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臣懵头转向地跪下,惴惴难安,皇帝这究竟又在作什么妖?
宣旨官缓缓展开手中纸张泛黄的旧日圣旨。
“朕承天命,御宇三十六载,夙夜在公,未尝敢以私情废江山……”
第一句念出来,联想到前些日子谣传得沸沸扬扬的关于太祖皇帝与谢氏先祖那些风花雪月之事,立刻便有心思敏锐之人洞察了皇帝的意思,不是吧?不是他们想的那样吧?
晏惟初也下了御座,跪于最前方,老神在在地垂眼。
下一段是太祖皇帝自陈与谢氏先祖相识相知相许,种种动人故事。
群臣:“……”造谣,这一定是造谣!
“然终究未敢逾越君臣伦常,空余毕生长憾……此情灼灼如星火,虽九死而不灭,今特此颁诏:谢氏满门忠烈,世守国器,后世子孙若与谢氏儿郎两心相契,可立男后,正位中宫。君臣同心共治天下,宗室承祧延绵国本,不负社稷重托。”
“江山固重,然赤诚之情,亦苍天所鉴。”
太祖遗诏宣读完毕,奉天门前陷入死寂。
先前叫嚷得最凶的几个全部闭了嘴,让他们质疑谁都不敢质疑大靖的开国肇基之君,那不是拿九族开玩笑吗?
至于这份遗诏有伪,这个念头也只在众人脑子里一闪而过,今上再如何胆大荒唐,也必不敢做出这欺世卖祖、数典忘宗之事吧?
晏惟初已经起身,面向群臣:“太祖遗诏已宣,尔等还有异议?”
一片尴尬沉默中,刘诸第一个出班拜服:“恭贺陛下与定北侯结此良缘!定北侯文韬武略,必能辅佐陛下使朝纲有序,四海升平!”
众人心里骂着又是你这个马屁成精的老东西,终究也不敢再有异议,万分不情愿地接受了他们大靖将迎来史上第一位男皇后这个事实。
谢逍上前跪地。
晏惟初立于他身前,亲手自礼官手中接过皇后册宝。
“朕承天序,册尔为后。”晏惟初的嗓音清亮,眼底笑意浮现,冰雪消融。
交龙盘绕的宝玺轻轻压进谢逍掌心,他的拇指也覆上去,擦过谢逍的指尖。
谢逍双手接过,抬起声音:“臣谢逍,接册宝,谢陛下天恩。”
钟声震彻宫阙,青史将铭记这一刻。
第75章 表哥,我只有你了。
那日朝会之后,晏惟初搬回瑶台,谢逍陪他一起。
瑶台这里亲军侍卫足够多,谢逍依旧不放心,将那三千京营兵马也调来护驾。
他也履行起自己身为后宫之主的职责,亲自召见所有瑶台伺候的宫人内侍,恩赏敲打,事无巨细过问皇帝日常起居,尤其是入口的东西再三叮嘱众人注意,确保晏惟初在这里万无一失。
这期间镇国公府的老夫人病逝,丧事低调办了。
谢逍已经是皇后,亲自去府上拜祭了一回已属天恩浩荡,旁的便再与他无关。
刺驾风波尚未过去,还在江南的晏镖送来奏报。
他先前就得谢逍点拨,重点“关照”了任当地提学佥事的章太师那个孙子章序杰。这小子嘴严得很,但晏镖跟东厂学的审讯人的招数更无赖,威胁恐吓,专搞对方下三路,没了命不要紧,没了子孙根是个人都受不了,这才撬开了这小子的嘴。
依章序杰所言,云山派系的确存在,这些人的本质目的是为掌控朝堂话语权,在方方面面为自己牟利。这百年来云山书院为朝廷输送了无数生员,早已扎根整个大靖朝堂,上至内阁天官,下至九品末员,皆有他们的身影。
“他说他并不知晓他祖父章太师在这些人当中的地位。”
晏惟初将奏报递给谢逍看,手臂撑在御案上侧头支着面颊,淡漠声音里听不出什么情绪:“他祖父虽是京中云山书院的山长,但除了每旬去给学生上一堂课,甚少出门,他祖父腿脚不好,致仕已久,本该远离朝堂,只是偶尔他还能在府上看见一些生面孔,有朝中官员也有其他。”
谢逍问:“他不知道?”
