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唐朝好地主_分节阅读_第1210节
小说作者:木子蓝色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7 MB   上传时间:2025-06-01 10:54:09

  “看来太子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了,有些等不及了。”张超听完,放下手里的奏章笑着回道。

  倭国,已经是一颗熟透的果实。

  张超觉得,其实可以等他再熟一点,让他自己掉下来。不过既然太子有些等不及,要自己上树去摘,那也没关系。

  “锦衣卫要全力配合太子。”张超指示。

  “我们最近与不少大名在联络,劝说他们归附大华,另外也在派人与苏我虾夷接触,希望能策反此人。”

  苏我虾夷是倭国掌权之人,若能得到他的归降,那基本上倭国就算有人不肯降,但也无法主持大局了。

  “那个杀了丈夫夺位的女天皇呢?”张超问。

  “这个女人是个疯子,一意主战,根本没有半点妥协之意。锦衣卫觉得无劝降可能,打算对她实行斩首。”

  “可以。”

  张超知道些宝皇女的情报,知道这个女人是个蛇蝎心肠的毒妇,有姿色,更有心计和手段,对这种女人,张超敬而远之。

  既然是个冥顽不灵的女毒蛇,那何必还怜香惜玉,直接杀了能对大局有帮助,那就杀。

  倭国已经被朝廷划为太子的采邑,以后不但是张璟的采邑,还会是大华历任太子的采邑。

  在张超的计划里,以后大华的太子,都应当在满十五岁后到自己的采邑去管理,亲自管理采邑五到十年,学习锻炼,待积累一定的经验后再回朝继续学习政务,做接班的准备。

  一个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太子,若不到外面去接触,哪怕有再好的老师教导,也还是不够的。

  为了保证太子的这块采邑,不至于太过棘手,张超还是打算先替太子削掉点刺。

  锦衣卫作为军事情报机关,这个时候就需要他们大显身手了。

  “枢密院计划明年要将对外征服的重心转往中南,重点对付真腊,尤其是水真腊,此外还要对阿拉干和狮子国用兵,你们锦衣卫的任务也还是很重的。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有困难直接跟朕提,能解决的朕都会替你们解决。”

  “工作要做,但保障也得要有。”

  张超从来不是那种既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的人。

  锦衣卫比起六扇门和飞骑来,职责更专注于外,尤其是军事方面,因此可以说锦衣卫就是大华在外的眼睛和耳朵,如果耳目不灵,那么大华的对外开拓征服和殖民事业,也就不免会迷失方向。

  柯雄发开始还说没有困难,等到后来,还是道,“就是现在人手还有些不够,我们希望能够增加一些编制,多招募一些人。另外,锦衣卫希望能够再建几个训练营地,也多发展一些眼线。”

  “编制、人员、经费,这三样对吧?”张超笑着给小八倒了一杯酒,“这些都不是问题,经费朕会帮你争取,编制、人员也都一样。就算内阁拔不了太多给你,朕也可以用朕的内库给你们补贴一些。”

  “办事经费,薪水福利,这些都不会少你们的。”张超给自己也倒了一杯,小饮一口,漫不经心的道,“保障这块你不用操心,朕会替你们做好,但有一点,你们也得铭记,必须牢记职责,严守纪律。作为情报部门,拥有不少便宜行事的特权,朕不希望锦衣卫到时滥用职权,以权谋私。”

  “经费、福利你们不用操心,因此朕也不希望锦衣卫自己去经什么商,搞什么小金库这些。更不许借机敲诈,贪污受贿。对这种事情,朕是零容许的。”

  柯小八端着酒杯,认真的听着,不时点头。

  “臣一定会加强纪律管理,一于有害群之马,就会立即清除。”

  “很好,丑话说在前头,这样大家都好。你们锦衣卫,既受朕指挥,也接受枢密院管理,另外飞骑也会监督你们。给你们的经费,也会有人专门审核。所以,用心办事,专心办事,不要想其它的东西。”

  “臣明白。”柯雄发脸上冒汗。

  锦衣卫这个衙门成立以来,人员不断的扩张,尤其为了情报需要,发展了大量的线人,这些线人基本不算是锦衣卫的正式人马,但算是编外的临时工。

  这种人三界九流,各阶层都有,甚至鸡鸣狗盗之辈都有。因此在管理上,也不免存在着一些漏洞,其中就有些胆大之辈,在外打着锦衣卫的名号,干一些不法勾当。

  本来柯雄发知道后,也整顿过几次,但这种事情也无法根治,毕竟为了情报,有些人还是得用。而且他也没太在意这些,认为那些人其实也没多大胆干多大坏事,顶多就是扯着虎皮做大旗,谋些小利而已。

  他认为这也算是一种利益交换,若没半点好处,那些人怎么愿意为锦衣卫办事呢。

  但刚刚这会张超的话,让柯雄发明白,锦衣卫里的这些情况,皇帝都是了如指掌的。

  皇帝虽不说破,但意思已经很明白了,这种情况是不允许的。

  “你也不要紧张,来,喝酒。”

