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崇祯十七年秋_分节阅读_第148节
小说作者:话凄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8 MB   上传时间:2025-05-29 10:30:34

  姜曰广微笑的拿出一封信,递给王得仁道:“将军与兴国候,同是顺军出身,如今兴国候、刘芳亮、高一功、袁宗第归顺大明,俱封为候爵,即便是在顺军之中,与将军地位相差不大的扬彦昌、李来哼等人也封为伯爵,而将军为清廷效力,屡立战功却得不到相应的封赏,实在让人气愤。今兴国候知将军守九江,看着昔日同为大顺之将的关系上,不忍兵戎相见,所以派老夫前来说降!”

  王得仁听了姜曰广的话语,已经有些心动,当下他又拆开书信来观,却皱起眉头,有些不快的说道:“即是招降,就该许以利益,为何不仅没有加官进爵,反而要对我部进行改编~”

  王得仁大失所望,态度也变的冷淡起来,姜曰广遂即说道:“将军还未助大明建立功勋,能够平级任用,已经是天大的恩惠,再者军队进行改编,这是楚国公之前定下的规矩,顺军诸部都进行过整编,现在兴国候不是照样得到楚国公的重用吗?王将军如果抱着手上人马不放,而失去这次机会,那就十分不智了。”

  王得仁沉默不语,他并不了解王彦军中的情况,所以不敢轻易决定,他半响后才开口道:“这样的条件实在太过苛刻,即便是清廷,也没有整编本将麾下的兵马。此事事关重大,能否让我考虑三天,再作答复?”

  王得仁显然不满着样的条件,想拖延时间,让李过提高价钱。

  姜曰广笑着摇头道:“王将军有所不知,兴国候得到的命令是三日破城,为楚国公打开入赣的通道,所以我们只能给你三个时辰的时间,时间一过,立马攻城,而城破之后,所有清廷官员尽数杀绝,并且株连三族!”

  王得仁闻语,脸上不禁大怒:“李过看不起我耶?”

  而这时书房门却突然被一名清军将官打开,他看见王得仁,便慌忙说道:“姐夫,不好了,阿巴真听说你密见明使,带着手下八旗兵杀过来了!”

  (感谢悦冻窝芯,我ui,殊战之殇的,感谢滋野三郎未裔的赠送章节。)

第339章九江之变

  勒克德浑从南昌南下进入赣南时,留下甲喇章京阿尔康领三百八旗监视王得仁,主持赣北军务,而王得仁入驻九江时,阿尔康又派遣属下牛录额真阿巴真领一百八旗兵随行。

  在名义上,王得仁是九江的主将,而且他的官位也远远高于阿巴真,但实际是阿巴真却时常倚仗于满人的身份,对王得仁指手画脚,进行监视。

  这时王得仁听了小舅子黄框树的禀告,心里大惊,猛然站立起来,恼怒的看向一旁的陈芳。

  “将军,我已经做的十分隐秘,万没想到阿巴真还能得到消息。”陈芳有些惶恐道:“不过这也证明了满人根本不相信我们啊~”

  姜曰广看着慌乱的三人,却微微一笑,根本不担心什么阿布真。

  “带姜阁老去后院躲上一躲~”王得仁知道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他无奈的挥了下衣袖,对陈芳说道:“本将去应付一下那阿巴真。”

  陈芳闻语,连忙走到姜曰广身前,微微行礼,便做了一个请的姿势道:“姜阁老,请跟我来!”

  姜曰广慢条斯理的起身,拍了拍袍子上的灰尘,然后抬头看着以经走道书房门前的王得仁道:“机会送到了将军面前,将军堂堂男儿,要对一满狗摇尾乞怜,百般讨好吗?何不现在动手,然后献城,那老夫可在送将军一场富贵,若是错过了这个时机,过了兴国公规定的时间,那可就性命不保,悔之晚矣。将军镇守九江,想必也听见了武昌传过来的一些消息。那湖广总督佟养和,错过了楚国公规定的时间,可是统统被斩杀于武昌城外了~”

  王得仁本要去挡住阿巴真,听了姜曰广的话,身子不禁一颤,王彦在武昌城外斩杀二十多位清廷官员,以及官员家眷数百人的消息他也听过,只是他以为只是流言,但现在听姜曰广说出来,他却不得不信了。

