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唐朝好地主_分节阅读_第1181节
小说作者:木子蓝色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7 MB   上传时间:2025-06-01 10:54:09

  “公主采邑肯定是会有的。”

  皇帝也有好多女儿,还有姐妹,这些公主长公主,当然应当有一份采邑。现在皇帝还只是对部份公主封了采邑,但还没有规范过。

  按制,公主的采邑应当是终身制,而不是世袭的封地。当然,若皇帝有意要给自己的姐妹女儿们弄个世袭的封地,这个事情也不是完全没有商量的余地。

  但大家还是比较希望公主的是终身制的采邑而不是世袭的封地。

  “公主采邑必须为世袭,若公主去世,采邑必须收回。而且,我提议公主的采邑,应当由朝廷代管,且不得按封地标准拥有兵额。公主领地采邑上,由朝廷驻兵或者建立民兵。”

  虞士南接连提出了好几条要求。

  公主采邑这块,过去比较模糊。

  现在虞士南觉得可以借这次皇帝采邑,把采邑这个事情弄清楚,划好界限。

  马周苦笑,这些家伙一个个都不简单啊。

  这边又堵上他了。

  “这个我觉得可以考虑。”

  “不是可以考虑的问题,是得和皇帝、太子采邑等一同商讨。议会甚至因当订立一个采邑法。”

  哪些人可以有采邑,采邑的授封标准是什么样的,怎么封,怎么收回,怎么管理。

  统统都要一次讨论清楚。

  “那也行,就先来议一议这个采邑法吧,提请议会建立采邑法立法会。”

  一个皇帝采邑,立时在汉京掀起了又一轮热议。

  大家都在争论要不要有皇帝采邑,然后引申请为要不要有公主采邑,甚至要不要有采邑等。

  在议会的听证会上,有人更是很直接的道,应当取消采邑。

  对皇后公主,应当实行过去的那种虚封食邑制,就是分封时食邑多少户,真实封多少户,然后把每户的食邑,直接算成俸钱,比如一户二十文什么的,那么真封一千户,一月就是二十贯采邑月俸发给,由朝廷发给钱。

  这就是南北朝以来的食邑分封制,爵位、采邑这些都变成了虚的,封号跟封地没关系,因为封地只是虚的,寄禄而已。采邑多少户也不是真的就能够管理封民,不过是计算俸钱标准而已。

  过去食邑,是真的给一块地方,连同上面的多少户人口划给封臣,然后封臣要管理这些人,并向这些人收取税赋,甚至还能役用这些人。

  但后来,渐渐的就由朝廷代管,到最后,根本就没有封什么地方,更不会有指定哪些是邑民,实际上就是朝廷财政拔钱而已。

  当然,在唐朝推行分封法以来,朝廷已经实行实封,连公主采邑也都因此在恢复实封采邑。

  现在有人提出虚封食邑,虽也得到一些人的支持,但反对的人却更多。

  反对的人还是以贵族院的诸侯为主。

  他们可是实封诸侯,现在要改回虚封实邑,那你们以后是不是要把贵族们的爵位、封地也改成虚封食邑?

  这个必须防范,谁知道下院那些人会不会真这样干。

  采邑得有。

  争论了半天,结果因为某些众议员过火的言论,导致了参议员们的迅速改变观点。

  参议员们整齐一致的对实封采邑支持。

  但参议员们支持实封采邑,却又不想让皇族扩张太厉害,宗室年年封,若是连公主都连连封,这还得了。

  所以参议员们最终达成了几条。

  皇后和四妃还有公主们可以有采邑,其它皇帝嫔妃则没有。

  后妃和公主的采邑,为终身制。

  后妃公主的采邑,由朝廷派人代管,不就藩不亲管。

  后妃公主采邑,由朝廷派驻士兵和组建民兵负责安全。

  至于皇帝和太子的采邑,则可分别拥有一万八和一万五的采邑兵。

  其实也有人想提出皇帝和太子的采邑不拥私兵,而是由朝廷驻兵。但这种想法没有谁傻头傻脑的提出来。

  皇帝和太子的采邑,怎么可能跟皇后公主们的采邑相同呢。

  甚至许多人都认定,皇帝这次要弄出这个皇帝与太子采邑来,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采邑兵。

  一支皇家私兵,本质上跟承乾当初的那八百宫廷侍卫一样。

  但数量更多,父子俩有三万三的私兵,说起来,也算是一支数量不少的军队了。

  当初张超凭南洋五万兵,发起护法之战,一路北伐,打进汉京,逼迫李世民退位。

  有三万三皇家私兵,威慑力提升不少。

  皇帝、内阁、诸侯,三足鼎立。

  在这种共识下,采邑法很迅速的就拿出了草案,然后在议会通过了。

  太子采邑在倭国、皇帝采邑在吕宋。

  皇帝与太子的采邑,都是皇帝钦定的,都在海上。

  一个在东海,一个在南洋。

  未来是大航海的时代,海上肯定更有发展潜力。

  ……

  “臣幸不辱命。”

  御书房,马周前来覆命,他带来的是议会通过正式颁行的采邑法,以及皇帝、太子、皇后、四妃、公主们的采邑分封表。

  这次不但张超和张璟的采邑有了,连皇后与四妃的都有了,甚至所有公主也都得到了一份采邑。

  她们的采邑分布各地,都相对较小,但又算是还比较富裕的地方。这些采邑对于后妃公主们来说,就真的纯粹是一个私房钱来源而已。

  公主们的采邑,嫁人后也相当于嫁妆,但是当公主去世后,则采邑收归朝廷所有,其子女没有继承权。

  张超笑着拉着马周一边坐下,亲自给他倒茶。

  “辛苦老马了,这回肯定顶了不少压力吧?”