  “臣酒量不好,不敢在陛下面前多喝,以免酒后失礼。”

  粮食产量大增,商品丰富,经济繁荣,因此酒这东西也是慢慢的进入千家万户,过去一般人是喝不起酒的,酒也贵。

  而如今,酒的品类越来越多,果酒、粮食酒,还有各种酿法的酒,米酒、麦酒、白酒、葡萄酒等等。

  档次分类越来越多,味道也越来越好。

  价格也有很多选择。

  喜欢喝酒的人越来越多,逢年过节,桌上必然会有酒。甚至连许多妇人、孩子也都会喝上一点。

  甚至因此酗酒的情况都增多了许多。

  朝廷对酿酒业是支持开放的,因为酒实行特卖制度,酒税是朝廷的一大重要税收来源,每年为朝廷创造千万贯的税收,所以哪怕因酒而出现了不少问题,但在粮食丰富,而酒税又喜人的情况下,朝廷对酒的态度还是开放的。

  张超不喜欢酗酒的人,但他认为酗酒的问题本身不是酒,而是人。如果不懂的节制,不喝酒也会有其它问题。懂的节制的人,就算天天喝酒也不会胡喝滥造。

  张超平时就喜欢喝点酒,但都喝的不多,每次喝一点。不管是黄酒还是白酒又或红酒,张超都有喜欢喝的。

  酒喝三分刚刚好,味道意境都好,喝多就没意思了。

  柯雄发酒量其实是很不错的,不过是在皇帝面前拘束而已。皇帝给他倒酒,恭敬的伸手捧杯接下。

  “锦衣卫是比较特殊的,现在出问题的只是些临时人员,但这个问题却必须受到重视。若是不重视,到时你们锦衣卫的名声,被一群临时工坏了,损失的还是整个锦衣卫。”

  “而且若不处理,到时你们锦衣卫的那些正式人员肯定就会心理不平衡,认为连那些临时工都能借着锦衣卫的名头在外收受好处,他们为什么就不能呢?他们手里的权力还更大,如此一来,到时整个锦衣卫可就千疮百孔了。”

  “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必须防微杜渐,出现一点点不好的苗头时,就要立即处理,这样才能警示后人。”

  “谢陛下提醒,臣回去之后,一定好好的清查整顿。”

  张超点头。

  “你先自查,若是让御史台或大理寺来查锦衣卫,到时你们锦衣卫的脸面也没有了。”

  权力寻租,其实这是一个一直以来都难以根治的问题,这就好比赌和嫖。但不能因此就放任自流,必须管理,还得加强管理。

  大华连青楼和赌坊这两个行业都是管而不是禁,正是明白光是禁是禁不住的,既然堵不住那就不如疏。

  青楼行业有严格的登记准入制度,要经营业,得先取得经营资格,申请特许经营牌照,所有的从业人员,得登记备案、定期体检,他们还要缴纳一笔特殊的花税,也称为胭脂税。而且这行业的税收,也比其它行业高的多。

  赌坊也差不多,禁私赌。赌档全得登记备案,缴纳重税。

  对于官吏的管理,大华也是严格的,不但有御史台盯着,也有议会盯着,更别说刑部还有个专门反贪的六扇门,皇帝手里还有一个飞骑。

  锦衣卫都还负责军方将校的监察。

  张超需要锦衣卫,但张超也一直在警惕和防范着大华锦衣卫最后变成明朝的锦衣卫,防止他们腐化堕落。

  为此,大华的锦衣卫并不如明朝一样是一个相当独立的机构,这是一个隶属于枢密院,并要接受御史台、议会审核,接受飞骑监督的机构,他们头上的婆婆有好几个。

  只不过,他们的经费是得到保障的,办案也有不小独立性。

  “朕还是那句话,专心的做好本职工作,其它的你不用操心。”

第1486章 画虎不成反类犬

  早晨。

  张超到皇城散步遛狗,马周、魏征、房玄龄等人也牵着一条狗过来遛。早朝之后,皇帝与几位宰辅重臣们一起遛狗,似乎成了一个新的惯例。

  一边遛狗铲屎,一边聊聊国事,交流一下意见,在清新的空气里,倒是挺不错的。

  “倭人真是没有出息,一边想要全面学习我们中原,却又不自量力想要对抗我们大华。还真以为学了点皮毛,就能够跟老师过招了。”

  倭人的改革内容,其实就是全面模仿贞观新政,但却又没模仿到核心,只是模仿到了一层皮,比如大华都已经取消了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倭人却把这个当成宝,高高兴兴的在全国推行班田制和租庸调制。