  现在九江城内只有一万人马,四周又没有清兵支援,南面的南昌城里也只有五千多人,他几乎没有援军,肯定会被明军击败,但要让他以接受改编为条件,丧失兵权,他又不甘心。

  王得仁心里很清楚,投降是肯定要投降,但这投降的条件,却还需要磋商。

  正在王得仁愣神之间,一个长得如同一头狗熊!满身戾气,面貌凶狠的男子,却嚷嚷着有些怪异的汉语,怒骂道:“王得仁,你敢背叛大清,简直不知死活,快点将明使交出来,然后砍下人头交给我,不然我将上告贝勒,将你斩杀~”

  王得仁闻言,脸色顿时阴沉到了极点,脸上的肌肉气得不停的颤抖,他好歹也是堂堂副将,居然被一个统领三百人的牛录如此蔑视。

  这时阿巴真已经来的书房门口,他看见站着门外的王得仁,眼睛眯了眯,把出刀来,指着王得仁道:“哼~果然有鬼,你让开,我要进去搜查!”

  满清八旗,入关以来少杀抢掠,圈地、投充,已经养成高高在上的姿态,根本不将汉人放在眼里。

  “阿巴真,本将乃是三品副将,你擅闯本将的府宅也就算了,既然还敢命令本将,搜查本将的书房,你有没有将本将放在眼里!”王得仁大怒道。

  一旁的黄框树见阿巴真足足带来四五十人,便连忙悄悄离开。

  “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满人的天下,你正三品也只是一个高级点奴才而已。”阿巴真没有将王得仁放在眼里,“我听人禀报,你秘密会见明使,今天我必须要将明使杀掉。”

  满人中有聪慧睿智之人,如多尔滚,多铎,豪格,博洛,但也有没有什么脑子的愚夫。

  这阿巴真长的如同一头壮熊,脑子也如一头野兽一般,凶狠残暴,却没什么智慧,他有他的优点,能成为战场悍将以一敌十,但却不适合与人相处,不适合成为官员。

  王得仁很想宰了这头野兽,但他却不想这么容易就开城投降,他忍着怒火,想着让姜曰广听一听也好,说不定姜曰广一胆怯,招降的条件就会有所改变。

  “哈哈~”这时书房的门却被打开,姜曰广一身明朝衣冠走了出来,“老夫弘光朝大学士,谁要杀我?”

  阿巴真见此,微微一愣,遂即大怒道:“王得仁,你果然密会明使~”

  王得仁没想到姜曰广会出来,这让他有些措手不及,但很快他的脸色就变得凶狠起来,而后只见他突然拔出腰刀,便向阿巴真砍去,口中连连对周围的亲兵怒喝道:“还不动手,杀了这群满狗。”

  王得仁居住的院子并不大,所以守卫的亲兵只有二十多人,再加上他从城下带来的卫士,人数与阿巴真的人手相当。

  说实话,阿巴真简单的脑子里,并没有想过会与王得仁交手,他的想法是杀了明使,决了王得仁投降的心思,而后拿着这个把柄控制王得仁,但他智商有限,想法主观,立马造成眼前的局面。

  其实以目前的形势,无论阿巴真怎么做,王得仁都会投降,只不过阿巴真提前了王得仁投降的时间。

  这时院子里,两方人马杀做一团,而那阿巴真也确实有些厉害,王得仁尽然不是他的对手,被杀得节节后退。

  站在书房门口的姜曰广与陈芳却一点也不慌张,两人相视一眼,微微一笑,便一起退入书房内,任凭外面两方厮杀。

  城内总共只有一百八旗兵,如果王得仁连这点人都搞不定,那也就没必要招降他了。

  果然在他们退进书房,关上屋门的瞬间,外面便传来一阵统声,而后又是一阵激烈的喊杀声,兵器交击声。

  姜曰广在陈芳的陪同下,从新坐下,片刻后,书房门再次打开,王得仁浑身是血,手里提着一枚血淋淋的人头进来,而后大步走到姜曰广面前,将人头放在地上,拜道:“姜阁老,末将愿降~”

  姜曰广见此,微微一笑,站起身来,扶起王得仁道:“将军愿意反正,实乃大明之幸。老夫说过,只要将军归降,就送将军一场富贵。现在将军立马带齐三千可靠之人,奔回南昌,敬候楚国公兵马到来。如果将军能助国公拿下南昌,总兵之衔,伯爵之赏,不在话下。”

