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在70年代当乘务员_分节阅读_第182节
小说作者:江湖太妖生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819 KB   上传时间:2025-10-16 18:29:58

  李婶儿指了指他家院墙。

  席于飞在自家院墙上镶了一圈玻璃碴子,原本东北院子没人住,但后来因为要退房还给平反的人,调对来调对去,东院也成了大杂院。

  但不管怎么说,他们中间这个独门独院,还是清净的。

  席于飞抬头去看,挨着大门左边的院墙上,玻璃碴子少了一溜。

  李婶儿又道:“晚上听了有动静,还听见哎哟声。我男人胆子小不敢出来看,等天泛白了才出门,一瞅你家院墙上的玻璃碎了。我这原本打算回去吃饭,大老远瞅见你回来了,就站这里等一会儿。”

  席于飞感激,又抓出一把饼干塞过去,“谢谢李婶儿了,我跟我哥总是不在家,房子还得劳烦各位邻居帮忙看着。”

  李婶儿哈哈笑道:“不麻烦,你家也经常来人烧炉子晾被子的,再说都是邻居,也知道你们工作忙。”

  这院子里住了俩在铁路上班的年轻人,整个胡同都是知道的。

  只是不知道这俩年轻人为什么一直不结婚,胡同里的人都好八卦,东问西问,说是人家年轻人工作好长得好,眼光就高。更别说其中一个还考上了大学,毕业那就是干部,更得挑了。

  这么挑剔,周围邻居也不敢给介绍家里的女孩儿,真比不上。

  席于飞进了院子,院墙下面倒了不少煤灰渣子,这是烧炉子掏出来的,平时也不扔,就跟这里堆着。煤灰渣子吸潮管用,下雨下雪铺在院子里还防滑。

  现在,煤灰渣子上还散落了不少碎玻璃,有的上面有血迹。

  厚厚的煤灰渣子上还有个大坑,是有人在这里摔倒留下来的。成堆的煤灰松软,一脚没踩结实确实容易摔倒。

  再往里走,正房门锁鼻儿有被改锥拧开的痕迹。现在可没有什么机械锁电子锁,都是一个铁片做的锁鼻儿,扣在另一个的圈上,用锁锁住。

  如果钥匙掉了进不来家门,找个改锥直接把锁鼻拧开就可以。

  屋子里也有不少沾了煤灰的鞋印子,看大小能推测出这个人身量不算高,顶多就是个中等。

  这一看就是一个人作案,外面有没有人望风不知道,反正进来房间的只有一个。

  乱七八糟的鞋印在三间正房里来回了好几圈,估计什么都没有找到,最后也只能离开。

  席于飞四处看了看,从容的锁上门走了。

  他直接去找自己五哥,这边属于建国门派出所负责,找谁都不如找自家人方便。

  席云驰正打算下班呢,大长腿都跨上自行车了,就看见自己弟弟骑车进了派出所院子。

  “大宝,你这是刚从车上下来?”席云驰下了车,“怎么来这边了?”

  席于飞下了车,抱怨道:“我家遭贼了,哥,你去看看呗。”

  席云驰一听,笑了,“千防万防你家还是遭贼了?”

  其实这也正常,独门独院,住着从铁路上班的年轻人,谁都会觉得这家里有钱。

  但其实里面之前的都被席于飞装走了,就剩下大家具和几床被子,小偷见了都得骂街。

  兄弟俩去了席于飞那边院子,席云驰一身警服都没脱呢,周围有探头探脑的,寻思报警这么快就来人了啊?

  李婶就住在隔壁大杂院倒座房里,消息最灵通。一听公安来了,抬手把嘴一抹就出来看热闹。

  他男人还抱怨呢,“有什么好看的?抓小偷你还能出什么力?”

