑落,依然跟随着号子,踏着整齐的步伐,默默前行,显得异常精锐。

  突然官道上传却来了一阵骚动,一支数百人的骑兵队从东面飞驰而来。

  马蹄踏过泥潭,溅起大片的污水,几名士兵躲避不及,身上脸上都溅满了污泥,但是士兵们似乎什么都没发生一般,低着头继续踩着泥泞前行。

  骑兵们簇拥着一名着甲将军,从步卒身边疾驰而过,直到超越前行的队伍,才勒住缰绳,急停下来。

  战马一声嘶鸣,前蹄悬空,百余精骑瞬间静止,显得异常精锐。

  “李千户,此去池州,还要多久?”王彦脸上满是雨水,他与众多军官急停下来,手拿马鞭指着西方问道。

  王彦亲信多是北地之人,对于江南之地,不胜了解,探路侦查的任务便落在了猎户出身的李泰祯身上。“尚有一百余里,道路难行,三日之内,应能到达。”

  “太慢了!清军逼近徐、泗,左贼又破安庆,进逼池州,吾等必须早日到达,先助靖南侯破左贼,再返回江北迎战清军。”闻言王彦不禁微微皱眉,而后一挥马鞭,再次冒雨前行。

  在泗州重整军纪后,当日王彦便带军南下。

  王彦本想花几日重新整编忠义营,但随着左良玉陷九江,江督袁继咸寻死不成,被掳入舟中的消息传来,他只得一边行军,一边整编忠义营。

  被杀的六名百户,全部由老营的兄弟顶上,王威与李泰祯对调,他又将邢夫人的调拨器械全部装备下去。

  步军一千一百多人,留四百长枪手,一百刀盾手外,剩下的全部操持火器,骑兵则人人配弓箭,长刀,小盾,长枪。

  大军边走边练,就从行军的队列练起,不觉间便走到了江边,王彦连忙又派遣人马征调船只,购买粮草,一番下来又花去白银三千两。五万两开拔费,便只剩下二万两。

  就在王彦准备就绪,将要逆流而上时,却又有消息传来,言左良玉拿下九江三日后,暴毙而亡。

  左良玉拥兵八十万,虽说真正的战兵也就二十万左右,但也足以让弘光朝感到无比巨大的压力,他死在九江,无论是弘光朝,还是王彦都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忠义营因此也就放慢了西进的速度,但只隔一天,左良玉之子左梦庚被推举为左军留后,继续领兵东下的消息,又将弘光朝拉回到残酷的现实。

  王彦只得敦促忠义营,尽快西进支援池州,但是祸不单行,军队刚到芜湖境内,河南清军在多铎的率领下,过商丘直逼泗州一线,山东的清军由固山额真准塔率领,南下徐州的消息又传递过来。

  王彦一时间如遭雷击,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南京城中,弘光朝臣,这时不得不吃下“联虏平寇”的苦果,因为不敢派重兵北上山东,河南,战略空间尽失。

  在左部叛军进逼池州,清兵大举南下的危急关头,皇帝已经完全陷于被动,只得下诏:“上游急,则赴上游,敌急,则御敌。”

  皇帝,马辅,阮大铖都明白,无论集中兵力对付任何一方,南京都有了陷落的危险。

  对此,王彦也深以为然,他梦中出现无数次的噩梦,清兵南下江南,真的就这样出现,但此时忠义营已经身处长江之南,返回江北已经不太可能,他便只能期望,高元照与刘泽清两镇人马能多扛一段时间,而他则先随靖南侯黄得功击破左贼,再随大军北返,与清军一战。