  王得仁闻语,眼前一亮,顿时大喜道:“那九江之事,就拜托阁老,末将现在就立马假称败回南昌~”

  当下九江西门打开,王得仁领着三千人从李过营前迅速奔过,往南昌而去,九江城内剩下的七千绿营则以刀割辫子,向明军投诚。

第340章兵指南昌

  明军占领九江三日之后,王彦领着后军浩浩荡荡的来到城下,他得知李过、姜曰广不费一兵一卒,就夺取了九江城,顿时大加赞赏。

  九江在武昌下游,有此城在手,湖北也算有了屏障。

  王彦虽然与何腾蛟多有交谈,并将心中想到的守鄂之策,毫无保留的告知,为他出谋划策,但他对何腾蛟实在心存阴影,不怎么信得过这位不太靠谱的队友。

  此时拿下九江城,无疑能使得武昌有了依靠,这才让王彦放心下来。

  古代一个秀才,都是地方上了不得的名人,受到人们的尊敬,而举人的地位就更高了,知县有什么事情都要和他商量,进士那就更不得了,而宰相则会成为全省人的骄傲。

  姜曰广是江西南昌人,又是弘光朝的大学士,地位与过去的宰相相当,在江西一地具有极高的威望,对于王彦光复全赣的计划,至关重要。

  毕竟打下城池可以靠将领,稳定地方却需要姜曰广这样德高望的存在。

  这次九江能够兵不刃血,也全是他的谋划。

  此外,姜曰广让王得仁入南昌作为内应,无疑又使得明军能够轻松战据南昌,从而震动全赣,王彦对此十分满意。

  他见大明江西巡抚旷昭已经被清兵杀害,朝廷又没有重新派遣官员,而姜曰广无论是声望,还是能力都能胜任江西一地,于是便于姜曰广商议,举荐他为江西巡抚,并会向天子推荐再为他加大学士衔。

  隆武皇帝在福建继位之后,由于受到郑氏的压制,为了能够获得各方支持,先后任命了二十多位有威望,在地方上有实权,有影响力的大臣为大学士,乃大明历代入阁人数之最。

  此举虽然使得大学士之位不如以前值钱,但也确实笼络了大批官员,承认隆武为天子,团结了南明的抗清势力。

  王彦知道,天子很愿意把姜曰广这样的人物纳入内阁,所以他才有把握向天子推荐姜曰广。

  对于王彦的举荐,姜曰广欣然接受,于是立马开始在九江搭建班底,他凭借自己在江西的人望,仅凭几封书信,便招降了九江附近的几个县城,便且很快就招揽了他之前的门生故吏,旧时好友,进士刘思赉、余应桂前来效命。

  七千绿营降卒,王彦也交给了他,让他组建自己的抚标亲军,而王彦则不在九江停留,带着六万人马,号称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杀向南昌。

  三日后六万明军,兵临南昌,大营连连旌旗招展,满大壮部水师战船,亦直接进入赣水,大船威风凛凛,吓的南昌清兵胆战心惊。

  按着惯例,王彦至书南昌守军,限定三日内投降,如不开城,城破之后,清廷官员尽数斩杀,家眷连坐。

  早在王得仁带着三千兵马,逃回南昌时,九江失陷,大明楚国公王彦号称十万人马,南下复赣的消息,就已经传遍全城。

  除此之外,勒克德浑之前在湖北战败,葬送数万八旗的消息,也终于纸包不住火,在城中传的沸沸扬扬。

  现在明军兵临城下,更是让江西布政使迟变龙、巡抚章于天、巡按董学成,以及勒克德浑留下来督促赣北军务的阿尔康,感到十分惊恐。

  南昌城内风雨飘摇,阿尔康担心出了什么变故,便派遣可靠的兵马加强巡视,控制整个城池,南昌的治安顿时严密起来。

  一队队士兵在大街小巷巡逻,街上变得冷冷清清,车门稀疏,百姓们都不敢轻易上街,处处笼罩着大战将至的恐怖。

  这天上午,一辆马车停在了临江楼前,金声恒留在南昌城,照料资产打理粮草的幕府书记吴尊周从马车里走出来,门口的小二连忙迎上前,躬身笑道:“吴先生这么早就来了。”

  临江楼本事南昌城里的一位富商所有,但金声恒垂涎他的产业,正好剃发令的时候,那富商不愿意剃发,带着家人南逃,金声恒便把这酒楼据为己有,城了他名下的财产。

  这酒楼也是吴尊周帮忙打理,是他常来之地,楼里的掌柜到酒保对他已经很熟悉,吴尊周微微笑道:“王将军来了吗?”