  李婶儿道:“看看有咋了?说两句话人家给了两把饼干呢,你有本事别吃啊。”

  他男人:……

  “小兄弟,”李婶儿直接冲到席于飞身边,对着席云驰道:“公安同志你好,哎哟我们这边招了好几次贼了,之前有人偷老两口的钱,到现在没抓到是谁呢。”

  席于飞笑着说:“李婶儿,这是我五哥,亲哥,帮我来看看。”

  李婶儿吓了一跳,连呼好家伙。

  心说人家确实有挑剔的本钱,自己有本事,家里兄弟也有本事。

  席于飞兄弟俩进了院子,看热闹的都挤在外面。

  他指着自己看出来的痕迹,小声道:“是个笨贼,估计是觉得屋里没人,就没那么小心。划破的是右手,在屋里不少地方蹭了血迹,还留下了指纹。从院子里摔的那一下估计不轻,现在衣服也没有那么厚重,身子左边估计有挫伤,手上也会有。”

  席云驰诧异的看他,“你怎么能看出来?”

  席于飞道:“怎么就看不出来?我这一地的煤灰渣子,他摔了那么深一个坑,不管是那只手撑着都得挫烂了。”

  大块的煤灰烧完了剩下的残渣有的会十分坚硬且锋利,别说肉皮了,衣服都能擦破。

  而且屋门上能清楚看到血手印子,这时候还没有DNA以及指纹鉴定,但也能看出来那个手印子是右手按上去的。

  屋子里的鞋印子也明显的一深一浅,证明这个人确实摔伤了,有可能还扭到了脚。

  席于飞总结,“一米七左右,右手有玻璃划伤,左边身体有挫伤,家里可能有钳工或者别的工种,因为他有改锥。”

  改锥这种工具并不是所有人家里都会准备的,尤其是席于飞门口锁鼻螺蛳是十字花的,这种改锥只有专门工种才会准备。

  譬如说修锁的,钳工,修自行车的。

  只要集齐了这几个元素,那就必定是贼了。

  席云驰啧啧道:“你干脆来我们派出所得了。”

  他能看出来是因为自己工作经验丰富,在部队的时候他们野外作战,也会根据痕迹寻人,这都是千百次训练出来的。

  可他这个大宝弟,转一圈能看到这么多细节,也是相当厉害。

  “可拉倒吧,要不你跟老宋说去,要挖我去派出所。”席于飞才不搭理他五哥呢,派出所哪有在车上好玩。

  席云驰笑道:“老宋得吃了我。”

  他有战友去了调查局,听说了不少自己弟弟留下的丰功伟绩,以及内部福娃的称号。

  虽然弟弟现在不抓贼了,但是跟朋友弄的服装厂大笔的赚外汇,调查局披着外贸的皮子,能不喜欢这种人吗?

  只要说福娃,没人不知道是谁。

  宋思明更是喜欢席于飞,文明车组已经被宣传了好几次了,其他段上也都以这边为学习榜样,不畏艰辛积极抓贼,争取在车上挂小红旗。

  不敢说这都是他弟弟的功劳,但侯长青说了,席于飞的脑瓜子灵活着呢,他跟老刘老常能升官儿,都是因为席于飞让了功劳。

  席云驰回来之前也没想到,那个被家里娇惯的小孩儿,竟然这么有出息了。

  作者有话说:

  我大外甥走了。

  感觉一个不到两岁的小娃,如同千军万马,令人时时刻刻提心吊胆。

  我家猫被他吓得东躲西藏,只敢半夜出来吃点儿东西。

  说道家用工具,我记得五金店这种东西,好像是在九十年代前后才有的。南方不知道,只说我家这边。

  在之前,家里修东西得出去借工具。谁家有一套完整的修理工具,出门都有人给烟的。

  昨天我这里下了一场冰雹,地里的白菜丝瓜南瓜都被砸坏了。叶子都掉了。周围中的玉米被狂风暴雨全部吹的倒伏在地上。

  不过半个小时,很多农民半年的辛劳毁于一旦。

  还好鸡鸭鹅没事,今天还捡了二十多个蛋呢,哈哈

第185章 抓贼

  “我不过就是班门弄斧。”跟五哥再次出门锁门,“之前这里丢了东西,大家都觉得是出了内贼。但内贼也不好抓,这都多久了,一直没抓到。如今又有人翻墙来我这里,不可能是远处的人,必定是附近的。钥匙给你,你带人来拍照,抓到贼之前我就不来这边住了。”

  席于飞上了自行车,跟他五哥念叨:“家里收拾的如何了?”

