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赣南求援
武昌府长江码头,王彦将赈济难民的六万军队,撤回南岸驻扎在江边的旷野里,一座座整齐的营帐,一望无际,显得蔚为壮观。
在江面上,从湖南调来的粮船,以及满大壮部水师,密布在江面上,足有数百艘之多,看上去桅杆如林,船帆如云,气势磅礴。
堵胤锡接到王彦、何腾蛟的书信之后,从湖南发来米粮六十万石,用来王彦出兵江西和何腾蛟赈济难民。
湖南夏收的存粮几乎全部运来,在想要粮食,就只有等秋收之后了。
此时已是八月中旬,王彦真是期望上天能够风和日丽,在这个稻子出穗的重要季节,千万不要降下天灾,来摧毁经不起任何风雨的湖广农业。
长江边上,何腾蛟亦领着属下官员,拜祭龙神,祈求风调雨顺,让王彦觉得此人并不完全是个搅屎棍,也有好的一面。
这次赈济对于王彦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他为官的时日不多,而且基本都在带兵打仗,对于政务一知半解,但这次他却体会良多,积攒下了大量处理灾祸的经验。
王彦可以肯定,即便今后遇见更大的灾祸,以他现在的经历,加上脑子里时常会蹦出一些特别的想法,他一定也能应对。
清晨,长江岸边,王彦站在江堤上,注视着衮衮东流的江水,看着江面上的船只,对一旁的姜曰广道:“六十万石粮食,本督分何腾蛟四十万石,只用二十万石,却不知能否解决江西的清兵。”
“这点国公不必担心,江西也有粮草,只要打下城池,就能获取清军搜刮来的钱粮~”姜曰广笑道:“这次出兵江西,我以为国公甚至能够获得大量的好处。”
“哦?”王彦微微疑惑了一下,然后微笑着点了点头,“就向这次武昌一样?”
这次湖广战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发生在武昌,第二个部分发生在襄阳。
两个部分之间,造成了两个完全不一样的结果,武昌之役明军属于攻方,缴获了大批物资和钱粮,襄阳之役明军是守方,不仅樊城被毁,还引发了难民潮,损失无法估量。
这一攻一守之间,天差地别,也令王彦有诸多领悟,明白为何历史上游牧对于中原王朝的伤害如此巨大。
破坏总是比守护,要容易太多。这时,十几名骑兵疾奔而至,为首骑兵翻身下马,然后跑上山坡,在王彦身前行礼道:“启禀国公,赣南万督师有急信送到!”王彦与姜曰广闻语,不禁眉头一挑,眯眼道:“速带信使来见我!”片刻后,一名信使被带上来,他向王彦行一礼,“下官兵科给事中张家玉,参见楚国公!”
张家玉,字玄子,号芷园,广东人,好行侠仗义,结交甚广。十九岁考取秀才,为广州儒学生员,二十二岁乡试中举人,二十九岁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弘光元年,清兵攻破南京,弘光帝朱由崧被俘,家玉逃到杭州。闰六月,唐王朱聿键即位于福州,改元隆武,张家玉被授为翰林院侍讲,后命张家玉为兵科给事中,督永胜军入援江西。
王彦对于张家玉有些印象,这源于崇祯十六年的京师会考,他名落孙山,张家玉却高中甲等,所以王彦听说过张家玉的名字,也有过一面之缘。
王彦看着三十出头的张家玉,双手拖住他作揖的手,微笑道:“京师一别,三载有余,芷园兄的变化甚大,鬓角以有白丝,令我不甚感叹啊~”
科举上有同年之说,这与师生关系,同门关系一样,是官场上的重要纽带之一,同榜之人踏上仕途之后,往往会相互提携,王彦虽然落榜了,但以他现在的身份,肯定有许多人愿意认他这个同年。
张家玉与王彦的交集并不多,后来王彦崛起,他才想起当初还有过一面之缘,所以他刚才没敢直接攀交情,而是公事公办,但王彦的态度,却让他一阵感叹。
崇祯十六年一同在北京赶考的学子们,历经了甲申的动荡,乙酉年的紫禁再易,余杭之变,能够再次相遇,是多么的让人伤怀。
“悠悠三年,风云变化,从北京到南京,而后又逃到杭州,再转入福建,最后带兵入赣,跋涉万里,经历多少坎坷,目睹山河变色,国破家亡,其中风雨艰辛,何以名状,何以言表,可不就白了头发,黑了面颊吗?”张家玉不禁有些激动的与王彦握紧了手,“那时士衡兄,还是名扬京师的俊郎才子,今时脸上亦多了伤疤,手上有了厚茧,身上穿起了铁甲,成为国朝的擎天之柱,同样也令我一阵感叹~”
王彦与张家玉对视一笑,然后将他拉到身边,为他引荐了姜曰广等人,然后关切的问道:“赣南的情况如何?万督师怎么会派遣芷园兄前来?”
