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以为刚才同僚们的建议还是有些不妥,牧民放牧需要逐水草而居,如果将其限制在同一块区域内恐怕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一个不好,草原恐怕就得饿殍遍野了,大唐是礼仪之邦,陛下又是心怀万民的天可汗,怎么能放任这种情况发生了?”
“所以臣认为最初时大唐还是应当对草原牧民进行一番援助,如今土豆以及还有其他一些高产作物大大提高了大唐的粮食产量,正好可以与突厥部众交易呢!”
“对了,大唐的茶叶、美酒等等也可以卖到突厥,提高突厥百姓的生活水平嘛!”
……
长孙无逸听着朝臣们那一条条甚至比后世大清统治蒙古还要完善的政策,再次傻了眼。
【我靠,李二知道也就罢了,毕竟丽质是他的好女儿,告诉他也正常。可这些朝臣们上哪里知道的?难道丽质心大成了这样,甚至连朝臣们也都告诉了?】
李世民心头一紧的同时也不禁默默吐槽,这世上上论心大之人,谁能比他自己大?
互相攀比着正起劲的朝臣们也仿若被一盆水当头泼下,对啊,这么大规模的臣子们都如此的有“远见”自然要起疑的。
他们可真是一时间上了头,失去了从前的谨慎。
也是长孙五郎实在是太过于心大,从前他们无数次露出破绽,结果他每次都能自己安抚好自己,全无怀疑,久而久之他们自然也放松了警惕。
不过再思考从前的惯例已经无用,现在更重要的是他们如今要如何打消长孙无逸的怀疑。
最好的办法自然是不着痕迹解释一番他们是从别处得知的这些想法,可是想要找到合理的“别处”却是十分困难。
好在这时李世民开了口,他拍掌大笑道,“爱卿们提的建议都很好,朕心甚慰啊!”
“就是朕记得之前只将朕的想法透露了少数几个人,你们一个个怎么都提前知道了!究竟是谁憋不住秘密?”
众朝臣都是聪明人,一听便知道李世民的意图,顿时开始接话。
长孙无忌第一个开口,“臣想着陛下今日上朝要讨论此事,所以为了避免自己考虑得不周全,便先与相熟的同僚们商量了一番,免得到时候丢人嘛。现在看来恐怕大家都是臣这般想的。”
房玄龄也开了口,“陛下,臣倒没有四处找人商量,但与杜如晦商量时有其他同僚在场。”
甚至一向“正直”的魏征都开了口,“陛下,臣知道自己的政见支持的人应当是少数,臣也自然要提前找上几个同伴。”
被这么一群人精所引导,长孙无逸自然也朝着他们的思路引去。
【原来是李二提前泄露给了朝臣们,好像是帝王们在商议某个重大事件之前会提前召集心腹开会,商量个基本模板出来,然后再拿到朝会上商量,而事实上那个时候其实已经都定得差不多了。】
【不过看样子李二也没想到他的心腹会把这事传得到处都是,只是他也怪不了别人,毕竟是他先口风不严泄露的,臣子们只是有样学样罢了。】
李世民只觉得自己的心好像又中了枪冷箭,他可算是看明白了,除了李渊在场的时候除外,长孙无逸最后都会将一切原因归结在自己身上。
不过罢了,这事也的确因自己逞能而起,被他吐槽两句就吐槽两句吧。
而后李世民再次将注意力回到政事上,既然长孙五郎终于打消了怀疑,他们就可以放开了讨论了。
朝臣们也明白这一点,也都快速投入了讨论中。
长孙无逸则是依旧时不时摸鱼,又时不时听上几句,思考一会儿。
虽然大部分都是他心中吐槽,没多少营养,但偶尔的正经看法却也最够纠正他们不少错处。
而当对突厥的处理的基本政策确定后,长孙无逸还在心中总结了一番。
【这简直是满清控制蒙古草原的plus版,只要以后的中原王朝实力别太拉,能够维持这样的统治政策,那北方草原应该都翻不起太大的浪。】