“是啊,”晏惟初讽笑,“章序杰还确实不知道。”
“他祖父没跟他提过关于云山书院的事情,他是去了江南以后,跟那边的地方官接触,自己咂摸出来的。所以他也不知晓之前京中闹出的那些事情,乃至当时的会试泄题案,他祖父究竟有无参与。
“至于江南的乡试舞弊,不过是那边的常态,仗着当年肃宗皇帝提笔的匾额做尚方宝剑,做惯了的,他们都没想到你敢带兵去直接查封那边的云山书院,所以有恃无恐。”
晏惟初说到最后,神色间露出哂意,又似叹息:“朕这位章先生,当真藏得好深,连他孙子都不知晓他的底细。”
谢逍接过奏报从头至尾看了一遍,反手扣到御案上,望着他:“笑一个。”
晏惟初皱眉抬眼:“你当朕卖笑的?”
谢逍伸手,捏住他下巴,轻轻摩挲了一下。
晏惟初心领神会,起身将御座让出。
谢逍也毫不忌讳,径直坐下,将晏惟初揽过,抱至自己腿上。
晏惟初顺从抬手勾住他脖子:“表哥……”
亲吻覆上来时,晏惟初想,自己真是这辈子都逃不出表哥的掌心了。
他认命闭眼,回应谢逍的吻。
赵安福刚带人进来,瞧见这一幕低了头,又不动声色地带所有人退下了。
来禀报事情的崔绍在外头等了半日,摸不着头脑,问路过的小太监:“御前还有人吗?”
小太监目不斜视:“只有皇后殿下。”
崔绍抬头看看头顶这亮堂堂的天,陷入沉默中。
待到他被传召进去,晏惟初已坐回御座上,谢逍在一旁帮他整理案上堆积成山的奏本题本。
崔绍上前见礼,直言说起正事。
他们已经顺藤摸瓜将那些刺客背后的人抓着了,是江南那边专接这种活的暗门,由多方势力供养,南边的地方官、起兵的反王、通敌叛国的武勋,甚至那些异族蛮夷,都与他们有过交道。
云山书院也是其中之一,看似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股势力,实则背后站的云山派系才是隐藏最深的那一群人,其他那些都只是受他们利用的棋子。
当日会试舞弊案上吊的主考官,其实是死在了暗门之手。
当年的怀德太子,如今的当今天子,只要挡了他们的利益,他们一样敢杀。
若非谢逍冒天下之大不韪带兵查封江南云山书院,强摘了先皇御赐匾额,又有晏惟初这个皇帝足够杀伐果断,将他们的人杀了一批又一批几乎断了他们的根,这些事情或许永远无法浮出水面。
只要蛰伏起来待风波过去,他们又能迅速卷土从来。
但这次,晏惟初不会再给他们机会。
“将人都抓了吧,”他沉声下谕,“江南那边,让东厂配合顺王办差,这些毒瘤,朕要将他们连根拔除。”
崔绍犹豫禀道:“外头一直有声音说,陛下办的人太多了,日后朝廷无人可用……”
晏惟初冷笑:“嘴上说说罢了,还有那么多有功名在身但无官可做的举子等着入仕,少了这些蛀虫正好腾位置,朝堂不会离了他们就转不了,朕还可以开加科,他们看不上朕这个皇帝,有的是别人想做朕的官。”
谢逍自那些奏本里抬眼,将晏惟初这个并不好看的神情看进眼中,又垂了眼。
他将案上所有公文都分门别类,见晏惟初提笔批红,不再扰着他,转身出去。
崔绍在外头被他叫住。
“侯爷还有什么吩咐吗?”
晏惟初不在,他们依旧口称侯爷,只有当着晏惟初的面才会喊皇后殿下让小皇帝听着开心。
谢逍问:“你现在带手下去拿人?”