“情况并不好,七月底,万安失陷,损失了一万多兵马,连扬阁老都自尽了,巡抚旷昭被俘,不屈被杀,大小官员自尽者二十多人,赣南元气大伤。”张家玉伤感的回道:“现今勒克德浑正督促军队围困赣州,驱赶百姓运土填护城河,赣州的形势已经危急,万督师没有其它的办法,所以派我来恳请国公救援赣南!”张家玉说完,又将一封信交给了王彦,王彦打开信件,是族兄王夫之的笔记,陈说了赣南的危情,他看完信件,又将信转给姜曰广等人一观,然后对张家玉道:“我听闻陛下要移驾,所以早有出兵江西接驾的意思,就算芷园兄不来,我也会在这几日发兵攻入江西。今天既然收到了赣南的急信,那我便立刻发兵,明日清晨,便水陆并进,杀奔九江。”
“如此真是再好不过了~”张家玉从赣南出发的时候,以为湖广还在与清兵交战,抽不出兵力,等进入武昌,才听说王彦、何腾蛟已经击败清军,他立马大喜,但不久又听到湖广爆发难民潮,粮食陷入危机,他又提起心来。现在得到王彦出兵的答复,他心里立马高兴起来。
王彦见此,遂即说道:“我军虽离赣南甚远,但湖北巡抚傅上瑞已经派出两万人马迎驾,算时间现在也早该到赣南了,有这支兵马进入江西,也能为赣州分担一些压力,所以芷园兄大可不必担心。”
“迎驾军方面,万督师也曾派人联络,但在我离开赣南之时,一直没有得到消息传回,也不知道出了湖南没有~”
王彦闻语不禁微微皱眉,他北上襄阳的时候,迎驾军就已经出了岳阳,怎么可能没有消息,这让他提起了一丝警惕,感到一阵心慌,他遂即立马下令道:“传令大军收拾营帐,准备出发!”
他又回头对一名亲兵道:“速去召满将军和李将军来见我!”一刻钟后,刚刚赶来的被提升为湖广水师总兵的满大壮,与忠贞军李过快步来到王彦身边,他们单膝跪下行礼,“参见国公!”“两位将军请起!”王彦令他们起身,直接开门见山的吩咐道:“陛下将移驾湖广,赣州绝对不容有失。今赣督命兵科给事中张大人求救于我,本督已经决定立刻出兵。你二人,李将军可为先锋,满将军为副将,再有劳燕及先生为军师,领三万人马,攻下九江,为后军打开通往江西的通道~”
(感谢sowhat000的,感谢不的了了、悦冻窝芯的,感谢滋野三郎未裔的赠送,求大家支持,投票。)
第337章长亭言守策
次日清晨,作为先锋的李过、满大壮,便率领军队出发,近三百艘满载着粮食物资的大船,以及水师战船,开始离开长江岸边,张开船帆顺江东下,王彦则率领三万大军在后,浩浩荡荡杀向九江。
大军经过武昌城外的十里长亭,何腾蛟领着一大群湖北官员,在亭子外等候,这让王彦有些意外。
他虽然通知了何腾蛟,但两人之间的关系毕竟有些不和,他没有想到何腾蛟会来送他。
这时王彦只得抽打战马,与大队分离,身后一众将领和亲卫,也都拍马跟上,最后在亭子外面急停下来。
王彦翻身下马,将马鞭往身后一丢,让侍卫接住,然后大步走向亭子,何腾蛟见此则从石桌上端起一碗酒水迎上,笑道:“本督祝楚国公马到功成,光复全赣~”或许是武昌之战,又或许是这次赈济难民,使得何腾蛟对于王彦的感官发生了一些变化,甚至有些依赖,连他自己也没有察觉到。
这时他见王彦接过酒碗,一饮而尽,便情不自禁的问道:“这次士衡攻打金声恒,将精锐之兵,尽数带入赣地,湖北乃抗清第一线,若清兵再来,我该如何应对呢?”
王彦听何腾蛟唤他的表字有些意外,这说明何腾蛟有和他化解矛盾的意图,他微微一笑,这次两人在湖北也算连手大胜了一场,虽说过程依然有些不愉快,但毕竟没有爆发什么大矛盾,而且王彦信守承诺,将湖北让给何腾蛟,何腾蛟则跟着混了个光复武昌的功劳,一个国公的爵位是跑不了了,可谓皆大欢喜。
王彦在准备攻伐江西之前,其实已经与何腾蛟商议过湖北今后策略,就是成为南明的屏障,只要湖北在手,南面的湖南、贵州、广西,都能够安心发展,恢复经济,可以说何腾蛟责任重大。
或许正是因为何腾蛟意识到这一点,心里又没底,所以借送行的机会,来问问比他能打的王彦。
王彦听了何腾蛟的话语,遂即回头对身后的亲卫道:“去把湖北的地图拿过来~”
“不用了~”何腾蛟笑道:“本督早有准备!”