  还将倭国划分五畿七道,学大华的区划,设立六十多个令制国。中央呢,又是模仿唐初的三省六部制,可大华也早就不再用三省六部制了。

  大华如今实行的可是内阁负责制。

  刚搞了几天的改革,倭人就以为自己完成了中央集权,就叫嚣着让各国出兵。确实纠结起了十万兵马,但这十万兵马岂能同大华的军队相比。

  “本质上来说,均田制以核心的国家制度,是均田制、租庸调税制、府兵制军制为一体的,甚至公廨田、职田、勋田等为补充。国家制度的根本还是在于田地,说白就是古典农业制国家。”张超站在那里道。

  而均田制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虽然说西魏北周隋唐,都以均田制为根本,并都因此强大,但都是有社会背景的。

  均田制需要的社会背景是什么?是战争,是不断的兼并状态下,战争不断,人口少,土地多,并且通过战争能不断获得新的土地,因而朝廷才能将新获得的土地分授给百姓,通过授田,获得更多的租调税赋收入,获得更多的免费庸役。

  国家的力量才能因而不断的增强。

  说到底,在南北朝时代,属于地主豪强的时代,土地兼并是相当严重的,而当时的战争,恰恰是将一大批的这些豪强地主给打倒,将他们的土地收为公有,并将原本属于他们的大量无地佃户,转化为国家纳税的公民,是一种集权的体现。

  均田授田,让国家税赋增收,丁口增长,兵员也增多。

  但这种制度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在于实际上均田制是无法真正完成的,因为哪怕是现在的大华,人均田地也不过二十亩。隋朝鼎盛之时,人均田地也不过九亩。

  一丁均田百亩,这个是无法完成的目标。

  因此,当天下一统,战争结束,当社会趋于平稳,人口开始迅速增长,那么土地的不足就会越发的严重,而和平年代,土地兼并肯定也是更加严重。

  无法再完成均田,则以均田制为核心的那整套国家制度,也就成为无根之木,必然最后崩溃。

  这就是必然。

  本来就没有什么完美的制度,均田制出现时,正是当时南北时后期,北方两雄争霸,均田制为根本的那套制度的出现,大大的解放了生产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为朝廷凝聚了力量,在当时,是非常合适的。

  但到了唐一统天下后,这个制度慢慢的就不合时宜了。

  没有足够的土地均田,百姓分不到田,甚至分不足田,可税赋却还是按着那人丁百亩的均田来缴纳租调,来服庸役。

  贞观朝时,朝廷适时的推行新政,罢除均田法和租庸调,改推行两税法,摊丁入亩这些新政,同时朝廷全力对外开拓,这才在新的时期,找到了一个全新的适合的国家制度,让贞观因此强盛起来。

  “倭人嘛,哪有什么见识,每年虽然派来一批遣华使,但这些人短短时间里哪能学到什么东西。再者,倭国真正掌权的又不是倭王,而是苏我氏家族。苏我氏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就如他们现在推行的这以班田制为核心的改革,其根本目的还不是为了中央集权,说白了就是要把权力集中到他苏我氏家族手里。”马周对倭国的新政,也是有些研究的。

  对马周这种全程参与贞观新政的人来说,倭国的新政,跟小孩子一样幼稚。

  “元辅对倭人要求太高了,对于倭人来说,他们的改革,也还是有不少进步的,起码比之过去的制度要强的多。过去的和国统一日本虽然也几百年,但其实一直是一盘散沙,中央没有完成什么真正的集权。现在这种班田制,虽说是拙劣的模仿中原过去的均田制和三省六部制,但确实比过去强多了。只不过,千不该万不该,这些倭人不该要狂妄的不知天高地厚,居然敢跟大华开战。”房玄龄则说了几句公道话。

  倭人未必不知道如今大华推行的新政,但他们放弃了大华现在的新政,却去模仿过去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均田制,根本原因还是他们无法模仿大华,因为大华的条件,他们没有。

  大华现有的制度,依靠的是两条,一是大兴工商贸易,二是对外征服开拓。大华的农耕技术,大华的人口基数,大华的土地数量等等,都让大华实现了只需要一部份人口耕种就能养活大华的所有人口,能够有剩余的人力来进行工商贸易。

  而大华大兴工商,有粮有钱,才有能力拥有更多的军队,保持着先进的武器等,才能在对外的战争中,无往而不利。

  可以说,这些基本的条件,倭国一条都不具备。

  虽然倭国也想着对外征服,可他们拼命拼凑起来的十万兵马,一战就损失了五万。

  大华拥有的是常备军,职业军队,可以常年对外征战,但倭国的兵却是征召的农民。战争打的时间一长,就会耽误农时,影响生产。他们也没有如大华那样充足的军械、粮食储备,能够打的起那样大规模、长时间的战争。

  倭国损失五万,就是伤筋动骨,甚至哪怕他们的五万人被牵制住,时间一长,也一样会让生产出问题,可大华却根本不会有这种问题。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97页  当前第121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10/129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唐朝好地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