  五哥道:“收拾的差不多了,娘跟爷爷奶奶他们这些日子一直过去琉璃厂那边收拾。”

  家里孩子逐渐长大,云家院子已经住不开了。就算是把周围院子收了两个回来,也仍旧觉得拥挤。

  以前形势就是那样,挤在一起住也不会多说什么。如今政策松了,有钱的都开始偷偷摸摸的买房子买院子。

  但几家老人不想分开搬出去住,孩子们也不想跟自己父母离开。

  云爷爷一直琢磨着买个大院子,觉得自己之前那些院子都太小了。

  这话说的有些凡尔赛,但云家最大的院子是个三进的,都捐出去了,拿不回来。剩下的房子里面最大的就是留给云穆清结婚的那个院子,也是个二进,多了个花园而已。

  曾柳华这些日子零零碎碎也买了些房子院子,但都是小的,主要是用来收房租,大杂院住的人也不会往外赶。

  席于飞买的院子基本都托给调查局那边租了,有两套还在维修,请的专门的师傅,用的料也都是从家具厂买回来拆老房子拆出来的上好梁木檩木。

  那个三进院子还没想好怎么修,主要是得先忙着搬家。

  几名老人家都去看过那个五进院子,喜欢得不得了。五进的院子,一面临街,一面临胡同,四角都有角门,进出方便。花园的果树眼瞅着就要成熟了,那些菜也长的喜人。

  主要是院子里有活水!

  活水不爱招虫子,可以养鱼,养荷花。

  于教授别提多喜欢带竹子的那个院子了,阳光好,又清净,完全可以做书房。

  郑全儿把他爷爷奶奶弟弟妹妹也都带上了,主要是媳妇儿不愿意离家。而且他名下也有房子,不算丢人。这次跟着大部队,和他姐夫于天河一起住在二进院,房子又大又宽敞,看着就舒心。

  家里的猫猫狗狗也都搬了过来,猫咪满院子溜达,给自己找合适的窝。狗子跟着人脚前脚后的跑,这么大的院子,足够它们玩了。

  云奶奶还张罗着在菜园子打了个鸡窝鸭窝,要养几只鸡几只鸭子。

  席于飞在东跨院占了个院子,这院子房间墙面都刷了大白,看着十分亮堂。

  西边厨房杂物间也都收拾干净了,棚顶的报纸被撕了糊新的,墙面戗了然后重新刷腻子刮大白。

  还弄了两个锅炉房,老人们怕冷,暖气要烧的早停的晚。年轻人活力壮,不用烧那么早。

  院子都挑好了,席于飞就当了甩手掌柜的。搬家什么的也不用他操心,等于教授弄好书房,他只要把收来的一些古书放上去,增加点儿文化气息就好了。

  而且琉璃厂这个地理位置相当好,挨着前门,出去就是长安街,东北是火车站,距离建国门派出所也近,五哥上班方便。

  他们的门市在西边,挨着北海公园那一片。节假日逛公园的人多,买东西的更多。

  于教授是搞历史的,对这样的文化一条街十分喜欢,他也认识张大嘴,得知张大嘴在这边给一家古董店做掌柜,就时时登门过去玩。

  家里出了曾柳华和席文明,都不知道这家店是席于飞开的。

  席云驰第二天就带着人拿了相机去院子里拍照了,拍完照又撒了人下去排查,然后就在隔壁大杂院里,把人给按住了。

  大杂院的人吃惊不已,因为按住的这个年轻人他有工作,在胡同口有个修自行车的门市,管门市的就是他亲爹。

  从五十年代到两千年,修自行车都能算得上是热门职业。因为大家出行离得近,用的都是自行车。

  八十年代一开放,几乎家家户户都开始琢磨着买自行车了。以前是舍不得买,若是得了张自行车票,恨不得赶紧换成粮食或者其他钱和票。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26页  当前第18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2/22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在70年代当乘务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