他说话之间,亭子里的官员,已经将中间石桌上的酒水撤掉,然后铺好了一张地图。
王彦很乐意何腾蛟问他,就怕他给自己捣乱,于是大步走到石桌边,一众湖北官员也立马围了上来。
湖北刚刚光复,朝廷来不及任命,这些人都是何腾蛟提拔起来的新人,没有什么经验,心里和何腾蛟一样没底。
王彦看了地图片刻,便指着湖北道:“鄂地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乃旧时楚地,自古兵家必争,但鄂东有大别山,鄂西有巫山、大巴山,北有秦岭,三面环山,易守难攻也。”
王彦在地图上,用手比划,没每说一点,周围的官员都点点头。
“何督师且看这鄂地形势,你觉得鄂地的威胁,来自哪里?”王彦停下来,抬头看着何腾蛟说道。
何腾蛟微微一愣,也指着地图,“除了南面,其他三个方面,都有可能。”
王彦点点头,遂即接着说道:“先说西面,张献忠与豪格激战于汉中,若张献忠胜,何督师便劲量与大西保持默契,唆使张献忠继续进军关中,若张献忠败,清军占据汉中,何督师也不必惊慌,只需派遣一万人马驻守上墉古道,扼守险要,清兵想从汉中入鄂,除非翻越绵延的大山,所以西路无忧也。”
“张贼乃我朝之敌,他能和我们相安无事,听从本官的话语吗?”
“如今天下,清强而汉弱,张献忠明白他的处境,而陛下也信奉联寇抗清之策,加上之前我与张献忠在汉中之地的默契,何督师只要不去攻打张献忠,大西军就不会两面树敌,当然必要的警惕还是要有,所以何督师一定要严防上墉,在险要之地筑造要塞。”
何腾蛟闻语,微微点头,算是认可了王彦的话语,王彦遂即接着道:“再说北面,清兵想要南下,就只有走当年曹操入荆州的路线,从群山之间,走南阳,经新野南下,督师只要坚壁清野,固守襄阳,同样能够挡住清兵。”
“这个我知道,这次阿济格就是走的这条路,我会用心经营襄樊,将城池加高加厚,再按着之前商议的策略,尽迁汉水北面之民,使清军无法获得粮草~”
这条策略,等于放弃了数百里的土地,但同时也使得清兵无法就地打粮,而是要从河南走山道送来,就无疑加快了清兵粮草的消耗,一旦久围而不能破城,必然退回河南。
王彦点点头道:“郝摇旗、马进忠两部都比较能战,算是两员悍将,有他们驻守襄樊二城,北路亦无忧也。”
“再说最后一面,东面的威胁来自江南,如今长江天堑,满清与我共有,但武昌在上游,清军处下游,还是有些优势。我认为何督师守武昌,关键在于扬长避短,大力建造战船,把水师发展起来。清兵至,则坚城用炮,不与浪战,水师沿水道袭扰,静候湖南援兵到来。”
王彦顿了顿,接着说道:“此外,如果这次我能顺利光复全赣,则督师就不必独自面对江南清军的威胁,我大明对抗清廷的局势,也会有所好转。何督师只要你紧守三面,恢复民生,守住鄂地不难~”
何腾蛟听完,心里有了些底气,当即哈哈大笑,又让下属端来一碗酒水,让王彦喝下,然后便领着官员为王彦送别。
明代已经有了蒸馏酒,但官府对于酿酒的态度一般都是加以限制、甚至禁止,而且相对而言,文人墨客,南方人都不太喜欢喝蒸馏过的高度酒。
李白斗酒诗百篇,那一斗酒,便是低度酒,正常人谁也喝不了一斗蒸馏酒,方才王彦干下两碗,也是低度酒。
这时王彦从新夸上战马,从亲卫手里接过马鞭,便一抽战马,与身后数十骑一起,离开长亭,飞奔着往大队而去。
第338章兵临九江
九江位于鄱阳湖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现在由清将王得仁领一万兵马驻守。
王得仁原来是大顺军王体中的部下,而王体中又是李自成麾下大将白旺的下属。
甲申年李自成被杀之后,大顺军内部发生大乱,王体中便乘机杀了白旺,率领部下投降了阿济格,被授予副总兵的官衔。
此后原本属于左良玉麾下的金声恒,再投清之后,害怕失去兵权,便自请攻打江西,阿济格遂即任命他为江西提督,与王体中一起攻占全赣。