  “来了!来了!还有刘参将,黄大人都到了,吴先生请上楼!”吴尊周闻语,点点头,在一名酒保的引领下,拉起长衫快步向二楼走去。这几天因为明军围城,南昌城内变得十分萧条,所以酒楼里几乎没有什么客人,二楼只坐了区区一桌人。

  在靠窗户边的隔间处,王得仁站在门口,向外张望,他远远的看见吴尊周上了楼梯,连忙迎上来,“吴先生来得很准时啊~”吴尊周抱拳回一礼,“将军邀请,我怎么能迟到呢?”两人寒暄两句,王得仁便将吴尊周拉入阁间坐下,隔间里已经座了几人,都是与王得仁交好的官员或是军官。

  这时王得仁压低声音对几人道:“今天是三天期限的最后一天,我也不瞒着大家,早在九江时,我就已经像明军投降了。”

  吴尊周闻语,不禁微微皱眉道:“王将军今日来找我们商谈,难道是要我们一起献城?”

  一旁的刘一鹏,黄人龙见此却压低声音道:“外面的一桌,估计是巡抚的人,我们说话当心点。”王得仁却笑道:“南昌城内,本将掌握三千兵马,刘参将有两千人,巡抚和阿尔康不过三千抚标和两百八旗,何须怕他?其实我今日约几位过来,就是给几位老相识一个机会,无论你们愿不愿意一起献城,我都会在今晚献城。我有三千人马,想要献城还不容易吗?关键是楚国公和姜阁老不想将南昌打烂,想要平安的接收整个赣北!”

  南昌城里总共就八千人,如果王得仁要献城,就等于一小半的守军要临阵倒戈,那任凭神仙下凡,也守不住南昌。

  吴尊周也明白这一点,但他却有些顾忌道:“我是金督镇的幕府书记,如果我跟着王将军一起献城,岂不连累金督镇?”

  王得仁说道:“早在去岁,黄阁部督师入赣时,便三次写下书信,劝说金提督反正,扬阁老与金提督也有书信往来。大明对于金提督一向十分重视,吴先生和不接着这次机会,来劝说一番呢?”

  吴尊周微微沉默,王得仁目一转,接着说道:“再者,那勒克德浑不过一败军之将,逃入赣地之后,却不顾金督镇建立的功劳,直接夺取全力,恐怕也早以让金督镇心寒。眼下楚国公与万督师,对勒克德浑已经行成夹击之势,清军在赣地必然失败,吴先生是金督镇的心腹幕僚,理应帮他认清局势,不要陪着清廷殉葬啊~”

  王得仁已经投降大明,他心里便想着如何才能获取功劳,受到王彦的赏识,而招降江西最大的绿营首领金声恒,无疑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隔间里座着四五人,但对于王得仁而言,最重要的还是眼前的吴尊周,只要说服他这个金声恒的心腹幕僚,有他牵线搭桥,那招降金声恒也就不远了。

  (感谢我ui,悦冻窝芯的,感谢滋野三郎未裔的赠送。)

第341章赣州之战上

  赣州城下,勒克德浑督促的填河行动仍然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整个过程比他想象的要复杂许多。

  赣州位于赣水和贡水之间,护城河与两水相连,赣州俨然成了一个被江水环绕的小岛。护城河并非死水,两江之水时常灌入,行城水流,若是遇上一江上游降下暴雨,水位上升,江水就会通过护城河灌入另一条江中,而水流又会江清兵刚填入的泥土给冲走,使之前的工作付之东流。

  除此之外,赣州物资储备充沛,加之万元吉调来火炮,轰击填河的清兵和壮丁,都加大了工程的难度。

  赣州城上的反击手段主要是弓箭、鸟统和火炮,大量参加填河的百姓,都死在明军的火力交织之下。

  对于这样的屠杀,万元吉和明军也没有办法,当年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也先押着英宗来攻打北京,大明朝马上另立新主,接着抗击。

  皇帝被劫持了,都是这样的反应,何况是被劫持而来帮清兵填城的百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48页  当前第14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8/6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崇祯十七年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