崔绍点头称是。
谢逍道:“我带兵跟你一起去。”
崔绍有些意外,但晏惟初之前下过口谕,见谢逍如见他,谢逍的命令不必再额外请示他,故崔绍也直接领命了。
谢逍点了两千京营兵马,锦衣卫反倒成了陪衬。
先前郑世泽带麒麟卫抓的大多是三品以下官员,今日他们才真正要去拿各部堂官。
谢逍主动将差事揽过来,就当是他这个奸后想排除异己吧,要骂要恨冲他来便好。
先去的是礼部尚书府,谢逍直接命人包围整座府邸。
他亲自带兵进门,正堂里老尚书颤颤巍巍地起身,喊冤:“老夫不过是那日朝会上骂了你几句,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
谢逍神色漠然:“我的确心眼小,对不住了。”
这老头大骂他邪佞祸国,又高喊自己没有做过对不起陛下的事,忠心可鉴。
谢逍原本看他年纪大想给他留两分颜面,听他一直嚷嚷对皇帝一片忠肝赤胆,索性直言:“两年前的会试舞弊案,除了当时卖出去的那十四份试题,你们还将题目泄露给了云山书院,当时上吊的礼部左侍郎只是副总裁,你才是主考总裁官,我有无说错?”
老尚书涨红着脸声音陡然卡在了喉咙里,瞪着他的眼中流露出惊慌。
谢逍没给他狡辩的机会:“你们做得十分隐秘,真正经手的只有寥寥几人,那些被你们选中的学生甚至在进考场前也全不知情,等他们高中日后又是下一个你们,这一百多年,你们都是这么做的。
“当日若非那位左侍郎起了贪念,将试题卖出去,漏题一事也不会败露,所以他死了,线索也到他那里断了。”
这些人确实够狠也够果决,可惜碰上了一个杀神,谢逍不在意被天下读书人戳脊梁骨,坚持将江南云山书院查封把所有人下狱,将他们逼至绝境。
老尚书颓然跌坐进椅子里,仿佛一瞬间苍老了几十岁。
他沙哑声音道:“……那些被选中的学生即便不提前拿到试题,他们也考得中,我等只是想为朝廷多择一些有用之才,陛下亲政后种种行径过于荒唐,都是因为身边小人太多,真正能辅佐劝谏他的人太少。”
谢逍却问:“谁是小人?尚书大人若是说我也罢,其他人似刘公与其子,皆是脚踏实地尽心为陛下办差、效忠陛下效忠朝廷之人,尚书大人何必以己度人?把拿捏那些学生收为己用说成为朝廷取士,不过是你们冠冕堂皇荒谬至极的藉词,为人臣子者收买凶徒当街刺驾,才真正是奸邪小人,不忠不义。”
“不!”对方提起声音激动为自己争辩,“老夫没有参与刺驾!老夫纵有再多不是也绝不会做这等大逆不道、猪狗不如之事!”
也许他说的是真的,但谢逍不意再听,吩咐身后亲兵:“拿下。”
这些人欺负辜负了他的陛下,通通该死。
傍晚时分,御案上堆成山的公文已不剩几本,晏惟初心头也松快了不少。
多亏谢逍帮他将这些奏本题本分门别类,分了轻重缓急,他批阅起来也方便。
下头来人跟他禀报谢逍正在外头做的事情,晏惟初没有抬眼,淡淡“嗯”了声。
无论表哥做什么都是为了他,他的默许便是为表哥撑腰。
谢逍一直到深夜才回来,晏惟初已经熄灯歇下了。
被身后贴上的温热身躯揽住,浅眠在等他的晏惟初覆住他搭在自己腰间的手,靠在他怀中没动,问:“今日抓了多少人?”
“七八个吧,”谢逍随意说道,“都是三品以上大员,陛下有得烦了。”
“我有什么好烦的,你都帮我解决了,我只用择人填补职缺便是。”
晏惟初说:“表哥,你这样带兵大张旗鼓地去围朝中大员的府邸,不合规矩,明日又要有人弹劾你这个皇后骄横跋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