  情急之下,王彦催动忠义营冒雨前行,终于在四月十日赶至池州城外。

  池州位于长江之南,东接铜陵,南临黄山,与安庆隔江相望,左军攻陷安庆后,池州便城了南京上游,最重要的防线。

  这时八十万左军,沿着长江在池州之西扎下营寨,绵延数十里,而池州城内也集结了近十万明军,与之决战。

  左军兵船众多,王彦无法沿江西进,便将物资和钱一枫留在铜陵,人马绕开江面上的左军,绕道进入池州之南的山林地带。

  这时在离池州城不远处的南面小山上,站立着数人,为首的便是王彦,而他的身后则站着王威,李泰祯,刘顺等一众军官,小山之后则藏着两千忠义营人马。

  池州城内有十万明军,王彦觉得他两千人马就算进城,对于防守也没有多少作用,倒不如发挥他手上一千骑兵的作用,说不定能寻得异想不到的战功。

  小山离池州城不远,可以将方圆几里内的情况,尽收眼底。

  王彦看着远处轮廓模糊的城墙,看着小山下不远处散落的旗帜和破盾断箭,知道池城下已经发生过数场激烈的大战。

  近一百万大军,集结池州附近混战,场面该何其壮观,看着城头还在飘扬的明旗,王彦知道,他来的正是么时候。

  “连日阴雨,今日虽然天以放晴,但地面与林中都颇为潮湿,火药可保存妥当?”王彦一边眺望池州,一边问道。

  “将军方心,火药乃步营最重要之物,末将早已吩咐妥当,必不会有失。”王威抱拳应道。

  为了掌握步卒,王彦将王威掉到步军做千户,李泰祯则被掉到骑营,而骑营多是跟随王彦的老人,正好将他架空。

  起初王威对此还颇有情绪,但在王彦与之交谈后,知王彦对他信任,便安心做起步军千户,苦心钻研王彦所说的步军战法,而李泰祯也欣然接受王彦的安排,掌管骑兵。

  王威以前只是赵应元手下的一个小军官,而李泰祯却靠着累功做到千户,而且他出身猎户,投靠高杰后也是做探马的工作,对于骑兵战法颇有研究,实在是忠义营中最佳的骑兵将领人选。

  二人的表现,王彦都十分满意,为他省去许多烦恼。

  “如此甚好!”王彦赞许的看了王威一眼,而后回过身来对众多军官道:“池州之战,关系吾朝生死,左贼虽众,但吾辈甚精,拼死一战,定能大败之。诸位可愿与吾一同杀贼,报效朝廷,为忠义营长脸!”

  ”愿随将军死战!”闻言,一众军官,立马齐声答道。

  经过这一路磨合,忠义营已经有了几分强军的样子,王彦手按战刀,为气氛所感染,心中不禁生出一股豪情,定要杀败左军,保下大明。

  ~呜~呜~呜~

  就在王彦等人站在山顶观察地形之时,从西面的遥远之处,忽然传来一阵阵有些飘忽的的号角声。

  王彦与众人闻之,不由得运目向西面望去,脸色不由得齐齐一变,都情不自禁的说了一声:“来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一名探马冲到山脚,而后翻身下马,匆匆往山下跑来,片刻后他单膝跪于王彦面前,气喘嘘嘘的大声报道:“启禀将军!左贼大军方阵,离池州五里!”

  不必探马禀报,众人也能看见。

  在西方极远处,目力所极之地,地平线后面一条长长的红线出现众人在眼前。

  慢慢的,随着红线向前移动,它不断的变粗变宽着,让池州城西面的平原上,犹如披上了一块红色地毯。

  左部号称八十万人,这次来了多少,王彦也数不清楚,只是见他满山遍野而来,左部叛军,几乎将要把西面的大地染成红色。

  “这么多兵!”望着一眼看不到头的左军,王彦等人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这是他第一次看见大集团作战,心中不免有些紧张,手心开始冒汗。

  如此多的叛军,让王彦心头一紧,身为主将的他,不能让手下感觉到他紧张,因而镇定心神后,严肃的对四周军官说道:“人马速速隐藏起来,等待时机!”