【就是北方草原的人口哟~唉,罢了,那脆弱的生态系统本来也不适合承载太多的人口,这样一来说不着还有利于整个自然环境呢。】
【况且李二他们还是比满清做人多了,他们还主动跟突厥人交易粮食呢,看看满清还让晋商去高价割韭菜呢!】
【对了,李二他们还没让藏传佛教去洗脑突厥百姓,咳咳,虽然藏传佛教其实还没有被发明,但他们也没让其他宗教去祸害北方草原呢!】
【总而言之,李二作为历史上难得的几个心系天下百姓的皇帝还是挺善良的。】
被夸奖“善良”的李世民一阵哭笑不得,他刚想对朝臣提及“玄奘从天竺已经取回了真经返回大唐”来着,一时间不知道该不该提了。
当然李世民最终还是开了口,一切都没有天下更重要,反正长孙五郎估计也没真把这句“善良”放在心上。
更何况他心底暗暗觉得自己在长孙无逸心里还是当个恶人得好。
他清了清嗓子宣布,“四年前,朕被玄奘法师去天竺求取真经的执着所感动,所以派了一小支队伍护送他去了天竺。不过因为那时大唐周边不是很太平,所以朕让人不要到处宣扬,而是选择了保密。”
“前几天朕收到了玄奘的来信,他已经求取到了真经,踏上了返回大唐的路途。而且他在信中说到了一个让朕十分动容之事,他说那些边陲的蛮夷之人因为没受过教化,过着不知礼仪,茹毛饮血的日子,且为人十分残忍嗜杀。玄奘法师认为佛家的教义十分适合度化这些人。希望朕能派遣僧侣们前往这些地方度化他们。”
“朕想了想玄奘法师说的很对,与其养着和尚们待在寺庙里只会吃斋念经,不如让他们去做些实事。”
“既然东突厥在这时成为大唐的领土,朕以为这是上天指引,就从东突厥开始吧。”
“众卿应当也有相熟的高僧,不如现在给朕推荐一番谁适合当度化突厥的领头人。”
长孙无逸从听见“玄奘取经”几个字就开始大脑爆炸中,他说玄奘怎么进了宫又突然间不见了呢!
他之前还以为玄奘是又偷渡了,还想着玄奘的偷渡技术那么好,在李二那里挂了号都能偷离开。
结果竟然是李世民主动送玄奘去往天竺取经!
看来从那时李丽质便已经有了“奇遇”,李世民也从女儿那知道了玄奘的不凡之处,而他还傻傻的觉得不过是巧合,现在想想他可真是太蠢了。
不过事情毕竟已经过去了,长孙无逸也没有过多纠结,更何况他也没心思纠结了,满脑子只剩下——
【我靠!说宗教洗脑这宗教洗脑就来了,李二这厮果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性价比高的措施。】
【我刚还夸李二是个好人哩,结果啧啧啧~】
李世民因为早已经有了预期,所以内心毫无波澜,而是望向台下的朝臣们。
然而与之前的踊跃发言不同,此时大部分朝臣们竟是都低着头,显然不愿参与这事。
对此李世民也不意外,虽然长孙无逸多次批判宗教,但这个时代大家对神佛之说还是有诸多顾忌,哪怕不信,也不敢轻易得罪高僧大德。
而显然去到东突厥传教是个辛苦活,他们要是真说了了某位高僧,恐怕就不是“举荐”而是结仇了。
李世民心中冷哼一声,一向对臣子宽容的他却并不愿惯着他们。
他决定从“典型”开始,当即望向朝中对佛教最为沉迷的萧瑀,“萧大人,以你对佛教的熟悉程度,想必对全国的得道高僧都十分熟悉,这去东突厥的高僧们要不就你去考察一番十天后呈给朕吧。”
萧瑀的脸顿时一白,眼睛睁大,半晌说不出话来。
不过因为信佛之事他已经被李世民批判过许多次了,特别是天音出现后,李世民对他信佛之事更是意见更大了。
其实这几年来因为天音的“洗礼”,他对佛教也不如从前那般虔诚,但这毕竟是他几十年来的信仰,哪里能轻易割舍呢?