  “都是臣的本份。”马周只能这样回答。

  张超心情挺好。

  吕宋又回到了他的手里,虽然少了渤泥等群岛,但其实光一个吕宋,也足够开发很久了。

  “朕准备自内库中拔款,全面加快吕宋群岛的开发,老马你以为如何?”

  “吕宋是一个比较有潜力的地方,此前陛下已经打下了一些基础。朝廷此前接下吕宋后,确实腾不出手来开发,现在为陛下采邑,陛下能够开发,这是好事。”

第1454章 东西皇帝

  一身紫袍的赫拉克洛纳斯微笑着向和超走来。

  大华帝国的皇帝身着明黄的龙袍,站在御阶上向他张开手。

  两人拥抱在一起。

  “在君士坦丁堡听说陛下登基称帝,欣喜不已,恨不能马上赶来庆贺。恭喜你,这是我迟来的祝贺。”

  分开后,赫拉克向张超躬身行礼。

  张超笑着道,“也恭喜你,奥古斯都!”

  两人一起笑了起来。

  奥古斯都,这是一个封号,源于罗马帝国第一个皇帝屋大维的封号。这个封号到了此时,就是相当于皇帝头衔。

  罗马一直以来,都是欧洲唯一的帝国,波斯的万王之王也算是帝国皇帝,但波斯并不算欧洲。

  在罗马帝国的体制内,其实一直以来,都不是只有一个皇帝。

  在中原汉人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可在罗马人那里,却不是这么回事。

  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将罗马从共和带向帝国,后来屋大维的奥古斯都头衔,便也成为日后历代罗马皇帝的称号,视为皇帝的同义词。

  不过奥古斯都一直只是个荣誉头衔,罗马皇帝真正赖以行驶权力的头衔是元首。早期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其实称为元首制,严格来说,元首制应当不是真正的君主制度。

  因此罗马帝国早期的历任,其实应当称为元首而不是皇帝。

  罗马帝国真正的君主制建立,应当是在戴里克先君士坦丁时代,戴里克先使用了主人这个称号,被认为具有了君主制的特征,君士坦丁则更进一步,在他统治时,罗马的国名从用了八百年的‘元老院与罗马人民,’简称罗马共和国,变更为了后世非常熟悉的罗马帝国。

  因此,也可以说君士坦丁才算是罗马帝国的真正开创者。

  不过罗马人有个同职同权多人担任的传统,因此从共和国时代起,每年一任的执政官其实就都有两人。

  到了帝国时,对于皇帝来说,庞大的帝国统治起来也是相当任务沉重的,而且出于钦定继承人的需要,就出现了多位皇帝共治的局面。

  理论上说帝国皇帝也是元老院选出来的,因此生前要把自己属意的继承人先扶起来。

  戴克里先时就是四帝共治。

  后来,他把帝国划出不同的区域,由多位皇帝们分头管理,各管一块区域,这才算是创新。

  这个创新也确实让行政效率提升了许多。

  而这也是后人喜欢称东西罗马分裂的原因,但这只是以中原人的习惯来称。实际上,东西罗马并没有真正分裂过,甚至也没有什么东罗马帝国。

  罗马其实一直都是统一的,只不过同时有两个皇帝分治东西而已,他们以前甚至还有过四帝共治,所以东西两帝共治根本不算什么。

  这就好比后世有些国家有双首都一样。

  在罗马人自己那里,双方皇帝都是互相承认对方的合法性,并且都认为对方是统一罗马的一部份。

  这在中原人看来,简直是无法思议的事情,但在罗马,这确实是事实。

  后世不少人把东罗马,称为拜占庭帝国,但实际上,东罗马一千多年的传承,他们从没有自称过拜占庭帝国,也没有自称过拜占庭人,他们一直自治罗马。

  东西罗马时,东西两帝分联名发布法典以通行全帝国。

  世上从没有西罗马帝国这么一个国家,也没有拜占庭这么一个国家。

  在约二百年前,蛮族领袖奥多亚克废掉了末代西部罗马皇帝后,派出使者,把皇帝的信物送到了东罗马宫廷,向东皇帝表示效忠。

  同时表示,罗马只需要一位皇帝。

  这其实就相当于把西治的治权归还给了东部皇帝,从此罗马结束了东西分治局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97页  当前第118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81/129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唐朝好地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