  “喏!”一众人连忙齐声答道。

  这一刻,王彦让钱一枫念的十七条军规起了作用,面对即将到来的叛军,士卒们与军官不紧张,不恐惧是不可能地,但军规使他们镇定下来,山下两千人马在军官的指挥之下,很快便偃旗息鼓,有了一丝精锐的样子。

  随着叛军逼近池州,王彦也领着众多军官,转移至隐秘之处继续观察。

  (袁继咸在左贼兵至九江时,被部将张世勋出卖,求死不成,被左良玉掳入舟中,左梦庚降清后,袁继咸遇清英王阿济格,长揖不拜,阿济格极力劝他降清,“仍做九江总督”,遭断然拒绝,后押解至北京,英勇就义。)

第36章战池州,重兵云集

  弘光朝面临着清兵与左军的两面夹击,左军同样如此,他们的背后又有李自成的二十万大军,所以如果不能击破池州,他们将座困安庆直至败亡。

  池州之战,无论是对大明,还是对左军,都是身死存亡之战,左梦庚为了能打败池州明军,可谓精锐尽出。

  左军连续攻打池州三日,池州的护城河也早已在之前的进攻中被左军填平,但左军虽然拼命攻打,却一直无法攻破城池。

  李自成的大军已经尾随左军占据了九江,左军被池州明军以及九江顺军夹击在安庆周围百里之地,犹如笼中困兽,想要争得一线机会,就必须奋力去争。

  这一次,叛军总结前几天的失败,不在派遣炮灰出战,而是一下派出最为精锐的二十万众,欲一举破城。

  山上王彦等人看着左军越来越近,一阵阵整齐的脚步声随之传入众人耳中,震撼无比。

  “哄~哄~哄~”

  二十多万叛军,分成五十多个方阵,向池州城移动。

  步军方阵中,甲士们一手操刀,一手持盾,每前行一步就敲击一次盾牌,声音响天动地,长枪手跟着敲击声,踏着步子紧随于后,而最后的则是大片的步弓手和火统兵。

  这样的步军,每阵五千多人,足有三十个方阵,他们行进在大军之前,踏起的尘埃,遮天蔽日。

  步军方阵之后,则是推着撞成车,扛着云梯的辅兵,以及拉着红衣大炮的辎重兵。

  左梦庚等叛军将领,在亲兵的拱卫下行在中间,两边则是大量长枪手和少量的骑兵。

  王彦见叛军中,长枪如林,旌旗如云,心里不由得一阵担心,池州是否能经受得住叛军的冲击。

  “轰隆!”“轰隆!”

  一阵阵烟尘和巨响从城上响起,却是池州城上的红衣大炮率先开火。

  同王彦在青州时窘迫不同,池州城内集结了黄得功、刘良左两镇兵马,还加上池州总兵方国安的大军,可谓兵精马壮。

  池州城除了集结十万明军之外,器械也十分充足,红衣大炮,佛朗机炮,飞礞炮不下百门,各种火器无数。

  左军行至池州两里的距离之内,已经进入炮击的范围,不过明军虽然开炮,却并不能给左军多少杀伤。

  红衣大炮虽说能打出将近两里,但有效射程其实只有一里,而且炮弹多为实心弹,除非正好砸中,不然很难造成杀伤。

  王彦看着左部叛军就这样冒着炮火,继续向池州城推进,偶尔被砸死的叛军,根本无法影响到整个军阵。

  离城一里半时,叛军的中军约一万余人在一座小山坡上停下,后军三万余众,以及两侧的一千多骑兵,也被留了下来。

  只有前军的步军方阵同推着撞城车,扛着云梯的辅兵,以及炮队继续向前推进。

  距离成一里时,整个叛军大阵全部停下,叛军炮队被拉到一个小土包上,开始架设火炮。

  叛军是大明五镇中人马最多的一镇,长期镇守湖广之地,与张献忠的大西军,李自成的大顺军数次交手,虽说败多胜少,但装备却不差于任何一只明军,所以池州城内有的东西,叛军也都有。

  “轰隆!”“轰隆!”

  叛军要攻城,所以带来的是三十门发射实心弹的红衣大炮,随着炮队架设完毕,叛军开始与城上火炮对轰,不时将城墙蹦掉一角,也不时被城上炮弹击中,炮毁人亡。

  这时一枚实心弹砸在墙朵上,顿时便将城墙崩掉一块,碎石飞溅,数名明军连忙将一位老将围了起来。“侯爷危险!速速随末将下城去吧!”

  那老将内穿蟒袍,外罩山文甲,腰间龙泉剑,虽是须发皆白,却威风凛凛,他一手轻抚去溅到身上的碎石,威严的道:“不必!左梦庚小儿,伤不到本候!”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48页  当前第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6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崇祯十七年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