金声恒倚仗王体中的兵力,诈称“满汉官兵二十万,将收取江西”使得南昌官员不战而逃,金声恒轻而易举收取了南昌,然而他对王体中的兵力强劲却深怀戒心,时刻想着找机会吞并王部兵马。
润六月,清廷剃发令传入江西,金声恒率部剃头,王体中从抚州回到南昌,却坚决拒绝剃头。
金声恒认为这是难得的时机,于是私下笼络王体中标下游击王得仁,假称议事将王体中刺杀,得知消息的王部军官顿时大哗,引兵报仇,但金声恒亲自督战,兼王体中以死,王部属下随逐一被金声恒招降、吞并。
此后,金声恒与王得仁合作,先后攻下重镇吉安、泰和、永新等地,控制了大半个江西,金声恒、王得仁自已为帮清廷立下大功劳,遂即上书要“节制文武,便宜行事”等权利,但却被清廷拒绝。
金声恒、王得仁的官位依然没有改变,而这时勒克德浑又从湖北进入江西,得到江西巡抚章于天,巡按董学成的支持,夺取了南昌之权,而留守南昌的王得仁则被发往九江,防备湖广明军。
九江三面环水,扼住要道,陆师很难攻打,但如果水师强大,有高船巨舰,便可直接从船上,架起攻城梯,蹬城作战。
这时在靠近九江城的江面上,百艘楼船巨舰,正在江面和太湖上穿梭,而在城池东面的陆地上,李过部两万多人,则在城下扎下绵延的大营,场面十分壮观。
同赣南作战的金声恒不同,王得仁进驻九江之后,多少听到了一些武昌传来的消息,而那每一条消息,都让他胆战心惊。
现在出现在九江城外的明军先锋,无疑证实了他听到的讯息,他站在城头,看着自己被能够击败满蒙八旗的明军,心中以漏怯意。
如今江西清军主力,在赣南与万元吉激战,整个赣北的清兵还不到两万人,他实在没有信心来守住赣北。
本来赣北之地的防守不至于如此薄弱,但当初勒克德浑为了进攻岳州,从赣北借调了三万多人,以及大批船只,结果全部葬送在湖广,而至今赣北都没有得到兵力补充,所以才有现在这样不利的局面。
这时王得仁站在城墙上,长吁短叹,他麾下幕僚陈芳却走上城来,急步走到他身边,小声禀报道:“将军,明军使者进入城中,卑职擅自做主,将使者暗中带到了将军府中。”
王得仁闻语,不禁猛然回头,看了陈芳一眼,然后便快步下城,往府中而去。
面对明军围城,或许他手下不少人,都是陈芳这样的心思,他也不是没有想过开城投降,但他心中却有顾忌。
其实他对清廷也十分不满,他与金声恒为清廷在江西立下汗马功劳,但清廷却只给他一个副将,之前许诺的东西、地位,完全没有实现,他内心已经大失所望,埋怨清朝刻薄寡恩。
特别是王得仁与金声恒在江西,凭借武力勒索了大量的钱财,成为暴发户,但清廷任命的巡抚章于天,巡按董学成,看着眼红,逼迫他们献上银钱,也使他大为不快。
金声恒想要凭借军功,总督江西,从而压制章于天、董学成,但他的要求,被清廷拒绝,而这次章于天、董学成,支持勒克德浑获取江西全力,将他发来九江,就使得他心里对清廷更加失望。
要说王得仁完全有开城投降的理由,他能被金声恒笼络杀害不愿意剃发的王休中,那也能为了自己的性命,开城投降。
他心中确实也有降意,但他却有两点担心,其一怕失去兵权,其二怕明军同样窥视他手中的财产。
这时他回道府中,让卫士把手好院门,只带着幕僚陈芳来到书房中,便见一威严老者,正襟危坐在书房里。
老者正是姜曰广,他见二人至,遂即起身拱手,开门见山道:“王将军,老夫今日前来,乃是受兴国候所托,特来说服将军弃暗投明,为大明效力。”
在回来的路上,陈芳以经告知了王得仁,姜曰广的身份,所以他不敢怠慢,连忙回礼,然后说道:“有劳老阁部亲走一趟,不知兴国候有什么话语,要告知本将呢?”
如果是以前,王得仁是不会考虑投降之事,毕竟清军的势力摆在那里,但王彦在湖广接连击败清军,让王得仁看到了八旗色厉内敛的一面,再加上他对清廷的不满,所以投降对他来说,也不是不可以谈,关键看价钱能否让他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