他下意识地想要拒绝,但也知道李世民挑中他就是故意的,只能颤颤巍巍找借口道,“陛下,这东突厥风寒露宿的,高僧们年纪都大了,让他们去怕是不太好吧……”
李世民却是一句话就将他给堵了回去。
“佛家不是常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吗?想必高僧们一定不会拒绝去周遭边境度化人。他们若是不愿意去爱卿可以直接质问他们心中究竟有没有佛祖便是。”
第95章
萧瑀看得出来李世民已经很是不耐, 但他也不想得罪整个佛家,从此被各大佛寺扫地出门,大脑不断转动思考着理由。
而就在这时长孙无逸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萧大人怎么还拒绝呢?一看就是对佛祖心不诚啊!他天天吹自己对佛祖忠诚无比, 其实是对那些和尚们忠臣吧。】
【要是天上有神佛的话, 他们最大的心愿肯定是自己的教义传遍整个天下。萧大人这推三阻四的仿佛是见不惯佛教的光辉传播得更远哩。】
萧瑀顿时傻眼, 没想到长孙无逸的想法竟然会这般刁钻。
他很想骂长孙无逸一派胡言,但是真细细思考长孙五郎的话, 他又不得不承认长孙无逸说得的确有些道理。
佛祖定然是想佛家经典传到尽可能远的地方, 害怕吃苦的其实是人的私心。
【不过萧大人也可能是选了那些僧人被嫉恨,但会因为这个原因就嫉恨他的僧人就不能称为高僧啊。】
【看看真正的高僧比如玄奘法师, 那可是主动跨越沙漠、雪山、热带雨林,去到了天竺,只为得到最真的真经。】
【要我说就该办个比赛, 谁最能为佛祖吃苦,谁才是最德高望重的高僧。】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萧瑀还能说什么?
更何况李世民的表情越发的深以为然,萧瑀便知道自己根本无法拒绝。
佛祖和官职哪个更重要,他还是分得清的。
更何况长孙无逸也说得对, 他也不是在佛祖和官职中选。
于是萧瑀不再犹豫, 俯身拜了拜道,“臣定当竭尽全力完成任务。”
李世民看着萧瑀低眉顺眼的模样,心中可谓是极其舒爽, 毕竟能让萧瑀这老匹夫如此老实的时候还真不多。
少年的思维其实与他们迥然不同, 但却总是能直插本质,在合适的时候长孙无逸的心声却是比什么都管用。
当然这种特质李世民还是希望他多多用在别人身上,用在他自己身上时也常常让他招架不住,常觉丢人。
今日的朝会大部分工作都是商议突厥之事, 如今框架既然敲定,剩下的细节便是臣子们下朝后加以完善,然后再禀告他加以决断。
李世民不是爱拖延时间的性子,又商议了几件剩下的政事后,便决定宣布下朝。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士兵打扮却外表有些风尘仆仆的士兵却急急忙忙地上了朝,朝着李世民行礼后激动开口。
“陛下,臣王玄策奉陛下命令护送玄奘法师去往天竺求取真经,臣如今本应在护送玄奘法师的队伍中,但我们回程经过吐蕃时却发生了一件大事,所以臣便提前快马加鞭赶回长安禀告陛下。”
“王玄策”这三个字一出,长孙无逸瞬间激动了起来。
【哇,竟然是一人灭一国的王玄策,他竟然进了护送玄奘西行的队伍里!这只能是李世民知道了王玄策的身份故意安排的了!】
而比长孙无逸更加激动的是系统,他开始在长孙无逸脑海中崩溃大叫了起来。
[啊,啊,啊啊啊,这是我为宿主主你挑选的人才,怎么会被李世民抢了!难道这个位面还有另一个系统在跟我抢任务吗?不要啊!]
[不行,我不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哪怕有那么个阴险狡诈之辈在,最后的胜利者也肯定是我!]
[宿主你支棱起来呀!你真的愿意输给别人吗?]
长孙无逸嘴角一抽,他就从来没不愿意过。
不过他也知道此时正是系统最为激动的时候,千万不能继续刺激它,所以还是闭了嘴。
李世民也是眉头一挑,这系统也是想象力挺丰富的,可惜脑补了一圈离真相还差一大截。
不过如今也不是纠结系统和长孙无逸的时候,政事才是最重要的。
当年在听到长孙无逸对吐蕃未来是大唐两百多年的劲敌后,他便派了几倍于之前的探子去到吐蕃搅局。
不过如今他要做的事实在是太多了,便也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只知道他派去的人虽然没能做出太大的成果,但是也让松赞干布没有像原本的历史那般在贞观三年便实现了统一,如今依旧处在四分五裂之中。
对于王玄策这样的人才他自然也没有放过,而是派了人去寻找。
只是找到后他发现王玄策还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只会招猫逗狗、走街串巷,自然还不堪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